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阳光

 找回密码
 注册必读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622|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放开外地生学籍占用京籍学生资源 家长抱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1 10:3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news.163.com/10/0610/07/68Q46JGR00014AED.html


新华网6月10日报道 今年5月,北京市废除了《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非京籍学生享受同等入学待遇。此待遇仅限义务教育阶段,不包括高中和高考。
有学籍就意味着外地人的孩子可以参加派位、推优,跟京籍学生竞争优质教育资源。不少北京家长对这项改革的抱怨、对外地孩子的憎恶溢于言表。
丁璇就属于那个被憎恶的群体。2000年,不满6岁的她,被常年在北京打工的父母带到了北京。她的母亲章冬翠凑足了5000块钱借读费,为她找到了一所小学,这是母亲做小工、父亲拉人力车攒下的血汗钱。
在备齐了暂住证、劳动合同、派出所证明等七项证明后,丁璇终于跨进了北京小学的大门。等到升初中时,章冬翠求爷爷告奶奶,跑了几十家学校,缴齐了各类名目繁多的费用后,最终找到了一所区内较差的学校,丁璇得以留在北京读书。
在过去的10年里,丁璇几乎取得了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她能够获得的一切荣誉。这个15岁的小女孩,用各种办法试图证明自己并不比北京孩子差。10年下来,除了数不清的荣誉,她记得最清楚的另外一件事是,初三的时候,全班评选三好学生,她被同学们选上了,但老师却取消了她的三好学生名额,理由是反正你没有学籍、不能参加推优,这些荣誉给你就是浪费了。
章冬翠大发雷霆,跑到学校跟老师理论,“三好学生评的是孩子的品质,不是户口。”最终,老师将本属于她的三好学生荣誉还给了她。
初三时,就不断有老师劝丁璇退学,不要参加中考。
初三时的劝退行为,是各个初中针对外地孩子一项普遍的做法,一旦这些孩子在北京参加了中考,并大量拥入高中后,挤占优质学位、降低北京的高考录取率仅仅是一个小问题,更严重的是,在3年之后,当整个城市出现数以万计的高中生无法参加考试的局面时,将会成为教育部门一个难以回避的尴尬局面。
最终,当初跟丁璇一起在同一所初中上学的75个孩子,大部分都被劝退了,但章冬翠“坚决不退学”。
丁璇的故乡是浙江温州农村,但她早已回不去了,语言不通,从小学开始的教材、考试方式全都不一样,这些都让她不得不留在北京读高中。
最终,她在北京参加了中考,考了527分,这个分数足以让她上北京最好的高中了,如果她有北京户口的话。
2009年,为了女儿进高中,章冬翠又开始了奔波,可这一次,她跑了几十家高中,赞助费最少都是4万元以上,这远远超出了她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的承受范围。但幸运的是,她碰到了一个好校长。
“我找到22中时,碰到一个好校长。”章冬翠说,22中的校长是个开明的人,看到丁璇这么优秀,答应收下她。
但3年后的高考该怎么办?
章冬翠也泄气了,“偌大的中国,再也没办法为女儿找到一个参加高考的地方。”她也没有能力像那些有钱的外地人一样,将孩子送到国外去读大学。

追问:北京人为什么怕放开高考
5月份北京市政府废除了1986年版的《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随后各区也陆续表态将会把非京籍学生也纳入电脑派位范围,这样的举措无疑将会促进越来越多的外地子女进入北京公立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孩子在北京完成义务教育后,该怎么办?
由于全国各地教材改革、高考改革的进程千差万别,义务教育完成后,他们无法回到原籍参加高考,如果北京也不为他们打开高考之门,那么丁璇式的困境将会成为越来越普遍的问题。
但开放高考,意味着从根本上动摇了北京在教育领域享受特权的基础,在绝大多数北京市民及官方眼里,这是不可想象的恶果。
一直在各种场合疾呼教育公平的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特邀委员王晋堂也认为,高考是万万不能放开的,“那样,外地人就会蜂拥而至,北京的教育优势将不复存在,教育资源也会严重不足。”
根据教育部门的统计,现在北京流动人口适龄入学子女有40万左右,一旦把所有限制都取消了,这样一大批学生将会迅速占据大量学位,老北京人在高考体制下享受了数十年的高录取率将不复存在。


