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阳光

 找回密码
 注册必读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6554|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文分享] 作家经历女儿语文教育 学半学期肚子里全垃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7 12:55: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传统的国文教育注重修辞和交流,以此形成个人道德观和社会人生观;而现在的语文教育则跟外语教育一样,光注重语法。语文课不仅违背了语言规律,而且“极其乏味,肢解了整个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思考”;在肢解了语文的同时,也让孩子变得分裂…


叶开



乔乔读《哈利·波特》



 乔乔最喜欢的《哈利·波特》全集和林格伦作品

【冰点特稿】:对抗语文

上海作家叶开在客厅里和客人聊着孩子的教育问题,女儿乔乔就坐在他旁边,时不时插上两句嘴,偶尔还发出咯咯的笑声。
但聊着聊着,叶开察觉到身边的女儿没了动静。10岁的乔乔不知道什么时候从背后摸出了《格列佛游记》,正咬着指头看得津津有味。
这本1979年版《格列佛游记》,书页已经有些发黄,是叶开上大学中文系时的读物。女儿先前已经读过两遍了,如今又读得只剩下最后的二三十页。
“乔乔,快别看书了,这样不礼貌,要跟叔叔说话。”叶开叮嘱道。
乔乔很乖巧地“嗯”了一声,然后抬头做个鬼脸,一只眼睛看着客人,另一只眼睛依旧用余光扫着书上的字。
如何阻拦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看书,现在成了让叶开头痛的一件事。为了能逮着机会看书,在家里的沙发、钢琴凳,甚至自己的枕头下面,乔乔都藏了她爱看的书。
在她的卧室里,除了放着钢琴,还有两个书架,上面摆着瑞典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的《小飞人卡尔松》等9本著作、全套7本的《哈利·波特》、一整套 43本的全球儿童文学名著丛书、中国四大名著彩图本,还有《伊索寓言》、法布尔的《昆虫记》、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吉卜林的《丛林之书》等等。
41岁的叶开是著名文学杂志《收获》的副编审,这些书都是他精心为乔乔挑选的,几乎挤满了两个书架。
除了刚买回来的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乔乔还没有翻过,其他的书她已经全部看过。其中《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她已经记不清看了几遍,一本薄薄的书被翻得裂成了5瓣。
这个痴迷于看书的小学生,对她的语文课本,却一点儿都不待见。“我不喜欢语文课本。”小女孩瞪大眼睛颔了颔首说道,仿佛做了一个郑重声明。
4年多来,乔乔的9本语文课本,只有在她做作业时,才有机会进入她的卧室。在自己的书架上,乔乔没有为这些课本留下任何位置。
平时,它们都被放在客厅一个公用书架上。当然,这也方便叶开随时拿这些课本,挑出其中的“荒唐之处”。
2009年,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与研究》主编晓苏的邀请下,叶开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上,一口气写了12篇专栏文章,对语文教材和语文教育的现状进行批判。晓苏提议专栏取名“语文现状批判”,叶开认为这个名称“太泛”,建议改为“语文之痛”。
“他刚好经历了女儿接受语文教育的过程,他有疼痛感、刺痛感和迫切感。”晓苏回忆说。晓苏同时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写作课的教授,他觉得叶开的名称更贴切,立即接受了建议。
在小孩最需要汲取人类文明精华的时候,却给他们喂了垃圾
叶开的这种痛感,始于2008年秋天。那时,他在写小说之余,忙着研究现代文学中一些作家和作品。
乔乔的学习,基本全由妈妈王琦负责监督和辅导。王琦是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的副教授、中国古典文学专业博士,叶开认为由她来辅导女儿学习绰绰有余。
但很快叶开就发现,妻子根本无法对三年级的女儿进行有效辅导,尤其是无法辅导女儿的语文学习。乔乔在前两年语文经常考100分,可这时候拿回来的成绩单上面,成绩一次比一次低。由妈妈辅导做的语文作业,第二天拿回家后,上面经常红红地一大片叉,乔乔觉得挺委屈。
在学到第七单元48课《智烧敌舰》时,乔乔又遇到了一道难题。题目要求她回答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是谁。因为刚看完《三国演义》彩图本,乔乔欣喜而自信地写下了自己的答案:“孔明和庞统”。这个答案也得到了妈妈的认可。
结果当天晚上,孩子就伤心地回来了。语文老师的标准答案是“诸葛亮”。班里有几个男生也看过《三国演义》彩图本,他们问老师,“为什么不能是庞统?”老师回答,在小学阶段答案只能写诸葛亮或周瑜,写孔明也算错。
为了消解女儿的怨气,古典文学博士王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叶开,不得不同时出面跟女儿解释,“庞统是不亚于诸葛亮的一个重要的谋士,刘备西征蜀国,主要靠庞统而不是诸葛亮,诸葛亮是靠《三国演义》演绎出来的,事实上庞统不比诸葛亮差”。
乔乔这才微笑起来。两位博士当时也笑了,不过是苦笑。这是叶开第一次被孩子的语文教育刺痛。
“你可能觉得很可笑,但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如今回忆起来,叶开摇头叹道。
两位博士实在是没想到,他们会在小学三年级语文题上马失前蹄。
看到乔乔成绩下滑明显,王琦很着急。她找到语文老师,认为不应该让孩子做这么多练习题。
老师告诉她:“从三年级起有了阅读理解,不再只是认字记词。乔乔的阅读能力有问题。”“不会的,她看书没有障碍。”王琦急忙跟老师解释。因为就在上三年级前的这个暑假,丈夫给女儿买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是他们第一次给女儿买长篇读物。结果8岁的乔乔不仅很快看完了,还开始接着看中国四大名著彩图本。
听完王琦的解释,老师不相信,摇头表示怀疑。这让王琦很忧虑,她开始想,女儿不会真是有阅读问题吧。回到家,她急忙跟叶开探讨起来。
叶开那时正研究现代文学中的乡土文学叙事,并得出结论,“那一代的不少作家不说真话”。
听了妻子的担忧,他拿起乔乔的语文课本,试图弄清问题所在。结果一打开课本,他发现一些不说真话的作家的作品,不仅进了女儿的教材,“而且还要背诵”。更糟糕的是,一些原本是经典的作品,到了教材里被改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他正冒火,转身却发现乔乔抱着《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目不转睛地读着。为了考验女儿,他刻意跟乔乔聊起《哈利·波特》和四大名著彩图本,结果发现里面很多故事和细节,乔乔记得特别清楚。
“这说明她不是胡乱读,是真读懂了。”叶开强调道。他和王琦也一致判断:大可宽心,女儿的阅读理解完全没问题。
他进而感叹道,小学是孩子学习的黄金时代,因为孩子的记忆力非常好。“可是,”他话锋一转,气愤地说,“在小孩最需要汲取人类文明精华的时候,有人却给他们喂了垃圾。教材里面,有好多非常糟糕的东西!”
叶开把乔乔的几本语文教材全都仔细看了一遍。2008年11月,他写了第一篇批判语文教材和语文教育的文章《语文的物化》。在文章中他写道: “中小学的语文课本里选入了很多与花草树木有关的文章。在这些文章里,作者不是欣赏鲜花自身的美丽,而是在鲜花这个符号上寻找道德寓意。”
这一年年底,叶开与晓苏见面,原本是要聊文学创作的问题,结果把主要的时间都用在了聊语文教育上。
“我们觉得,现在的语文里,非语文的因素太多,太多泛政治化、泛道德化的因素,老师又教得太保守太落后,学生不喜欢。”晓苏回忆,在这一点上他们达成了共识。
看了叶开的批评文章后,晓苏认为“很深刻,很尖锐,点到了穴位”,随即邀请叶开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开专栏,批判“病态的教育带给语文的痛”,希望刺激中小学语文老师“已经麻木的神经”。

