LEAD阳光

 找回密码
 注册必读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59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文分享] 【转】中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11 23:2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ngelisnear 于 2016-6-15 15:21 编辑

一、信息技术生活化的必要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是基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课堂教学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改变教学现状的需要,因而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1、社会生活需要信息技术。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信息技术;人际交往与沟通离不开信息技术;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也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它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可见,信息技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社会生活离不开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的课堂必须要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我们说,只有符合社会生活的需要,才是符合培养人的需要。而如今依靠信息技术来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创造信息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必然。所以,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从适应和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要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之能真正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 3、信息技术学科需要生活化的教学。新一轮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信息课程的内容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一定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在人类活动中的轨迹,贴近学生实际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信息和教科书上的知识的联系,将生活和学科知识融为一体。而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一些难点,也同样需要充分的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感性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另外,信息技术也只有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才能彰显出巨大的社会价值,也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得以进一步发展。因此,从学科教学的需要出发,同样需要生活化的教学。#此前在首页部分显示# 4、传统的教学现状需要改变。我国原来的教育由于存在着严重的脱离实际的弊端,这种影响也一直波及到新兴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和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与社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同样存在着脱节,主要体现在:(1)目标上只重视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达成,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2)教学内容上过分拘泥于课本,忽视将信息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还有部分内容陈旧,没有更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又造成了与生活实际的差距。(3)学生的学习活动较为单一与被动,缺少实际应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忽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兴趣,忽视让学生愉悦、主动地学习。(4)评价上对书本知识、操作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伦理道德、价值观等关注较少。 也正是由于以上四个方面的需要,我们在区内的四所学校开展了中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二、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那么,什么是生活化?什么是信息技术的生活化呢?如何去理解它呢? 生活化其实是一个过程,一种活动倾向,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 而学科教学承载着让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升情感、品德素养的任务,学科教学既是师生现实生活的内容也是学生未来生活的准备,但教学本身不是生活,教学如果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人的生活谈信息技术,等于把人抽象化、简单化,教学只有溶入生活中,才能具有生命活力。 “信息技术生活化”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信息技术,借助生活经验学习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中。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学科,其教学也需要生活化,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真正体现出信息技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一方面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出发,联系生活学习信息技术,把生活的问题信息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另一方面要把所学的信息技术真正应用到生活中去,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总之,就是要将知识习得、能力培养、品德情感提升的过程向生活世界回归,让知识的获得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走出纯知识、单技能的怪圈,走进生活的大课堂。让学生学会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社会,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充分体现生活处处有信息,感受信息技术之价值所在。 三、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需把握的四个方面 1、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应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选择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即应该是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技能,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的指导下,我们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合理因素,如何对教材进行重组、改编,以再现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信息技术,处处离不开信息技术,深刻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价值所在。 2、教学活动的生活化。 A、借助生活经验学习信息技术。 联系生活,找到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接触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名词,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理解起来往往会比较困难。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使这些概念、名词变得通俗易懂。信息技术概念十分抽象,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从生活中寻找概念原型的过程,既是建立正确表象的需要,也是让概念走向生活的需要。(如文件与文件夹等概念,就可以与生活中的实物相联系,帮助学生领会与理解。) B、在生活中寻找信息技术 1)生活问题信息化,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意识的创设生活实际的环境或者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发现和体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将其转化为信息技术问题,运用信息技术使之得到更好更快地解决,从而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生活问题,提高自身处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2)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整个过程,实际对应着信息的收集、信息转化、信息处理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C、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中去。 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要注重培养学生将习得的知识、技能、方法、思想回归于生活实践中,进行运用与发展。学以致用,是学之根本。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引导学生让信息技术走向生活,拓展信息技术实践的空间,强化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挖掘信息技术的潜能,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可以与学校开展的综合活动相结合,在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信息技术。活动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如设计活动型(学习新知后,采用设计房间、广告创作等形式的实践作业),问题解决型(将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动态、开放性的问题。如学生每日饮食的统计分析,给出合理膳食的建议;旅游前路线编排等。) 3、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就是说教学过程要吻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和过程。科学的引导过程能让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每一个知识点都体现了一定的生活需要,同时展示了一个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教学智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需要查找、获取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分析、处理、运用,与老师一起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同学共同分析、探索。此时,学生不是在学信息,而是在用信息技术;不是在复习信息技术知识,而是在帮助别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并不断地获得了生活的成就感。大大激发了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4、教学评价的生活化。 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要区别于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评价,要在评价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大胆的改革,要积极提倡评价的“生活化”,即评价应注重平时的操作与实践,注重过程性评价,以“生活”的眼光而非学科标准去评价。在评价的内容上要拓宽评价内容体系,改变单一评价学习结果的状况,做到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既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要评价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特点,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评价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心理因素,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评价的形式应以学生评价为主,有效地开展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对评价的再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给予适当点拨、启迪、调控评价过程。 四、初探信息技术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下面,简单介绍一种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的模式,仅供参看。具体操作流程表现为:在生活情景中产生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将生活问题信息化,引导学生用信息技术中的方法、手段去分析、思考;学生围绕生活需求,探索信息技术知识,最终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将以解决;延伸和拓展该技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是它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学习就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具体做法可以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以及兴趣的理解、以学生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进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语言描述、直观演示、多媒体展示等各种方法与手段来模拟、再现和创设实际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在对生活情景的体验中产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与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五一长假前夕,各地风光与民俗活动热闹场景的展示,从而萌发家庭假期出游的想法,产生制定旅游计划的念头。 2)探究生活情景中的信息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帮助他们掌握解决生活问题的科学方法,沟通信息技术与生活问题解决策略之间的联系,将生活问题转化为信息技术问题。如出游方案的制定,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了解旅游信息,最终转化为了网络应用的问题。 3)围绕生活需求,探索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生活需求,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师还要充分发挥教学智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每一个知识点都体现了一定的生活需要。如在学习搜索时,发现要提高搜索的效率,而引出多关键词的选择与组合这一知识点。学生根据需要查找、获取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分析、处理、运用,与老师一起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同学共同分析、探索。此时,学生不是在学信息技术,而是在用信息技术;不是在复习信息技术知识,而是在帮助别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并不断地获得了生活的成就感。大大激发了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教师也要作好引导,让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都得到锻炼和熏陶。最终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成功解决生活问题。其中,对于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等,也要结合生活原型,依靠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使这些概念、名词变得通俗易懂,利于知识的内化。如:把分类搜索网站比喻成书本中的栏目,帮助学生去理解。 4)回归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应用和发展。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我们必须架设起“学”“用”之间的桥梁,把所学的信息技术最终应用去生活。 a.处理书上练习,使之更加富有生活气息。 信息技术课本中的练习大多抽象而单板,多为纯技术性的。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材中的练习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信息技术知识融合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 b.走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之路,在实践中用 与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与真正的生活世界中运用和发展信息技术。如在社会上、社区里做一些调查采访活动,就会运用到多媒体处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活用所学知识,既巩固了知识与技能,又让学生体验到信息技术的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 五、后记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生活化”教学具备了可能的载体,也已经在不少学科中取得了初步成果。同样,在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也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了,我们也正在尝试和摸索中,以上只是一些浅薄想法,与大家共勉。
2
发表于 2011-5-12 09:21:41 | 只看该作者
也就是把技术生活化起来。

方法,步骤以及内容啥的没有太多说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必读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LEAD)阳光志愿者俱乐部 ( 京ICP备13018722号-2 )  

GMT+8, 2024-11-26 01:06 , Processed in 0.029253 second(s), 16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