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阳光

 找回密码
 注册必读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05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交流活动] 【活动推荐】 11.2-11.17国家图书馆儿童教育戏剧系列讲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30 14:2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蕾蕾豆 于 2013-10-30 15:42 编辑


提醒:周日是亲子工作坊活动,所以大家只能报名周六的讲座啦!

各位对教育戏剧感兴趣的志愿者,欢迎来参与系列讲座。

“美丽中国,从心开始” 之儿童教育戏剧,

国家图书馆培训中心邀请两岸与国际的教育戏剧专家,

通过公开演讲、亲子课堂及戏剧工作坊等方式,进行戏剧教育工作坊示范,

旨在将教育戏剧相关的教学资源与方法跟更多人分享。

报名电话:010-88003153


看不清楚图的请到@国图少儿馆  官微查看http://e.weibo.com/1749907825/AfCe5i0xQ


教育戏剧起源于西方,关于教育戏剧的相关信息:



戏剧是一种艺术形式,西方儿童戏剧的文本是经过修改以适应儿童参与的需要,其目的不是娱乐,而是鼓励儿童思考问题,感受各种情感。这时的剧场成为教育的空间,儿童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他们不受限制约束可随时给演员提供建议,年龄愈小的儿童表演的会愈自然。


这时的孩子就成为演员、观众、导演、剧作家、舞台设计者、评论家等。他们会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探索和检验自己的想法、同他人的各种关系,借用戏剧的表现形式积极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这样一个有趣的领域中,孩子能够感受到世界、体验到快乐;并且在假装扮演中孩子能分享到别人的感受和认知,会逐渐改变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偏见。可见西方儿童的戏剧教育充分关注到了儿童的参与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吸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美国的儿童戏剧学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了创造性戏剧。美国学者艾林纳183;蔡斯183;约克对创造性戏剧带给儿童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具体包括创造性、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想像力、情绪稳定性、社会合作能力、道德态度、身体平衡协调能力以及交流能力。就其中的创造性而言,儿童在创造性戏剧活动中,要把自己完全放置到某一个角色上,自由地表达自已内心深处的思想、感受,这样使得孩子自身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美国儿童戏剧学者麦凯瑟林进一步强调创造性戏剧是通过戏剧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即关注儿童在戏剧中面临各种矛盾、冲突、问题时的应变能力。比如在一次冬天里的小鸟的创造性戏剧主题活动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一只受伤的小鸟遇到了自私的树和友好的树,由儿童设想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情节,装扮成受伤小鸟的儿童面对伤痛、寒冷、饥饿,想办法寻找帮助,而面对受伤小鸟的大树也会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创造性戏剧正是通过儿童在戏剧扮演中尝试各种解决办法,促使儿童在演戏中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和问题,从而丰富了儿童的各种经验。因此,创造性戏剧的教育目的不是戏剧作品的创造,而是通过戏剧来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治疗戏剧在儿童戏剧教育领域的出现,更加有力地证明了戏剧的心理治疗价值,尤其对有心理障碍的特殊儿童。维也纳的莫利诺博士用戏剧来做儿童的心理疏导手段。他让儿童玩一种即兴戏剧的游戏,先确定一个故事,比如格林童话的小红帽,让孩子们各自扮演一个角色,他们不必背台词,而是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揣摸角色的心理,自己创作对白;指导者可以随时为其做些提示或引导,并对孩子们的活动进行心理分析,莫利诺博士发现,对许多孩子来说,随着表演次数的增加,攻击性强的孩子变得会越来越平和,胆小紧张的孩子则变得越来越勇敢了,并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和宣泄。


戏剧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手段,对儿童的认知、社会适应性和情感等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其特有的教育作用。在家庭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这种教育方式,设定一个主题,可以是童话故事,或者是身边发生的故事,由孩子和家庭成员担任不同的角色,让孩子在这种艺术表演的形式中学会思考、学会生活。






以上信息来自网络


活动信息来自@国图少儿馆  官方微博









2
发表于 2013-11-4 16:47:49 | 只看该作者
去了周六李婴宁老师的讲座,并录音,个人觉得讲得比较理论,多是说戏剧教育的重要性,后面半个小时外国学生带着孩子做得戏剧热身还比较有意思,录像了,稍后分享,;周日的《一个鸡蛋的暴走》亲子短剧,因为时间太长没有录像,稍后文字分享。
《一个鸡蛋的暴走》短剧
环节一:热身,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双手、双腿跟着老师的节奏摆动,时快时慢,考验协调和反应,孩子玩得很开心,迅速融入环境;
环节二:谁是雕塑家
家长孩子轮流做“雕塑家”和“泥巴”,老师发出指令如一个数字或字母,“雕塑家”按照指令雕塑“泥巴”,因为字母和数字有特定长相,雕塑家们的作品大同小异;老师发出第二轮指令,如“一只正在XXX的动物”,可以是吃饭的,睡觉的,爬树的,所以孩子们造型各异;第三轮指令,主题场景,如“阳光和小花”,“将被孵化出的小鸡”,需要家长孩子都变“泥巴”,共同表演,这次几乎没有相同的表演,并引导孩子们用语言讲述自己的造型。
环节三:模仿
家长退场,这时两位指导老师做自我介绍,分别称自己是“蛋黄”和“蛋白”(和故事相关),“蛋黄”哥哥指导孩子们模仿“蛋白”姐姐做各种动作。
环节四:模仿并表演剧情
孩子们变身小鸡蛋,“蛋黄”哥哥讲述剧情,“蛋白”姐姐表演,孩子们模仿,并引导孩子们参与构思部分剧情,比如在被大鸟叼起来时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被大鸟叼走,被不爱吃鸡蛋的小朋友抛弃是什么感受……
环节五:画出心情
每个家庭发一枚道具鸡蛋,由家长和孩子共同绘出“一只被抛弃的鸡蛋表情”,正面画表情,背面写心情,每个小朋友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孩子们的鸡蛋有悲伤有喜悦,童言无忌各种解释真是萌翻全场~~)
环节六:分组讨论
每五个家庭为一组,发一张大白纸和彩笔,分组讨论“怎样让讨厌吃鸡蛋的小朋友喜欢吃呢?”,可以画画和写字,老师引导孩子们讨论,家长记录,每组派一个家庭上台分享。
3
发表于 2013-11-5 14:45:20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3-11-5 14:45:55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必读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LEAD)阳光志愿者俱乐部 ( 京ICP备13018722号-2 )  

GMT+8, 2024-11-22 01:32 , Processed in 0.025973 second(s), 13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