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阳光

 找回密码
 注册必读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95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与心得] 推荐时下网络热门电影-《待业青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22 04:3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没有精良的制作,没有大腕明星,没有海报宣传,仅凭自封导演的大四学生张内咸自己上传视频,一部长达3小时11分钟的《待业青年》正悄然在优酷、土豆等各大视频网站上蹿红。

  “上百人找到我交流心得、袒露心声,我真的没想到电影会红。”突如其来的好评未免让张内咸有些“受宠若惊”。

  这样一部草根电影走红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记者走访了电影的导演、影迷和多位电影专家、社会心理学专家,试图解读这部电影走红背后所代表的一代人的心态。

  网上蝶变

  网络草根电影评价竟然胜大片

  “有这样的一群年轻人,他们才华横溢,他们生不逢时,他们崇尚艺术,他们叛逆……”

  2010年伊始,一部用DV拍摄的,长达3小时11分钟的草根电影《待业青年》出现在网络上。电影采用了半记录半剧情的方式,记录部分与剧情部分来回穿插,将几十个“80后”的自白串连起来。

  在优酷、土豆等各大视频网站上,无数看完片子的人都留言,声称“被感动”并“产生了时代的共鸣”。

  仅在著名的下载网站VERYCD上,《待业青年》3天内下载量就超过了12万次。

  在著名的影评和书评网站“豆瓣网”上,《待业青年》获4万多名影迷打分,平均分达到8.6分,超过了包括《爱丽丝梦游仙境》、《艋舺》、《大兵小将》在内的所有最近热映的国内外大片(详细评分见表格)。

  截至记者发稿时,仅在豆瓣网上就有近2000条关于这部“大片儿”的影评。一句话,《待业青年》火了!

  但实际上,当记者观看这部电影时才发现,这部电影的内容并不复杂,而且拍摄手段也很简单。

  由于没有专业灯光、照明、布景,而且使用普通的家庭式DV机,影片的色彩有些失真,而行走中的拍摄,更是让镜头不时地晃动,让人有些眼晕。

  在对数十位“待业青年”的采访中,穿插的小故事,从情节的不完整到手法的粗糙,则更像是学电影的学生完成的一次普通的课后作业。

  如此一部堪称“粗糙”的电影,为何能够赢得如此多人的好评呢?
  
  探访导演

  本是自娱自乐意外走红受追捧

  “我真的没想到电影会红。”作为这部片子的导演,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系的大四学生张内咸至今觉得成名有些“意外”。

  其实张内咸会关注退学学生,和他自己的经历也有关系。本来他曾经考上了北航锅炉系,但是因为觉得不喜欢,毅然从学校退学。之后他考上了让他更感兴趣的中国传媒大学。

  这段经历,让他也有了退学学生那种心理经历。之后为了“更自由”地创作,他将“内咸”作为自己的化名。据其自己说,这取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不过去掉了“口”字边。

  2008年的暑假,正读大二的张内咸想找个事做,便用自己的DV去拍一些玩涂鸦、滑板的时尚“潮人”。

  2008年底,张内咸在一个“玩摇滚”的人聚集的小众论坛上发出了邀请,表示自己希望拍摄一些退学或正痛苦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的年轻人。

  没想到,帖子一发出,陆陆续续有不少人找上了他。包括在音乐学校学音乐的,喜欢绘画到处涂鸦的,甚至是网瘾少年。

  2009年11月,他完成了整个影片的制作后,为了方便自己的好友观看而发到了网上,没想到一传十十传百,影片迅速遍及各大视频网站。

  意外的走红也让他受到了网友的追捧。“很多人加我的QQ或者在影片后留言,跟我交流心得。”张内咸说,从动辄上千字的大段留言中,他能感受到,不少人确实与片子里的人物产生了共鸣。


  现在他甚至萌生了继续拍电影的念头。“一切都还不知道,如果想要拍电影,总要有人出钱,有人欣赏。”张内咸说。

  回访演员

  网上虽然走红现实生活仍继续

  而作为电影中穿插的小故事的男主演——今年23岁的吉硕,是导演张内咸的初中同学。

  吉硕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同龄朋友都告诉他看过这部电影,也看到他的表演。这更能让他感觉到影片确实红了。

  据导演张内咸说,参与演出的演员很多,但大多都是一带而过,至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腕”出场。

  不过,虽然已经“走红”,但几位主创都没有真正入行的意思,也没有演艺圈的人来找他们。

  比如吉硕,从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他目前也在从事IT方面的工作。“大学里学的专业是我喜欢的,但是现实的工作跟我的理想还有一定差距。”

  其他几位演员也表示,自己会在人生道路上继续坚持,而这部电影更像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段插曲,就如同过去和未来的许多插曲一样。

  影片简介

  电影《待业青年》是一部用纪录片手法拍摄的电影,时长三个多小时。

  导演共采访了数十人,请他们讲述自己的经历,并回答几个共同的问题,如“为什么不喜欢上学”“你的真正理想是什么”“现实和理想差距大吗”等。

  影片把每两三个人的采访分成一段,用一个由一男一女两个演员主演的小故事穿插。

  最终在影片里出现的人物包括:普通在校大学生,八中少年班里15岁考上北大的“神童”,在CBA篮球训练班里终日练习球技希望能打上比赛的男孩,因喜欢玩网游而退学从事电子竞技的男生……

