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阳光

 找回密码
 注册必读

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小t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上读书交流会

[复制链接]
251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23:55:25 | 只看该作者

第85本书——英芝芬芳華蓉(传记、散文)



子尤,自由?一个90后人却因病早已离去,留下的这些文字让人彻底傻眼,他真的只有十四五六么??内心住着一个苍老看透的灵魂却被今生的年轻与狂放所束缚,是因为此才遭天妒么?短暂16载,有这样似乎也足够了。最难的是在诗歌已死的年代,带着一种时刻思考与审视并所谓“狂”傲一般看待自己的一生,实属难得,非常感动可以读到留下来的文字,愿走好且继续用另一种方式来笑谈人生、爱情、病痛、教育等。

时而还觉得他就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身边的女性有着各种各样的连结,这部书主要记录的是癌症病中与同龄女生的故事。书名六字,源自家族六位女子的名字。子尤说,女生天然的美丽,是一种纯净的美。而在他的文字下,看到与感受到的是来自青春的坦诚,还有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的那一份最直觉的感悟,用文字的力度去彰显。

回首征程,子尤说,在发病一年之时,发现一路,我不是愁眉苦脸走过的,不是唉声叹气走过的,不是遮遮掩掩小心翼翼走过的,而是一路有言笑,横刀向天笑,仰天长笑,泪中带笑走过的……我经历了,我看见了,我享受了,我感叹了,最重要的,我认识了,我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世界,各种各样的人。有比我大的人,比我小的人,和许多以前无缘认识的同龄人。同龄人中,又以女生居多。她们都是精彩的女生,美丽的女生,优秀的女生……记录下和她们的故事,会是多么有意义!于是2005年情人节,我完成了《悠哉悠哉》,记录了发病以来和女生们的故事,它成了我写作路上很重要的一篇文章。之后,我发誓以后每年情人节都写一篇。而这本书,就是两篇《悠哉悠哉》的汇总。子尤说,读者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窥见我的世界,知道我这两年是如何度过的,我不是狂人,但我的青春没有虚度。青春小说里的爱与痛是假,我给你们展示真格的!有两个词汇是布满我思绪的每个角落的,即疾病与女生。疾病代表着苦难,女生预示着希望。身在病房我与疾病为伴,享受不尽;和女生一起,则初尝思念的滋味。
252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00:10:33 | 只看该作者

第86本书——高处亮眼(传记)



本书是林怀民近四十年舞蹈岁月的告白,道尽他在不同时期的执迷、探索与启蒙。光环之下的他,和你我一样,也经历了彷徨、痛苦、挣扎。但他在“失足与起步”、“退出与复返”之间,不断跃进向前。他不时努力提醒自己要把头伸出水面,然后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看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对着苍穹憧憬梦想。非常希望有机会能去看一场云门舞集的表演,林先生笔下的文字让不懂舞蹈的我看的是酣畅淋漓又全身打颤,是一种怎样的专注与热爱得以用如此强大的展现力来表达一种情结也好,追忆也罢,保护与力量的诉求,在一段段追忆与执着,彷徨与获解的走过里,为这种艺术精神的保留而起身鼓掌。

关于“林怀民”——

享誉国际的台湾编舞家林怀民,1947年出生于台湾嘉义。十四岁开始发表小说,二十二岁出版《蝉》,是六七十年代台北文坛瞩目的作家。大学就读政治大学新闻系;留美期间,一面攻读学位,一面研习现代舞。1972年,自美国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小说创作班毕业,获艺术硕士学位。
  1973年,林怀民创办云门舞集,带动了台湾现代表演艺术的发展。云门在台湾演遍城乡,屡屡造成轰动,并经常出国进行职业演出,获得佳评无数:
  林怀民辉煌成功地融东西舞蹈技巧与剧场观念于一炉。(《纽约时报》)
  林怀民的中国题材舞作,与欧美现代舞最佳作品相互争辉。(德国《法兰克福报》)
  林怀民是亚洲的巨人……二十世纪伟大编舞家之一。(香港《英文南华早报》)
  亚洲最重要的编舞家。(《柏林晨报》)
  1999年,《欧洲舞蹈》杂志将他选为“二十世纪编舞名家”。2000年,《国际芭蕾》杂志将他列为“年度人物”,并被“法国里昂国际舞蹈节”选为“最佳编导”。2009年,获欧洲舞动国际舞蹈大奖颁赠“终身成就奖”,肯定林怀民对世界舞坛的贡献与成就。
  
  林怀民的其他奖项,包括有“亚洲诺贝尔奖”之称的麦格塞塞奖、纽约文化局的终身成就奖、国际表演艺术协会卓越艺术家奖、美国洛克菲勒三世奖。2005年,《时代》杂志选他为“亚洲英雄”。
  林怀民的舞作有《听河》《花语》《风•影》《行草三部曲》《水月》《流浪者之歌》《九歌》《薪传》等八十余部。结集出版的文字创作包括《蝉》《说舞》《擦肩而过》《跟云门去流浪》等,以及译作《摩诃婆罗达》的剧本。
253
发表于 2012-3-4 04:06: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孝淳 于 2012-3-4 04:15 编辑

第87本:小逻辑(西方哲学,泛神,形而上)
深夜不能自已,将这个主题一口气看完了,先要称赞这个交流会,还有小ta姐,您和“读书会”都让我感动并受益匪浅,我从您这知道了一些书,并且是够我看一段时间的书
        当然,不是所有印刷过的装订成册的带字的纸都是书,真正的书籍一定是直抵心灵并发出回声的
        在这些真正的书的范围里,我并不觉得大家看的书很“杂” ,她们都指向一个方向, 爱,如果非说不同,那就是有的讲“什么是爱”     ,有的说“如何去爱”,还有的是“爱在哪里”,即使是您说的那些“让人灰心丧气”或者“不积极不阳光”的书,也无非是在说“不能不爱!”,不杂的原因也很简单,这里几乎都是有爱并且敢爱之人。
  最后推荐一本书给各位,希望大家喜欢

豆瓣链接: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34259/
254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10:3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53# 张孝淳


    谢谢关注,你可以写这是你的第一本书哈,我写到86是按照我推荐的书目顺序呢,以后你也可以在这里累积的。
255
发表于 2012-3-4 14:4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54# 小ta


    啊哈哈哈 不好意思,我理解错了,我还以为是上来贴几本书的,谢谢您,不过我在这上面积累的话太占大家地方了,不过我很希望多跟ta姐多交流交流书目
256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19:5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55# 张孝淳


    不占地方的,只不过你要记得你推荐了几本。。。 可以多多交流啊,小逻辑我打算老了以后看。。。
257
发表于 2012-3-6 00:2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56# 小ta


    好  没问题
258
发表于 2012-3-19 10:07:08 | 只看该作者
哇喜欢读书交流帖!费了好几年时光没有读书,打算从现在开始每月一本书!
说下我最近读的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 (你在天堂遇到的五个人)作者是Mitch Albom
爱没有时间的限制,没有生死的界限。人生有很多遗憾,要用爱去填补它们。真希望书上的内容是真的,在迈进天堂之前,一生的爱和恨都会被化解成最后的释然。小说的内容很感人,情节不拖沓。光看题目就知道,里面会有很多语句让读者受用终身。我读完以后,摘抄笔记满满的。
下面有很喜欢的一句是:
We think that hating is a weapon that attacks person who harmed us. But hatred is curved blade. And the hurt we do, we do to ourselves.
建议读原版,原版英文很简单。而且本人很喜欢读者的文笔和叙事方法,不紧不慢,缓缓道来。我有PDF,谁想要可以发信给我。
这个作者还有篇小说叫相约星期二,正在看,估计内容上本书的方向差不多,不过在情节安排上感觉没有天堂的五个人那么吸引人。这本书我也有原版的PDF,谁想要可以发信我。

