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阳光

 找回密码
 注册必读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502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培训交流] 【活动总结】09.11.07兴趣组培训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9 22:5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ngelisnear 于 2016-6-15 16:07 编辑

我们终于可以在宿舍上网了,呼~~~ 11月7日下午,其乐融融的兴趣组培训在原点举行,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到场的人并不多,但是气氛超级好~~ 本次参加培训分享的人有:杨卢克,蝎子,老大不小,爱因斯坦,琪子,小TA,蕾蕾豆,一华,JessieY 培训由著名的杨卢克主持,卢克首先谈了兴趣组目前的情况,兴趣组本学期情况并不是很好,缺少人手,尤其是助教。造成这种局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身为组长的我失职。。。所以在角落里反省。。。 然后大家进行了一些讨论,我们对主讲的督促不够,使得主讲和助教缺乏沟通。论坛上贴的课程提纲等等作用不大,助教在上网看了提纲之后仍然弄不明白在做什么。因此需要有人去督促主讲,所以又是我身为组长的失职,继续反省。。。最后委任了老大不小和爱因斯坦来协助做组织工作。 然后进入重头戏,晓风习习试讲一笔画。那叫一个热闹啊,“学生”们七嘴八舌问题层出不穷, 晓风首先用几个图形能否一笔画引入课程,然后讲了著名的七桥问题,最后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来带出结论。期间最受关注的是关于“结点”和“厕所”的比喻。。。 讨论:。 晓风需要加强跟孩子的语言沟通,七桥问题可以用实地模拟来加深印象。 要让课堂更像课堂,我们不应该过多的依赖于助教,正常的课堂是没有助教的,更多依赖于老师对课堂的控制力,晓风在课堂上还是很有威严的。 抽象的解释要多打比方,要注意建模和实际问题的衔接(七桥和一笔画问题的衔接) 关于抽象理论,孩子们在画的时候参与的很热烈,但是一旦进入到理论时,立刻黯淡。。。所以需要合适的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要回到实际上,不要停留在概念,用实际的话来让孩子理解。 要注意一些名词可能孩子们还没有接触到,比如奇点和偶点 一华叔叔说,晓风的课可以打80分以上^_^ 概念的问题,我们讲的要跟着小孩子的认知能力走。孩子们的状态差距很大,有一批孩子可能比较差,我们不能以最聪明和最差的孩子为标准,要顺着多数走。要尽可能用具体的内容来表示,少用抽象概念。 数学要和生活结合,太抽象就会难以理解。 讲课时增加趣味性,用故事或者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加深学生理解,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临场的发挥。 我们要讲的东西尽可能简单和明确,只围绕一件事情,力求用一节课把它讲清楚,不要想太多。 杨卢克说,讲课时一定要确定下面的听众能听懂,这时晓风提出了一个叫“备学生”的概念,我因为没听懂还被嘲笑了。。。总之就是课前的准备一定要充足。 最后大家集体给晓风以热烈的掌声~~兴趣组的课程培训就这么落幕了,希望下次能有更多的人来参加哦~~
2
发表于 2009-11-10 11:19:02 | 只看该作者
兴趣组的人手虽不多,但是个顶个,课堂内容是又有深度又有趣味。
我想在这样的老师带领下,喜欢科学的孩子们一定会激发出更多浓厚兴趣的。

眼看学期过半,兴趣组本学期还是需要赶快安排好助教,进一步扩大宣传度啊~
3
发表于 2009-11-10 13:14: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gelisnear 于 2016-6-15 16:07 编辑

兴趣组的童鞋喜欢潜水... 是不是因为科学什么的本身也是我们生活中所不熟知或者接触不到的领域,在备课中就有很严重的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所以其实大家对支教的“兴趣”也不浓!?
4
发表于 2009-11-10 13:58:23 | 只看该作者
琪子,兴趣组是阳光第一个自主开发研究阳光自己教案的组哦~
阳光很多老人也是兴趣组的核心成员,并且科学话题一向是阳光er最有影响力和最积极讨论的话题之一
一个学期的人少不能说明各种情况哦!
我们要用科学以及辨证思维来看待一个事物的整个发展情况。
5
发表于 2009-11-15 01:17:20 | 只看该作者
才看到这个贴子,有几点收获:
1。一华回北京玩了
2。卢克改行当主持了
3。jessie有左使、右使了
4。晓风的试讲很成功(PS:参加人员里似乎缺了晓风)
5。兴趣组有阳盛阴衰的潜在趋势,赫赫
6
发表于 2009-11-15 01:28:2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教的孩子大部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如果非要他们去理解超出他们理解能力的理论知识,可能反倒会损害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我们的重点还是要激发兴趣,点燃兴趣后再传授一些方法。
7
发表于 2009-11-15 14:53: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gelisnear 于 2016-6-15 16:07 编辑

