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阳光

 找回密码
 注册必读

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老多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交流活动] 贪玩的人类

[复制链接]
151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01:53:29 | 只看该作者
《贪玩的人类》到现在只剩下最后两章,不想再一天一天地贴了,今天全部贴出
152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01:56:3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三章 永远的玩家

几千年来,玩家们不但玩出了许多令人吃惊的理论和学问,而且我们还可以从这些学问里得到无穷的快乐和便利。此外,他们还玩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思维方式的改变。这种思维方式的改变,再次为玩家们提供了利器,为寻找斯芬克斯微笑背后的秘密玩家们继续玩下去了。

玩家们玩了几千年,玩出了现在被大伙儿称之为科学的玩意儿。作者在这前面花了好几千个小时,爬了十几万个格子,目的就是试图想告诉大伙儿,科学是起源于远古时代玩家对大自然,对夜晚的星空、星空上不时出现的奇景,还有轰鸣的雷电、地动山摇的地震以及恐怖的大洪水等等奇怪现象的好奇、迷惑、幻想和追问。而这些玩家的好奇、迷惑、幻想和追问几千年来又像接力赛一样被许多玩家一棒接一棒地传下来,一直跑到了今天。人类终于可以解开斯芬克斯式微笑背后的许多谜团了。

力学、光学、电学、化学、生物学、医学还有天文学、地理学、古生物学等等学问,是如此这般地从古至今在玩家的手中像接力赛一样玩出来的,这点恐怕不会有人提出疑问。可是,如今只能拿那些蝌蚪一样的符号才可以说明和描述的学问,像相对论、量子力学,还有什么熵增、黑体、宇称守恒、黑洞、虫洞,还有混沌和涌现等等,这些听起来马上就能让人昏死过去的学问难道也是玩家玩出来的?

答案是肯定的,是玩出来的。不过,这些学问如果不用那些蝌蚪一样古怪的数学符号描述,说实在的还真不太容易说得清楚。于是作者又花了几百个小时,看了好几本书,有点儿像当年爱因斯坦为了玩广义相对论,专门苦读了好几年的黎曼几何。

爱因斯坦和那些只能用蝌蚪一样的符号才能描述的学问,之所以让我们这些草民一看就晕菜,就是因为这种学问已经完全脱离和超越了一般的思维方式,这就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人类思维方式的一次巨大飞跃和创新,是人类智慧自古希腊开始的理性思维以来的又一个里程碑。

啥叫一般的思维方式呢?就像爱因斯坦1920年在荷兰莱顿大学的一次报告上说的:“当我们试图以因果关系的方式来深入理解我们在物体上所形成的经验时,初看起来,似乎除了由直接的接触所产生的那些相互作用,比如由碰、压和拉来传递运动,用火焰来加热或引起燃烧,等等,此外就没有别种相互作用了。”爱因斯坦说的因果关系都是我们可以直接感觉或者观察到的,比如小时候淘气挨了老爸一巴掌,就会感觉到屁股上火辣辣地疼痛。通过因果关系理解自然现象就是所谓一般的思维方式。

人类的思维方式不就是咱们脑袋里那些脑浆子在思考问题吗,怎么会变化呢?思维方式的变化应该是老天赏赐给咱们人类的一件独特礼物,其他动物基本没这福分。人类由于对世界的好奇,又得不到解释,于是首先出现了巫师和神仙。远古时代的人类想通过无所不知的巫师和神仙去了解这个神秘莫测的世界。这样的思维方式也许最长,起码也要有上万年。

后来有些人开始怀疑了,按照西方的说法第一个怀疑的人就是泰勒斯,他开创了理性思维的时代,被称为第一个科学家。不过那时候的所谓科学家和相信巫师神灵的人还差不多,只是依靠自身的体验和观察提出了一些思辨和学说,没有进一步去证实这些思辨和学说是不是靠谱。这些古代圣人的学问被后代惶而恐之地继承下来,不敢有丝毫的怀疑和怠慢,就这样又过了大约2000年。

到了16世纪,有个叫伽利略的人出现了,他又开始怀疑了。他说,我们可不可以去试一试呢?于是科学中又有了新的玩法——实验。接着17世纪伟大的牛顿来了,他不仅接受实验,他还带来了另一样更好玩的东东——微积分。从此玩家们不但有了实验,还有了数学,于是科学如虎添翼大行其道。

这就是人类从幼年到如今思维方式的三次变化,不过这些思维方式的基础,无论神灵、思辨、实验和数学还基本离不开爱因斯坦说的因果关系,所以还是属于一般的思维方式。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仍然躲在一个个阴暗的角落里,如同斯芬克斯的微笑,它们在嘲笑着我们这些可怜的人类。

而相对论还有诸如量子力学等让人看了就眼晕的学问,就是想研究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东。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如果按照逻辑思维,你可以从AB,如果按照想象思维,你可以到达任何地方。”

那爱因斯坦是咋玩出相对论,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其实即使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按照想象,也是需要从前辈的理论中吸取营养,那是对前辈更加具有创新的传承。

