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阳光

 找回密码
 注册必读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408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文分享] zz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6 23:5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tomato 于 2009-11-17 13:38 编辑

本文摘录自Venita Kaul:《早期教育:生活的基础》


VII. 学校在为儿童做准备时需要了解什么?


儿童的发展特征:了解儿童的生活背景是必要的,但还不够。了解儿童的发展特征、了解儿童在这个特殊时期的能力以及了解如何超越他们的能力等方面都是很重要的。儿童的个体差异在童年时期表现的很明显,而且这种差异需要得到尊重和支持。残疾儿童很容易受到歧视,社会不应该将他们孤立起来。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把儿童早期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个分阶段:童年初期和被看作是童年初期延伸的一、二年级



第二个分阶段:更正式的早期教育:35年级



大家普遍认为,儿童早期和一、二年级都是广义的童年初期,因为这个阶段的儿童具有共同的特质。他们的注意时间相对短暂,这与他们的身体状况有关;让他们保持长期的注意是困难的,因此,需要短小且不停变化的活动。长时注意是可以达到的,但重要的是不管儿童有多大的好奇心,我们都应该吸引他们的兴趣。学生喜欢提问应该得到鼓励,因为这是发展儿童科学态度的起点。儿童在这一阶段的思想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只靠他们自己的洞察力来思考问题,比如,儿童只相信他们自己亲眼看到的事物;因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儿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例如,通过帮助他们形成清晰的概念来引导他们用逻辑思维思考问题。师生互动、同伴交往和周边环境形成的适当、多变的经历使实现这种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目的变为可能。基础教育阶段,低年级儿童仍然处于培养观察力的时期,因此,理念的形成就需要有逆向思维,例如,一些科技方面的概念和课程就需要在这个分阶段通过学习来完成,而不是通过理解来完成;尽管这个阶段,儿童对一些抽象的日常用语和普遍的语言规则已经掌握的很好。



