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阳光

 找回密码
 注册必读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3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文分享] 什么样的人能做公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9 10:2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 作者博客    发布者:冯永锋

原文链接:http://www.ngocn.net/?action-viewnews-itemid-85145

注:虽然到最后又扯到钱这个大家都认为的根源上去了,不过前面的公益情怀大家可以看一看。

坐在北京拥挤而嘈杂的公交车上,突然想到一个非常原始而粗野的问题:什么样的人能做公益?老是听公益机构的人说“人才不足”,但又经常有人表态说“我的心永远是公益的”。或者,公益就像文学,人人都曾经做过文学的梦,人人也都能欣赏文学作品,但真正成为作家的人,总是少之又少。

  公交车坐了快两个小时,觉得想得有些清楚了,回到家里,写下以下文字。这些文字纯粹是我个人抒发情感之用,绝对不想指导或者启发他人。

  公益情怀:你得爱这个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公益梦,也有很多人偶然出手做过公益,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世界上99%的人都不太可能成为公益行业的工作人员。

  从这个角度来说,能成为公益行业从业人员的人,其实很少。这个“很少”就意味着,只有很少的幸运儿有机会进入这个行业;这也意味着,留给每个人的公益机会并不多,如果遇上了机会不抓住,可能终身就与其失之交臂——这错失是如此的彻底,以至于连感觉到后悔的机会都不再有。

  人每天都在做出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动作”,行业也每天都在做出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对口精英”。当一个人遭遇了公益行业而弃门不入的时候,其实更大的可能是这个行业把他舍弃,而不是他无法入门。

  那些绝大部分无法进入公益行业的人,当然有自己的合意频道。可惜的不是不合适的人与这个行业无缘,可惜的是合适的人得不到进入这个行业的机会。就像我们可惜一个钢琴天才却要天天在银行当数钱员一样。好在当前这个社会已经比较多元,多元就意味着人与行业之间有了交汇和结缘的多次机会。在震荡与感应间,总有一次完美而持久的接触。

  要当作家,当然得有作家的基本情怀,同样,要成为公益行业工作人员,确实需要一点公益情怀。这公益情怀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要热爱这个世界,要会感动,要在热爱和感动之后,“迷失于热爱和感动”中,由此付出一些必然要付出的代价。而在付出代价时,欣欣然不觉得这代价是在付出,而是在通过排除某种人生冗余而获得了新的增益。

  话说前面的话的意思是,你不仅仅要为世界上各种美好之事感动,你也要在触碰、遭遇各种痛苦、残忍之事时,要发心起意去提供一点点自身的能力。用最通俗的话说,你得有感觉,还要有行动。绝大部分的人都只会有感觉,但不会有行动,或者有偶然的行动,而无法有持续的行动。

  公益情怀的内涵当然不仅仅包括这些。在我看来,公益情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就是“喜欢边缘”。公益在全世界永远都是边缘之事。那些幻想“全社会一起做公益”的人永远是在沉醉于幻想。边缘容易引发的一个词汇是“被社会边缘化”,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其边缘,任何一个社会都有适合或者说喜欢边缘的人。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在主流社会、通俗社会里浸泡的人,那么你进入这个边缘部落一定会非常的不习惯。而如果你是一个天生不适合主流、通俗社会的人,那么,你可能最适合的地盘就是边缘。

  要提防一个危险是,边缘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的边缘可能成为明天的主流,今天的主流可能成为明天的边缘。因此,身处边缘的人永远要随时检视自身的存在,看自己有没有主流化。一个天生边缘的行业,一旦主流化了,那么对这个行业的生机必然带来摧毁性的影响,要想振作和复苏,就需要重新奋起,极力向边缘探去。

  自在心理:欣然于“中等收入”的生活

  那些还没进入公益行业就认定公益行业“收入低”的人,显然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公益行业收入当然不可能很高,但也不可能很低。

