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阳光

 找回密码
 注册必读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17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与心得] zz中国的慈善路在何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5 23:0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信人: czqs20000 (青山), 信区: Photo
标  题: 中国的慈善路在何方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Feb  1 14:09:20 2010), 站内

前言

如果在25岁之前问我什么是慈善,我可能会告诉你就是捐捐钱、捐捐物、支支教、照顾照顾老人等等等等。在25岁生日的这几天我自费跟随了新阳光基金去四川绵竹地震灾区慰问了当地受灾的老人,接触了一些人、一些事以后,才发现原来慈善的道路是如此得任重道远。在此之前听到过很多“慈善如作秀”的批评,自己也曾经对那种类型的慈善嗤之以鼻,但这次绵竹之行让我看到了更加真实的一面。

行程

最早和新阳光基金的李芳在12月底就约定1月中下旬要去绵竹一趟,作为志愿者帮他们拍拍照,在16日定下后,去火车站买了17号的票,19号凌晨到达温暖的成都。

原来以为慰问老人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和李芳他们会合后直接杀去绵竹,看望老人了解情况,拍照结束。可是到了新阳光基金在成都临时的办事处,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还有几个人民银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金融时报的领导要跟我们一块去。由于新阳光慈善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内证券界的一些从业人员,所以和人行等金融机构的关系比较密切。

新阳光这边一共有三人:理事长刘正琛、工作人员李芳和作为志愿者的我。行程安排得比较短暂和紧凑:我们三人下午先去紧挨着绵竹的广汉落脚,其他几位领导约莫在晚上十一点到。第二天一早从广汉出发去绵竹看望受资助的灾区老人。中午返回,正琛还要去华西医科大见一位血液科的教授,而李芳和我各有各的事。

十份钱与一份事

到了广汉后当地人行的一位领导接待了我们,直接把我们安排在了广汉非常好的一家酒店,自此开始,我们都觉得这是不是太隆重了点?不过既然是当地人行安排的,可能是考虑到了晚上要来的领导的缘故,我们也算顺便沾光了吧。

在宾馆落脚后我们三人出去吃了顿便饭,然后正琛找当地的接待人沟通点事,回来后正琛和我们说刚才接待人问了他一句:“你看你们的房费是怎么解决?”当时我们就想到难道是要我们自己掏房费?我们本来就打算是住一个小招待所的,如果真要我们掏,我们就打算搬出去了。

但后来想了想,由于在绵竹的项目是一个长期的项目,和当地的官员处好关系还是有必要的。如果我们贸然搬出去了,晚上几个领导来就会怪当地的官员招待不周,而基金会以后更多是要和当地的官员打交到。所以我们几个商量后决定还是不搬出去了。

在床上眯瞪了两个多小时,爬起来接待赶来的几位领导,接着继续补觉。接待方为我们每人开了一间单间,后来我们把两间单间换成了一间标间,李芳因为是女生就单独住一间,而我和正琛睡标间。我们算了一下,按照今晚住宿的人数(算上了几位领导)和房间标准,足够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了。

在这里有必要说一下正琛:奥运火炬手与“首都十大公德人物”、新阳光慈善基金理事长的光环自不必说,最主要的是,他也是一位白血病患者。身体抵抗力差、吃饭时很多东西都有忌口,但做起事来却一丝不苟,事无巨细都需要他亲自操心,看着他忙碌的身影我深深感觉到自愧不如。

务虚与务实

第二天八点爬起床,吃过早饭后上了当地人行的一辆丰田公务车,几位领导乘坐着一辆川字牌照的军车,另外还有一辆人行的车,一行三辆车向绵竹开去。一路上军车可以算是逢山开道遇水叠桥,尖锐刺耳的警报声不时想起,连路上的交警都对我们这个微型车队侧目,我们也着着实实“被特权”了一把。

到达绵竹后在当地市政府前稍作停留,又加入了一辆车,再次启程。约莫半小时后,就到达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绵竹市土门镇石团村。这里是5.12中的特重灾区,98%的房屋在地震中被毁。

当地的重建指挥部是在一个破旧的院落里,进入当地的党支部发现这里的角落摆满了各种机械和材料,正中放着一张破旧的会议桌和一些椅子,大家坐下后绵竹市民政局副局长兼绵竹市慈善会秘书长的樊女士就开始给我们介绍当地的情况。

以前感觉开会有很多务虚之处,会议中会有很多客套话,但是在这些结束后,此行的双方:基金和当地政府进行了支援业务方面的探讨与衔接,主要的与会人员都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记录,比如当地需要的援助、基金会还能更进一步做的工作等等。