所以,近几年,随着北京户籍学生人数的减少,北京市教育系统宁可合并、减少中学数量,从而保证北京市高考的高入学率,也不愿意招收外地学生。
可以说,就北京教育而言,不合理的高考制度是阻挠教育迈向公平最根本的原因。但改革高考显然还没有被提上日程,也许只有当它酿成重大社会危机时,才会被迫改变。
歧视与偏见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在记者接触的各类家长中,权贵歧视平民,不愿意让他们的孩子跟普通人的孩子混在一个学校,普通市民歧视外地人,不愿让自己的孩子与外地人为伍,有钱的外地人歧视那些引车贩浆人的后代,害怕他们把自己孩子带坏。
这样的教育会为我们的民族带来一个怎样的未来? (齐鲁晚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0-6-11 10:34:12 | 只看该作者
看到最后居然是《齐鲁晚报》发表的文章,不由感慨,山东,作为一个深受我国教育制度戕害的人口大省,其学生的水深火热真是已经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以至于一个北京的教育改革让省内大报找到了发泄口.....
3
发表于 2010-6-11 10:48:23 | 只看该作者
豁口会慢慢打开的,大势所趋。。。
4
 楼主| 发表于 2010-6-11 17:03:37 | 只看该作者
难啊,我觉得宏观角度上的"短期"是不可能了.....
5
发表于 2010-6-11 20:04:18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和猫导发的教育公平文章是谁抄谁的呢?呵呵 亦或是都是另有原作 这网媒速度第一导致的后果啊……
6
 楼主| 发表于 2010-6-11 20:0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mayancau
7
发表于 2010-6-11 20:2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mayancau
8
发表于 2010-6-11 20:43:24 | 只看该作者
刚刚开到这个文章,想发上来,没想到有人抢先了……
这个问题咋说呢?咋说呢?咋说呢?
若是全国人民全到北京来考呢……我觉得,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建设那些还贫穷的地方,公平教育资源,否则,这样的矛盾一定会越来越升级,哎……
9
发表于 2010-6-12 16:21:45 | 只看该作者
哦……我真不知说啥了。
第一,北京的课改很失败,老师变成了孙子,变成了罪魁祸首。学生更惨,谁那么想不开来北京读书啊,然后累个贼死还不出活儿!
第二,诸如山东等地的课改更成熟。就盯着北京的高录取率吧?有啥用啊。质量是第一位滴~
第三,我代课的班成绩特低,一问才知道,好点的1/3都回家参加中考去了。剩下这些不太有戏的在这里坚守异地借考。我觉得这个学校(丰台还有很多)简直就是在培养户籍是外地的人才,然后让他们回乡去。
第四,其实我还好,就是为我们学校的教初三的老师叫屈。总是给他人做嫁衣裳的感觉。我觉得我也即将永远看不到花开了。我希望他们能开在北京,可惜啊~
实话实说,这两天我很难受!为自己难受,为学生难受,为老师难受……
10
发表于 2010-6-12 19:20:41 | 只看该作者
替老师一族的说话的出现了,接下来也许会有其他事业单位的兄弟姐妹各位弟兄否?呵呵 毛时代的打压政策和现代的安抚政策 究竟谁来的更行之有效哩?大大的问号 呵呵
11
发表于 2010-6-12 19:42:46 | 只看该作者
说来说去还是纠结录取率么。。。
恩, 录取率压力没有那么高, 原本有一些地方的教育不用过度的变态。。。。
均了的结果就只能是全国上下齐变态了。。。
根本上说还是经济全面发展, 教育经济落后的地方赶上来....
12
发表于 2010-6-13 14:41:36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觉得可以把眼光放的更长远一点。大学又不是人生终点。不妨从整个一辈子来看,追踪哪里的教育相对好些。为什么就盯着大学勒?
说是纠结高录取率,其实还不是学而优则仕的想法的一种变形吗?现在大学里,有多少真正的大学生?混日子的又有多少?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16:09: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orsefoot 于 2010-6-13 16:24 编辑

博哥摸了摸胸口,感到体制问题很严重,于是叹了口气 ,表示情绪稳定,没有鸭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必读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LEAD)阳光志愿者俱乐部 ( 京ICP备13018722号-2 )  

GMT+8, 2024-9-22 03:42 , Processed in 0.038322 second(s), 13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