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阳光的新人培训及其成效,我也想多说两句,供大家例会讨论时参考。 从个人2012年春天加入阳光,作为新人第一次被培训,持续三个小时,精力上有些吃不消。 各个课程组轮番上台宣讲,加之随后的各个课程组(如当时的语文组)单独培训, 使得新人在课程组授课内容、小组特色、团队建设等方面,都有了深入的了解。
传统的宣讲式培训一直延续至今,作为任务驱动式体验课堂培训的补充,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 培训形式的变化,削弱了课程组的相关内容,但提升了新人在培训过程中的参与度。 阳光也在此过程中,当堂收获了新人对于阳光课程、公益支教、流动儿童的认识和反馈,并从中获知新人的个性特征。 相对于传统的宣讲式培训,新型培训加强了互动,剔除了更多庞杂的信息,有助于主观能动性强的新人,进行参与和探索。
至于新人流失的原因, 一则培训需要提升,从内容到形式到引导,都需要找准新人的兴趣点; 二则无意冒犯,新人的整体主观能动性较之于早几年下降较多; 三则同样无意冒犯,课程组、项目点在新人参与培训后,是否有及时、足够的对接跟进; 四则新人进入课堂后,是否得到项目负责人、课程负责人、老志愿者的关注和引导…… 阳光新人志愿者的存留,不可能毕其功于新人培训,尚且需要阳光的整体联动,来共同推进。
多说几句,近两年的阳光论坛归于沉寂,做为老志愿者们来说,是否还在认真坚守? 参与过周末课堂后,是否有总结图文存留于论坛?参与活动时是否遵守论坛报名的规则? 是否恪守平等、无区别对待孩子的原则?召集帖、总结帖写得是否用心、认真?…… 这些对新人的存留来说,都是至关重要潜移默化的影响。
阳光曾讨论过课程组、项目点的新人培训是否等同于团队组的整体大培训认证, 也讨论过儿童权利是否需要加入阳光新人培训,并最终都得出了肯定的例会决议。 此次例会,如有对新人培训的讨论,作为近两三年来多次主讲新人培训的老志愿者,以上为个人意见。 讨论问题,无意冒犯,期待更多更好的新人培训意见。 两年半之前的一篇文字,也贴出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