务虚会开了半小时,接着就是务实之举:直接去当地受助人那看看。

探望

我们这次去的是当地建的一所专门为照顾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人而建的一个院落,里边住着十几户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村里专门请人来给他们烧饭、陪伴他们,整个院子是一个大的四合院样式,每套房间是两室一厅,住着两位老人,有厨房和卫生间。屋子里有些简单的家具,虽然不算一尘不染但也比较整洁。我们基金会三人挑了这些人中年龄最大一位老奶奶,去她住的屋里看了看。老奶奶今年已经89岁了,耳朵几乎听不见声音了,只是一个劲得用四川话和我们念叨村里好,解决了她养老的问题,说我们都是好人。我们和她说什么话,哪怕是凑近耳朵大声说,老人也只是在反复念叨这些话。老人还说她很满意了,别人来给她钱她都不要,这些已经很满意了……顿时感觉到老人的质朴。老人虽然89了,但身子骨还算硬朗,甚至告诉我们她自己还会出去拾柴火。

另外一户是一个59岁的残疾人,因为身体残疾不得不拖着脑袋走路,如果一放下脑袋就会摔倒。和他住一起的是他满头白发的80多岁的老母亲,她乐呵呵得看着我们,说这里条件不错,还能给儿子做饭。而村里的人告诉我们说,再过今年这位母亲也不能行动的时候,他们会一块搬到村里的敬老院去。

这次探望的目的是给基金受助的老人发放资助款的存折,以后基金给的200过节费、400/月的资助款都会打到存折上,这个问题我会在后面进一步说明。

总之在我眼里看来,基金和当地政府的工作还是比较细致的,比如考虑到了老人们不会使用密码存折取现的问题,随行的领导立即就此问题批示当地的邮政储蓄,这些受助人可以凭自己的身份证不需要密码取现。

问题

就这次绵竹之行看来,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在以下方面:

1、领导们的节俭

在广汉住的那个晚上,我们基金的三人找了家路边小馆点了三菜一汤;而第二天活动结束后由直接开车到了一个野生鱼庄,请人行的领导吃饭,两桌饭下来得有保守估计有2000元。广汉当地人行为我们安排了当地一家很好的酒店,六个单间两个标间算下来房费也应该有4000元。去绵竹时我们坐的丰田公务车可以坐十二个人,而实际只做了六人,其他领导都是乘坐比较好的轿车,也无形中增加了开支。

如果这些钱能省下来一些,用在慈善上,完全够一个人一年的生活费,或者够资助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了。当然这可能是国内一贯的官场规则所致,上头来了领导怎能不好好招待?有领导来了当然要好好地联络一下感情。当然这些钱都不是基金出的,我们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了。

2、善款的有效使用

上面特别提到过,为了解决受助人不会到银行用密码存折提款的问题,特地批示了当地的邮储可以使用身份证直接提款。为什么这次来是把存折发放到受助人手里,担心的就是在国内存在的地方政府对善款截留的问题。从希望工程到红十字会,都爆出过对善款用途的质疑,而且实际情况确实时当善款到达地方政府、而不是直接到受助人手里时,很可能会出现善款被挪用的情况。

这次慰问快结束时我们悄悄拉了一位老人到旁边,问之前一个月能拿到多少生活费,老人对我们说一个月能拿到 150元。而据我们了解,之前国家发放的生活费应该是每月400元。也就是说之前的善款中竟然有 62.5%被截留了,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的企业和个人越来越不相信地方政府和一些公办的慈善组织的原因:善款并不能完全有效地发放到受助人的手中。

当然,这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在樊女士给我们介绍当地情况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一些受助人可能不会有效将善款用在改善生活的途径,而是挪作他用,甚至当地有人领到善款后就将善款捐到庙里。还有一些人习惯了受助,进而养成了一种懒惰的性格,一旦正常生活恢复善款停止发放,他们就会觉得没有钱发了是他人的错误,而自己也不会去谋生,因为生活困难再次被救助,就会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所以这笔钱最好是用于请护理人员,落到实处。

所以,怎么有效地利用善款,在管理者方面存在问题,在受助人方面也存在问题。在目前看来,最好的方法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善款管理机制,让上级政府和公益组织双方都能对善款的使用进行有效地监管,是一条比较可行的道路。

3、资金捐助、物质捐助与感情捐助、文化捐助

现在的慈善活动很大一部分是捐钱、捐物,而忽视了人类精神方面的需求。比如这次看了受助者的住处后发现,虽然家里的基本生活设施都一应俱全,但是没有报纸、没有电视,人们也没有什么业余的生活,而从当地的条件看来,一台电视应该是不难解决的,我们开会时就在党支部中发现了一台摆在地上落了厚厚一层灰的电视。

或许有人会说一些地方的人连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还有什么闲钱和闲情供他们看报纸和电视?但是每个地方的发展和情况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实现绝对的平均,必须依照当地的环境和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慈善活动,条件允许的地方应该多关注关注受助人的精神需求。