说下最近的打算是把马丁大叔的冰与火之歌看了。OTZ量很大啊,但是马丁大神的作品必须要拜一下。如果看完了。每部会回来汇报。嗯!
259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1:0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58# Pingu


    话说我更喜欢Tuesday with Morris...但确实在天堂遇到的5个人更有故事性~但都是好书啊~

   再话说8月份的时候台湾那边卜学亮他们要过来演《相约星期二》
260
发表于 2012-3-19 11:5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59# 小ta


相约星期二还没看完。。= =可能也搭着最近比较忙,没有闲下来整段时间看。他们要在哪里演出?
261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2:1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60# Pingu


    你感兴趣可以自己上大麦网上查一查哈
262
发表于 2012-3-28 11:40:51 | 只看该作者
推荐一本有关公益人的生存发展状态的书:
《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
豆瓣链接: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297301/

目 录
  张淑琴:从丐帮帮主到社会企业家
       李 波:假如天堂都在劫难逃
  李 涛:灾难面前我们不做木头人
  马小朵:路遥知马力
  孙 恒:歌者行于途
  吴登明:环境保护从来不是单纯的环境问题
  吴昊亮:走出低水平重复建设
  杨云标:需要
  赵 丽:在沙漠里种小草
  翟 雁:用生命影响生命
  翟明磊:说出了真话的孩子
  周鸿陵:七年只做一件事
  周永宏:我们一道前行
  周 宇:一直向上走
  郑 冰:三千农民办农会乡村
  王树霞: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世界
  王殿敏:人生没有回头路
  全能农民刘忠训
  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一棵成长中的树
  邱建生:用什么照亮心灵
  袁小仙:最根本地做一件事
  潘家恩:淬火激情
  黄志友:赤脚走在土地上
  严晓辉: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袁清华:摸索在困惑与失落之间
  刘健芝:读书应当有用处
  谢英俊:安得广厦千万间
  对 话:做一个行动者(作者与梁晓燕老师)
09年读到了这本书, 一直长期向做公益的朋友推荐。“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确实是最恰当不过的题目了。
263
发表于 2012-3-28 12:49:4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活动好,塔姐威武
264
发表于 2012-3-29 00:1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62# 小久


    已经标注,到时候来分享一下感受哈~~
265
发表于 2012-3-29 00:1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63# 含水


    来一起看书么?有推荐的不?
266
发表于 2012-3-29 00:21:47 | 只看该作者

第87本书——空杯(散文)

这本书。。。要耐心,耐心一点,然后就能稍微去评味一些东西。
禅宗的感觉飘过,
叙述个人体认的感觉飘过


摘抄一部分内容:
自视甚高的热闹,不管其自视甚高是自然的,还是病态的,是毫无由来的,还是事出有因的,他总是有意无意地和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既是自我保护,更像一面旗帜,说明现实是他的一部分,同时他又不局限于此。由于距离,很容易冷漠,很容易被误解,无端添出很多失败的机会。同样的事,总得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

奇遇,往往是另一种形式的重逢。变化的,消失了;不变的,藏在深处。我细化一个人在暖融融的阳光下坐在街心长期上打盹、读书和闲看行人的感觉,但很少特意去享受,只能在办事的途中,等人,走累了的时候,而且这些街心长椅是不期而遇的,时间也有限。人在这种场合,常常生发出奇异的念头,变得空明,灭有重量,一些瞬间不可企及,连回思也难。


我一直觉得:生活的变化,或者说,生活的发展,是以抛弃、割舍、牺牲等等否定的因素为前提的。对我而言,否定的具体行动就是走。

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人把他不可能改变、不可能违逆的环境转换了,从而获得了全新的生活。他尽可能忘掉一切恼人的挫折,也让小聪明博取的成功随风而逝。他把过去包裹在颜色发旧的绸巾里,深锁在象牙匣子,俨然别人的一件小古董,如今只是自己的珍藏。他吹散头上的光环,同时顺便抹去身上的污点,像一个初生的婴儿,在一个没有人了解他的地方重新开始,他由于这欣喜若狂的“陌生”而空前地充满了勇气。

——————————转变处——————————————

生活不是总能靠走来改变的,生活也不是总靠否定来改变的。那一瞬间,心中的恐惧慢慢散开来,我感到空前的孤单。我发现,对于过去,我并非那么忘恩负义,这一瞬间使我回忆起许多可爱的往事想到再不能在长安街上自由来往,在王府井书店和更有意思的偏僻小街的旧书店泡上周末的半天,随意看一些喜欢的展览,在朋友那里喝酒吹牛,有时也虚张声势地谈谈哲学和历史,所有这一切,几时能在?

[quote]家不仅是为了人,架势生命的止歇之处。

家隔开夜的恐惧,没有隔开夜;家隔开雨的寒冷,没有隔开雨。

家像一件衣服穿在人深航,穿在大大小小的生命身上。我们在家的深处,犹如心脏在胸腔。

家感触着夜和雨,冬天和风雪。我们感触着家的感触。

狼在山中,羊在门外;鹰在岩顶,鸡在栏里。

只有温暖的雪,没有风。雪安睡在消融之前,雪将睡过整个冬天。

家在天空下,是树上的蓓蕾。

[/quote]
267
发表于 2012-3-29 00:24:10 | 只看该作者

第88本书——突然就走到了西藏(传记类旅行散文)



封面很真实,如同陈坤本人最近一直在电视上出现的广告。

这本书类似半自传形式,一路走来,应该来说从文字和情绪上看,陈坤带着一种诚恳与性格里本身的坚硬,从来没有觉得名人就应该怎样,一如他的文字里所述,就是普通人一枚,有脾气有不好的各种,但是就是真性情的人。在和队伍的辩论,讲述亲人之间,讲述成长与同学之间,可以看到的是一个感恩的“大男子主义”持有者。没有贬义,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以有的所有性格,我觉得行走只是其中一种方式,写书也是其中一种方式,还有打坐、静思等去表现个人的人生体悟。从修行意义上看,生活中的体悟会是最深刻的,尤其是来自自身,附上的学生日记里大家的文字略显单薄,但从年纪上看已经有些刻度;从旅行意义上看,这一趟行走带过的是从此在路上的心意和一直走下去的决心。


适合那些一直想上路,或者已经上路,或者中途休息的人们一起
268
发表于 2012-3-29 00:25:24 | 只看该作者

第89本书——中国留守儿童日记(日记)

他们是开心的,敏感的,单纯的,没有我们成人所想的那么多,就是简单的,接受的,不管是贫穷还是亲人的远离,非常纯粹的。有时候真的会想,进入到他们的身边,给他们带去发达文化里的东西,真的是好的么?悖论是这样下去的现状就是如此维持,是否真的就好?每个孩子的选择是什么?在这样的年纪能够有正确的自我决断还是不应该要求孩子们,而是陪伴与给予经验就好。。。


269
发表于 2012-3-29 00:32:11 | 只看该作者

第90本书——寻访终南山(修行)



这部书很淡,像白开水一样,却是展现了一种对比大城市快速生活的一种慢,一种静,一种境界,一种出世,一种态度,一种禅。
对于作者的一番行为,不置可否,展现的是终南山隐士也好,居士也罢,各种生活形态,但共通点是内心只听到一片空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结庐在仙境,静心逍遥游。人世一趟走,心远地自偏。

同题材还有《空谷幽兰》,有机会也想看看从外国人的角度投射的这些又都是什么。
270
发表于 2012-3-29 00:37:35 | 只看该作者

第91本书——师范学院学不到的(手册)

和阳光的课堂可以直接对接的:


要让学生对你的课程保持兴趣,关键是你自己要对教学充满激情。学生常常会因为老师的原因很快对上课丧失兴趣。如果你不能向学生传达你的课是有价值的信息,就不可能把学生带动起来。不管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一定要坚持表现出你热爱你的课堂的样子。