  关于公益行业收入不可能高的原因,我曾经写过类似的文章,重复一下,大体是说,公益行业不像党委政府部门,不是一个占据、控制甚至掠夺资源的行业。因此,在中国,不可能像资源控制集团那样获得回扣、贿赂、提成、奖金、福利等各种不纯正不健康的收入。公益行业的人士对获得这些收益肯定是心抱鄙夷的。因此,不获得这些收入,恰恰是公益行业的立身之本。公益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把所有的资源尽快公有化、公民化、公共化的行动,任何一次试图从中获得控制资源的收益的想法,都必然违背其基本从业规范。

  公益行业同样不像企业部门,存在着为了个人、公司的利益而努力经营,获取各种高额或者低额利润的可能。公益行业的进取心体现在花钱能力上,而企业的进取心却体现在挣钱能力上。要让企业挣更多的钱,当然要给参与者提供最好的激励,而全世界的企业,目前最通俗的激励方式就是给钱,给各种各样的钱。而公益行业存在的动力是花钱,是拼尽一切力量把钱花得最好,最高尚,最让边缘、弱势者有所收益。在恨不得把自己的工资都花出去的行业,当然不可能给员工开具过高的工资,更不可能趁各种获得资助的机会,给员工发放提成、奖金之类“充满企业作派”的资金收益。

  但公益行业又是一个行业,需要健康发展,当然要给从业者相对过得去的待遇。从中国当前状态来说,公益行业从业者一个当地工资水平中等偏上左右的工资,同时配备上相应的五险一金等通用的社会保障,比较符合公益行业的从业者要求。

  但确实,除了基金会(国际基金会、国内私募基金会、企业基金会)的工资相对过得去,除了国际公益组织的工资相对过得去之外(有少数国际公益组织的工资水平还算颇高),有很大一部分国内公益组织确实忽略了从业者开具“中等偏上”的工资和福利。这是为什么呢?用最新一句时髦的话说,是“发放中等偏上工资的理论基础准备不足”。

  有些公益组织不注重机构长远建设,一心只贪图维护现任领导人的利益,领导人可能缘自于相对小康以上的生活水平,其从公益机构领取的工资可能不高,但原单位、其单位可能给予的待遇不菲。然后其在本公益机构内又大量以报销“作事成本”的名义每月用各色发票兑换大笔的现金,其结果,就是压抑了从业者尤其是年轻从业者的生长和表达的机会。如果这个领导人再不思进取,不利用自己的国内的姿色与声望去持续筹资,那么,其机构必然就会经常陷入窘困,其职员就必然持续陷入低收入的怪圈。

  更有些奇怪的公益声称领导人,居然声称“公益行业不需要职业工作者,只需要志愿者”,在她们的眼中,进入公益行业的人,天生就是不喜欢钱、不需要工资的人。这样的说法给他们尽情地违逆机构本性、率性发展提供了极好的理论基础,自然,也就给了这个机构的从业人员持续领取“志愿者津贴”做好最好的铺垫。

  当然,社会也经常受一些怪异思想的蛊惑,不少捐赠人盲目追随“点到点的公益”,要求自己捐款的一分钱一定要一滴不漏地花到受益者身上。忘记了任何事业都需要成本,忘记了任何事业都需要职业工作者在从中助成,忘记了职业工作者的成本都该摊入各项公益业务中。

  但最重要的,还是公益机构自身的信念要坚实。如果一个公益机构出手的筹资项目书,居然连从业者“中等偏上的工资标准”都不敢放入,那么,这个公益机构也没有存在的价值,即使偶尔存在,也可能会在短期内消亡,把机会让给新生力量。

  强大能力:穿透社会生态系统

  一个人如果刚刚进入公益行业,有那么一小段时间拿自己的原有积蓄来做公益,是未尝不可的;但如果一个人终身只靠自己的积蓄来做公益,无论这个人的财富有多雄厚,都犯了一个最基本的病症:公益不公症。