孩子学了半个学期,肚子里装的都是垃圾,我们利用假期给她倒出来

叶开的专栏文章,从2009年1月开始发表,第一篇便是《语文的物化》。考虑到文章的风格比较犀利,晓苏将专栏安排在了杂志第70多页的位置,避免“一上来就刺激到读者”。
结果,这些“火药味儿很浓”的文章发表了两期后,一位语文特级教师就打电话给晓苏,质问道:“哪儿来一个疯子在这儿胡说八道?”
当时9岁的乔乔看了爸爸的文章,咯咯直笑。“我们都不喜欢语文课本。他写得太好玩了。”她评价道。
其实对于自己的语文课本,乔乔在一年级的时候还是感觉“挺好玩的”。她记得,一年级的语文书上有好多图画,有小动物,还讲爱护环境,“看上去没有那么讨厌”。
翻开一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本,学到第40课《三过家门而不入》时,乔乔当年用红笔在彩色书页下角,吃力地写下了“舍小家,顾大家”6个稚拙的字。她回忆说,语文老师告诉他们,“大家”里有很多“家”,就是“国家”的意思。当时刚刚7岁的小姑娘,始终没弄懂“大家”的具体意思,只是很固执地认为,“大禹就是一条鱼,所以他才治水”。
虽然很多东西搞不明白,但书本上的图案还是吸引了乔乔。“当时我觉得,哇,好奇妙哦!”她边说边做出夸张的表情。
当时在课堂上,老师写什么她就跟着一笔一划地模仿。回到家里,她则开心地看《小小建筑师巴布》、《猫和老鼠》等动画片和《哈哈画报》上的漫画。
这种开心的笑声时常在叶开家里响起,前4个学期,乔乔经常拿回满分的语文成绩单。
但到了三年级,写作文成了语文课上的重头戏。同学的书包里,慢慢开始有了《优秀作文选》。看到有同学买“作文套餐”,乔乔出于好奇借过来看了一眼,就再也不想看第二眼。她还是喜欢爸爸不久前给她买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其次是《林格伦文集》。
可是她只有先写完作业,才能看这些书。她开始打自己的小算盘,养成了到处藏书的习惯。在写作业、弹钢琴时,甚至是语文课堂上,她都会时不时偷偷地瞄上这些书两眼。
语文课本开始变得让她“一点都不喜欢”。她更不喜欢的是书包里的教辅书《一课一练》,这占据了她课后很多时间。
比如,根据教辅材料,乔乔每天需要填很多反义词和近义词,这常常让她的博士父母为难。他们不愿像其他父母那样给女儿买《近义词词典》或《反义词词典》,于是就安慰女儿:“我们认识出这些教辅书的人,这东西他们自己的小学不用,自己的孩子也不用,你就随便应付一下算了吧。”
一次假期快结束时,乔乔的班主任来家访,问孩子这个假期都在做什么。叶开笑着回答:“忙着倒垃圾。”
这让年轻的女英语老师一愣,没有反应过来。叶开马上解释说,“孩子在学校学了半个学期的语文,肚子里装的都是垃圾,我们利用假期给她倒出来。”
“倒垃圾”的方法,则是给孩子买经典作品阅读。在意识到孩子语文教材中的问题后,叶开给女儿买了一个四层的书架,书架上多了《哈利·波特与密室》等《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续集,也有了《窗边的小豆豆》、《唐诗三百首》等名著。


