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阳光

 找回密码
 注册必读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484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与心得] 转载一篇关于如何维持课堂纪律的文章,希望能给大家帮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20 10:4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ngelisnear 于 2016-6-15 15:26 编辑

一、课堂纪律的概念 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条件。 课堂纪律具有如下特征: 1.约束性课堂纪律要求学生必须共同遵守课堂行为准则、规范,对维持课堂秩序,协调学生的课堂行为是必需的。 2.标准性课堂纪律本身作为-种行为准则、标准,是衡量学课堂行为是与非的重要依据。 3.自律性课堂纪律对学生课堂行为的监督、调控功能的发挥,有待于学生对其内化,逐渐形成自觉的纪律。 (二)课堂纪律的功能课堂教学即包含纪律管理,又包含信息交流。课堂纪律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四种重要功能: 1.社会化的功能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它使学生了解在各种场合受赞同或默许的行为准则。学生选择、遵守课堂纪律的过程,也是学习社会和教师赞同的社会行为准则的过程。 2.优化个性的功能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使学生在对持续的社会要求与期望做出反应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性、自信、自我控制、坚持忍受挫折等成熟的人格品质。 3.道德强化功能课堂纪律以强制的力量促使外部行为准则积极内化进而促进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道德准则和道德义务的内化,使学生把外部的行为准则与自己的自觉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4.维持功能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产生情绪安全感,避免对自己行为的迷惑和担心,降低过度焦虑。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纪律的定向与约束作用,就能控制和调节学生在课堂上的言行,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持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 (三)课堂纪律的类型 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刚入学的学生往往需要教师给予较多的引导,需要教师为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设置一个有结构的情境。这样的"结构"就是教师促成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从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他们开始对同学察颜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思考、如何信仰和如何行事。青少年学生常常以"别人也都这么干"为理由而从事某件事情,他们的见解、偏见、信奉、爱好与憎恶往往都视集体而定。 3、任务促成的纪律每次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纪律,有时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任务促成的纪委是以个人对活动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学生对任务的理解越深刻,越能自学地遵守纪律,即使遭受挫折也不轻易放弃。所以,学生卷入任务的过程,就是接受纪律约束的过程。 4.自我促成的纪律作为学生,不但应该遵守教师促成的纪律和集体促成的纪律,而且还应该为发展集体的行为准则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学生要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和集体的行为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新的更好的集体准则。这时,学生已经形成了自我促成的纪律。当这种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 二、课堂纪律涣散的原因 课堂纪律松弛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1.学生年龄特征方面的影响 学生年龄特征方面的因素可能导致违反课堂纪律。例如,有的学生身体易疲倦,注意力易分散,不能坚持学习E有的学生情绪易冲动,生性活泼好动,易受暗示,行为盲目性大、模仿力强等,学生这些特征都有可能导致违反课堂纪律。 2.