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影像档案馆春季放映 放眼看——2010非营利组织北京春季纪录片观摩会 主办:影弟工作室/北京恩派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2010.4.16—2010.4.20 地点: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报告厅 活动简介:
非营利组织关注社会现象、聚合社会力量协助社会问题的改进和解决。
影弟工作室推广纪录片并推动纪录片作者与社会不同层面的交流。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举办艺术展览、放映艺术电影、组织艺术讨论。
我们携手举行本次放映+讨论活动。
放映的十个作品都是近年来的中国纪录片,对社会现象有不同侧重。
非营利组织既是本次活动的主要启动推动力量,也是主要观众,同时每个纪录片放映后的讨论,将由一个相关非营利组织与大家交流他们的感受、介绍这个领域目前的状况、以及他们为此而做的工作。
这种交流与其他嘉宾、导演或主持人侧重的创作讨论和背景介绍相互映衬配合。
草根非营利组织、影视工作者、艺术展览机构构成本活动的三个支点,或三条相交的粗红线。
我们的目的,是增进艺术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增进非营利组织对社会现象复杂性的一种记录性了解、增进公众对非营利组织工作方式和效率的了解、增进大家对纪录片作为社会影像的认知、也增进社会工作和艺术创造之间的互动。
影片简介
1、《老年男女》,老龄社会题材。 导演: 訾瀚
离休干部老贾,老伴儿去世8年,来婚介所3年,一心想要再找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84岁却谎称自己54岁。“干妈”77岁,老伴去世2年,在婚介所里人缘最好,追求她的人也最多。在这里,他们的暮年生活又有了新的希望。孤独、健康、情感、回忆,有交流对象就是件幸福的事情。
2、《木帮》,伐木题材。导演:于广义
记录了中国黑龙江省一群伐木工人真实的生活,这里的森林开发已有一百多年,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至今仍采用着旧有的生产方式。影片展现的是冰天雪地之中伐木工人群体的工作、生存状态、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即将消逝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将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段真实的记录。
3、《乌托邦》,福利院题材,导演:王逸人
二十多年前,吉林市在一处山谷设立了一个福利院,集中救济精神病人和残疾人。这个远离其他村庄的小群落发展至今,形成了一个二十多人的互助群体,开荒、种菜、做饭、相互照顾。但仍被别人称为“疯人屯”。影片主要记录了他们当中三对伴侣的生活。
4、《寻找袁学宇》,未成年人保护主题。导演:钭江明
袁学宇,15岁时离家到郑州郊区的一个工厂和老乡一起打工。然而十几天后便失踪了,可能被劫往山西。父亲袁成抛开了农活,两年来一直坚持寻找,其间解救出一些青少年奴工,但自己的儿子却始终未能找回。
5、《毡匠老马一家》,水资源题材。导演:查晓原
反映了生活在宁夏西海固地区海原县一个贫瘠山村的毡匠老马一家的生活影像。它以介入而不干扰的态度,真实记录了当下贫困山区农民的生存状况,全面反映了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层面:与传统相关的职业、娶妻生子的经济苦恼、水资源困难对生产生活的直接影响、外出打工的经历等。
6、《无定河》,就学择业题材。导演:黎小锋
在陕北,那些从农村来到城里讨生活的三轮车夫都自称受苦人。他们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孩子送上了远方的大学。四年过去了,大孩子找不到工作,前途未卜,更小的孩子又到了考大学的年龄。仿佛出于本能,一家人仍然像母鸡孵蛋一样,等待着新的希望破壳而出。
7、《龙哥》,吸毒题材。导演:周浩
导演认识了两位“朋友”,他与他们之间的交往构成了这部片子。开始,他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要制作一部纪录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有目的和他们交“朋友”。“朋友”们奇迹般地允许导演进入他们的生活,他们吸毒也贩毒的生活。龙哥这个原先自认为有定力的人,似乎反映着吸食成瘾者的一般轨迹,但这也可能只是他的个人故事。
8.《冬月》,官员生活题材。导演:周浩
近年来,中国内陆的官员,大都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怎么吸引投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化解因社会发展而滋生出的各种社会矛盾。
本片讲述了一位即将离任的县委书记,在离任前三个月内发生的故事。
9、《人间童话》,儿童心理题材。导演:卫铁
广场路小学的操场,数以百计的孩子在操场上奔跑嬉戏。我在阳台上长久地注视着他们,被那些青春的面孔吸引。看着他们在烈日下练习腰鼓;体育课上被年轻的老师体罚;在阳台边的乒乓球桌边满头大汗的打球。我为他们所着迷,人群中我仿佛看见了我自己。
10.《敖鲁古雅 敖鲁古雅》,少数民族题材。导演:顾桃
中国北部的大兴安岭,有一支颇为传奇的民族--鄂温克。他们世代以打猎和饲养驯鹿为生,拥有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2003年,随着禁猎来临,他们走出了大山,搬进了政府所建的定居点。失去森林和猎枪的鄂温克人深感寂寞。部分族人回到山上,重新开始了传统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