乔乔的英文原版《哈利·波特》


乔乔的《一课一练》作业


乔乔一年级时写下的“舍小家,顾大家”
语文教育时至今日还在表演和说谎,不仅教材作假,教法也作假
这些刚刚摆上书架的书,很快就被乔乔一本一本地“消灭”掉。在咬着指头,发出一次次咯咯的笑声后,乔乔也把《哈利·波特》里的女主角赫敏奉为自己的偶像。
叶开因势利导,告诉乔乔,不仅小说和电影中的赫敏很聪明,现实中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也很聪明,考上了美国很好的大学。于是,沃特森也被乔乔视为榜样。
在三年级以前,乔乔在课堂上很少说话,但看到小说里赫敏在上课时经常举手提问,她决定向偶像看齐。以后上课时,脑袋后晃动着两个马尾辫的乔乔,经常把手举得很高,希望老师能叫自己起来回答问题。
可是,她很无奈地发现,自己的想法经常和老师的不一样,尤其是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乔乔撇着嘴,一本正经地说:“我语文课上喜欢发言,就是有时候没有办法说到点子上,老师的那个点子上。”
有一次,老师讲互联网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时,强调好处是“可以查阅信息学习”。乔乔则认为互联网可以让自己玩更多的游戏,因为她从4岁上幼儿园小班时,就开始登陆迪士尼网站,玩小熊维尼吃蜂蜜字母的网络游戏。这种观点,得到其他同学异口同声地支持。语文老师只是咧嘴一笑,什么都没说。
乔乔只爱看书,对穿着不在意,但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为她喜欢在课堂上举手,偶尔甚至会插老师的话,常常有人在课后说她爱出风头。有一次下课后,她走到一个这样评价她的男生面前,对着他的耳朵大吼大叫。
“他们对个人的尊严不是很看重。可是,如果你有很高的尊严的话,那别人就没办法破坏你的立场。”小姑娘义正辞严地解释自己的行为,她认为当时自己必须要表明立场。
但有时候,乔乔的坚定立场并不起作用。
2009年秋天,叶开的专栏已经写到了第10篇。他第一次参加了女儿的语文公开课。课上老师讲的是课文《带刺的朋友》。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电视机、投影仪等设备齐全;学生6人一组,课桌面对面拼在一起,像圆桌会议一样便于分组讨论,颇有一种民主、平等、交融的气氛。
课堂上一让提问,叶开就看见乔乔把右手举得高高的,但老师就是不点她。后来老师说换个方式,找不举手的同学提问,乔乔故意把手放下,但依旧没被点到。叶开在后面看着,觉得一阵阵心酸。
后来乔乔好不容易得到一个提问的机会,老师却回答不出她的问题。“这个问题等我们深入了解之后再回答。”乔乔以朗诵的口气,模仿了老师一年多以前说的这句话。
回家后,叶开查阅资料发现,《带刺的朋友》改编自一位作家的文章,编者对这篇文章进行删节和修改后,导致课文前后逻辑接不上,所以老师根据课文确实回答不出乔乔的问题。
乔乔告诉爸爸,这种公开课事先已经演练好,一旦有提问机会,班里大多数学生都要举手,但老师只找举左手的人回答。
这让叶开想起了30年前自己上公开课的情景,也让他异常气愤——“30年了,语文教育时至今日还在表演和说谎,不仅教材作假,教法也作假!”
“我们最应该反对的就是虚假!没有真的善是伪善,没有真的美是臭美。”11月底,在应邀给上海一所知名小学的老师做讲座时,叶开始终强调自己的这一观点。他给讲座取的题目是“教书还是教真”。
讲座开始前,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向叶开诉说了自己的苦恼。这几年来,她只要让学生以《我的爸爸》为题写作文,就会发现班里的学生几乎全都病了或者是摔了跤,然后爸爸背着他们上医院。
这位老师忍不住感慨:“连教材都可以作假,那么其他的假,像这些作文模板,也就不足为奇了。”
叶开和王琦从来不让乔乔参加朗诵比赛。在他们看来,那种规定题目的朗诵充满了虚假情感。他们要求乔乔,平时在班里要朗诵的话,要用正常语调,不要假天真。
同样在他们看来虚假无趣、没有真情实感的,还有乔乔每个学期都需要背的名言。在叶开看来,这些名言很多是编者自己编的,“背这些垃圾还不如背老子孔子,或者是唐诗宋词”。所以每次老师要父母监督孩子的背诵作业时,叶开总是直接在乔乔的课本上签字了事。
“我们就是不参加无聊的事情!”王琦干脆利落地总结道。
乔乔把眼睛从《格列佛游记》里挣脱出来,抬头回应了一句:“我的父母很宽松,能有他们做父母太幸福了。”