心理方面的原因 学生存在心理障碍而违反课堂纪律,如学生对课堂纪律认识不够、不明确或对教师的具体要求把握不准;因情绪不佳违反课堂纪律,如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了消极的情感体验,导致违反纪律的行为;因意志力薄弱而违反纪律,如学生自制力、坚持性差,上课时间一久便分散注意力而违反纪律;因不良个性而违反纪律,如学生个性强,因任性、固执而违反课堂纪律等。 3.学生学习习惯方面的原因 学生的不良习惯是违反课堂纪律的一种潜在因素。例如,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听课时喜欢做小动作、交头接耳,缺乏安静、认真学习的习惯;有些学生染上各种恶习,形成不良品德,等等,都可能导致违反课堂纪律。 4.学业方面的原因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差,完不成作业,听不懂讲课,缺乏学习兴趣,不能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和认可,并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维持教学秩序对问题行为比较注意,于是就以违反课堂纪律来引起教师和同学们的注意,以赢得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教师往往归咎于学生,而较少反省自己,这是片面的。实际上,造成学生违纪现象,有时也有教师自身的因素。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态度方面的原因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不负责任,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放任不管;或教师态度生硬、急躁、粗暴,动辄批评训斥、或变相体罚引起学生反感;或教师对课堂纪律缺乏正确的认识,只把纪律作为手段,形式主义地抓纪律,都可能导致学生违纪。 2.教学要求方面的原因教师的教学要求不适度,严而无度,作风不民主,不尊重学生,可能导致学生违纪,教师的要求不合理,不与课堂纪律区别开来,也可能导致学生违纪。 3.教学能力方面的原因教师教学组织能力差,抓不好课堂组织教学,处理不好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教师教学评价能力差,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情况不公正、不客观,都可能导致学生违纪。 4.教学关系方面的原因教师与学生心理不相容,学生不乐意执行教师的要求、甚至存有逆反心理;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不融洽,缺乏合作性,对学生的要求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也都可能导致学生违纪。 三、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 没有一个课堂不会发生问题。面对出现的问题,教师切不可视而不见、不理不睬,而必须让学生明白,教师是言行一致、说话算数、"言必行,行必果"的。然而,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并不有意公开纠正每一个小小的犯规。这种公开的注意,实际上反而会强化这种不良行为。关键在于教师要知道为什么会发生?什么才是重要的?这样就能防止问题发生。 教师必须处理的大多数违纪行为都是一些小乱子。如做小动作、交头接耳、不遵守课堂规则和程序、注意力不集中、四处张望、擅自起立等。这些事并非真正严重,但为了保证学习的正常进行,这些行为必须被消除。教师在考虑对策时,最好想想自己的意图,并不只是为了保证纪律而处理纪律问题。学生在学校永不只是学一点"1+2"之类的东西,他们最好还能学会了解自己是一个胜任的学习者、学习是快乐而满意的。一个温暖、支持和接纳性的课堂环境对培养这样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是课堂之主,要对全班的利益负责,尽管教师在组织课堂时,应让学生一起设置班级规则,并且要考虑学生的需要,或接受学生的建议,但教师始终是建立和强化规则的领导,学生必须遵守这些规则。班级规则和程序应当成为学生的第二天性,教师如果没在班上建立自己的权威,他就得花很长时间来处理问题行为。一个课堂的结构和日常程序愈严明,教师就能给学生以愈大的自由。 在处理日常的课堂违纪行为时,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以"最少干预"为原则,即用最简短的干预纠正学生的行为。许多研究发现,花在保证学生纪律上的时间量与学生的成绩呈现出负相关。处理日常不良行为时,教师要尽量做到既有效又不需打断上课。如果有可能,在处理不良行为时,课还能照常进行。 教师维持课堂纪律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维持全班学习兴趣 预防是最好的良药。教师要尽量做到以预防为主,以处理为辅。这就要求教师把课组织好,使之能引起并维持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全班学生的兴趣与注意集中于学习,他们就不会分心去从事其他有碍于教师教学的活动。引起并维持学生兴趣的教学原则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讲解生动,引人入胜;二是所学内容符合学生知识水平、能力经验,无挫折感;三是作业难度适中,有成就感;四是主动参与受到赞许,有满足感。 2.非言语线索的运用 许多课堂不良行为,不必中断上课,只用非言语线索就能消除。