小学生,甚至有些中学生都喜爱有形的奖励,如贴纸,或者给全班十分钟的额外游戏时间,如果校长许可的话,甚至可以给些糖果,但是只能点到为止。不要让你的奖励太昂贵、太诱人,这样会不当地引起学生的期待。

指出学生的错误,给他消极的指导(不,那样不对)是件很容易的事,而在你指正很多次之后学生就很难对你的课保持兴趣。老师们常常会不解学生为什么厌倦他们的课,他们始终没有意识到自己确实使学生灰心丧气了。你自己站在学生的角度,想象你如果只是得到消极的评价,你会有什么感觉。

如果难以让某个学生再上课时集中精力,那么在开始的时候就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来回答,然后高兴地看着她说:太好了!每当他走神的时候都可以这样做。

组织课堂很重要。学生们总会很快地嘲笑起那些没有能力的老师,他们只会尊重和配合那些能干的老师。

做一张备用的学生作业单,因为常有人会把你原来的打乱,或者有新的学生加入班级。但不要太轻易改变原来的作业单,否则学生每次做错了就会自动地以为有新的作业单给他们。

为学生准备好多余的练习本以防他们用完自己的,如果你不这样的话,他们会趁你让他们出去买的时候胡作非为。

分配好每个学生的工作,整理架子,把科学仪器放回原位,还图书馆书,等等。记着,如果有工作没有分配到人头上,就不会有人做它。

把工作轮流分给学生,他们喜欢公平,喜欢事情被均分。

你管理班级的能力是和你与学生所建立的关系的质量决定的。

遵守纪律——你在每个班第一节课讲到的东西——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奠定了你未来工作关系的基础。如果你开端良好,接下来的工作就能井然有序。如果你和学生产生摩擦,就需要花很长时间来修补这种状态。
1、每堂课按时到。语气里要表达出它们必须来上课,同时要预习功课的意思。这点在中学里非常重要,中学学生要换班上课,它们会抓住任何机会迟到。
2、跟学生谈话时要尊重它们。有些老师老是打断学生说话,或者瞧不起他们的评论,这种态度在短期可能不出现问题,但是会为将来埋下隐患。
3、当你接手新的班,快速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如果你在教导学生的时候,叫不上他们的名字,它们很容易忽略你,假装认为你是在跟其他人谈话。
4、开始的时候,要用平静、坚决、礼貌的方式提出你的要求。
5、有些老师会在第一节课花半小时把学生和老师对彼此合理要求写在布告板上,再讨论形成一定的约定。如果老师能遵守自己的约定的话,这种做法是很好的。但是,如果老师不遵守,这个协议就很容易瓦解。 ——批注:此条更适合大一点的孩子,如5年级以上,孩子已经发展了自己的独立意识
6、每节课一定要讲清楚要求学生带什么来。
7、如果你预先了解到有学生可能很调皮,最好是问问以前教过他的老师什么管理方法对他最合适。
8、尽量鼓励学生做正确的事。当他们正在按你的要求做事的时候,告诉他:你真棒!这样比指责学生做错事更能有效地管理他们。
9、为你的课建立清晰、简单的脉络,那并不会显得单调沉闷。学生喜欢了解他们现在在做什么,接下来要做什么。
10、充分准备课堂内容,超过他们的处理范围。

——————————————————————————————————
不要做的事
1、不要发脾气。如果你连自己的偶控制不了,就不可能控制学生了。当然你也可以有效地发脾气,比如,假装发脾气,但是这只能偶尔使用才会有效。
2、不要把学生逼入死角,那样他们会出来反抗的。尽量给他们台阶下,让他们走出僵局服从你。
3、不要把自己陷入到惩罚学生的漩涡中,以致于你和学生都难以逃出来。这回导致一场灾难。如果惩罚在使用两三次后就不管用了,试试不同的策略。
4、当学生威胁你说要让家长来学校代表他指责你的是偶,不要表现出惊慌不安,可以说:很好,我正想见他们呢,今天下午我没有安排,请带他们来。据我所知,没有家长在这之后来。
5、不要因为学生的不良行为而大叫,吵闹的老师自然会有吵闹的班级。你越不在班上大声吼叫,他们会越安静。不要大声吼叫来吸引喧闹班级的注意。
6、不要认为你什么都懂。我已经教了三十年书,但是仍然在学习新的策略。如果犯了错误,那就从错误中学习。
————————————————————————————————————
要做的事

1、要言行一致。
2、如果行动有所改变,一定要解释清楚,没人喜欢迷惑不清。
3、聆听学生的声音。他们喜欢这样,特别是表现最差的学生。他们常常在家里也不能充分地和家长进行思想交流。
4、寻找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比如:正在听课的请举手,这是我第X次说,请安静。
5、如果有学生在本该学习的时候胡闹,对他说:你能处理吗?需不需要帮助?而不是说:不要讲话/不要胡闹/不要这么懒。
6、当学生对你说:我不做这个,我不想做。可以微笑的说:没问题,你可以等到午饭的时候再做。或者是好啊,那带回家做吧!我会告诉你父母,他们不会反对的。只要对这个学生有用的方法,你都可以使用。
7、记着,对有些学生来说,威胁和惩罚不管用,经常使用表扬才有用。
8、给予正面的教导:请安静学习,而不要说:不要讲话。
9、在惩罚学生前,一定要给他机会改正。例如你做的不对,你必须现在到午饭时间重新做好这件事或者午餐后留下我们一起来完成它。
10、要处罚学生就当天进行,留到第二天就失去效果。
11、注意安排学生的座位也可以改变学生的行为,男孩和女孩坐在一起的时候,可以使其中一个安静下来。让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挨着不怎么努力的学生。
12、记录下任何严重的事件以防家长以后来找麻烦。
13、多用表扬,但不要滥用,不然你的表扬也会贬值。

——————————————————————————————————————————
小组积分——这个方法对小学很管用。 表扬牌和出色表现记录——用于个人出色表现的很好的鼓励方法。 每日“小星”——在每个教学日后,学生都要投票选出最关心他人的人/态度最积极的人/共走最努力的人。得票最多的人就是记录表上的“星星”。 特别提名盒——效用同每日小星,学生把受到其他孩子帮助的细节写好投入到盒子里,在黄金时间拿出来读。 避免对抗——如果你陷入对抗之中,你已经失败了。如果你感觉有学生有反抗情绪,在第一时间用幽默化解它。如果这样对他不管用的话,跟他小声说话,给他两个选择,告诉他两个选择的结果。这样就让他有两条路可以走。如果这样也不行,那就对他说,不能浪费时间在这里,用其他时间来讨论吧!同时小心地和这个学生保持距离。如果他继续无理取闹,扰乱课堂,平静地让他到外面呆5分钟,等到感觉好点,平静下来了再回来吧!当这个学生平静下来进入课堂之后,就不要提起这段插曲。每个人都希望别人遗忘他的过失。 如果孩子气冲冲走出教室,请根据学校是否安全和学生的年龄来做出反应,没有必要跟着除非他是幼儿或者低年级的孩子。 一定要避免“尖叫”比赛,捣乱的学生喜欢这样的场面,不管怎么样,最后你形象的受损要比他们严重多了。 总之,不要让步那些发脾气的学生,这就像扔面包给鳄鱼,他们会不断重复地跳起来得到更多。
271
发表于 2012-3-29 00:45:25 | 只看该作者