1.关于抽象思维的问题,我需要检讨。因为我是参考了一个初一的一笔画教案准备的,难度下降处理的不够。实质上,这几天在做一个小初衔接的论文检索,才反应过来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和发展的是形象思维和想象力,因此材料的深度确实偏深了。所以需要把部分过难的资料弱化或者调序(选讲) 2.关于备学生,我绝对不可能嘲笑组长大人~解释一下~指的是课前去了解学生的一切,主要包括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他能接受什么样的东西,什么样的表述方式更合适等),能力水平,心理状态(他怀着什么心情来上你这节课等)等一系列的,并且根据这些东西去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 3.科学和生活真的紧密相连,我昨天去了科技馆新馆,绝对不虚此行。有空希望大家也去吧,还能顺道看到鸟巢,太阳的余辉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真的好美啊~~~我觉得对兴趣组的同学可能会有启发~~ 4.实话实说,很多道理可能都懂,但对于我来说,让我把这些理念落实到位,功力还不够,不过谢谢大家的鼓励! 5.我记得听过一个讲座,他们说,孩子周围的一切就是他们的世界。我觉得,这一个世界的资源就是我们的资源库。里面有什么还需要融入经历去体会。。。 我希望把这个系列课做的真正可以拿上讲台,但现阶段处于找工作和毕业论文阶段,所以借这个地方表个决心,我一定在今年弄出来,如果有哪位有兴趣可以联系我一起弄。。。既然已经有了起点,就不妨走到走到终点。
8
发表于 2009-11-15 16:05: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gelisnear 于 2016-6-15 16:07 编辑

同意晓风! 有趣,如果一定要是没有见过的东西,觉得新鲜才有趣,那就失去了对生活的观察。而如果不能从身边、生活中发现乐趣,和大家一样觉得稀松平常,那么科学就真的是狭隘的科学了啊。 比如,发现身边一些不便利的事,想要改变它,提高自己和周围的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这算不算做科学算不算兴趣?我们在改善生活的时候发现了新的问题然后去研究解决的过程,有的时候很可笑,但那就是某些科学诞生的过程。 至于人员多少,我只是觉得新人少,看别的组的新人源源不断,但是科普就很冷。最近学生志愿者比较多,来科普的也少,为什么呢?总不能用经济模型去解释供需吧。 BTW: 如果不能有效激发兴趣,至少教会大家感受生活,发现生活。这是所有教育的问题吧。 以上。一直在纸上谈兵的琪子......
9
发表于 2009-11-16 22:14:20 | 只看该作者
同意晓风!

有趣,如果一定要是没有见过的东西,觉得新鲜才有趣,那就失去了对生活的观察。而如果不能从身边、生活中发现乐趣,和大家一样觉得稀松平常,那么科学就真的是狭隘的科学了啊。

比如,发现身边一些不便 ...
洛英莼 发表于 2009-11-15 16:05


琪子,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参考卢安克(注意不是杨卢克!)的在一个乡村小学的教学实践,我想对科普课很有借鉴意义:

http://www.ygclub.org/bbs/viewthread.php?tid=1311&highlight=%E5%8A%9B%E9%87%8F

以下是部分摘要:

自然课的顺序  看了小学自然课的课本后我就想了:谁用得上那样的知识?谁能把它联系到自己的生活?我们不是想培养科学家吗?那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不是更有用吗?有研究能力的人自然就会爱护一切,没有研究能力的在了解之前就已经把研究物消灭完了。研究能力在任何的事情上都有帮助。如果我们的课本先给学生提供知识,这就很像给要学走路的小孩提供走行车一样:小孩就不需要自己出力,不需要努力去发挥意志这种艰苦的学习的过程。他虽然能轻松地学会走路,但这样我们忽略了他培养意志的机会。先提供成果的课本也一样,忽略了学生学会观察和研究的机会。

  我认为,上自然课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为了能唤醒学生的研究精神,我需要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考虑如何达到或完善某种效果,不需要给他们教任何定义。
。。。。。。
   我总是都会先让学生在自然中观察某种现象,后才让他们仿造并通过仿造的实验去理解。
     再后,我们可以去考虑和尝试如何去改变它。
     一开始的观察都是行动着去感受,最后都是认识。
     小孩跟大人不一样,小孩不可能先认识后做事,因为小孩是发挥意志的。在行动中碰到并感受了事情之后,小孩才可能进行思考。


  让自然与人有联系

  准备摆动实验的几天之内,我都感受到了这些实验缺少了什么能引起兴趣的因素,而在进教室的时候,我终于找到了合适的主意:我先让一个学生试一试,在让自己的身体摆动时,他能不能加速,然后我们才进行了课本上的实验。或者另一次要学“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时候,我也想了很久,突然就想到了,我首先问学生:“我们人在热,在冷的时候有什么感受?会表现得怎么样?”然后我们客观来看,物体在受热时的胀开和受冷时的缩小是否跟我们身体好像胀和缩的感受一样。

  通过无数的这样成功和其他不成功的事情,我慢慢理解了:课本上的逻辑说明对三四年级的小孩来说是不通的,太早的。逻辑的思考需要基于独立的思考能力,但13岁之前的小孩的思考还不是独立的,而更是靠老师的,靠感情的。小孩的理解不是通过逻辑来产生的,而是通过感受来产生的。
   
。。。我给他们的逻辑说明都是失败的,但像让他们自己的身体摆动又无法加速的感受,或者其他联系到自己身体的事情,这都引起了小孩心里的某种情感,使得他们通过这个情感接受了很多。通过情感,他们接受得很多。所以我后来就多让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去模仿并感受自然中的某种过程,少问他们原因和结果。
10
发表于 2009-11-20 09:54: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gelisnear 于 2016-6-15 16:07 编辑

呀, 才看到这个帖子, 好像很有意思哦, 下次我也去听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必读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LEAD)阳光志愿者俱乐部 ( 京ICP备13018722号-2 )  

GMT+8, 2025-1-22 15:06 , Processed in 0.030065 second(s), 13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