关于爱因斯坦的前辈不往太远说,起码也应该追溯到牛顿。17世纪,牛顿用数学的办法提出了万有引力,但是他自己也不敢肯定这个万有引力是怎么实现的,因为那时候大家所有的认识还要凭借所谓的因果关系。而大老远的太阳咋就能把我们偌大的地球给吸住,还能这么乖地围着太阳没日没夜地转?于是牛顿搬出来一个古老的概念“以太”,他说这种万有引力是通过宇宙中无处不在的“以太”来实现的。古希腊人认为以太是一种非常稀薄的物质,以太ether和乙醚aether来自于一个共同的词源:希腊语aither。如果以太真的是一种物质,那玩家们相信无论它怎么藏着都是会被发现的,就像以往玩家们所有的发现那样。于是有人就开始苦苦地寻找这个神秘的,无所不在的以太。

美国物理学家迈克耳逊在1882年用更先进的方法对光速进行了更精确的测定,光速是每秒大约30万千米(他当年测定的光速是每秒29.98531882千米1926年他又修正为29.9796千米)。

1887年迈克耳逊又拉着另一个美国物理学家玩了一个实验,那就是著名的迈克耳逊-莫雷实验。他们想用非常灵敏的干涉仪来寻找以太存在的证据。实验的依据是这样的,地球是以每秒30的速度自转,同时地球又以每秒30千米的速度围绕太阳公转。如果一束光向地球不同方向射出,根据牛顿力学的原理,光是在以太中传播,那么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时光速就会叠加上地球速度,是光速和地球速度之和,反之要减去地球的速度。就像我们在火车上往前扔一个球,球速是火车速度和扔出的球的速度之和,如果往车窗外与运动方向垂直方向扔球,球就会向前斜着飞。

可无论这两个大物理学家怎么试,光速纹丝不变,没有一丝一毫的增加和减少,这个实验的结果无情地否定了他们的初衷,以太似乎根本不存在。这个实验把在光速情况下的牛顿力学中关于运动的理论动摇了。这就为爱因斯坦的想象留下了极大的空间,因为据说爱因斯坦16岁的时候就在琢磨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是以光速在运动,那世界将会是个啥样子呢?1905年爱因斯坦在他的一篇论文中说:“由于人们无法探测出自己是否相对于以太的运动,因此,关于以太的整个观念纯属多余。”
153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01:58: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加肥猫 于 2010-1-7 03:29 编辑

迈克耳逊-莫雷在运动上给爱因斯坦创造了想象的空间,另一个人给爱因斯坦时间上创造了想象的空间,他就是洛伦兹(Hendrik Antoon Lorentz,公元1853-1928年)。

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1892年提出的洛伦兹变换是一个数学公式,或者是一套非常奇怪的计算方法,就不在这里为难大家了。洛伦兹变换说明了一个问题是很容易理解的,那就是这个宇宙中时间不是绝对的。

怎么讲呢?牛顿力学认为,时间就像一条直线,在不断地流逝,是绝对的。孔夫子也说过:“逝者如斯夫。”意思是时间就像眼前流过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就在1887年迈克耳逊和莫雷正玩以太实验的时候,中国的清政府与葡萄牙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由中国坚准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奥之地,与葡国治理他处无异……”。澳门沦为殖民地。而1892年洛伦兹提出他的著名数学公式的时候,我们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正式成为一名医生。被梁启超称之为少年中国的时代终于就要来临了。

回到洛伦兹。但是洛伦兹变换却颠覆了牛顿关于绝对时间这条真理。当然这是有条件的,也就是如果时间和光速结合,那么就会出现一种我们以前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我们现在都知道,在宇宙中,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比邻星的距离是4.2光年。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那颗星星上发生的事情,是那颗星星上4年多以前发生的事情。如果可以看见那上面有个人在放羊,我们看到的就是那上面的羊倌儿4年多以前干的事儿。反过来,那个羊倌儿现在看到的是什么呢?肯定不是我们的现在,而是4年多以后的事,这怎么可能呢?可事情就应该是这样,一点都没错,时间在光速的情况下是相对的,处于运动中的物体他们之间的时间不是一个相同的时间。于是洛伦兹变换又为爱因斯坦在时间上创造了想象的空间。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最重要的两点,一就是运动,二就是时间。1905年,爱因斯坦写了五篇论文,在其中一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中,爱因斯坦提出了他著名的相对论,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理论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撼。

这篇论文没有得诺贝尔奖,得奖的是另一篇关于光电效应的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说来也巧,就在不久以前的2009106公布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两个美国科学家,他们就是因为在1969年发明了电耦合器件,也就是我们现在数码相机里的所谓CCD而得奖。这个电耦合器件正是应用了爱因斯坦当年发现的光电效应理论而创造出来的。爱因斯坦当年的发现在沉寂了几十年,当然还有许多玩家奋斗了几十年以后,终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妙无比的数码影像世界。

看不见摸不着的理论除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有很多。相对论是起源于对运动和时间的全新思考;量子力学则是从光的波粒二项性为起源;热力学第二定律又衍生出让我们更加琢磨不透的理论,什么黑体、混沌宇宙、宇宙演化(这其中也包括达尔文的生物演化理论)、系统论、突变、涌现等等。

而这些全新的理论和全新的思维方式是爱因斯坦最先玩出来的吗?还不是,爱因斯坦以前好几十年的达尔文也许是头一个玩新思维的玩家。达尔文提出的那个至今还被大伙儿争论不休的生物进化论,也是我们一般的思维根本无法理解和想象的。人类可怜的生命,只能在世上游荡区区几十年,最多一百来年。这么短的生命,想看见进化是完全不够也是完全不可能。谁也别想在活着的时候看见猴子变成人的过程,做梦都别想。可达尔文也不过活了73岁,他凭什么就敢说生物是进化而不是上帝创造的,难道他看见了?