第92、93本书——公益管理与领导管理相关

92、非营利组织的管理

1、评估候选人时,关注点应集中在候选人的工作绩效上。不要过分关注个性。

2、不能基于人的弱点来做事。如果你想让成员在组织中表现卓越,就必须发挥他们的优势——而不是强调他们的弱点。

3、不要雇人去做其不能做的,而应让其做能做的。

4、使命必须超越任何人的能力,必须提升成员的见解,必须使人感到能做出独特的贡献。

5、卓有成效的非营利组织还必须时刻扪心自问:“我们的志愿者获得成长了吗?他们是否能够以更开阔的视野来看待使命并获取了更多的技能?” 他们以本组织的正式成员和志愿者的发展作为组织绩效的测评标准。

6、要组建成功的团队,不能从人员入手,而应从工作着手。有一个普遍性的误解,即认为由于每个成员都在同一团队里,其思维和行动的方式都应该是相似的。其实不然。组建团队的目的在于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弥补抵消各自的弱点。当然,团队也要有统一的领导管理。关键是要关注团队绩效,把个人优势统一成共同的行动。

7、检验一种关系的真正标准并不在于它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而在于尽管存在问题,但它还是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虽然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毫不相关的,但至少这些问题不会妨碍那些重要的关系。

8、很少有服务性组织能够了解谁是他们的“校友”——以前的病人或毕业生,我认为这是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能轻易提高组织在社区中地位的一个突破点。况且,这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9、我们还给他们制定高标准,对他们有很高的期望。我坚信,人们会努力地做到不负众望。我尽力对志愿者寄予厚望,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把这种厚望当成某种激励。当我期望他们做的更好时,他们都感到很自豪。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们都会回来寻求不断改进的方法,并渴望得到锻炼的机会,使自己变得更有能力。

标准,必须比较高。自我能力的实现才是最好的激励。→ 提高主观能动

10、 他们(志愿者)和正式成员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是兼职的,并且是无偿的。但是,至于绩效的标准要求,无论是志愿者还是正式组织成员,都是一样的!

对志愿者要求高,既是对自己的尊重,更是对志愿者的尊重。反思现在对志愿者的认识,很多还没有到达这个层面。除了基本的体力活和重复劳动,志愿者还可以学到什么,如何参与到项目中去,怎么发挥自己的能力? 。

11、 一个人如果不能完成预期的任务和履行肩负的责任,就不会有自我尊严。
放之四海皆准,无聊是万恶之源。自尊是立身行事之本。

12、 使命本身的阐述需要有足够的包容性,使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也就是说,使命要能够适时调整。然后你需要有乐于接受这一使命的组织成员。

13、 你应该和某个问题的核心人物进行商讨。……此外,你尤其要关注那些少数的反对者并争取他们的支持。相比您知道对任何具体的事物变革,会有人来帮助您推行,但也会有人极力反对。你必须双管齐下。讲那些刚开始推行提案时看上去不像支持者的人事先协调好。

93、服务型领导——部分内容引用如下:


十大特征排名首位——善于聆听,要有远见卓识和全局观念,要乐于培养后备人才,并且要有同理心。很多时候我们都把视角弄反了,以后从具体行动着手,先处理了一件件细微的事情就能从细枝末节中着眼,殊不知这种行动导向只是从事件入手,产生反应性行为而疲于应付。一个组织应该有长远的愿景,共同的核心价值让所有成员认可并明确,从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如何做一步步安排下去,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小心,我们都把目标作为绩效考核的标准,通常会赞同的是可实现的目标。当把愿景简化为用来衡量我们业绩的目标时,所有人相处的都是可行的“目标”,而不是我们想要的“愿景”。千万不要弄反了选择的层次才是。
272
发表于 2012-3-29 01:11:35 | 只看该作者

第94本书——乔布斯的魔力演讲(演讲技巧)



3段论智慧掌握者,看完书来看下视频对照一下,技术白痴的人先推荐这段2007年乔布斯同学著名的推荐IPHONE的展示会


an ipod, a phone, an internet communicator, an ipod, a phone...

Today apple is going to reinvest the phone.
273
发表于 2012-3-29 01:14:07 | 只看该作者

第95本书——道尾秀介系列(推理小说,强烈推荐!)


即便看东野圭吾也没有毛孔突然收紧的高度紧张状态,道尾秀介却做到了。
作为作家,最得意的莫过于读者一口气读完故事才明白或者又不明白真相,脸上那种欲罢不能的表情;作为读者,最懊恼也最喜欢的是快到结尾或邻近结尾才猜到作者的深意,心理带点恨恨地看完最后有人帮忙证实的解说。


故事是关于——
那年夏天,我同学S君上吊,死了,我明明看到他的尸体,大家却说我骗人……喂,你相信投胎转世吗?那……那个死掉的S君,七天之后,竟然在我房里现身啦!只不过,他变成了一个……


这是我看他的第二本书,比上一次好,没有醍醐灌顶,但依旧被反转到不行,且内心孩提时的创伤记忆从心理学角度提炼,很有功底。
每次在书里看到主人公一个人去背负一些东西,总是觉得太孤单,太绝望,惨到不行。

谁是影子?你是谁的影子?谁是你的影子?沉默与孤独的影子中,投射出的究竟是什么?小学五年级的凰介妈妈去世,在火葬场碰到前来吊丧的好友亚纪一家人,当亚纪的妈妈惠靠近时,凰介看到了不可思议的幻觉影像。几天后,惠跳楼自杀,紧接着,亚纪也遭遇车祸,甚至连凰介的爸爸洋一郎也开始变得不正常……洋一郎身上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亚纪为何会故意躲避洋一郎?年少的凰介要怎样面对这接二连三的打击?他能否揭开真相?


又是看着看着不断从这个可疑的情况转到另一个可疑的情况下,情节设置依旧非常环环相扣,故事结局依旧出乎意料,但相对来说是读道尾秀介三本作品里最不忧伤,甚至带着点喜剧的“救赎”故事。被高利贷压迫的走投无路的五个人偶然共处同一屋檐下。他们策划了一个惊天的“复活”计划!然而故事的走向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道尾秀介导演了一幕最神奇的逆转剧。
27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16:04:07 | 只看该作者

第96本书——夜照亮了夜(小说)


一个退隐女歌手和一个高校男教师的心灵之旅。一本节奏缓慢,能够当做「枕边书」的安静陪伴。这本书是关于异化的。人物采取的规避、沉默甚至死亡是对它的一场控诉。里面有多少人,就代表多少不同层次的孤单。在这看似摇摆、挣扎的选择过程当中,让害怕、恐惧、郁闷、烦恼、焦虑等等一系列不安的因素,在一个仿佛永远是极夜的世界里放大。当把它们从心底掏出、剖开、放大之后,与之相应的喜悦、踏实、安全、从容便自然而然浮出水面。生命的虚无感无处不在,人的归宿又将何去何从?如何做到「快乐并塌实地快乐」着的存在?成为本书探讨的终极关怀。因此,当那些陈年旧事在心底得以真正尘封之时,当痛楚到达一定极限而不再感到疼痛之时,当真正体悟出生命的真相,用珍视、感恩、包容、宽恕的胸怀去面对一切人事之时,人生变得豁达,暗夜便把黑夜照亮。 

看着的时候到最后合上,结尾感觉太郭敬明之《梦里花落知多少》,但是回头去想念作者字里行间体现出来的文字,还是觉得味道很熟悉,那是同类人的声音,原来你也在这里,也在很努力啊!
27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16:05:49 | 只看该作者

第97本书——房间(小说)