 孩子就是一个易碎品,语文课把他们弄得遍体鳞伤
背诵名言可以轻易应付,但像在文章中划好词好句这样的作业,常常难倒乔乔和他们家的两位文学博士。
老师说按“aabb”格式划好词好句,乔乔觉得课本里没什么好的,就随便划了划。班上有个男同学,把“爸爸妈妈”划出来,结果得了A-。
每次划好词好句时,叶开都很紧张。这位《收获》杂志的副编审不知道哪个词比另一个词更高级。“难道这个词是部长级,那个词是科长级?”他反问道。
他把划好词好句比作揪树叶,并形容说,“即便你揪下所有的树叶,也不会体会一棵大树的美。”
为此,他在专栏里写了《好词好句与陈词滥调》。但批判归批判,为了减轻女儿的痛苦,他和妻子还是得耐着性子帮乔乔划好词好句。
在杂志社编审稿件时,叶开给国内很多知名作家提过修改意见,但他对女儿的作文指导,大都以失败告终。
他经常告诉乔乔,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把意思表达清楚。然而几乎每次老师的批语都是,“再多用些好词好句”。
这时候,叶开会安慰女儿,“不是把所有色彩斑斓的颜料泼到墙上,就会成为一幅画。做一个诚实真诚的孩子就好。”
在他眼里,中国传统的国文教育注重修辞和交流,以此形成个人道德观和社会人生观;而现在的语文教育则跟外语教育一样,光注重语法。语文课不仅违背了语言规律,而且“极其乏味,肢解了整个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思考”;在肢解了语文的同时,也让孩子变得分裂。
“孩子就是一个易碎品,语文课把他们弄得遍体鳞伤,然后家长回家再把这些碎片,一片一片给粘起来。”叶开直言,自己和许多正上小学的孩子一样,都有这样的感受。
有一次,乔乔的考题是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拼音,为“打量”的“量”找出正确的读音。全家三口人都认为“量”应该念四声,但老师给的答案是念二声。后来大家分头查字典,发现答案也不一样。
“然后我爸爸妈妈说,在家里就念打量(四声),在学校就是打量(二声)好了。”乔乔比划着说。
最近,如何解释“矜持”这个词,也难住了两位博士。他们查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发现解释并不相同。尽管叶开认为词典释义也欠准确,但又必须选,最终他们在“拘谨”与“庄重严肃”之间选择了后者。
结果,乔乔又得了一个红叉,因为教辅的标准答案是“拘谨拘束”。
这一次,还没等父母叮嘱,乔乔自己已经明白,在学校就按“拘谨拘束”,在家就按“庄重严肃”。
“我感觉一半在学校里,一半在家里,在中间被切了两半。”乔乔皱着眉叹口气,像个小大人。
叶开曾经拿女儿的这种感受跟北京师范大学一位文学教授交流。教授说,自己的儿子刚上初一,小学6年一直“分裂”得特别好,“学校说一套,家里说一套,从小就学会应付”。
“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如果我们的教育和实际同步,我们就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应付和对付上了。”教授感慨道。
针对这种现实,叶开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的孩子必须受到摧残,这就是他们的命。”在去做讲座的路上,他跟一位朋友重复这句话时,眼泪几乎快要流出来。
他唯一庆幸的是,女儿乔乔从8岁起,便学会了用他推荐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排毒”。
三聚氰胺奶粉毒害孩子的身体,垃圾课文伤害他们的心灵
看到女儿在这些经典作品间流连忘返,也让叶开对真正的语文有了信心。晓苏邀他写专栏时,他有过犹豫。在和妻子商量了一个晚上后,他觉得还是要做些事情,来对抗现状。
开家长会的时候,叶开发现很多家长对语文教材根本不懂,不少孩子平时由爷爷奶奶接送,父母偶尔来开一次会,光顾着围上老师问孩子的分数。
看到讲台上的老师年复一年已经麻木,而很多家长又浑然不知,叶开最终答应写专栏。“三聚氰胺奶粉毒害孩子的身体,垃圾课文伤害他们的心灵。”他决定为孩子们做一些“排毒”工作。
他批评小学三年级学的第一首诗歌《信》是虚伪的诗,质疑中学语文教材里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在宣扬“恨的教育”。在看了老师给女儿列的书单后,他批评“乱读书不如不读书”。
他还批评教材编写者添加各种文字篡改朱自清的文章,“不仅厚诬前贤,且贻害后生,更败坏了求真求实诚信的风气,而小孩子从一入小学开始,就进入了造假大本营”。
为了写朱自清作品如何被篡改和肢解的文章,叶开花3个月通读了朱自清文集。在女儿已经将这些教材的内容忘到九霄云外,沉浸于经典作品中时,他却得重新捡起那些教科书,以对比课文的原始出处。
结果是,他着实领教了所谓的“教材体”,即教材编写者根据教学大纲的需求,“生产”出的主题先行的课文。
在乔乔的语文课本上,叶开发现编者将安徒生作品《一个豆荚里的五颗小豌豆》中的故事,改编成了《一颗小豌豆》,但那是颗“做好人好事的雷锋版小豌豆”。乔乔看过四卷本《安徒生全集》,在课堂上指出课文中不符常识之处,老师告诉她“可能你看的那个版本不一样,入选时有所删改”。
这件事发生之前半个多月,乔乔发现课文中的普罗米修斯盗火种跟原著有出入,向老师提出疑问时,得到的也是同样的答复。
叶开认为,这不应该怪老师,而是由于“教材体”编写者“非常无趣乏味”,他们编出这种课文,对小孩子的美学和人文教育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叶开本来正在创作一部100万字的三部曲小说,到2008年底已经写了60多万字。但他决定暂停下来,全力写这些专栏文章。
他把文章贴到自己的博客上以后,不少人给他留言或发私信。这些人来自四川、青海和浙江等地,有一线的语文老师,也有学生家长。
当然,还有人将材料递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声称教材编写是很专业的事情,叶开不懂却在那里“大放厥词”;编写这些“教材体”,是为了适合小学生阅读。
但在叶开看来,这是这些编写者在贬低孩子的智力。他以自己的女儿为例进行反驳:瑞典名著《骑鹅旅行记》50多万字,乔乔两天就看完了,而且记得很清楚;《哈利·波特》7本250多万字,乔乔每本都读了好几遍;《安徒生全集》4卷乔乔都看了,内容几乎都记住了。
在给别人推荐书目时,叶开总喜欢推荐女儿乔乔喜欢读的《哈利·波特》、《吹小号的天鹅》、《昆虫记》、《天上掉下个大蛋糕》、《小王子》、《丛林之书》等外国儿童文学名著。
有人质问他:“中国就没有好的作品吗?”
“有,但适合孩子阅读的不多。”叶开直截了当地回应道。他的一个重要证据是,《哈利·波特》中文版拿到的版税是9800万元,比同期中国所有畅销书拿到的版税总和都多,这还没考虑数量可能比正版更多的盗版书——“孩子们用脚投票,他们是识货的。”
就在叶开因批评语文教育而饱受一些人的非议之时,乔乔的生日到了。叶开问她想要什么生日礼物,乔乔说想要一套英文原版《哈利·波特》。那是 2009年春天,乔乔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叶开花了1300多元买了一套精装全集。乔乔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打开那个精致的匣子后,她“高兴到了难以形容的极点”。