达尔文凭着眼睛肯定是看不见的,不过凭着智慧,凭着爱因斯坦说的想象,达尔文看见了。达尔文虽然不是啥忠实的基督教徒,可受当时传统的影响,对上帝创造万物的事情他也是毫不怀疑的。不过当他坐着小犬号围着地球转了一圈,在巴西的热带雨林他一天就抓住68种甲虫,一个早上他就从树上打下80多种不同的小鸟(好在那是19世纪,如果是现在一个早上打80多种鸟非蹲上半辈子监狱不可)。达尔文不得不问自己,如此千变万化新奇百怪的动物难道都是上帝创造的?达尔文开始怀疑了。

回去以后他又花了20多年的时间不断钻研,终于有一天达尔文明白了,他说:“我逐渐认识到,《旧约全书》中有明显伪造世界历史的东西……我逐渐不再相信基督是神的化身以致最后完全不信神了。”达尔文的这种改变不仅仅是对圣经关于造物的否定,而且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大胆飞跃。他认为进化是生物发展的唯一途径。

人是猴子变的,这不光上帝听见了不干,任何一个人刚一听说也会吓一大跳。所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从一开始就遭到来自各个方面人士的反对,其中神学家反对是肯定的。但除了神学家还有两方面的人也不同意进化论,这些人都是非常理性的人群。一种是人文主义者,他们坚决反对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还有优胜劣汰的观点。人文主义者是提倡平等,提倡同情弱者的,他们哪能接受如此残酷的进化理论。另一种人是科学家,除了前面说过的,连达尔文自己也说不清的地质年代和遗传学方面的,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进化论中所谓适者生存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只要是生存着的生物,都是适者,不是适者我们也看不见了,达尔文说的是废话。另一些科学家虽然不反对进化论的合理性,但他们认为进化论不具有预见性,也就是说谁也无法预见到人或者猫将来会进化成啥样子。所以他们认为进化论不是一个完备的理论,而是一种对生物现象的描述。这些反对和争论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停止。不过,无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多么的废话,不完备,不具有预见性,在当代的生物学上却实实在在地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并让我们享受到生物学的进步在农业、畜牧业和食品、药品还有臭美用的化妆品等等方面带来的各种好处。因为,进化论是人类智慧的一次真正的飞跃。

如今,这些思维方式的伟大飞跃和创新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上的进步,同时对现代和将来的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哲学诸多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类已经走向了一个解开宇宙之谜,最终挑战斯芬克斯式微笑的时代。

而这一切,我们都别忘了要感谢几千年来那些伟大的,贪玩的,并不追求名利的玩家们。如同爱因斯坦1952年在拒绝了被刚刚成立的以色列政府授予总统职位以后说的那样:“政治是暂时的,而方程是永恒的。”

154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02:01:5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四章  保持饥饿保留愚蠢

完结篇

这本《贪玩的人类》到此也该告一段落。在这本书里,把从几千年前到现在的许许多多玩家都数落了一遍,就像英国伟大的科学史家丹皮尔在他的诗中说的:

“最初,人们尝试用魔咒,
来使大地丰产,
来使家禽牲畜不受摧残,
来使幼小者降生时平平安安。

接着,他们又祈求反复无常的天神,
不要降下大火与洪水的灾难,
他们的烟火缭绕的祭品,
在鲜血染红的祭坛上焚烧。

后来又有大胆的哲人和圣贤,
制定了一套固定不变的方案,
想用思维或神圣的书卷,
来证明大自然应该如此这般。

但是大自然在微笑——斯芬克斯式的微笑,
注视着好景不长的哲人和圣贤,
她耐心地等了一会——
他们的方案就烟消云散。

接着就来了一批热心人,地位比较卑贱,
他们并没有什么完整的方案,
满足于扮演跑龙套的角色,
只是观察、幻想和检验。

从此,在混沌一团中,
字谜画的碎片就渐次展现;
人们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气,
服从大自然,又能控制大自然。

变化不已的图案在远方闪光,
它的景象不断变换,
却没有揭示出碎片的底细,
更没有揭示出字谜画的意义。

大自然在微笑——
仍然没有供出她内心的秘密;
她不可思议地保护着,
猜不透的斯芬克斯之谜。”

斯芬克斯还在微笑,那我们是不是还要继续玩下去呢?

用乔布斯2005612号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言的最后一句话来说明这个问题似乎挺合适:

stay hungrystay foolish。”(保持饥饿,保留愚蠢。)



老多

2009128
于北京多草堂


附录:参考资料

《科学的历程》 吴国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生命是什么》 (美)薛定谔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科学的旅程》 (美)雷·斯潘根贝格  黛安娜·莫泽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英)W·C·丹皮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

《世界通史 古代史卷》 龚绍方等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0

《世界通史 近代史卷》 丁建定等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0

《形而上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商务印书馆 1983

《天象论 宇宙论》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商务印书馆 2007

《几何原本》 (古希腊)欧几里得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5

《圣经》 朋友送的,上面没有写是哪里出版的

《上帝之城》 (古罗马)奥古斯丁 人民出版社 2006

《忏悔录》 (古罗马)奥古斯丁 商务印书馆 2009

《西方经典英汉提要》 (奥)雷立伯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

《物种起源》 (英)达尔文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宽容》 (美)房龙 三联出版社 1985

《人类的故事》 (美)房龙 陕西师范大学 2002

《房龙地理》 (美)房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生物学史》 (法)让·泰奥多里德 商务印书馆 2000

