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阳光

 找回密码
 注册必读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514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一个纪录片——同饮一江水“澜沧江-湄公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3 00:1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由中央电视台牵头,联合大湄公河次区域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五国国家电视台合作摄制,历时3年倾力打造的20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主要介绍两岸的人文风情,详细介绍见:
http://discovery.cctv.com/special/C20414/01/
每1集的视频参见:
http://space.tv.cctv.com/podcast/tyyjs

最近央视每天晚上也在演:
CCTV-1 2008年1月2日起每晚22:40播出
CCTV-4 2008年1月17日起每晚22:00播出。

[ 本帖最后由 tomato 于 2008-1-23 00:18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00:19:36 | 只看该作者

一条大河串起的文明

 青藏高原,这神奇而圣洁的地方,有多少大江大河从这里孕育,奔腾到海!

  其中有三条大江,分别叫做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它们几乎并行地向东南奔去,穿行于险峻的横断山脉之中。金沙江迤逦转向东流,在中下游被称作万里长江;而澜沧江和怒江则一路南下,从云南出境流入东南亚。

  怒江进入缅甸境内后,称做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澜沧江流出我国国境后,称为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东南亚五国,在越南南部注入南海。澜沧江-湄公河全长4500多公里,其中湄公河段长2888公里,流域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是东南亚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

  大湄公河次区域六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异,正是蜿蜒流淌的澜沧江-湄公河,把六国人民联系在一起。

  佛塔之国--缅甸

  湄公河在东南亚首先流经缅甸。湄公河是缅甸与老挝的界河,在缅甸境内只有100多公里,在缅甸的西部边境蜿蜒而过。

  提到缅甸,我们马上会想到陈毅元帅那脍炙人口的诗篇“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想起它境内的另外两条大江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这两条大江也是从我国流入缅甸的。缅甸的古都曼德勒、蒲甘和现在的首都仰光,都建在伊洛瓦底江畔。

  在缅甸,处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缅甸的佛塔、寺院集中体现了古代缅甸文化,展示着缅甸民族的历史和精神。蒲甘的塔群与柬埔寨的吴哥、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东南亚三大文化遗迹。而仰光的大金塔则最能体现缅甸佛塔建筑艺术及其文化含义。传说它始建于公元前,后经历代多次重修、扩建,既金碧辉煌,又庄严肃穆。金塔四周有四座中型佛塔和64座小型佛塔,如众星拱月般簇拥着大金塔,成为这一地区最为壮观的塔群。

  印度支那屋脊--老挝

  湄公河蜿蜒而下,带领我们来到老挝。湄公河北段是老挝和缅甸间的界河,随后在老挝境内穿行,在老挝西部边境的中段和南段,又成为老挝与泰国间的界河。湄公河纵贯全国,老挝境内河段长达1877公里。由于老挝东部地区是山地和高原,所以西部的湄公河流域就成为老挝的主要农业区,也孕育了古代老挝文化,老挝著名的古都琅勃拉邦、首都万象、沙湾拿吉等重要城市都位于湄公河畔。

  琅勃拉邦是湄公河在东南亚流经的第一个大城。它是老挝的古都和佛教中心,历史悠久。市容古雅幽静、风景秀丽,寺庙、佛塔、王宫掩映在花木之中。湄公河再向下游流淌,就来到了首都万象。在万象,除了雄伟的宫殿、楼台,还有很多著名的佛教寺庙、古塔,如始建于1563年的玉佛寺、1566年重修的塔銮寺等。塔銮寺吸收了古代缅甸佛塔和泰国佛教建筑的风格,展现了古代老挝建筑所特有的风采。但限于国力,老挝宗教建筑的规模比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的要小得多。