一个年轻妈妈的牢笼,是她五岁儿子的全世界。我四岁的时候,对这世界一无所知,以为它只是一些故事。我五岁的时候,“妈”对我吐露真相,说真实的世界大到你无法相信,而房间只是它一个又小又臭的碎片。对五岁的杰克而言,房间就是全世界。这是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他跟妈住在这里,学习、阅读、吃饭、睡觉、游戏。但对妈而言,房间却是老尼克囚禁她七年的监狱。她在不可能的禁闭环境里尽量让杰克健康成长。每晚,她让杰克睡在衣橱里,不让他看到恶男子强暴她的恐怖画面;她也不让杰克沉溺在电视中,规定他每天看电视的时间。然而,她终究只是一个母亲,而非圣母,她会不耐烦,她会生气地对着杰克大吼,她甚至间或性情绪低落到一整天不肯起床,也不给杰克做饭。正是这复杂而不完美的母性,让人纠结不已。靠着决心、机智和强大的母爱,妈为杰克创造了人生。但她知道这样是不够的……对她不够,对杰克也不够。她想出一个大胆的脱逃计划,需要仰赖她儿子的勇气,以及大量的运气。她没想到的是,对这计划一旦成功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自己竟然没有充分的准备。

这本书从孩子的角度阐述,一如人们常说的,再残酷的现实都是美好的,一如《美丽人生》里爸爸给孩子创造的“天堂”,房间里的妈妈也竭尽全力陪伴了孩子整整五年。如果说房间里留给孩子的是最美好也最不需要去理解这个社会所给予的定义的东西的话,走出了房间巨大对比就立刻形成了。某种意义上,深刻理解杰克内心的一点东西,还是房间里更好,只有他和妈妈,还有不太能理解但好像也没太大关系的老尼克。书里有句话,其实我们都曾经是杰克,太让人惊悚与失落了。合上书,全盘想起的,想和那个小时候的自己说说话,还记得自己内心的小房间么?对现在已经无形落在身上的房间又有什么要说的呢?
27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16:15:30 | 只看该作者

第98本书——语言是我们的希望(杂谈)


本书是南方朔关于当代语言最具批判性的说文解字。他将现代人说的“话”、写的“字”,做科学、历史的剖析,带领读者在语言演变的道路上,以微观的角度探看现代社会文化的变迁。作者以媒体症候群、脏话、阴谋理论、政治漫画、包二奶、屁、嫖、山头、公共、左右等等词语切入,从语言社会史、语词演变的角度这些词语深入分析。让我们通过对词义的变化、以及这些词语在历史不同阶段的表现有了清晰的了解,也让我们对现代社会的语言所负载的复杂社会、政治、文化意义有了清醒的判断。我相信语言即是政治,政治家最会玩弄语言、霸占语言。因此,语言也是我们争夺的一个战场,揭开语言的面纱,认识真实的社会。

用语精辟,字字珠玑,独立思考加一针见血,碰上这样的人,哪怕说的是事不关己的政治,都鲜活了起来,都觉得应该行动起来。当然,在那之前,先独立思考+努力学习一番。
27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16:26:13 | 只看该作者

第99本书——上课记


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先特别说明一下,这不是一本去解决问题的书,只是很单纯的记录,然后偶尔把流露出来的一点情怀展示一下,仅此而已。我们总是想要去解决问题,一个解决了然后下一个,面对一个浮躁大环境下的偏隅小海岛,包括家境最不好的孩子也接受到了社会最本质的冲击。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记录着走过的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通过课程设置学生分享与言行举止等记录,我觉得已经是最好的一种潜移默化了。但是心和脚都在你自己的心里,自己要面对什么,自己要改变什么,没人能替你决定,除非你自己通明了,别总是定义老师多么伟大可以拯救你,教育与引导的能力不是体现在具体的一件件问题的解决上,而是对待现实的一种态度,更重要的是,无与伦比的勇气和执着的信念。
278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16:29:45 | 只看该作者

第100本书——北京小兽(小说)

先推荐一下,作者本人要在这周六下午在雨枫,和着柏邦妮、周云蓬一起分享此书,http://www.douban.com/event/16363095/

其实多半我估计他们会聊HIGH抛开这些,因为故事里说的,是你,我,这些个漂在北京都听过或者经历过的故事。


李小路孤单单从宝城到北京,被吞噬进滚滚众生。她只是凑巧站在一间时尚杂志的办公室门口,从此她的未来有可能光鲜。她一次次搬家、分分钟准备着换工作。作为大城市的异旅人,Prada、Dior和爱人,每一样她都要拼命才能得到。

夏永康是金牌编剧,他和李小路一样,把生活压缩到极简。他浪迹已久,狠过,也混过,他生活的一个原则只剩下: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可替代。他甚至不能再爱。

孙克非是世人眼中的成功者,成熟,完美,无懈可击,他从来不会有夏永康的困惑和烦恼。这是天生的强者,在北京这个庞大丛林,他们拥有比别人更强的生存优势。惟一的问题是,这样的人也会爱吗?

外省青年在大都市,工作也好,恋爱也好,只有有点头脑,加点运气,总能渐渐立定脚跟。就如李小路,她的世界是混沌渐开,世事愈发洞明,无论爱情还是事业,都在将她锻炼成钢铁。只是,再安定也是流浪,因为心之流浪根本没有终点。

北京并非一座城市,而是更为广渺的尘世本身。所以这个故事,远不止关于北京,而是有关现在、世人。无论作何取舍,你都不会百分百地得,不会百分百地失。这个故事,只是对于人生的一个残酷提醒。停下来,生活不是你看到的样子,穿着Prada的是一头小兽。
27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16:54:03 | 只看该作者

第101本书——傅雷书信选


大名摆在那里,不多说,就先摘取几段,这里在原来“给孩子的信”上加上了“给朋友的信”两部分。

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和“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吃亏,一个道理。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代! 其次你对时间的安排,学业的安排,轻重的看法,缓急的分别,还不能有清楚明确的认识与实践。这是我为你最操心的。因为你的生活将来要和我一样的忙,也许更忙。不能充分掌握时间与区别事情的缓急先后,你的一切都会打折扣。所以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不但希望你多多听听我的意见,更要多多自己想想,想过以后立刻想办法实行,应改的应调整的都应当立刻改,立刻调整,不以任何理由耽搁。
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相当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我以前在心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到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280
发表于 2012-6-24 23:02:41 | 只看该作者

第102本书----誓鸟(小说)

张悦然,前文无数次有推荐现在他一直坚持办的<鲤>,最近两本是<写信>和<变老>,还没来得及看,却无意中读到这本<誓鸟>,一气呵成读完,身体起了反应,一直哆嗦,联想起泰戈尔的小说沉船的感觉,她的文字到最后总是有种宿命论的意味,虽然人前妩媚,但低眼顺服的眼波里流离的全是抗拒与炙念。

281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5:15:06 | 只看该作者

第103本书——我在伊朗长大(漫画)

孩子的心眼看世界,即便是在伊斯兰这样外界觉得总是战争的地方,也有相应的童趣。细看之下,即便心酸,即便改变不了民族特性,孩子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祖国,让大人也看得明白究竟给予了这些年幼的孩子什么,到底应不应该自己去反省。

282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5:40:18 | 只看该作者

第104本书——米兰昆德拉《告别圆舞曲》(小说)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是我看过的第一部有点“情色”的电影(中学)
之后看到书店里他的书总是一大排放在那里,但是还是感觉他是一个身体体认世界的作家(第一印象给定位了),直到最近因为看了毛姆觉得太脱离,重新又从书架下拿起他的书,突然觉得这是一个入世极深的作家,即便探讨各种欲望也不会让人只停留在那处,正是体认太深以至于常有类似以下文字的出现:

生活在一个世界里,人们为了一些抽象概念而不惜牺牲他人的生命。

...非常熟悉那些人的嘴脸,那些嘴脸,一会儿天真地蛮横无礼一会儿软弱得令人由于,那些嘴脸,一边对同伴嘟囔着致歉,一边却精心地执行着他们明知残酷无情的判决。

...任何人实际上都希望另一个人去死,但是有两件事使他们远离谋杀:一是害怕被惩罚,二是致人于死时体力上的困难。假如任何人都有可能偷偷地、远距离地杀人,那么人类在几分钟内就将灭绝。