 语文废品流水线:从小学的虚假道德、中学的空洞理想到大学的无趣审美
现在,英文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乔乔已经读了四分之三,但是拿起自己的语文课本,她依旧非常痛苦。
“尤其是这学期的课文,开始讲战争故事。我是女孩子,不喜欢打打杀杀,我特别讨厌动不动就死人。”乔乔晃着自己的马尾辫说。
她更受不了的是,当老师讲到课文中有人牺牲时,男生们就说,那个人“挂了”。这让乔乔觉得,他们像在玩电子游戏一样,别人死了都无所谓。
“这个单元原本是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果却让孩子们对生命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妈妈王琦遗憾地说。
与课本里的英雄故事和课堂上放的电影《闪闪的红星》相比,乔乔更喜欢自己书架上的那些书,那里带给她童年更多的快乐和欢笑。
这学期的语文期中考试,乔乔又没考好。有人说:“你看了这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是才考80多分?”
乔乔当时有些伤心,但回家后王琦告诉女儿,“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是为了期中考试。”
而叶开在那所小学的讲座结束时,有老师站起来说:“我们能怎么办呢?教材就是这个样子,考试就考这个教材,我们不能不用啊。”
叶开给出的建议是,语文课可以上得再简略一些,老师自己可以多看一些经典,然后把孩子带向经典之路。
关于这一点,他和不少人达成共识——现在不少老师在自信而勤奋地做着愚蠢的事情,如果大方向错了,老师越负责,对孩子的伤害就越大;把这个易碎品摔得越碎,家长要想粘起来,就越不可能。
在叶开看来,能把这些碎片重新粘成成品,便属万幸。他担心的是,这条语文教育流水线,会把一个个像乔乔这样原本爱读书的孩子,在读教材做习题的过程中,完整地教成废品。
在一篇专栏文章的结尾,他沉痛地写道:“在教育工具化,教育关系物化的理念控制下,语文教材的编选,从小学的虚假道德、中学的空洞理想到大学的无趣审美,形成了一条严格运行的废品生产的流水线——学生们寒窗苦读10年,毕业之后,人人都成了合格的废品。这才是语文教育的真正伤痛。”
2
发表于 2010-12-17 13:51:4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来一起回忆下小学的语文课吧。。。
3
发表于 2010-12-17 14:54:47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值得收藏。

在我的记忆中,小学语文除了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再无他,没有一点乐趣。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18:3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末那


   其实现在在网上看到小学语文课本的插图,还是蛮怀念那个时候的。毕竟在那个精神食粮很少的年代,有书读就不错了。而且那个时候的课文也不像现在这样被篡改。现在还很想念《驿路梨花》,《蜜蜂》,《同志的友谊》(好象是讲方志敏的),《下雪了》,《咕咚来了》,很多经典的课文。尤其是一二年级的课文,像儿歌一样,特别美好。“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到现在还能背出来
但现在的小孩子跟我们不太一样了,教材的选取跟以前也不一样。

别的不敢妄加评论,光看到作者写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要学会分裂,要学会应付,还有那么多愚蠢的标准答案,实在是痛心得很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18:3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dandan feng


   我从小就不会总结段落大意……分大段总是分错……
那时候觉得朗读还是蛮有趣的~

但现在的教法有问题,假的东西太多
6
发表于 2010-12-17 20:35:06 | 只看该作者

看完此贴,我敢说我们的教育完了!(转自天涯)

来源: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6293705/

看完此贴,我敢说我们的教育完了!(转自天涯)


儿子正在读高二,考了一道历史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公元哪一年死?最远打到哪里?儿子答不出来,我帮他查找资料,所以到现在我都记得,是打到现在的匈牙利附近。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美国世界史这道题目不是这样考的。

它的题目是这样的: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

有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

这位蒙古领导人如果当初没有死,那么可怕的黑死病,就不会被带到欧洲去,后来才知道那个东西是老鼠身上的跳蚤引起的鼠疫。但是六百多年前,黑死病在欧洲猖獗的时候,谁晓得这个叫做鼠疫。

如果没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会死亡。神父跟修女如果没有死亡,就不会怀疑上帝的存在。如果没有怀疑上帝的存在,就不会有意大利弗罗伦斯的文艺复兴。

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西班牙、南欧就不会强大,西班牙无敌舰队就不可能建立。如果西班牙、意大利不够强大,盎格鲁—撒克逊会提早200年强大,日耳曼会控制中欧,奥匈帝国就不可能存在。

教师一看,说:「棒,分析得好。」,但他们没有分数,只有等级A,其实这种题目老师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可是大家都要思考。

不久前,我去了趟日本,日本总是和我们在历史问题上产生纠葛,所以我在日本很注意高中生的教科书。

他们的教师给高中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做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

其中有个高中生是这样分析的:

我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台湾如果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台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我们的油轮就统统走右边,走基隆和高雄的右边。这样,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

我们的石油从波斯湾出来跨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上中国南海,跨台湾海峡进东海到日本海,这是石油生命线,中国政府如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货轮一定要从那里经过,我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中国海军一看到日本出兵,马上就会上场,就开打!

按照判断,公元2015年至2020年之间,这场战争可能爆发。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做对华抗战的准备。

我看其他学生的判断,也都是中国跟日本的磨擦,会从东海开始,从台湾海峡开始,时间判断是2015年至2020年之间。

这种题目和答案都太可怕了。

撇开政治因素来看这道题,我们的历史教育就很有问题。翻开我们的教科书,题目是这样出的: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

每个学生都努力做答案。结果我们一天到晚研究什么时候割让辽东半岛,什么时候丢了台湾、澎湖、赔偿二万银两,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背得滚瓜烂熟,都是一大堆枯燥无味的数字。

那又怎么样,反正都赔了嘛!银两都给了嘛!最主要的是将来可能会怎样!