石团村在这方面并不算完全得忽略,至少他们能找到人来陪着老人们。而就我们所了解的情况看来,很多慈善活动还是缺乏这种能进入到一线的志愿者的。

4、慈善资源统筹调控

在这次探访中我们了解到一个信息:土门镇当地有一位地震中残疾的学生收到了几十万的捐助,而其他收捐助的人收到的捐助相对较少。而由于是特定的捐助,当地政府又不能动用这笔钱去支援其他缺乏资金的慈善项目,这就形成了有的慈善项目资源过剩、而有的慈善项目资源匮乏的状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媒体的报道有侧重导致社会关注度不同所致,也有可能是社会对于孩子的关注和同情要大于对其他困难人群的关注和同情,这就要求我们的媒体在慈善的各个方面都要进行有力、有深度的报道,以唤起人们对所有困难群体的关注。

5、慈善组织间的沟通与互动

每个慈善组织和公益组织面向的对象、资助的类型都是不同的,慈善组织的实力也有大有小。有的慈善组织可能捐款更多一些,有的慈善组织可能捐物更多一些,有的慈善组织关注老人,有的慈善组织关注儿童……如同第四条中所述,慈善的资源存在匮乏和过剩,如果各个慈善组织之间也能对资源进行统筹调控,不同的慈善组织可以通力合作对某个慈善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资助,也是一条可以探索的道路。

就拿石团村的这次活动举例,新阳光基金在这个项目中是经济上的援助占大头,这些老人如果需要一台电视,那么可以有其他主要进行物质援助的慈善组织来捐赠一台电视。而现在现实的情况就是国内的慈善组织各自为政,很少进行沟通与互动,对于受助者的需求了解的渠道也比较单一。如果各个慈善组织之间能有一个信息平台,对每个慈善组织所资助项目的信息进行互通,那将极大地促进慈善资源分配的合理化。

当然这种想法可能比较一厢情愿,虽然慈善组织是公益性质的,但慈善组织背后的资助方是存在各种利益的,这就造成各个慈善组织可能因为背后支持者的利益关系而在沟通方面受到一些的限制,而各个慈善组织之间也存在着项目上的竞争,所以慈善组织间的沟通与互动可能是比较难办成的一件事。

据李芳介绍目前有网站在做这方面的事,但似乎没有比较大的影响和成效。我们讨论后觉得这种事最应该由一个强力机构来做,比如接受各个慈善组织与公益组织注册的民政局,但目前没有看到民政局有此方面的动向。

总结

“任重道远”对于慈善来说或许会是一种常态:哪怕社会再发达、哪怕慈善做的再好,总会有更多需要社会关心和帮助的人们在等待大家的关怀和救助。或许生活在中国这样一个地方,你不能够“超越体制”去有效的做一些事,那么我们在更多时候只能求得在“体制内”通过体制的规则有效地去解决一些问题。任何一种体制无疑是存在弊端的,但任何一种体制一旦其长期存在无疑是各方面角力后所形成的稳固结果。

我们总是希望体制能做的更好一些、解决更多的问题,所以我们对体制的弊端会振臂疾呼,但我们不能期望在旦夕间对体制进行换血式的变革,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体制日趋完善。

这次拍摄的只是中国数不清的慈善活动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其他的很多慈善活动都是有其特殊性,我们不能以一次活动概括所有的其他慈善活动和整个中国的慈善境况。但根据这一次活动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意见能够见微知著,至少代表了一部分相同的慈善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如果每一个慈善活动都能够发现和更正一些存在的问题,那对国内总体的慈善环境的改变,也是起了积极的作用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每个普通的人才是慈善活动中的主角。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有心,都可以成为一位慈善的使者。量变引起质变,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乃至参与慈善活动。一传十十传百,引起更多的社会关注对于体制来说无疑是补充了新鲜的血液,而你,也会成为变革中的催化剂,用真诚的行动促使慈善事业和体制更加健全得发展。
※ 修改:·czqs20000 于 Feb  1 15:08:42 2010 修改本文·[FROM: 58.31.90.*]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58.31.90.*]
2
发表于 2010-2-7 16:09:30 | 只看该作者
有的时候我就在想
如果 每人都愿意拿出一元钱
全国 就能有13亿人民币 用来做公益
不管是富人的一元钱 还是穷人的一元钱 到底 是什么在消磨了这13亿
3
发表于 2010-2-7 19:38:16 | 只看该作者
13亿人民币, 其实也就是央视大裤衩的裤脚而已。。。
4
发表于 2010-2-8 12:56:22 | 只看该作者
13亿的购买力这么差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必读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LEAD)阳光志愿者俱乐部 ( 京ICP备13018722号-2 )  

GMT+8, 2024-11-22 07:47 , Processed in 0.016589 second(s), 13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