283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5:51:09 | 只看该作者

第105本书——笑忘录(小说)


這本帶有其自傳色彩的人生探討,米雷克說:人與政權的斗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斗爭。帶著克萊門蒂斯的帽子,在帕塞爾的葬禮上、在揚的海灘邊,像永不落的太陽,刺眼眩暈,帶著點力脫思特的后遺癥,一如我們裸露地來到這個世界一般,敞亮亮地,笑著也就遺忘了。

摘抄部分:

把魔鬼构想成恶的信徒、天使构想为善的展示,那是接受了天使的蛊惑人心的宣传。事情当然比这要复杂。

天使不是善的信徒,而是造物的信徒。而魔鬼则是拒绝承认神造的世界是有理性意义的。

大家知道,天使和魔鬼分享着对世界的通知。然而,世界之善并不意味着天使要高出魔鬼一筹(小时候我是这么以为的),而是说双方的权利差不多是均衡的。如果世界上有太多毋庸置疑的意义(天使们的权力),我们会被它压垮。如果世界丧失了所有的意义(魔鬼的统治),我们也无法活下去。

当事物突然失去了他们预定的意义、脱离了既定秩序中应有的位置的时候(例如在莫斯科受过训练的马克思主义者相信占星术),就会引起我们发笑。最初,笑属于魔鬼的领域。它有些恶意的成分(事物突然显得与它们平时被认为的样子有所不同),也有一些善意解脱的成分(事物显得比原来的样子更为轻松,让我们更自由地生活,不再以它们的庄严肃穆来压迫我们)。

当天使第一次听到魔鬼的笑声的时候,他惊呆了。那是在一次盛宴上,大厅里坐满了人,人们一个个跟着魔鬼笑,那笑传染性很强。天使很清楚,这笑是针对上帝和上帝之作品的尊严的。他知道要赶快反击,不拘形式,可是他感到软弱无力。因为什么也发明不出来,他仿效起对手来。他张开嘴,在他音域的高音区发出断续颤动的声音,但却赋予它相反的意义:魔鬼的笑指向的是事物的荒谬,而天使为之感到欣悦的,则是世间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出自智慧的设计,尽善尽美且充满意义。

这样,天使和魔鬼就互相面对着,他们张开嘴巴,发出差不多同样的声音,但是各自通过这声音所表达的却是相反的事情。魔鬼看着天使笑,就笑得更厉害,笑得更欢,也更赤裸裸了,这就使得天使的笑变得极为可笑。

可笑的笑,就是溃败。然而,天使们也有所收获。他们通过语义假冒欺骗了我们。要指称他们模仿之笑和原创之笑(魔鬼的笑),只有“笑”这一个词。今天,我们还意识不到的是:同样的外部显现涵盖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内在态度。

有两种笑存在,可是我们没有什么词能把它们区分开来。
284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5:54:02 | 只看该作者

第106本书——访问(访谈)




现在读很坏的书也常常觉得有乐趣,看到很糟的电影也乐趣无穷,下一次说不定可以拿来当教材。

很坏的书也能让跟我们知道原来书也可以坏成这个样子。

读书是自己选择的,没有人逼迫。读了之后,我也想知道他到底说了什么,他说的是不是我赞成或者是我需要的呢。我觉得一个人需要的书其实是很多的,有时候我们会一不小心倒向一种人文沙文主义,觉得只有较高人文价值的书才是好书。

我自己也经过各种各样的帮助,也看到很多人读书的困境。有些人没有能力读比较好的书,那是一个不幸,不是不道德,他没有像我们那么幸运,读了会懂,他读了是没有乐趣的。如果他告诉你他只能读言情小说,他已经尽力了,你不能说我们今天堕落一点,来读言情小说吧。因为大部分读书的行为本身已经隐藏了改良自己的动机在里面,读书绝对不是一个人最能够得到感官享受的途径。

如果我是一个农夫,我对书的需求可能就是看懂一本书,让我知道怎样接枝,怎样种花。如果有一个人有力气写出这样的一本书,你要有本事把这本书认出来,知道这本书的价值。个别的书有它特定的用途,有的书是写给农夫看,偶的写给工匠看,每一个本书都有它隐藏的企图,我们要有更大的宽容,要知道各种书对各种人的帮助,我们有这么多的书存在一定有原因的。而一个人需要的书其实也是一个很庞大、很复杂的架构。你不会花力气去评价一本很好的育儿宝典,可是一个人要是刚刚当了父母,他会多么需要这样的一本书,如果有人能告诉他这本书比那本书好,是很重要的。就算一个饱学的大学者也不一定懂得育儿吧,要是他刚有了孩子,你才他需不需要这种书呢?
285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6:20:11 | 只看该作者

第107本书——阿难(小说)

现场听了虹影老师的谈话后,开始对这个女子的经历非常感兴趣,《饥饿的女儿》是她的自传,看下来吾家有女是那么长成,毕竟在那个年代,真的是相当的震惊世界的了!
紧接着看到的是中途感觉被耍了一道的开头觉得是爱情小说,中途觉得是身心灵追随小说,到末端变成了推理探案+历史故事展现的纠结体。和《饥饿的女儿》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悲欢离合与家庭复杂路数不同,这部小说就是很简单的一条线,不过所有的人物都不是以原来的面貌出现,所以最后的结果要探寻一番很有意思的写作技巧。

286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7:18:21 | 只看该作者

第108本书——光有爱还不够(教育)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先意识到问题,本书打破了根本性观点,虽说没有太深入地进一步论证,但是对于长期关注孩子成长的教育者来说,值得学习的地方非常多。中間關於法律的部份感興趣可以看不感興趣可以先行掠過。


在书的第一部分中,阿尔莫具体分析了爱的神话极其危害。 她认为过分突出爱是有问题的,尤其是因为这种做法伴随有一些错误观念。很多人认为“爱是永恒存在”、“爱总是有益”,阿尔莫从精神分析实践方面做了具体分析。她认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爱不是永恒存在的。在人类中,父母之爱不是自然产生的。父母对子女的关系并不像动物那样是由本能编排好的,而是一个言语与欲望问题,要给予孩子爱,要求父母本身有爱。比如某些父母没有能力爱孩子,因为他们无法给予孩子他们自己都没有得到过的东西。只能那些曾经享受过自己父母的爱的成年人会给予自己的孩子比较充分的爱。爱并不总是有益的。因为爱的性质很复杂,并同样取决于父母自身的生活经历。
  
父母与整个社会深受对爱的迷信的影响,而最主要的受害者却是儿童,在书的第二部分中阿尔莫做了较具体的阐述。她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来阐述的。从爱的缺失到爱的膨胀。在当今时代看来,爱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在历史上,这并非是一直存在的。、直到18世纪下半叶,现代家庭意义上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才出现。司法对儿童和青少年违背社会准则行为的解读,在各个方面经历了历史上类似的演变过程。
  
在书的第三部分中,阿尔莫指出教育才是孩子成长的驱动力。她指出了当今社会对教育概念的一些错误认识。现在很多人没有把教育看作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只是功利地理解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只是把教育看作孩子学会适应社会的工具。这种观念下的教育往往扭曲了教育的内容,老是命令孩子这个能做,那个不能做,往往扼杀孩子的天性和最求快乐的本能。我们需要把教育作为孩子成长的主要载体,作为孩子“心理成长”的基本支柱。
  
孩子需要爱,这没错,但这远远不够,他们更需要的是教育。至于如何实施教育?如何让孩子更好的成长?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点评

求书  发表于 2013-12-2 11:22
287
 楼主| 发表于 2012-6-30 20:44:49 | 只看该作者

第109本書——課堂密碼


這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尤其于陽光正是對於大家一直有疑問的是孩子對陽光課堂內容的興趣點,以及課堂失序是否主要責任在老師身上還是也需要明白孩子的需求點在哪裡,這本書做了很好的引導,注意,我說的是引導,不是說提供解決方法,不要有思維定勢書上說的就一定是真理,要結合自己的經驗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當然,前提也是要在孩子能明白你的教學意圖的情況下,師生一起來共同經營的。

部份摘抄:

学生失序?教师失趣?