《天体运行论》 (波兰)哥白尼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万古江河》 许倬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

《物理学史》 (美)费·卡约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神秘的宇宙》 (美)卡尔·萨根 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牛顿》 江来 肖芬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

《伽利略》 江来 肖芬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

《海陆起源》(奥)魏格纳 商务印书馆 1964

《爱因斯坦》 江来 肖芬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

《第三次浪潮》 (美)阿尔温·托夫勒 三联出版社 1984

《未来之路》 (美)比尔·盖茨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相对论》 (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重庆出版社 2007

还有许多网站:如Google、百度、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等,这些网站给予我大量的信息,只是这些信息必须要经过十分仔细的核对。
155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02:23:15 | 只看该作者
以上就是老多爬了将近两年的格子写出的《贪玩的人类——把我们带进科学的那些人》。科学出版社已经决定出版此书,将来一旦出版,阳光的各位兄弟姐妹老多每人送一本。大家对老多书里说的有任何问题、质疑或者板砖,都欢迎告诉老多,老多将感激涕零

老多还在写这本书的下一部《贪玩的人类——把中国带进科学的那些人》,但愿明年可以完成。
156
发表于 2010-1-7 03:35:33 | 只看该作者
终于帖完了。
鼓掌
拍砖
笔伐
睡觉
157
发表于 2010-1-7 09:29: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einstein 于 2010-1-7 09:31 编辑

155# 老多
先从精神上支持一下老多,行动上一直较为滞后,深感不安。有些文本需要安静下来,细细去读,近期的浮躁只有慢慢来了!
下面的话可以不但重复:
正如黑格尔于 1816 年 10 月在海德堡大学的《开讲辞》中所讲到的那样:“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较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被牺牲在里面。 因为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所以它不能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 ”
http://blog.163.com/russell1872@126/blog/static/25872085200917102249202/
158
发表于 2010-1-7 11:11:32 | 只看该作者
以上就是老多爬了将近两年的格子写出的《贪玩的人类——把我们带进科学的那些人》。科学出版社已经决定出版此书,将来一旦出版,阳光的各位兄弟姐妹老多每人送一本。大家对老多书里说的有任何问题、质疑或者板砖,都 ...
老多 发表于 2010-1-7 02:23



多老师辛苦了,此书的出版为多老师的精彩人生又添了绚丽的一笔:P

三联以前出过一套艺术、摄影、电影、设计、时装等主题的速成读本,我看过“艺术”读本,一个32开的小册子,全彩页,按时间为序,以主要艺术家为线索,介绍了艺术家的生平和代表作,有很多小插图,并会以一个小框的形式不时插入一些名词、术语和流派的解释,同时还会加一些历史同期其他领域(比如科学领域)的大事件,读来生动有趣,同时又能让人对艺术发展有很强的整体认识。

在读《贪玩的人类》时我就在想,多老师是不是也可以写一本类似的科学速成读本呐?

附:
http://www.yiyaoshu.com/Book99077/
速成读本—艺术(朱利安·弗里曼 著) 介绍:

                                本书大体上按年代顺序编排,只不过有选择性罢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艺术观。这些观点可以像天气似的变化,而且并非所有人都能清楚讲出他们为何有这种想法来。本书旨在启发或者支持一种真正的兴趣,鼓励你不单只去发现和认识更多,而且也帮助你开始形成自己的观点。没有一本讲述艺术的书能够把你自己的观点教给你。那是需要你自己去开发的。
本书内容包括:
所有主要艺术家的生平和杰作
讲解技法并阐释艺术家的代表作
专有名词、术语和流派的注释
总之,从洞穴壁画到古灵精怪的现代艺术作品无所不包,使你不仅有更多多的发现,也帮助你形成自己的观点。
作者简介:
朱利安·弗里曼是英国伊斯伯恩工艺美术院历史与语境研究的统筹,曾撰写多种专论著作及目录册,定期于Apollo Magazine及The Burlington Magazine等杂志发表评论文章                                                               
                                                                                                        速成读本—艺术(朱利安·弗里曼 著) 目录:
                                                                        目录:
概述
1、早期
2、圣母
3、文艺复兴初期
4、有关壁画的一切
5、文艺复兴盛期的大人物
6、注意你的风格
7、注意你的风格
8、巴罗克
9、绘画与乐趣
10、拿起针来
11、荷兰出色画家
12、戴帽的头,肥硕的臀
13、注重心灵的人
14、小即是美
15、由皇室委任
16、绝对寓言化
17、弯弯曲曲但精巧玲珑:洛可可
18、一出出色的小型双重三幕剧
19、巴黎的激情:从大卫到德拉克洛瓦
20、梦魇的景象:戈雅
……
艺术流派速读篇
艺术品展示地点
索引
照片来源
159
发表于 2010-1-7 11:14: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omato 于 2010-1-7 11:15 编辑
第二十四章  保持饥饿保留愚蠢

用乔布斯2005612号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言的最后一句话来说明这个问题似乎挺合适:

stay hungrystay foolish。”(保持饥饿,保留愚蠢。)
老多 发表于 2010-1-7 02:01

终于知道这句话的出处了,好像mengying,一可都曾把它用作签名档。


“接着就来了一批热心人,地位比较卑贱,
他们并没有什么完整的方案,
满足于扮演跑龙套的角色,
只是观察、幻想和检验。

我喜欢这段话,喜欢跑龙套,嘿嘿
160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13:35:57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是老多开始发贴以来得到最多回帖的一天哈,谢谢上面各位。记得前两天和墨一聊天,她问我是不是发了贴就眼巴巴的等着人家回帖,我说应该是的,但基本上是以失望告终,今天不一样了哈:)
161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13:37:47 | 只看该作者
终于帖完了。
鼓掌
拍砖
笔伐
睡觉
加肥猫 发表于 2010-1-7 03:35


