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三足乌 于 2013-9-16 21:54 编辑
兔尾巴班:出乎预料的成长 文/Lawliet 呵呵 三足乌 siva0810 图/含水 三足乌 采访协调/奇峰
2012年2月18日,阳光志愿者春季学期第一次新人培训在北京志愿者协会举行,班级取名当日谐音“兔尾巴”。 随后的三个周末,各个课程组又分别进行了各自组内的新人培训。 一年半之后的今天,2013年秋季学期即将开学之际,我们选取了三位至今活跃在阳光志愿者周末课堂的志愿者,来看看他们在阳光志愿者的成长心路历程。一则为宣传鼓励活跃的志愿者再接再厉勇攀高峰;二来希冀为新人志愿者留下可资参考的成长道路,鼓励他们参与活动,了解阳光,融入阳光,留在阳光。 同时,帮助新人志愿者快速找准自身的位置。 三位典型人物是刚刚卸任项目组组长的smilesunny(姗姗)、计算机组骨干成员资深主讲squirrelRao(平平)和计算机组新晋主讲xiansweety(晓娴)。三位都是大兔尾巴班的成员。当期培训主讲则为班主任make_fool(马可)。
姗姗:满满的温暖
新人初入阳光,总会在心里默默地种下一个小小的目标。姗姗也是。她的目标就是坚持下去。 作为新人的姗姗出任信心学校项目负责人,前无先例。 “因为项目负责人每学期要在自己所在的项目点出勤7~8次。自己的目标不就是要坚持嘛,当时就举手报了名。”姗姗说,“加入阳光,也想着能锻炼自己,让自己有所成长。做负责人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希望自己能够进步。”
在阳光待得越久,姗姗心里装的温暖也就越多。阳光志愿者的爱心、责任心,相互之间的信任与义气,让姗姗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 在阳光的日子里,姗姗感受到了身边阳光志愿者的吃苦耐劳。他们风雨无阻,再恶劣的天气也能坚持参加。即使在没有暖气的学校教室里,课程依然在继续。 姗姗也见证了志愿者的责任心与爱心。即便是只有一个学生,志愿者们也依旧认真上课。2012年秋季学期第一次上课,由于通知失误,计算机课只有一个学生来上课,但是5名志愿者依旧当作正式课堂对他进行了授课,讲解电脑主机的组件。课程的最后,他已经能够自己去动手研究各种零部件并组装电脑了。 姗姗也体会到了阳光志愿者的信赖与义气。在人手紧缺的时候,只要在QQ群里吆喝几声,总会有老志愿者站出来顶上空缺。一些项目点的电脑也都是志愿者们主动去维修。 对姗姗来说,有两个原因一直支持着她一路走来:孩子们的期待,以及来自志愿者们的鼓励。每次参加活动,很多孩子都会跟他们打招呼,课下大家一起做游戏。每到学期结束,是大家最难受的时候,有的孩子还偷偷地哭。不想让孩子们失望,所以她一直不愿放弃。 同时,身边可爱的阳光志愿者也一直给她动力。姗姗说:“即便是第一次相见,大家都能愉快地交谈,渐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每次活动都好像朋友间的聚会,甚至比同学的关系还更亲密。”这样真挚的友谊,让姗姗如何放得下? 这些点点滴滴汇聚成满满的温暖,鼓舞着姗姗一路坚持至今。
平平:心中的“桃花源”
2012年的春天,平平参加了阳光志愿者的新人培训,成为兔尾巴班的一员。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找个靠谱的组织做公益。在初次接触后觉得阳光还挺靠谱就留了下来,至于能留多久,和许多新人一样,他心里并没有底。 接下来的春季学期,平平经历了旁听、助教和试讲,迅速由新人成长为主讲,不知不觉中每周六参加阳光的活动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2012年的冬天,在和信心学校的孩子们一起书写了一学期“我们的故事”之后,平平确定自己以后会一直留在阳光,用他的话说“不参加阳光活动了,除非是不在北京了,但是只要是加入过阳光,就一日为阳光终身为阳光了,人不在心也在。”此时的阳光已大大超出了最初“靠谱”的预期,他甚至用上“桃花源”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心目中的阳光。
这个“桃花源”里有最棒的课堂。这个课堂让平平为之神魂颠倒:备课会备到凌晨3点半,只睡4个小时就去上课,上完课还打了鸡血似的无比兴奋;会为一次课的效果不太理想而整个周末情绪低落甚至失眠;会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发起组织暑期的分享会。 当被问起做这一切的动力时,这位IT男言简意赅:“就是认为这是值得付出去做的事,这些孩子需要陪伴。”在一连串死缠烂打的追问后,他终于颇有诗意地道出陪伴的意义:“我们能够通过利用我们业余的时间,为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打开一扇扇门,让他们可以接触到新的世界。也许十多年后,参加过阳光计算机课堂的孩子,他知道曾经有个人,会利用周末的时间,教他们如何用美图秀秀作画,如何用scratch软件做小游戏,也许这些东西他那个时候都用不到,也不会对他的生活有多大影响,但是他知道了电脑不光可以用来玩游戏、上网聊天,还可以用它讲我们自己的故事,用它表达我们自己的思想。” 在陪伴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在陪伴着志愿者,让志愿者再一次感受到“儿时的质朴、真诚和乐观”,让志愿者有了“身体力行”的机会,让志愿者“不断成长”。正是这一份陪伴的羁绊,让平平决定一直留在阳光。 这个“桃花源”里还有最棒的小伙伴。平平坦言,阳光志愿者做事的方式和态度深深吸引了他,是他决定会一直留在阳光的另一个原因。“共鸣”是他谈到阳光志愿者用的最多的一个字眼。 一方面,阳光是一个很包容很开放的平台,阳光到处都是典型人物,每个人都各有棱角和特质,比如做事认真的Breezefu(小傅,2012年阳光志愿者主席)、热情四射的chaosconst(混沌,2013年阳光志愿者副主席),这是阳光志愿者给平平的最初印象。另一方面,接触久了,你会发现这个组织真正的魔力在于这些看似完全不同的人内里却又是那么相同,正是因为有了这共同的东西,大家才聚到一起,才能一起做事,不计回报,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这种共鸣,让平平有了归属感,觉得找到了一个他所见过的最好的组织——属于自己,也属于所有阳光志愿者的“桃花源”。