  佛国之地--泰国

  湄公河是泰国和老挝界河,从泰国东部边境流过。

  泰国原名暹罗。提起泰国,人们也会想到街头和阡陌间走过的队队僧侣。这里也处处体现出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佛庙众多,寺塔林立。在首都曼谷就有400多座佛寺,僧侣众多。曼谷的玉佛寺、卧佛寺、亚伦寺、云石寺是佛教寺庙的瑰宝。此外,曼谷的大王宫也是泰国著名的建筑物,既有泰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又融入了西洋文化的特色。

  泰国北部的清迈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泰国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至今在清迈还可见到15世纪时的兰那泰王国的城墙旧址。清迈也是一座寺庙佛塔之城,有各种佛塔和寺院约百座,风光秀丽。

  吴哥古迹的故乡--柬埔寨

  湄公河继续向南流淌,流出老挝国境后,进入柬埔寨境内。湄公河由北至南穿越柬埔寨,境内河段长约500公里,首都金边就位于湄公河畔。

  柬埔寨是中南半岛上的文明古国。吴哥王朝在11~12世纪发展到鼎盛时期,成为中南半岛甚至整个东南亚最强盛的国家,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明。但13世纪后,柬埔寨王国由盛转衰,到15世纪被迫放弃吴哥,迁都金边。

  热带丛林很快就将吴哥古城密密地覆盖起来,巨大的树根和枝蔓年复一年地破坏着古迹的巨石建筑,这座古城几乎被人完全遗忘了,连柬埔寨人自己也不记得他们曾有过如此辉煌的历史。直到四个世纪后,西方人才偶然在丛林中与它不期而遇。600多座建筑物散布在近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多用巨石垒砌而成,几乎每块石头上都有雕刻,几座高大的石塔耸立入云……这是什么人建造的奇迹?没人说得出。后来人们才在一部中国元代的古书中找到了对它的惟一记载(周达观:《真腊风土记》)。

  九龙入海之地--越南

  湄公河自金边之后,分两支进入越南南部,称为前江和后江,在入海前又分为九条支流,所以在越南境内的湄公河也称为“九龙江”。湄公河在越南境内长约220公里。湄公河平原地势平坦,多河流、沼泽。这里是越南主要的稻米产区,成为越南的两大粮仓之一。

  越南很多居民也信奉佛教,但与其他东南亚国家流行小乘佛教不同的是,在越南盛行的是大乘佛教。虽然在越南封建王朝建立之初,也曾经把佛教作为国教,但随着越南封建社会的发展,儒学逐渐占了统治地位。而这又是与汉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的。越南与中国是山水相连的邻邦,在历史上,越南在语言文字、文学、政治、教育、建筑乃至生活习俗等各方面都全面接受了汉文化的影响,直到今天,这种影响仍处处有迹可寻。

  最能体现越南历史文化的城市是越南的首都河内以及古都顺化。河内位于越南北部红河平原,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是越南多个封建王朝的都城,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胜利后,成为越南的首都,是越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顺化则是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的都城,也有大量的历史遗迹。

  胡志明市,原名西贡,是湄公河流域的最后一个大城市,是越南最大的城市、最大的港口,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也是越南最繁华的都市,素有“远东明珠”之称。这里有建于20世纪初的边城市场,至今仍是越南最大的市场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胡志明市留下了不少法式建筑,如统一宫、历史博物馆等。而与这些法式建筑相邻的,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古建筑,除了佛寺之外,还有少数的印度教寺庙和清真寺。在胡志明市,可以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并存。

  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最大的特色就是河渠密布,显示出一种独特的热带水乡的风情。这里有著名的水上市场,无数满载日用品、农产品的小船在水上穿梭。西部的同塔梅平原是一片沼泽区,盛产莲藕和浮稻。位于大陆最南端的金瓯角西侧海岸有大片的红树林。

  在历史上,湄公河沿岸各国在文化上就相互影响,今天,澜沧江-湄公河使得六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启动,将使湄公河这条中南半岛上的重要水上通道真正成为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00:20:12 | 只看该作者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简介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理知识