干嘛连着发两次,睡糊涂了
162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14:20:41 | 只看该作者
158# einstein
爱因斯坦说得对,其实老多也一样,也曾经不得不对日常生活中平凡琐屑的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但还好没有阻止我思考。记得小时候我爸爸给我讲过他的一段经历,说抗日战争时在重庆,那时生活极其艰难,成天还要背着孩子躲防空洞,不致被炸弹炸死。不过他说,制作地震仪却让他对生活仍然充满了兴趣。他这几句简单的描述却让我牢记了一辈子。还有一件事我觉得对我的人生轨迹影响比较大,那就是看了萧乾的书。萧乾自己30年代和二战时期在英国的经历给我很深的印象,他对自己人生的总结就是“人生就像一次没有带地图的旅行。”这些影响似乎冥冥之中给了我不少帮助,让我总是在思考,没想到在老多已经进入知天命之年,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体验。而且我很惊讶地发现,以前无论什么样的生活体验在今天都如同金子一般富有价值。

所以爱因斯坦童鞋不必为今天的烦恼伤心,将来这些都是你丫滴财富哦
163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14:31:03 | 只看该作者
159# tomato
番茄的建议很好,就不知老多是否有这个本事和时间,等我下一本书写完一定考虑番茄童鞋的建议
164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14:42:37 | 只看该作者
160# tomato
老多发现阳光像这样甘于跑龙套的银不少,在老多写古希腊三个大数学家的时候,就为圆锥曲线的问题向jessieY请教过,如今写第二本又遇上一个小丫头墨一,昨天还在向她请教关于国学中的许多疑问。哈哈,阳光万岁
165
发表于 2010-1-7 15:17:45 | 只看该作者
我就是无良的潜水党。
今天特意登录来顶多老师的帖子。
166
发表于 2010-1-7 15:20:55 | 只看该作者
重点阅读了感兴趣的章节——关于墨子和孟德尔。迅速浏览了其余章节以及回帖。
发现全是赞扬的,没有拍砖的。
怎么没人拍砖呢?
我十分不喜欢孟德尔种豌豆那个插图,豌豆要画黄圆绿皱嘛,黄圆绿皱!
167
发表于 2010-1-7 15:36:50 | 只看该作者
159# tomato  
番茄的建议很好,就不知老多是否有这个本事和时间,等我下一本书写完一定考虑番茄童鞋的建议
老多 发表于 2010-1-7 14:31


期待多老师的下一本书,说实在的谈论起西方科学家,大家可能能列出一大把,但要说中国科学家肯定大打折扣了,讲中国科学家的书也少很多。

中学时,读过一本以我国科学家为原型的小说《第二次握手》,相当感人,虽然现在具体情节记不清了,但是那时带给我的感动恐怕永远不能忘记。
168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19:39:42 | 只看该作者
重点阅读了感兴趣的章节——关于墨子和孟德尔。迅速浏览了其余章节以及回帖。
发现全是赞扬的,没有拍砖的。
怎么没人拍砖呢?
我十分不喜欢孟德尔种豌豆那个插图,豌豆要画黄圆绿皱嘛,黄圆绿皱! ...
墨一 发表于 2010-1-7 15:20


阿偶,老多恭听墨子指教
169
发表于 2010-1-7 21:48:23 | 只看该作者
为了做一个负责任的拍砖者,我决定尽最大可能回忆一下小学时看的动画片已经高中时学的知识。
170
发表于 2010-1-7 21:49:49 | 只看该作者
孟德尔之所以选择豌豆,是因为豌豆具有某种可以相互区分的稳定性状,例如高茎或矮茎、圆料或皱科、灰色种皮或白色种皮等。
171
发表于 2010-1-7 21:51:13 | 只看该作者
多老师的插图应该表现的是两个等位基因的杂交情况,但是插图不十分对。为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先从一个等位基因的情况说起。
172
发表于 2010-1-7 21:57:31 | 只看该作者
假设高茎是显性性状,纯种高茎豌豆的基因型为AA,矮茎是阴性性状,纯种矮茎豌豆的基因型为aa。
那么AA和aa杂交的子一代(F1)豌豆的基因型都为Aa,表现显性性状高茎。
而用F1再次杂交,AaXAa,根据分离率,父本、母本分别分出一个基因结合,就会出现四种情况AXA,aXA,AXa,aXa,子二代(F2)的基因型就有三种情况AA,Aa,aa,比例是1:2:1。表型有两种情况高茎(基因型AA和Aa)和矮茎(基因型aa),比例是3:1.
173
发表于 2010-1-7 22:16:53 | 只看该作者
两个等位基因的情况要更复杂。
假设高茎和红花是显性性状,纯种高茎红花豌豆基因型为AABB,矮茎和白花是隐性性状,纯种矮茎白花豌豆的基因型为aabb。
那么AABB和aabb杂交的F1基因型都是AaBb。
用AaBb杂交,AaBbXAaBb,根据分离率和自由自合率,父本和母本可分离出来的配子的基因型分别有4种,AB,aB,Ab,ab,杂交就有出现16种情况,ABXAB,aBXAB,AbXAB,abXAB,ABXaB,aBXaB,AbXaB,abXaB,ABXAb,aBXAb,AbXAb,abXAb,ABXab,aBXab,AbXab,abXab。F2基因型有8种,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比例是1:2:2:4:1:2:1:2:1。表型有4种,高茎红花(AABB,AaBB,AABb,AaBb),高茎白花(AAbb,Aabb),矮茎红花(aaBB,aaBb),矮茎白花(aabb),比例是9:3:3:1。
174
发表于 2010-1-7 22:34:21 | 只看该作者
嘿嘿,好怀念我的高中时代啊。
那天看多老师的豌豆图,我想是另一个问题,好象看到有文章说,当年孟德尔求出3比1的一系列实验,也带有一定主观选择,而不是百分百科学客观地分析。
但文章没搜到,也许是小众之言吧。
175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23:00:02 | 只看该作者
嘿嘿,好怀念我的高中时代啊。
那天看多老师的豌豆图,我想是另一个问题,好象看到有文章说,当年孟德尔求出3比1的一系列实验,也带有一定主观选择,而不是百分百科学客观地分析。
但文章没搜到,也许是小众之言吧。 ...
加肥猫 发表于 2010-1-7 22:34