晓娴:内心的召唤
晓娴姑娘在加入阳光之后的第二个学期,就被学校派到外地出差了一个学期。 2012年春季学期,阳光志愿者人员爆棚,很多项目点在召集帖甫一发布,就被抢报一空。晓娴姑娘在谈及这一点时,总觉得当初的时间不够用,第二个学期自己却又出差在外,无法参与阳光的活动。 “内心还是觉得很遗憾的。不能参加阳光的活动,也没能参与《我们的故事书》(阳光志愿者儿童计算机课主题课程)制作。看看孩子们欢乐的课堂照片和总结帖,也期待自己能够与孩子们有一段深厚的情谊,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以主讲身份带孩子们一个学期的课程。”晓娴姑娘不善表达,在采访当中,这算是其较为深情的一段主题言论。
2013年春季学期,晓娴姑娘强势回归,坚守阳光计算机课堂,无论成人计算机课还是儿童计算机课,都能见到她的身影。暑期分享会上,更是忙前忙后,张罗场地和设备的问题,甚至为在学校占教室而一大早早早起床。 晓娴姑娘坦陈在阳光遇到了一群靠谱的人。从一开始对小傅的敬畏(小傅一直很严肃且严格),到认识到那种严肃与严格其实是对投身其间的公益事业的认真负责,晓娴姑娘就坚定了自己的方向和信念:做力所能及的事,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 “阳光里面有一群真心的人,他们教会我要用心——用心做事,真心待人。”晓娴姑娘在回归之后,依然不忘初衷:“希望自己能够早日找到自己的准确位置,为阳光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晓娴姑娘时时勉励自己:“想想自己当初为什么来?明确一下当初自己加入阳光的初衷,如果这个理由还成立,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对阳光的了解更加深入,你的想法会改变,也就更加的离不开阳光。这些,都会让我们更加坚定的走下去。”
班主任马可:出乎预料的成长
马可是兔尾巴班班主任,当初兔尾巴班的主讲培训师,2010年加入阳光,新晋团队组组长。 对于马可来说,加入阳光以及自己可以活跃在阳光这么久,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热爱一件事,做起来会感到非常开心,不觉疲惫。马可至今已经为菠萝青年班、兔尾巴班、阳光style班、灰灰班、桔梗班等5个班做了新人培训。
说起兔尾巴班,马可能如数家珍般说出现在仍活跃的成员。这是个优秀的班集体,xiafan(夏凡)两个月成长为计算机组长,混沌两个学期成为新建的课程建设组组长和阳光副主席等,这些成长都是出乎预料的。 马可和每个班级成员都成了非常好的朋友,他也很感谢兔尾巴班带给阳光的正能量。 虽然做了这么多期新人培训,马可依然认为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培训是为新人打开一扇了解阳光的窗户,但是没有人可以全面的了解阳光,大家都是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儿。所以,马可在他的新人培训中,除了介绍阳光的组织情况外,他更在乎的是传递一种价值观。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新人在了解阳光的基础上,能够多喜欢阳光一点,并愿意留下。 马可说:“培训,或者可以说成演讲,本身不是按部就班的讲阳光的内容和状况,而是用你自己的价值观,把你所看到的事情重新排列组合一遍。”阳光是在吸引价值观相同的人,当价值观对了,大家才能凝聚在一起,为孩子们做些努力。 说实在些,在阳光想留住新人,很大程度上靠运气,这是组织的性质决定的。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预见新人进入阳光后,会看到什么,遇到什么,这都会对新志愿者地去留选择产生影响。马可说,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培训过程中,用自己的风格和语言,让培训变得有趣一点,再有趣一点。兔尾巴班培训时候用的PPT,是他经过两个星期的精心设计做出来的,为的就是能更清晰地展现阳光,能够触动人心。当这些实现的时候,就是最有价值的事。 除了培训课上的努力,马可也在开始研究微信,尝试做系统的事情,希望能借助这个平台,更好的与志愿者、新人进行互动,传递阳光的理念。 马可曾在培训总结里写到:“我们经常会抱怨,经常会郁闷,经常会纠结,但是即使我们明知道无法触动大的变化,却也要坚持做自己的那一点努力,让孩子们的生活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同,然后静待时间来改变一切,希望能与你一路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