标准:因总是在果之前,通过观察,很少有学生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就极力调皮与捣乱,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失序归因为教师的失趣。也有教师说,不能用一堂课来评价失序与失趣的先后,毕竟要受学生之前学习状态影响。这就揭示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对课堂秩序遵守与否,往往以这堂课本身的趣味为标准。而教师备课,进行教学设计却往往以学生长期的学习表现为标准。

还有一个标准就是看调皮学生的多少。课堂上调皮学生或睡觉学生如果很多,就表明学生的失序是由教师的失趣导致的。如果只是少数几个,倒是可以判断教师的失趣是由这少数的学生失序导致。

学生当然喜欢游戏,因为有趣味性,从好玩程度来讲,课堂教学的确难以超越。如果让孩子在上课和打游戏之间选择,学生肯定愿意打游戏。当学生坐在教室里时,只要听课有一定的趣味性,他就会尽力追求听课的乐趣,而不会将游戏和听课的乐趣进行比较。所以只要将趣味与教学性融为一体,就可能真正开发出课堂本身的乐趣来。在整个流程中,过程与目标看来比前提重要,谁不知道认真学习与好的成绩的重要性?但前提却制约着过程是否顺利,决定着目标是否能够达成。很难想象,一个认为听课既没有趣味也没有意义的学生,还能够坚持把课都听下来。如果听课都不能听下来,还谈什么教学目标的达成,就更不要说有良好的成绩了。

教师最大的担心,就是在课堂上如果照顾学生的兴趣,难免会放慢教学的速度,降低教学的难度,从而不完成教学任务。仔细想,1、如果学生对课堂失趣,尽管没放慢速度也没降低难度,但能完成教学任务么?2、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没有把难点讲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有没有可能去自学没讲完的知识呢?3、尽管教师放慢速度,可随着学生兴趣的提高,对教师喜欢成都的提高,后面的教学是否还会这么慢么?

如何产生持久的兴趣

让学生在课后有真正的收获,而且觉得这收获是可持续的,对自己的功效是长久的。除了用外在手段培养学生兴趣之外,更为核心的是用学科知识的有效掌握来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内心兴趣,一定要与对学科知识点的有效掌握区分开来。前者是学生用自己的逻辑和思维把知识点组合成整体,后者仅为对知识点的占有。对知识点掌握越多,巩固成本越大,继续掌握的难度也就越大,这样学习不但不会激发兴趣,反而会让学生离学习越来越远。
288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22:23:09 | 只看该作者

第110本书——爱弥尔

还在看,分上下两部,自然教育,需要辩证结合时下发展来看待,总体来说处处都是经典啊!



你单单用事物的需要就可以使他毫无怨言地受你的束缚、推动或遏制;你单单用事物的强制就可以使他变得容易管教,同时使任何恶习都没有在他身上成长的机会;因为,人的欲念在不可能产生效果的时候,是绝不会冲动起来的。

不要对你的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该使他们从经验中去取的教训;也不要对他们施加任何种类的惩罚,因为他们还不知道他们的错究竟是错在什么地方;也不要叫他们请求你的宽恕,因为他们还不知道他们冒犯了你。由于他们的行为中没有任何善恶的观念,所以他们也就不可能做出从道德上看来是一件很坏的、而且是值得惩罚和斥责的事情。

......本性的冲动始终是正确的,因为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任何邪恶我们都能说出它是怎样和从什么地方进入人心的。人类天生的唯一无二的欲念是自爱,也就是从广义上说的自私。这种自私,对它本身或对我们都是很好和很有用处的;而且,由于它不一定关系到其他的人,所以它对任何人也自然是公允的,它的变好或变坏,完全看我们怎样运用和使它具有怎样的关系而定。自私是受理性的支配的,所以在理性产生以前,应当注意的事情是,不要让一个孩子因为别人在看他或听他就做这样或那样的事情,一句话,他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是因为他同别人的关系,而只能是因为自然对他的要求;这样一来,他所做的事情就全都是好事了。


为了使孩子自己多动手,少养成驾驭他人的思想,少要别人替他做事,应当遵循四个准则:

(1)应当尽可能多的让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们自己满足自己的眼前欲望。

(2)当孩子还无法满足自己的真正需要时,应当给他们智慧或体力方面的帮助。

(3)孩子的胡乱想法,并不是他真正的需要,就不用去满足他。

(4)通过研究孩子的语言和动作,辨别哪些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治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从影响我们的食物获得良好的经验,这是事物的教育。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这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师的不同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将永远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不同的三种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他就会自己达到他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这样的学生,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的。


教育孩子,在表面上看来好像很容易,而这种表面的容易,正是贻误孩子的原因。人们不知道,这样的容易其本身就是他们什么也没有学到的证明。他们的光滑的头脑可以像一面镜子似地把你给他们看的东西都反射出来,但并没有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象。孩子记住了你所说的话,但是把观念却反射掉了;听他说话的人都能明白他那些话的意思,而不明白那些话的意思的,恰恰就只是他自己。

尽管记忆和理解是两种在本质上不同的本能,然而两者只有相互结合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在达到有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但是,两者之间有这样的区别:形象只不过是可以感知的事物的绝对的图形,而观念是对事物的看法,是由一定的关系确定的。一个形象可以单独地存在于重现形象的心灵中,可以一个观念则要引起其他的观念。当你在心中想象的时候,你只不过是在看,而你思索的时候,你就要加以比较。我们的感觉纯粹是被动的;反之,我们所有的理解或观念都是产生于能进行判断的主动的本原。
28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22:35:58 | 只看该作者

第111本书——虹影(小说)

5月份听了一场虹影和张悦然的讲座,对后者一直很喜欢还在编制的《鲤》,前者一直只闻其名未读过任何作品,6月份开始一直在看虹影的作品,从《饥饿的女儿》这部半自传体到三部曲的另两部《好儿女花》、《小小姑娘》,有点陷落,其实小说本身在现代还是充满争议,因为通过作者自己的私生子身份来回顾上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敏感事件,当初我是出于想了解那个饥饿年代的实际事情翻开了这三部曲,孰不知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的一颦一笑,对母亲、爱情、生活、命运的喜怒哀愁,深深去打动。

虹影不仅仅只是靠自己的半自传体去承担给她带来的名声,字里行间充溢的是她深厚的文字功底与浓烈、激烈的感情纠缠,和我大学时候读安妮宝贝的《八月未央》完全不在同一层次啊,也许是因为我现在老了。。。

除了三部曲的推荐之外,你可以清晰地去感受作者的苦难、欣慰、坦诚、深刻、隐忍,尤其是母女之间的延续,和众多没血缘关系的姐妹哥哥们之间的情感牵扯,但虹影,这个默默写下自己的真知灼见的女人,一个华丽转身就成就了另一个种感觉的《阿难》,穿插着越战年代所种下的因果,带着印度神秘学的色彩,成就了一部结构与内容都非常特别的小说,也推荐细读!
290
 楼主| 发表于 2012-8-4 11:4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89# 小ta


   才发现阿难上面都已经推荐过了,虹影的小说最近很入眼哈!
291
 楼主| 发表于 2012-8-4 12:02:21 | 只看该作者

第112本书——可操作的民主


罗伯特议事规则(中国乡村版,下乡全记录),在09年的时候论坛上老僧哥哥给出过链接:http://www.ygclub.org/bbs/thread-2671-1-1.html 在2012年这本书终于出版了,里头著名的南塘十三条,这里再次贴出,可以再对阳光的例会以及其他各类会议进行借鉴,让现在大家都觉得有点“鸡肋”的例会能够重新延续开来,让大家通过开会更能明细职责与责任到人,提动议,不跑题也不一家言,主持人的角色与程序动议这些非常能辅助会议进程的分配施展起来。