这个问题请墨一老师回答
176
发表于 2010-1-7 23:05:31 | 只看该作者
我就是无良的潜水党。
今天特意登录来顶多老师的帖子。

这个+1
我是来报名等着拿多老师签名的书的
等这几天考试结束了,我也来扔砖头!
177
发表于 2010-1-7 23:12:23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翘首以盼!
178
 楼主| 发表于 2010-1-8 15:21:2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1
我是来报名等着拿多老师签名的书的
等这几天考试结束了,我也来扔砖头!
ziqingxing 发表于 2010-1-7 23:05


哈,那好啊,等着你的重磅砖头
179
发表于 2010-1-8 21:49:18 | 只看该作者
嘿嘿 看完了~~我喜欢乔布斯!个性~~哈哈  去寺庙念经?\(^o^)/~  以前还看过他很多好玩的事情,扔鞋的事情都干得出来。
180
 楼主| 发表于 2010-2-26 03:24:26 | 只看该作者
老多发现这本书贴在这里至今还有人在看,虽然都是潜水员,每天大约有10个人的流量,真是让老多感激涕零:)

最近在修改出版社拿来的样稿,由于写第二本书,老多又看了不少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方面的书和资料,对中国古代对人类的贡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在这本书第六章中,关于中国的一段做了比较大的修改,今天贴上来,一方面是由于有了新的修改,另外也是感谢各位潜水员的捧场:

第六章 贪玩的东方人(下)

中国也是不受当时西方黑暗中世纪影响的地方。从5世纪到15世纪这1000年,中国经历了隋唐、两宋以及元朝和明朝,是中国文化得以迅速发展的时代。尤其在文学艺术方面,中华文化在这1000年里不断涌现出一个个文化高峰,唐宋两代可谓是登峰造极。这个时代中国也有很多玩家,关于中国玩家都有什么精彩的故事,作者在今后的一本书里将要详细地去讲,这里先不多说了。

但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为阿拉伯和欧洲带去了不少新技术。中国的印刷术和造纸术对西方文明,尤其是科学的传播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指南针在航海以及各种探险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而火药对于矿山的开采或者诸如筑路修桥等工程更是非常实用。除了这些实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些发明和技术背后所呈现出的事物本质,还在后来欧洲的科学和工业革命中起到了非常巨大的启发作用。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既然中国人有了四大发明,也有很多玩家,那科学和工业革命为啥没在中国出现,却跑上万千米以外去启发欧洲人搞革命去了?难道中国人就这么笨吗?不是的,中国人一点都不笨,而且非常聪明。

中国古代的玩家玩的和古希腊人不一样。甚至在比古希腊人更早的时代,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了对大自然的探索和追问,只是他们运用的方法和柏拉图或者亚里士多德不一样,这话又从何说起呢?

在非常遥远的古代,也许是大禹治水以后的夏朝,或者更早,从那时起中国就有了对自然的解释和认识。《黄帝内经》里这样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于日月相应也。”啥意思呢?关于天和地,《说文解字》说:“天,颠也,至高在上。”“地,元气初分,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颠”字在中文中的本意是人的头顶,所以中国人认为头顶以上就都是天。地则是天地初开时,重浊而沉的万物。这样的哲学认为自然中的一切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包括自然界里的各种生灵也是如此,《说文解字》中关于老虎的解释是:“虎,山兽之君。”“君”是对人的一种评价,比如一个人地位的高低,权势的大小,不是自然属性。中国古人更关心的不是老虎属于什么属什么科的动物,而是去研究老虎在大山里的地位。所以中国哲学不像古希腊人那样是对自然本身的描述,而是去琢磨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联系。而这样的哲学是需要后来人去揣摩的。