  澜沧江是中国最长的南北向河流。她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岗果日峰的扎曲,流至昌都后始称澜沧江。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出境后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长达4900公里的澜沧江-湄公河,连接着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六国的人民共同拥有着这条大河。在中国境内的澜沧江长达2100多公里,在老挝境内长777公里,有234公里是在老挝和缅甸之间穿过,有970多公里是老挝泰国之间界河。在柬埔寨境内长500公里,在越南境内长230公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积81万平方公里。


  澜沧江上游以类乌齐河口为界,全长556公里,山势一般较平缓,河谷平浅,年径流深度为200毫米。以下为中游峡谷区,全长821公里,河床坡降大,谷形紧窄,水面宽120米左右,年径流深度为400~700毫米。功果桥以下为下游,两岸山势降低,窄谷与宽谷相间出现,年径流量为200~400毫米,是河川径流量的主要来源。戛旧以下进入西双版纳,地势更为低平,河道流经峡谷和平坝,形成串珠状河谷。

  澜沧江是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辅以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上游段高山冰雪融水占有一定的比重,地下水补给一般也占年径流量的50%左右。自中游段开始,雨水补给逐渐增大,地下水和冰雪融水补给相应减少。至下游段,雨水补给已占年径流量的60%以上。上中游冬季的年径流量一般不到全年径流量的10%,春季可达10%以上,夏季可占50%左右,秋季径流量仍可占全年的30%左右。最大流量一般出现在每年的7月或8月,最小流量多发生在1月或2月。下游段每年7~10月都有可能出现最大流量,其中以8月为最多,最小流量以5月最多。

  澜沧江的河床落差达4600米,平均比降为2.2‰,其干流蕴蓄的水能资源约为2700万千瓦,极具开发潜力。中国已先后在澜沧江修建了漫湾、大朝山、小湾三座大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共达705万千瓦。按照发展规划,从2001年开始,中国将继续在澜沧江上修建六座大型水电站,形成八座梯级水电站的系列开发群体,总装机容量可达到1555万千瓦。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生态状况

  藏族原始的神话歌谣这样唱道:“天地混合在一起,请问谁把天地分?阴阳混合在一起,请问谁把阴阳分?分开天地是大鹏,分开阴阳是太阳;砍下牛头放高处,所以山峰高耸耸;割下牛尾放山阴,所以森林绿郁郁;剥下牛皮躺平处,所以大地平坦坦……”藏族用自己的山歌把山、林、地、水形成与一种生命连接起来。鸟飞鱼跃、水澄天碧、山川秀美的澜沧江流域生态环境,是几千年的藏族传统信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藏族文化的真实写照。

  在长期生息繁衍中,藏族同多种动物频繁接触,因而对自然生态保护方面形成了禁忌乱砍滥伐树木;禁止狩猎狮、虎、象、野马、孔雀等;忌捕杀鸟类;禁忌破坏山川;禁忌污染水源的很多禁忌习俗。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藏区后,禁止杀生理论被藏族广泛接受。从此,藏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对藏区自然环境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世界最美丽雪山 卡瓦格博的见证

  气势磅礴的卡瓦格博,惊涛拍岸的澜沧江,鲜花满地的高原,如镜似玉的湖泊,宗教植根的土壤,这便是云南省地势最高的县---德钦县的美丽风光。德钦县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德钦”藏语意为极乐太平。对旅游者来说,那里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世界,置身其间让人产生“无山不壮美,无水不神奇”的感受。多民族文化和睦相处的德钦县,是茶马古道由滇入藏的主要通道。澜沧江流域的卡瓦格博(梅里雪山)被全世界公认为最美丽的雪山,同时也被尊称为藏民心中的神山,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和香格里拉两块世界级品牌的主要标志,由此得名为云南旅游皇冠上的明珠。