  观众声音

  能否代表“80后”观众意见相左

  “这不得不视为一场‘80后’的集体‘自恋’。”一位网友则表示,影片中表现的才华横溢又无人欣赏、崇尚音乐又被当成叛逆的感觉非常真实,父母和社会附加给这一代的价值观正在让这群人失去自我。

  更有人直接在网上“呐喊”,在影片中看到了自己和朋友的影子。

  记者注意到,在支持该片的评论中大部分人称自己为“80后”。

  面对这样一部背朝阳光的影片,也有人直指片中的思想过于“矫情”,“80后”成为了一种推卸责任、逃避压力的代名词,其实大部分人都是“顺从”这个社会的发展轨迹的,只有少部分人偏离了轨道。“并非说他们是错的,但人总要往好处想才能活得有希望,影片传递的价值观太片面了,不能代表整个‘80后’的想法。”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三年级的一位女生说。

  专业观点

  电影揭露真实击中年轻人心坎

  “我这个年纪再看这种片子,已经不能对电影传递的那种感觉感同身受了。”北影表演系老师、新锐导演姜丽芬在接受采访时笑着说,《待业青年》明显是拍给“80后”甚至“90后”的影片。

  实际上,在姜老师看来,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非常低端,因为使用家庭DV拍摄,所以效果很普通。

  如果从技术角度看,只有其中的拍摄视角比较好,“是一种平视的效果,感觉不像第三方的感觉。除此之外这部片子的拍摄上并没有给我留下更深的印象。”

  不过姜老师也指出,一部好的影片是应该能够让观众“感动”的,很明显,《待业青年》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它揭露了部分“80后”的生存现状。

  这部影片将现实还原给大家看,所以更能击中年轻人心中的痛处,也让他们找到了一个替他们发泄不满和郁闷的代言人,这才是这部电影走红的原因。

  心理学家

  “80后”心理问题通过影片来宣泄

  “比起‘60后’、‘70后’,‘80后’的心理亚健康问题更严重。”当听到《待业青年》这部独立电影火爆网络后,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博士担忧地说。

  虽然最大的一批“80后”今年也面临三十而立了,但熊主任却认为,不少“80后”其实还没有迈过“成长”这道坎儿。“家庭和社会附加给他们的责任是这种压力的主要来源,有的孩子甚至肩负着好几个家庭的希望。”熊主任表示,“80后”一般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在家人的宠爱下,容易让他们养成过于自我的思维惯性,遇到问题压力时,往往容易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认为自己受到了委屈。

  这种影片走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受委屈”的感觉得到了一种宣泄。

  社会学者

  《蚁族》、《待业青年》类似提醒“80后”认清现实

  作为《蚁族》一书的主编,青年学者廉思对《待业青年》的话题似乎更有发言权。

  在廉老师眼中,《待业青年》和现在流行的“蚁族”说法其实都是“80后”对自己生活不适应的表现。

  “80后”存有从小到大眼见祖国由相对困难直至今天成就的完整记忆,度过了没有高科技围绕、没多少物质享受却简单充实的童年时代。

  “小时候接受的观念就是有付出就有收获,但现实跟家长、老师教给我们的太不一样了,甚至上了大学也非进了保险箱,所以大家开始反思自己所受的教育。”廉老师说。

  “作为个体的我们,只能调整自己,顺应历史的潮流,努力去适应社会。”廉老师说,“80后”要看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的真实性。

  本版文/孙杨冯祎

  近期热映电影评分榜

  《待业青年》8.6《艋舺》7.8《大兵小将》7.6《爱丽丝梦游仙境》7.2《分手信》7.2《新七十二家租客》7.2《全城热恋》6.8

  (数据取自豆瓣网)

  社会学者

  《蚁族》、《待业青年》类似提醒“80后”认清现实

  作为《蚁族》一书的主编,青年学者廉思对《待业青年》的话题似乎更有发言权。

  在廉老师眼中,《待业青年》和现在流行的“蚁族”说法其实都是“80后”对自己生活不适应的表现。

  “80后”存有从小到大见证祖国走向富强的完整记忆,度过了没有高科技围绕、没多少物质享受却简单充实的童年时代。

  “小时候接受的观念是有付出就有收获,但现实跟家长、老师教给我们的太不一样了,甚至上了大学也非进了保险箱,所以大家开始反思自己所受的教育。”廉老师说。

  在廉老师眼中,“80后”仍然是充满活力满怀理想,或者雄心勃勃的,是具有挑战意识的一代人。而《待业青年》和《蚁族》的受欢迎正好说出了他们的这个特性。

  “作为个体的我们,只能调整自己,顺应历史的潮流,努力去适应社会。”廉老师说,“80后”要看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的真实性。



  ——谨以此片献给我们逝去的青春 特别是那些不喜欢上学的孩子
  
2
发表于 2010-3-22 13:34:44 | 只看该作者
想起了多年前的一部校园电影 《我的黄金时代》




oh... 是10年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必读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LEAD)阳光志愿者俱乐部 ( 京ICP备13018722号-2 )  

GMT+8, 2024-11-26 01:02 , Processed in 0.027421 second(s), 14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