人家是在培养能力,而我们是在灌输知识,这是值得省思的部份

看外面的教育咯

老妈去参加我侄子的家长会,看了现在小学生的试卷,我震惊了!

今天老妈去参加我侄子的家长会,带回了2套侄子的考试试卷,我很好奇,拿过来看了现在小学生的试卷后,我震惊了!这是什么狗屁教育?这样的教育有希望吗

下面给大家详细说说我看到了什么!

侄子在本市某著名小学读书,有这么几道题:

一个春天的夜晚,一个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思念起了故乡,于是吟起了一首诗:(),()

我看到侄子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后面是一把大大的X,我就奇怪了,我也是想到的这2句。好奇的问侄子,这个不对??那答案是什么?侄子说标准答案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哎~这就奇怪了,因为是个春天的夜晚,就要是这句有春风的???要这个思念故乡的人不是江南的,是不可能说出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话的!!一个东北人春天思念故乡,会说春风又绿江南岸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应该更准确。再扯远点,思念故乡,一千个人可以吟一千句不一样的诗,这个也可以有标准答案的么?

接下来是默写,题目是:我们学过《桂林山水》一文,请将下面句子默写下来,然后就是整段的要默写,这有什么用?死记硬背别人的文字有什么用?

还有个题目:《匆匆》这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写的,同学们都很喜欢这篇散文,你能把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写下来吗?

我侄子写的是: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后面一把好大的X。

但标准答案竟然是: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这就更奇怪了,一篇文章,你可以喜欢这句,我可以喜欢那句,难道最喜欢的一句话也要统一么?为什么“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不能喜欢?就一定要喜欢“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对比这2句,我也喜欢“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话!!我觉得这个题目应该是“你能把老师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写下来吗?”才对!

再看别的试卷,更莫名其妙了,比如“请说出阿拉伯数字的来历,是哪个国家创造的”,侄子不知道,问我,我也不知道。我只好上BAIDU去搜一下,才知道是古印度人发明的。莫非我吃块猪肉,还一定得知道它是哪个养猪场养出来的?

最后有个题目让我彻底崩溃了:请用一句话说明“π”的含义。侄子回答的是:π的含义是圆周率。竟然打的是×,这就奇怪了,正好我老婆大学说读的是理科,我马上问她,π是什么意思,她说圆周率啊。

两个人狂汗,问了侄子半天,他也没说明白,大概的意思是,标准答案是:π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领域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

我K。。。。。。。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21:3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老大不小


   这篇我也看了……
我想起来你以前推荐过的一个阅读系统,是美国的语文课的一部分,按照文学作品词汇量、难度等分了非常细致的等级,对应给不同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配套的有专业的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测试,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程度的读物,不限制具体篇目。
我觉得那个很赞
8
发表于 2010-12-17 22:58:39 | 只看该作者
我最讨厌给文章分段什么的了!十分喜欢古文、诗词
9
发表于 2010-12-17 22:59:24 | 只看该作者
构建和谐社会  控制意识形态  从娃娃抓起
人人都学会独立思考    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他会使我们的社会不稳定  很不稳定
10
发表于 2010-12-17 23:21:5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中国的教育缺陷,我们就不多说了。近来大家都知道上海学生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PISA测试,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三方面的成绩均排名全球第一的新闻吧。
这也是中国、更有人说是整个亚洲教育的现况,相关的评论有很多。
只引一篇《纽约时报》的报道吧: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即OECD)公布了2009年对全球65个国家15岁学生进行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测试结果。在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两项测试中,中国所有参赛地区的成绩均超过美国。

来源:经合组织

2009年,中国首次参与国际性标准考试“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该权威考试项目的测验结果显示,来自上海的学生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三个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其它几十个国家的考生,这让教育专家感到吃惊。

参与执行该项目(共有65个国家和地区参试)的欧美教育官员承认上海考生的分数决不代表全中国。上海是个拥有两千多万居民的工业基地,坐落在此的几十所现代大学吸引着中国的优秀学子。

约有5100名15岁的上海学生被选为代表参加考试。美国也从全国各地挑选人数相近的学生代表参试。

教育专家注意到,要使用一个标准化测试来对比人口面积均存在巨大差异的国家和地区,显然很困难。但即便如此,他们说上海学生优异的学业表现值得关注,这是中国快速现代化的另一标志。

该测试结果似乎也反映了中国的教育文化,比如更加强调师资培训,学生花更多时间用于学习而非参加体育等课外活动。

“哇,我感到有点震惊,这让我想到史普尼克(Sputnik)。”曾在罗纳德•里根任总统期间的教育部任职的切斯特•E.费恩(Chester E. Finn Jr.)说道,他口中的“史普尼克”指的是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费恩先生曾参观过中国各地的学校,他说道:“我看到了中国人为实现目标多么的坚持不懈。如果2009年上海做得到,那么到2019年,就有10个城市能做到,到2029年,50个城市能做到。”

这项PISA测试是由总部设在巴黎,囊括全球主要经济强国的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即OECD)为15岁的学生举行的。

测试结果于周二公布,但媒体提前提前一天拿到成绩表。

“我们必须把这当作警钟。”教育部部长阿恩•邓肯(Arne Duncan)在周一的采访中说道。

“我知道怀疑人士会质疑成绩,但我们认为它们是准确可靠的,我们必须视之为挑战,争取做得更好。”邓肯补充道,“美国在多数科目中位列23或24名。我们可以对成绩吹毛求疵,或者我们也可以直面残酷事实,认识到我们的教育落人之后。”