  任何公益事业,本性都是公。所谓的公,绝对不仅仅是目标面向公益受益群体,而是资源也来自于社会。所谓的“取之于公众,增持与导流之后,再用之于公众中最需要的群体”。说一个人懂得花钱,那么这个人一定要具备两个本领,一是知道把到账的钱花好,二是说服更多的人,把钱委托给他们来花用。

  一个好的公益机构,完全是自信心爆棚的机构,他站在任何一个捐赠人或者潜在捐赠人面前,都有一个极好的气场,他完全能让对方相信,这个世界上,除了他,没有几个人能帮助捐赠人把钱花好。

  理解了这一点,那么,基金会、捐赠人与公益机构的关系才可能进入不卑不亢、协同助成的境界。否则,站在资源面前,自己先矮上三分,这样的公益机构,不可能把钱花得非常的精致和典雅。

  公益机构从业者不需要超常的能量,但确实需要一个基本的才能,就是对社会生态系统非常的熟悉。如果一个人连环保局与环卫集团都分不清楚,如果一个人连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各司啥责都搞不清,如果一个人连企业与政府的关系都断不明白,如果一个人把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都混为一谈,如果一个人连保安、城管、民警、交警之间的差异都不知道,如果一个人发现的某个环保问题被水务局、环保局、林业局、农业局等部门互相推诿时居然就此罢休,不知道控告起诉那些不负责任的部门,那么,这样的人可能就不适合进入公益行业。

  中国的社会生态系统中,确实存在着很多恶习。中国的官场原始森林,确实充满了各种迷雾和障碍,但不管怎么样,只要在社会上成了年,习了事,混搭上几年,对社会生态系统即使不是特别的通达,也至少知道个大概。知道了大概,那么,在从事某项具体的公益工作时,就能迅速地找到最精准得当的方法,把困难成功地推给应负责的政府,或者推给应负责的企业,或者推给应负责的法律。

  中国的政府部门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中国的企业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生存,但有一个基本的准则是大家都不太敢触碰的,那就是现行的法律。而过去的几十年,恰恰是政府和政府官员大量违犯法律的几十年,恰恰是大量的企业和企业主违犯法律的几十年,只要拿着法律、标准、规则、章程这些他们也认同甚至是他们自己制订出来的社会共识不放,任何边缘事件都可能得到慢慢的解题。

  公益行业当然不是人生避难所,更不是逃避社会求知的小闭关站。以不了解社会为荣的人,厌恶与社会各种资源体尤其是政府和企业、媒体打交道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公益人。我们可以在打交道时,以自己认定最健康纯洁理想高尚的方式、方法、理念、原则来进行,但拒绝与社会生态来往,等于就是加速让自己干涸和枯萎——那么你的公益信念,就是个虚假的信念。

  由于公益行业处理的业务往往都有极其的边缘性,因此,要想把问题解决,需要携带、引导超能量的社会资源进入,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调度、增持和引爆,才可能形成瞬间的突破。在此意义上说,穿透社会生态系统,进而对社会生态系统形成一定的引导和增持能力,是每个公益人士非常必要的才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公益,甚至,只有极少数的人,才可能做公益。

  从以上所有的说辞来看,不是你在选择公益行业,而是公益行业在选择你。在你认为公益行业没有资格成为你的人生选择时,公益行业可能更明确地宣布,你没有资格进入公益行业。在你挑剔这个行业的时候,你可能已经很强悍地显示出了,你不适合这个行业的本相。

  不适合就不适合,因为自有适合的人会出现。只要有大批的人涌入这个行业,只要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大量地进行公益实践,这个行业自然会成型,一彪人马会永远在边缘上行走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必读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LEAD)阳光志愿者俱乐部 ( 京ICP备13018722号-2 )  

GMT+8, 2025-1-22 09:08 , Processed in 0.025118 second(s), 13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