这些非言语线索包括目光接触、手势、身体靠近和触摸等。与表现不良的学生保持目光的接触就能制止其不良行为。例如,有两个学生正交头接耳,教师只需看看这两个学生或其中的一个就行。走向行为不良的学生也常常能制止其行为。如果这一招不管事,把手轻轻放在学生的肩膀上,可能会奏效,但对青少年要慎用,因为他们可能会对触摸感到快意。这些非言语策略传递了同一个信息:"我看见你正做什么,我不喜欢你这样,快回到学习上来"。不用言语传递这一信息,好处在于不需打断上课,相反,如果口头批评,则会使其他学生停止学习。 3.表扬正当行为 对许多学生来说,表扬是强有力的鼓励,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想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不妨表扬他们所做出的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这就是说要从这些学生正确的活动入手。如果学生常擅自离开座位,教师就应当在他们坐在座位上认真学习的时候表扬他们。 4.表扬其他学生 表扬别的学生的行为,常会促使另一个学生做出这一行为。例如,如果张xx正在做小动作,这时教师说"我很高兴……看到这么多学生都在认真学习,李xx做得不错,王xx在专心致志……"当张xx最后也开始认真学习时,教师也应当表扬他,不计较他曾走过神,而是一如既往,"我看见赵xx、孙xx和张xx都在全神贯注做功课"。这样更进一步促使张xx积极愉快地学习。 5.言语提示 简单的言语提示,有助于把学生拉回到学习上来。教师在学生犯规之后要马上给以提示,延缓的提示通常是无效的。如有可能,应当立即提示学生遵守规则、做你想要他做的事,而不是纠缠他正在做的错事。这就是说,如果学生违反了课堂程序,就应向学生提醒这一程序并让他跟上。例如,说"张xx,请注意你自己做作业"就要比说"张xx,别抄李xx的作业"要好一些。与给反面提示相比,给正面提示表达了对未来行为的更积极的期望。当然,教师也可以用一种平和、友好的方法,让学生说出正确的规则和程序,然后遵守。值得注意的是,给提示要对事不对人,某个学生尽管其表现无法令人容忍,但这个学生本人始终是受班级接纳和欢迎的。 6.反复提示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非言语暗示、强化其他学生、给以简单的揭示,一般足以消除小小的不良行为。但是,有的学生有意无视老师的要求或者与教师争吵,或者向教师请求,想以此试一试教师的意志。如果学生认识到教师立场坚定,并且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有序的和有建设性的课堂环境时,这种试验将会慢慢消失。 当一个学生拒绝听从简单的提示,教师就要反复地给以提示,无视任何无关的请求和争吵。这就是坎特等人所提出的"坚定性训练"。它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明确、坚定而友好的反应。教师应确定他们想要学生做的行为,并清楚地、反复地告诉学生,直到学生屈服为止。 7.应用后果 当教师采用以上方法都不能使学生顺从明确合理的要求时,只有让学生做出一个选择:要么听从,要么后果自负。如把学生逐出教室、让学生站几分钟、剥夺学生的某些权利、让学生放学后留下、或者请学生家长来等。教师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慎之又慎,在应用后果时也要注意,不听从教师要求的后果应当是轻微的不快、时间短,并且尽可能在行为发生之后马上实施,而且,要使学生明白你说话算数。尽量不要使用长时间的严厉惩罚(如一星期不学习),长时间的严厉惩罚会带来很多不利,会造成学生的仇视和敌对态度。轻微而又必然的后果能使学生知道"我不能容忍这种行为,但我还是很关心你的,希望你尽快准备好,重新来上课。"教师在向学生说后果时不能含糊其辞,必须绝对肯定自己能贯彻实施。例如,当教师对学生说"你要么马上学习,要么停止一切活动5分钟"时,教师一定要肯定有人能监视他5分钟。空洞或模糊的威胁"你赶快停止,否则你小心",或"你马上学习,否则我让你中断一个月",不仅没用而且更糟糕,因为教师不能实施这一后果,学生根本不会把它当回事。当后果实施完后,教师尽量不要再提这一事件。例如,当学生在教室外面站10分钟后回到班上,教师应当接纳他,不要有什么嘲讽或歧视。该生将会珍惜这新的开始。
2
发表于 2011-3-20 13:30: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gelisnear 于 2016-6-15 15:26 编辑

当教师采用以上方法都不能使学生顺从明确合理的要求时,只有让学生做出一个选择:要么听从,要么后果自负。如把学生逐出教室、让学生站几分钟、剥夺学生的某些权利、让学生放学后留下、或者请学生家长来等。
这个该方法最好不用。助教可以把学生叫到外面单独引导。
3
发表于 2011-3-21 11:42:40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ygclub.org/bbs/thread-5335-1-1.html

我觉得华德福这种“帮孩子建立规则”的方法很有意思,可以试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必读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LEAD)阳光志愿者俱乐部 ( 京ICP备13018722号-2 )  

GMT+8, 2024-11-25 14:08 , Processed in 0.062680 second(s), 17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