在数学素养上,上海学生名列第一,且遥遥领先位居其后的新加坡。这几年来,新加坡一直被看作是教育方面的超级明星。美国学生的数学平均分排在第32名。

PISA的结果是按分数来定的,平均分500分。三分之二的参试学生成绩介于400分到600分之间。2009年的数学素养的得分中,上海学生取得600分,新加坡562分,德国513分,美国487分。

阅读素养方面,上海学生得了556分,排名第二的是平均分为539分的韩国。美国平均分为500,名列第17,跟荷兰、比利时、挪威、德国、法国、英国和其它几个国家的平均分不相上下。

科学素养方面,上海学生的平均分是575分。第二名是芬兰,平均分为554分。美国502分,排名第23,其表现和波兰、爱尔兰、挪威、法国和其它几个国家相差无几。

在上海进行的测试由国际联合处联合中国相关部门开展实施,受非营利性测评机构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ACER)监督,经合组织国际教育测评项目负责人安德里亚•施莱歇尔(Andreas Schleicher)说道。

在乔治•W.布什任总统期间担任教育部研究机构委员的马克•施奈德(Mark Schneider)上周五完成对中国的教育研究访问,回到美国。他说自己过去一直对PISA的某些成绩抱有疑心。但是施奈德说他认为这些成绩的准确性是无可否认的。

“技术层面上控制得很好,抽样也行,也不存在作弊。”他说道。

不过,施奈德指出一些可能影响最终成绩的因素。

首先,上海是中国庞大的人口流动中心。学生按理说要回到籍贯省份就读高中,但上海教育部会允许尖子生留下来,这样便提高了成绩。此外,上海学生似乎被告知该测试对中国形象很重要,因此更有动力去好好表现,施奈德说道。

“如果我们告诉芝加哥的学生,说PISA是个重要的国际性测试,美国的声誉有赖于他们的良好表现,你能想象他们的反应吗?”施奈德说道,“换句话说,中国非常看重教育。他们的职业精神高得出奇。 ”

奥巴马总统对北卡罗来纳州的大学生演讲时,回忆道苏联1957年发射人造卫星“史普尼克”激发了美国对数学和科学教育的投入,使美国赢得军备竞赛。

“五十年过去了,我们这代人的史普尼克时刻又到来了。”奥巴马说道。随着中国和印度几十亿人口“突然参与到世界经济中,”他说,哪些国家的工人受教育程度最高,那些国家就占上风。“就目前情况看,美国有落后的危险。”奥巴马说道。

如果上海是展示中国教育进步的窗口,那么马萨诸塞州则是美国的展示窗口。近年来,马萨诸塞州在美国重要的全国数学测试中,平均分都高于其它各州。

但2007年的一项研究将该数学测试的成绩与国际数学考试的成绩相比较,发现马萨诸塞州学生的分数落后于新加坡、香港、韩国、台湾和日本。上海没有参加那次测试。

经合组织最新出炉的PISA成绩报告长达259页。报告指出,中国有史以来一直都是围绕竞争性考试开展教育。“学校每天让学生长时间地学习,而且学习时间延续到周末。”

比起美国学生,中国学生更少把时间花在运动、音乐和其它无助于在核心科目上取得好成绩的活动上。几年来,教师迅速成为中国受青睐的职业,工资也在上涨。上海的教育部门实施了重要的课程改革,教育者也获得更多进行教学试验的自由。

施奈德说,自从其所在组织去年拿到上海的测评结果后,国家测评专家对结果进行研究以确保准确性,预测该结果将使许多西方国家感到震惊。

“这是我们首次拿到有关中国学习成效的国际对比数据。”施奈德先生说道,“虽然数据很重要,但我认为这些成绩的真正意义在于他们推翻了人们普遍认为的中国只懂机械学习的看法。”

“这些学生中的大部分人表现出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断并创造性地将知识应用到新情景中的能力。”施奈德说道。
11
发表于 2010-12-17 23:46:02 | 只看该作者
我想说吧。这事捏,不是单方面的,这是中国大环境的影响。

当然我们大家,包括教师、家长所有人都是这个教育体制下成长出来滴,所以教学的时候也难免就沿袭了。

但还是有好多好多跳出体制的人嘛。我们也是。

语文课本里的内容仔细看看其实是包罗万象的,天文地理历史社科的内容都有。

这里家长和老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体制是那样,教学方法却可以灵活。

我小学的语文老师我就好喜欢,方法有趣,段落分析、文章分段这些看似枯燥的东西我都很喜欢。

所以,我们不能只是在说着说着中国的教育完了,中国的花朵完了。

怎么会完呢,阳光不是也在努力吗?

我都准备去面试语文老师啦~~~~

大家,更有抱负的看待我们的教育吧。
12
发表于 2010-12-18 15:46: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uangChong 于 2010-12-18 16:01 编辑

看这类文章,就容易想起小时候的事儿~
以前中学课本上有闻一多的'最后的演讲',还有老毛的'别了,司徒雷登',前者原话里有赞扬司徒雷登的话,就被删了。如果留着的话,感兴趣的学生自己去思考,比较,多好啊。
13
发表于 2010-12-19 10:1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老大不小

立夏说的那个阅读系统,还能再推荐一下吗?
14
发表于 2010-12-19 10:20: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dandan feng

不知道立夏说的是不是这个啊
http://berlinfang.blog.163.com/blog/static/11667071620108151244843/
15
发表于 2010-12-19 12:20: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晓风习习 于 2010-12-19 12:37 编辑