第二阶段,大概到小学三年级,儿童的注意范围扩大,而且他们已经有能力长时间的进行一项任务。此时,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强,但是,也仅限于解决一些具体的而非抽象的问题。这就使得这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将他们的一切学习活动与他们之前的经验和现在的情况相结合。同时,培养逆向思维和观察能力的可能性也就更大。如果一些基本概念很明确,那么,儿童便可以运用一些推理、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但是,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依据具体的情况。这一点对于学习数学就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在基础阶段,儿童喜爱艺术、音乐、节奏、舞蹈、戏剧和讲故事等活动,特别是要给这一阶段的儿童提供轻松的学习媒介,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就可以通过这些媒介来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儿童是如何学习的?在给出一些儿童学习的特点之后,下一个问题便是如何帮助儿童更好地学习。要回答这一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儿童的学习方向问题。过去,传统的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解过程也只是通过教师来传授信息,而学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相应的教材也只是大量需要学生记忆的信息的堆积。今天,以儿童发展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儿童教育理论发生了完全的转变,这表明,儿童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事实上,儿童是在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儿童是自然的学习者,而知识也只是儿童本身能力所达到的一个结果而已。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会非常主动地要求合作,因此,他们需要的是一个互动的学习环境,从而通过理解和阐释那些建立在其先前知识和经历基础上的经验来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因此,儿童可以得出他们自己理解的结论。这一点就表明,需要给儿童提供一个能主动学习的环境。主动学习不仅意味着必要的身体活动,更重要的是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儿童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例如,推理能力、思考能力、发音能力和能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超越普通学习规则的儿童进行学习的特征就需要在这种改变了的模式中受到更特别的关注,这些特征包括:
n
儿童在他们感到自己有价值的环境中学习。尝试的机会、领导他人的机会、犯错误的机会和纠正错误的机会都是自然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是需要得到鼓励的。
n
儿童不会空着大脑去学校。他们不同的经历和知识水平在他们去学校的时候,不仅应该被教师承认,而且应该得到尊重,教师应当给他们以信心和自尊。在这种环境中,注意儿童自己带入学校的语言也是极为重要的,给他们应有的尊重,把这些当作儿童自身的资源来使用,而不应给予歧视。但学校并不经常表现出对这种需要的敏感性。
n
儿童的学习不仅局限在教室中。学习是一个发生在所有时间和所有地方的持续的过程:家里、学校或操场都会有学习的情境。因此,课堂学习的内容应该与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另外,还要强调从灌输信息向学习技能发展的转变。
n
儿童要以整体的方式而不是分类的方式来学习。学习内容的次要主题对儿童产生不了太大的影响。这一点就需要有完整的至少是相关的主题区域,并且要达到可能大的范围。
n
如果儿童得到了鼓励并且能够经历成功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学得更好。任务的制定需要有挑战性,但要在儿童的能力范围之内。总之,要培养儿童积极的自尊,就应该让儿童拥有比起失败次数来说相对多的成功经历。这种鼓励和成功经历会让儿童主动去学习更多的知识,还能保持相对长的学习时间。因此,评价的过程要很好地关注儿童知道什么——而不像往常那样去关注他们不知道什么!
n
有研究表明,儿童有7种不同种类的智力,如,音乐智力、人际交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语言智力等;并且在不同的方面每个儿童都会有不同的智力表现。这些差异需要被承认。因此儿童不能仅靠千篇一律的标准来进行评价,而需要给儿童提供符合这些差别的标准来对他们进行评价。
n
儿童的学习进程是从具体的感受到语言表达,再到图片展示,最后到抽象符号的过程ELPS)。这个过程给持续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学习也是从理解熟悉的相关概念到理解不熟悉的抽象概念的过程。因此在写作课之前,需要给儿童提供一些具体的经验和事例。这个过程能帮助儿童在更好理解的基础上得出写作的结论、规则和法则。
n
儿童喜欢玩,因此,玩是小学低年级儿童最好的学习媒介。给社会地位低下的儿童提供快乐的环境去学习就变得尤其重要。这些儿童入学的机会/社会影响都是有限的。但是在这种环境中,“玩”并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仅仅意味着身体上的活动。“玩”涉及到任何一种活动,这些活动有能保持儿童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的潜力,有激发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潜力,有引起好奇心和学习趋向的潜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经常需要多种感受的经历来支持观念上的发展。
n
如果儿童能被允许按照他们自己的步调来学习,那么他们会学的更好。所有的儿童都不希望在固定的模式中进行学习。因此,灵活性在给儿童安排学习时间和确定预期目标时是很重要的。这个原则在教授有特殊教育的儿童时尤其有用。然而,众所周知,儿童的理解力能够往更深层次发展,或是在任何学习情境中通过与同伴或成人交流得到提升。除了自我学习之外,这一点就表明通过同伴活动、小组活动和小组交流给儿童提供合作学习机会的重要性,这些活动中教师都是协作者。包括残疾儿童在内的所有儿童在互相依赖和合作中都会有不同的经历和感受。
n
儿童不会以线型的方式学习,取而代之,他们的学习是螺旋状的。因此,除了新的学习内容之外,如果能给儿童提供巩固理论和技能的机会,他们会学得更好,从而使学习也得到了巩固。儿童在小学阶段是通过重复的方法来学习的,但是他们不喜欢这种乏味的重复。因此,能力的巩固应该有不同的方法和活动。
总之,针对儿童的不同需要、,本文给3个分阶段提出了课程框架,该课程框架与以后阶段的预期效果有关,同时这个框架还能保证多方面的需要:
u
儿童早期教育阶段可以看作是用于保证入学准备就绪和习惯形成的阶段。
u
二年级可以看作是形成基本读写能力和运算技能的阶段,该阶段按照个人的步调来发展。
u
三年级初期可以被看作是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课程学习的巩固阶段。印度的研究就表明了三年级的成功案例,它形成了该框架的基础。
u
四年级的课程更深,但还是有一些巩固的因素在内。
u
五年级又是一个巩固的阶段,用来保证与六年级的衔接。
当然,除此之外,它还保证了提供良好基础的目标的实现,该基础贯穿所有的分阶段,用持续的方式来保证儿童的全面发展。

......

我想用另一个匿名的引语作为文章的结束语,这句引语是儿童说给教师的,它能够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不能按照您教我的方法来学习,那么您就不能用我能接受的方法来教我吗?”
2
发表于 2009-11-17 10:01:36 | 只看该作者
比较好奇为什么教育总是要培养孩子的理性逻辑思维?

还有文中提到对于低年级(3年级以下)“一些科技方面的概念和课程就需要在这个分阶段通过学习来完成,而不是通过理解来完成”,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手段之一确实要依赖背诵和灌输概念呢?似乎定位的就是这个阶段的孩子不能靠理解来完成课程,这个在我们原先尚未分级的对孩子的思考能力的理解上,是不是也应该开始相应分级来应对呢?
3
发表于 2009-11-17 20:51: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gelisnear 于 2016-6-15 16:07 编辑

话说小时候看《十万个为什么》,貌似说三岁的孩子已经有能力理解微积分了,所以我从来不小看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必读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LEAD)阳光志愿者俱乐部 ( 京ICP备13018722号-2 )  

GMT+8, 2024-11-22 03:01 , Processed in 0.028547 second(s), 15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