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语文-2013年春-经纬学校-第二次活动——春天里的语文-课程提纲

春天里的语文教案

File:Textbook.JPG

志愿者信息
备课人 洛浦晓月
课程组

语文

课程信息
上课日期 2013.3.30
上课时长 100分钟
授课对象 经纬学校五年级学生
学生信息 约18人

授课目标编辑


授课步骤编辑

一、导入


歌曲:春天在哪里

一起找春天:春天标志性的景物

春花——迎春花
春树——柳树
春风——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雨——春夜喜雨
春水——春江水暖鸭先知


二、课堂重点



迎春花

歌曲:迎春花

唐代令狐楚的《游春词》: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
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



柳树

折柳送别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文学中的柳树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抒发了李白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林黛玉《咏絮词》: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柳树姓杨: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挖通济渠,并在大堤两岸栽植柳树,还御笔亲书把自己的姓赐给了柳。这样,柳树就又有了“姓杨”的称号。

植柳思乡: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时,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种植在拉萨大昭寺周围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已成为汉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春雨

歌曲:三月里的小雨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水


满井游记: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hú)。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zhà)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惠崇春江晓景》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风


《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季养生



《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中医认为,春应于肝。
从饮食上: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中曾指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从情志上:肝气喜条达,故不宜抑郁而宜疏泄。

教学环境、材料需求编辑


助教需求编辑

参考页面编辑

最后修改于2013年8月21日 (星期三) 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