南塘十三条”
第一条:会议主持人,专门负责宣布开会制度,分配发言权,提请表决,维持秩序,执行程序。但主持人在主持期不得发表意见,也不能总结别人的发言。
第二条:会议讨论的内容应当是一个明确的动议:“动议,动议,就是行动的建议!”动议必须是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行动建议。
第三条: 发言前要举手,谁先举手谁优先,但要得到主持人允许后才可以发言,发言要起立,别人发言的时候不能打断。
第四条:尽可能对着主持人说话,不同意见者之间避免直接面对的发言
第五条:每人每次发言时间不超过二分钟,对同一动议发言每人不超过二次,或者大家可以现场规定
第六条:讨论问题不能跑题,主持人应该打断跑题发言。
第七条:主持人打断违规发言的人,被打断的人应当中止发言。
第八条:主持人应尽可能让意见相反的双方轮流得到发言机会,以保持平衡
第九条:发言人应该首先表明赞成或反对,然后说理由
第十条:不得进行人身攻击,只能就事论事。
第十一条:只有主持人可以提请表决,只能等到发言次数都已用尽。或者没有人再想再发言了,才能提请表决。如果主持人有表决权,应该最后表决。防止抱粗腿。
第十二条:主持人应该先请赞成方举手,再请反对方举手。但不要请弃权方举手。
第十三条:当赞成方多于反对方,动议通过。平局等于没过
292
发表于 2012-8-4 21:40:03 | 只看该作者
好多财富啊!
293
发表于 2012-9-11 23:51:24 | 只看该作者
推荐1:《做自己的先知》--李欣频


推荐2《好好修养爱》--素黑



推荐3《芒果街上的小屋》-- 桑德拉
294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09:5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93# julie_tao


    呵呵,楼上也喜欢李欣频啊~不过她还是写创意的东西合适,这种身心灵的还太浅~还有啥好书一起推荐交流啊!
295
发表于 2012-9-13 13:1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94# 小ta
倒是她这一点吸引我,反而让我觉得在一起成长,真实的感觉,主要是自己道行尚浅呢也 :)
296
发表于 2012-9-13 20:4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2# 小ta

想看这本都缺货,有没有现本呢~~
297
发表于 2012-9-13 23:0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96# julie_tao


    那得問jessieY本人了。。。
298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01:58:11 | 只看该作者

第113本书——儿童的利益(教育)

需要有点心理学或者教育学背景的人阅读,可以收获的更多。


法国著名儿童精神分析大师弗朗索瓦兹•多尔多在本书中她凭借自己的人生经历、儿童精神分析的专业知识以及亲身养育子女的丰富经验,针对儿童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富有远见卓识的阐释,其新颖的思想常常别具一格,书中所采取的诸多心理分析策略都是建立于这样的一个理论基础上:儿童自被孕育、至少是自出生的时候开始就构成一个主体。

从第4章往后看会更为实际贴切你所了解的生活。

让孩子控制欲望,接好班……

如果欲望总是得到满足,人就没有欲望了。对欲望说“不”则提供了围绕遭拒绝之物进行谈话的机会,条件是尊重孩子吵闹的权力。

“我不做你想要的事,你有自己的道理……而我认为我不这么做也有道理。”这样就制造了一种紧张,但这种紧张可以在表达欲望的儿童与同样表达自己欲望的成人之间建立一种真正的关系,前提是这个孩子的生命基本需要完全得到了满足。

典型的例子是被戏称为“浏览橱窗”的有趣消遣。您的儿子在一家玩具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一部汽车,想去摸摸它。您不要进商店,而是让他仔细讲一下这件玩具的漂亮之处。于是半个小时就在孩子与大人丰富的互动关系中度过了。他会说:“我很想买它。”“是的,你说得对,假如我们买下它是件好事。但我不能给你买。明天我们再回到这里,我们每天都来看它,每天都谈谈它。”这样做一举两得:谈论欲望的行为肯定了欲望本身的合理存在,同时也不会迫使父母去满足孩子所有的欲望。一名儿童看中了一件物品并要求马上得到它,此时唯一具有建设性的回答就是和他说话和交流,和他谈论这件物品对他产生的诱惑力。

对孩子说:“我小时候世上还没有这东西呢。”这是把孩子同化于儿时的父母;这使他脱离了自己的时代、自己的空间和自己的欲望。有时父母还会说:“别去想了,这不是给我们的。”

的确,我们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对孩子说:“你说得对,这件玩具很漂亮;你想得到它,但我不能给你买。要是我给你买了,我们今天晚饭就没有肉吃了……因为我只有这么多钱,如果都花在这上面,就不能再买别的东西了。”当然孩子会回答说:“可我不在乎这个,我更喜欢只吃面包。”“不错,但我却在乎这个。”孩子此时面对的是一个拥有某种欲望并维护它的人;这个人并非故意用这种做法来虐待孩子,而是向年幼的对话者解释他在行使自己作为成人的责任,他的反对意见只是在控制他自己的欲望。成人要担负的个人欲望有不同层次。他的欲望和孩子欲望之间的矛盾也是他应该担负的。

借口让孩子自由绽放而对他言听计从的做法是有害的;他需要遇到其他欲望行为,即其他年龄层人士所具有的欲望行为。假如人们对孩子在任何事情上都百依百顺的话,就会完全破坏他的创造能力,即狂热地寻求满足一种永远满足不了的欲望的能力,一旦这种欲望获得了满足,它无论怎样都会离开原来的对象,去寻求新的满足。
299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02:01:20 | 只看该作者

第114本书——鸟看见我了(小说)

《鸟看见我了》内容简介:一个夜晚,一个外地人为何突然出现在镇上,仅以一把小刀,连杀六人,却能无罪释放?到底他为何杀人,并在一个夜晚两个小时内杀掉六个人?而这六个人到底有何关系?他从不与人多说一句话,唯一一次醉酒时,说鸟看见我了,鸟看见我了?鸟看见他什么了?这句话背后到底藏何秘密?一辆公交车发生爆炸,死亡20余人,肢体残骸四处散落,惨不忍睹。没有任何线索,公交车上的人互不认识,甚至连尸体都没有一个完整,杀手到底是谁?活着还是死了?如果活着,他为何要爆炸一辆公交车,如果死了,一个死人如何来对他定罪?只有一个模糊的面孔,表情扭曲,似乎极害怕,爆炸是一瞬间的事情,为何他会有如此表情?他到底是谁?剩下的两个无人认领的尸体究竟是谁?

整个故事内容就如同看一遍蝴蝶效应一般,所有的东西都是穿梭在时间轴上逃脱不掉的棋子。
很高兴又看到一位有独立风格的作家还在坚持写作,并时刻保持警醒。
300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02:06:50 | 只看该作者

第115本书——儿童参与--社区环保中儿童的角色与活动方式


联合国合同基金会推荐,是为了规划、教育工作者和环境工作者而写的书。


它提出要最大化发现孩子的优势,投入到以社区为单位的模式建设中,即便在中国,社区也是作为新兴模式更进一步笼络人群,在中国传统的家庭联系越来越被薄弱的现在,在人际模式转换下少儿可以去进一步承担与解决的问题。里头有许多来自“北方世界”的案例在“南方世界”实践,对中国而言也非常有借鉴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必读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LEAD)阳光志愿者俱乐部 ( 京ICP备13018722号-2 )  

GMT+8, 2024-11-22 03:44 , Processed in 0.043984 second(s), 11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