古希腊的哲学,他们告诉大家的都是很确定的,被他们称之为真理的事情,无需揣摩。古希腊的圣贤们直截了当地告诉大家,世界是很复杂很神奇的,而且任何事情,包括我们人类在内,都是客观存在,和人的主观意识没关系。他们用自己细致的观察,并做出尽量仔细的分析判断以后,把他们对各种自然现象得出的解释告诉读者。比如在观察方面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天象论》里关于彩虹的说明其实就是他观察的结果,他说:“彩虹永远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形,它的弧段也不会超出一个半圆。日出和日落时出现彩虹的圆最小,但弧段最大;秋分后昼短,整个白昼都可看见彩虹;夏季,在午时虹是不会出现的。”这些看起来有点啰嗦的话,也可以看出他的观察有多细致。还有关于云的形成他说:“气有湿干两性,两者结合的大气会有两种潜在的性能。当其凝结就成了云,而云在很高很远的地方凝结,集结就会较为浓厚。”这是经过他的观察和判断得到的。他说的大气的另一种性能是风。所以只要是读过亚里士多德这些书的人,马上就会对自然现象有一个比较直观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就像看科普书。现代科学就是沿着这些书上观察、判断的思路,启发后人继续去观察,去判断,最终玩出来的。

中国古代的玩家和古希腊人好奇和关心的事情是一样的,都是大自然,但是他们却用了不同的态度和方法。对于指南针的两种不同态度,似乎正好可以说明中国和西方的差别。

中国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带有磁性的石头——磁石。公元前7世纪左右的《管子》里就有关于磁石的记载:“山上有磁石者,山下有铜金。”中国人是最早运用磁石的性质制作出司南也就是指南针的人。北宋的大学者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里谈到了关于指南针的制作:“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他甚至指出了磁偏角。除了指南针,中国人还发现磁石和人有关。首先《山海经》里说:“磁石吸铁,如慈母招之。”意思是吸铁的磁石像妈妈的手一样,无论磁铁是不是像妈妈抱孩子温暖的手臂,但《山海经》是第一个把磁石和人扯上关系的。磁石和人是否真的有关呢?还真有关,中医里,磁石是一味药,可以医治很多疾病。但磁石为啥指南,啥道理,也就是磁石的物理属性,研究这不是中国人强项,连沈括都稀里糊涂:“磁石之指南,莫可原其理。”

但司南被阿拉伯人卖到欧洲以后(这个事情也有人说是成吉思汗的骑兵带到欧洲的,不管怎么样,是从中国带过去的),欧洲人对司南的物理特性产生了极大好奇,拿着这个奇怪的司南开始玩开了,并显示出欧洲人玩物理的本事。1600年(这一年是中国明朝万历28年)英国人吉尔伯特(William Gilbert,公元1540-1605年)出版了一本书《磁石论》,这是对磁石第一个科学的解释。吉尔伯特通过各种试验,发现磁石的磁性来自地球内部。不仅如此他还通过实验发现了磁倾角,从而证明地球确实是个大球球。吉尔伯特是把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第一人,成为现代实验科学的先锋。伽利略都惊呼吉尔伯特:“伟大到令人嫉妒的程度。”

古希腊与中国人的这些差别,也许就是为啥现代科学没有出现在中国的原因吧。

古希腊的学者们让西方的后代对自然本身更好奇,并且玩出了如今的现代科学。可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思辨和研究就是糟粕吗?可惜这个问题除了中医理论,似乎很少有人去研究。对于中国古代圣贤们提出的像天人关系、阴阳五行等学说和思辨,它们背后是否还有更大、更深奥的秘密,自古以来,读书人没有去研究。迂腐的读书人几千年来总是对圣贤们说的话,用的词出于啥典故争论不休。因为中国以前的读书人,读书的目的是做官,是“学而优则仕”。读书人是要写出漂亮的文章和毛笔字,而不是如何看待圣贤们这些思辨。于是天人关系和阴阳五行最终沦为算命先生拿来懵人的说辞,或者让人眼花缭乱、不着边际的玄学。

难道中国古代圣贤们的思辨只是算命先生的说辞,或者玄学?出现在西方的科学走到今天,人们突然发现,科学虽然很伟大,却因此产生了漫天的二氧化碳、每天都在减少的生物还有也许再也无法恢复的绿色原野。这样的现代科学缺少的不恰恰就是中国古代圣贤们十分关切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吗?在这种时候,用一种新的思维,包括科学思维和方法去对待中国古代圣贤们的哲学,是不是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呢?
181
发表于 2010-2-26 11:46:05 | 只看该作者
冒泡的来了…
182
发表于 2010-2-26 11:50:32 | 只看该作者
说过要拍砖的,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砖头。
不过我很想问另外一个问题,多老师这本书的读者定位在哪个人群?
183
 楼主| 发表于 2010-2-26 14:30:24 | 只看该作者
回答紫行星(这颗行星肯定不属于太阳系)的问题:(是我书上的内容简介,不过是老多自己写的,不知出版社会不会用)

天天拉着我们上班的公交、地铁或者自家的小Q7,离不开科学;闲来可以种菜偷菜的互联网也离不开科学;还有,还有很多很多,几乎啥都离不开科学。科学简直太伟大、太强了。可这么伟大这么强的科学怎么不会像歌星的歌词或者小沈阳那么流行,那么让人一听就浑身是劲呢?

因为大伙儿觉得科学太神秘、太玄乎、太金字塔了。那些让人一看就会当场晕倒的科学定律和公式哪能流行得起来呢?可是科学真的是这样的么?