我自讨没趣地说,这东西真不是教师说了算的,是一个很大的教育系统加一个利益系统,大家都在追逐分数。想在课上渗透点思维的东西真的很艰难。从备课到讲课。和我搭帮的语文老师就是个特别好的。教学生带着思考体会课文,有思考的答案她都支持。我虽说段位不高,但是我们学生也经常通过我长期的渗透,能够独立想出我认为还算难的题。所以呢,一篇文章可能让我们很伤心,毕竟我们顶着压力在一点点做呢!~想说我们是天朝奴隶或者被天朝奴役的人们,我只说一句话:没有全面了解,不要发言。
管理员可以删我的贴,但我要说句伤感情的真话,阳光真的现在还做不到激发好奇心,发展孩子思维和天性(这话主要针对兴趣组,其他组我只能是合理推测,没有亲身经历)。教学环节没有内在的连续性,缺乏教学灵魂,你只能做孩子们的玩伴或者大玩伴。当然确实,我没有否定阳光授课的实用性,至少从让小孩快乐的角度上说还算有用。从长远的角度真没啥,他们早晚会学到~我不认为我们的行动能改变他们的学习动力系统,真正的改变首先是需要深深触动的!甚至有些时候,我们讲的可能也是la ji。我发誓我最后一次在论坛上说这种话,不劳烦管理员反复折腾。
要我说这俩教授真是涉及了共性和个性的问题。你看看贫下中农的孩子们!比你的孩子大好几岁,连拼音还不会。就连“放置”都不理解!自己有能量救了自己的孩子,也来振臂一呼个,你看看这些孩子连个应用题都不会读呢~我这每天数学上的跟语文似的。
16
发表于 2010-12-19 17:37:09 | 只看该作者
但凡这种帖子,我都不看不回,我是看了最后回复的是晓风才进来的。
我相信管理员不会删晓风的帖子。
大家都应该好好看看她的意见,一切自以为是的人都是做不好事情的,教育尤其如此。
大放厥词谁都会,如履薄冰的带好一个班呢,几十个将被你影响一生的孩子呢!
中国的教育有问题,哪国的教育就没问题?
中国的教育再有问题,放在一个个具体的人身上,那些没有下班没有周末的老师身上,那些比我们无奈一百倍却没法佛袖而去的老师身上,还能指摘什么呢?
如果晓风能调整好输出系统,建议大家有机会好好听听她说话。
17
发表于 2010-12-19 19:55:41 | 只看该作者
晓风说的这句对阳光课堂的描述"教学环节没有内在的连续性,缺乏教学灵魂,你只能做孩子们的玩伴或者大玩伴。"
很赞同
有时候就觉得自己花时间、花精力去准备了课程,到底能影响他们多少?这样的时间和精力花进去对于自己而言到底值多少。我觉得就阳光的音乐课而言,我们需要的是给孩子开扇窗,而且要很好地去开这扇窗,让他们认识到音乐不仅仅只有《爱情买卖》,所以特别不建议在阳光的音乐课上学习过多的理论知识,对于他们来说这些理论就跟数学一样
18
发表于 2010-12-19 22:4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 晓风习习


    所以亲爱的晓风,支持你的坚持!
19
发表于 2010-12-22 10:44:35 | 只看该作者
晓风不要伤心啊!这类文章也不是在抨击老师个人,老师只是被推到了冲突的前线。

不过兼听则明!
20
发表于 2010-12-22 11:32:18 | 只看该作者
一楼所转载的新闻在我看来只是在讲述另一个“刘亦婷”的故事。

老大贴的那篇文章:仅仅是两个极端的比较,拿别人的好的极端来比我们的差的极端。这里面的美日两个例子,都不具备普遍性,上次看美国某研究机构的调研结果,人家还担心自己的国民遗忘历史呢,哪有时间普及中国的历史?

其实想问问楼上很多人:你们是这个教育系统下的受害者还是受益者?

其次再想谈谈我对在阳光的活动的个人看法:我就是去“做孩子们的玩伴或者大玩伴”的,我给他们带去欢乐,如果他们能在欢乐的同时有所得,那我的目的便达成了。(说实话,Let Education Achieve Dream这个口号对我来说就和它本身一样,只是一句口号)。这个有所得无从考量,但是从育才美术课两个学期的学生一直维持增长来看,我想他们是有所得的。

To晓风习习 除了粗言秽语恶语相向之类的以及当朝不喜欢的政T/M治类的言论会被删除,阳光论坛好像没有发表观点被删除的前例。

To墨一 我不认为教育非得是系统化的,如果阳光周末的课程也算教育的话。事实上我一直把周末的课程当成兴趣课。然后就像我上面说的一样,我就是去“做孩子们的玩伴或者大玩伴”的。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2 12:01:31 | 只看该作者
我想说这篇文章显然不是仅仅针对教师的。文章多次强调的还有教材和考试,更强调教材因为删改变得面目全非

放在这里也不是要抨击哪类群体的,而是应该正视问题。作者有他的立场和能力,去发挥他的影响力,我觉得没什么不好。我们周末上课对孩子到底有没有意义也不想在这里讨论,要想有意义就好好研究教育学好好搞搞教材教案去

一线的教师有压力,其他位置上的人肯定也有。只是每个人都应该去想想,怎么样在自己的位置上为改变这种现状做点什么。体制对于我们来说不可撼动,对有些人来说可能就容易多了。那我们就来呼吁来反映来推动不也是挺好的吗

体制改革从来都是从上往下推才能推得动,但在上面开始行动前,下面先得有足够的基础,先造势才行
22
发表于 2010-12-22 12:38:06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环节没有内在的连续性,缺乏教学灵魂,你只能做孩子们的玩伴或者大玩伴。 ...
晓风习习 发表于 2010-12-19 12:20



    我们其实也有在考虑教学的连续性,也在追求教学的灵魂,但以我们现在大部分人的能力和精力来看,我们真得只能是在陪他们玩。
    即使是玩,用心的准备,用心的陪他们玩,对他们的成长也是会有影响的,而且我们的复出他们是能感受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必读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LEAD)阳光志愿者俱乐部 ( 京ICP备13018722号-2 )  

GMT+8, 2025-1-22 21:40 , Processed in 0.040837 second(s), 13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