这本书就是想告诉大家,科学没那么神秘那么玄乎,其实科学很好玩,而且是全世界最好玩的一件事,因为科学就是玩出来的。

本书适合任何年龄的人士阅读,尤其适合青少年。
184
发表于 2010-2-26 18:0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3# 老多

但是我觉得把所有人定为目标就是没有目标,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太好。刚开始多老师写贪玩,我以为定位在小朋友,这样确实很有吸引力,而且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但是从内容看,显然没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指对于需要培养兴趣的小朋友来说,我觉得不是很适合,感觉是写给成人的。但是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我又有点感觉作者是在对小朋友讲话。然后,我认为这本书最适合爸爸妈妈读,然后讲给小朋友,而且我觉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说不定真的用这本书培养出伟大的科学家来。


PS:多老师定稿了吗,把latest的版本可以重新上传一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看看是不是还有标点文字之类的错误而且大家也可以抢先一览本书啊。
185
 楼主| 发表于 2010-2-26 22:13:19 | 只看该作者
说你不是太阳系的吧:)

这本书是本闲书,是放在床头哦或者坐马桶上看的,只要觉得好玩就行,不是让外星人探听地球人的科学秘密滴,你想探听看这本书木有用
186
发表于 2010-2-26 23:08:08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自己又成为砖家的倾向捏,克制克制!
不是ET的某某留
187
 楼主| 发表于 2010-2-26 23:30:20 | 只看该作者
哈,砖家好啊,不过你直接拍老多啊,你拍了半天都是给出版社的,我也实在不知出版社想印出来给谁看

老多写这个不像你写论文,是有专门读者的,老多就是想写,和想玩是一样的,所以目的性不强哈
188
发表于 2010-2-27 00:45:01 | 只看该作者
嘿嘿,多老师是自己解闷写着玩的,传播科学娱乐给别人,还能得点稿费,何乐不为啊?
189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03:43:45 | 只看该作者
要是有稿费,咱们搓去哈
190
发表于 2010-2-27 08:16:57 | 只看该作者
多老师,您夜猫子啊!
凌晨了还在?!
191
发表于 2010-2-27 08:2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7# 老多

谁也别拦我,砖头来了!强烈抗议多老师称呼Google为古狗,太难听了这个名字,这种行为严重的伤害了G粉的感情。Google出来时好多人不知道怎么称呼,名字确实五花八门,狗狗不错的说,现在谷歌也很好--来自硅谷的歌,Google的中华区公关经理的解释。


不过我原谅这行为了,因为还有有路人甲称自己把Google翻译成狗鸡,并一直坚持到现在!
192
 楼主| 发表于 2010-2-28 20:23:45 | 只看该作者
latest版还要等几天,如果有更多童鞋想看,到时候老多开个新贴,满足一下网上看书的欲望哈
193
发表于 2010-2-28 23:53:52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现代科学缺少的不恰恰就是中国古代圣贤们十分关切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吗?在这种时候,用一种新的思维,包括科学思维和方法去对待中国古代圣贤们的哲学,是不是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呢
老多 发表于 2010-2-26 03:24


都江堰无疑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千年经典,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哲学的闪光之处。《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第9期四川专辑曾撰文介绍都江堰,其中说道:
“ 对天然河流影响最大的是在河流上筑坝。因为水的天性是流动,水库的天性却是静止。。。都江堰是世界上最早的无坝引水工程,从建成至今2258年间生生不息,把成都平原从“水乡泽国”变成了“天府之国”,与平均寿命50年的现代大坝相比,都江堰足以证明“疏导治水”理念的成功。
古人相信河流的生命和灵性,从而没有把都江堰当作一劳永逸地改变和控制河流、使人凌驾于自然之上的工具,而是把它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作为与人们息息相连的生命存在。”
194
 楼主| 发表于 2010-3-1 01:17:13 | 只看该作者
哈,番茄接着想说啥?
有时间去看看许倬云先生写的《万古江河》,这样的中国古代史家估计也只会出现在美国,中国本土的学者对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哲学只是考据训诂,忘了去研究和体会古人博大精深的思想。
195
发表于 2010-3-1 12:28:16 | 只看该作者
曾经的文艺青年,时刻准备着鸡蛋里挑骨头。
196
 楼主| 发表于 2010-3-2 01:51:17 | 只看该作者
热烈欢迎来自外太空文艺青年在老多的大鸡蛋里挑骨头
老多听说长了骨头的鸡蛋叫毛鸡蛋,且营养丰富哈
197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00:14: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多 于 2010-3-11 00:15 编辑

老多又开了一个新贴,说是最终版,其实和将来出版的还是有一些差别,因为出版社审定并转给我修改的稿子不是电子版,所以书上还会有一些不同,有些地方老多改动还是比较大。新帖出于一些原因可能不会把全文都贴上,请大家见谅,如果实在想看,老多送书给各位。新书估计4月初就会出版。

在这里老多深深地感谢大家一直的关怀,到目前为止这个贴还是以每天将近50人次在增加,让老多甚感欣慰,也许说明老多还不算是胡说八道吧,其实老多想告诉大家的不仅仅是里面那些故事,而是故事中所透露出的某些思想,这些思想是自古以来玩家们最喜欢的
198
发表于 2010-3-11 10:33:08 | 只看该作者
50人次哦,有增长哦,那是因为俺把链接贴到了豆瓣,嘿嘿
199
发表于 2010-3-11 11:21:25 | 只看该作者
真不错呐!。。。科盲说。。

内容太多了,还没来得及仔细看呐!总之喜欢玩,喜欢玩家哈,不管玩的是哪种家!各路拍砖和问答倒比较仔细的看了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必读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LEAD)阳光志愿者俱乐部 ( 京ICP备13018722号-2 )  

GMT+8, 2025-1-22 17:54 , Processed in 0.048056 second(s), 8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