  怒江与澜沧江之间的卡瓦格博,是3000万年前伟大的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留下来的地质奇迹,它证明了澜沧江在德钦境内生态系统的变迁。卡瓦格博雪山位于德钦县东北方10公里处,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最高的是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云南省的第一高峰。卡瓦格博峰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位居藏区八大神山之首,故在当地有“巴何洛登地”的尊号,也是云南省6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区内“三江并流”主景观之一,与路南石林、大理古城、西双版纳、昆明滇池、玉龙雪山齐名。1923年,曾到过卡瓦格博神山脚下的美国学者洛克在其著作中感慨地说,卡瓦格博是“世界上最美之山”。而在詹姆斯·希尔顿的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作为“香格里拉”主体的那座雪山卡拉尔与现实中的卡瓦格博非常相似。卡瓦格博山的终年积雪和61条大小河流,成为澜沧江水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澜沧江在德钦境内生态系统变迁的见证。

  澜沧江德钦境内 生态变迁的原因

  从对80多年前美国学者洛克在澜沧江德钦县境内拍摄的近百张照片的比较中可看出,除德钦至西藏交界的外转经线路的多格拉垭口保持原生态外,其余都有明显的变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面积的垦荒,使澜沧江沿线的植被大量破坏,明永冰川70多年前的延伸位置已经退缩了近14公里,升平镇、梅里石、九农顶等村庄的水土流失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空间,带来了很多不堪设想的后果。虽说天然林的禁止砍伐,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政策给澜沧江流域生态保护带来福音,但随着1996年以来旅游业的兴起,在整个地球气温上升的情况下,卡瓦格博景点旅游人口增多,这座世界级美丽雪山的景色到底能维持多久,成为澜沧江德钦流域不可回避的新问题。飞来寺、明永等景区无序的建筑,直接影响着卡瓦格博积雪的融化。以保护为名的大量开发、温度升高、垃圾污染、乱搭乱建、水土流失、植被破坏、使藏民心目中的神山卡瓦格博受到外来文化的入侵。

  澜沧江流域卡瓦格博地区的生态脆弱人人皆知。上世纪80~90年代初,德钦县人与猴子争地的木头财政,已经是深刻的历史教训。除此之外,藏族传统的生活用柴,使卡瓦格博脚下除了雨崩和永芝两地的生态植被良好外,其余20多个村寨都面临生态危机。德钦澜沧江流域的综合治理项目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问题,是一个人口与资源紧密相连的问题。

  现在我国正在呼唤生态文明,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这也是澜沧江流域德钦县各族人民需要清醒认识的,需要大家积极参与,迎接一个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

  藏族传统信仰中 保护生态的观念

  藏族传统文化对本民族的生态环境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它提倡人类注意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保护生态、珍惜资源,时时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藏族历史上,一直用传统习惯、道德约束、宗教信仰和禁忌习俗来保护自然,爱护生态。同时用不成文的环境保护习惯来自觉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动。在人口不断增多、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的今天,澜沧江流域卡瓦格博地区的藏族仍然保持着较好的生态状况。四川藏区的九寨沟和云南藏区的卡瓦格博神山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山川秀美的自然景观,是世代祖先环境保护的真实写照,这与藏族的信仰习俗有很大关系。在藏传佛教的神坛上,卡瓦格博位居藏民心灵,澜沧江流域卡瓦格博,是全国藏民心目中的生态环境的保护神,在计划经济或“文革”动乱时期,也没有人敢在卡瓦格博一带乱砍滥伐树木,全国藏民信教群众朝圣卡瓦格博迄今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藏区后,被藏族人民所信奉。佛教以慈悲为怀,禁止杀生理论被藏族广泛接受。从此,藏族自然生态保护观随之确立,并深入人心,成为藏族的传统习俗。由此形成藏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对藏区自然环境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保留最后的生态江河”是国家环保总局最先提出的口号,如今随着民间环保组织越来越多,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美国乐施会云南生物多样性与传统知识研究会及德钦县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于2005年4月17~18日在德钦县城联合召开了澜沧江(湄公河)小河流域综合治理德钦项目启动会议,激发了藏民的环保意识,推动了那里的环保事业。德钦澜沧江流域的生态价值是无法估量的,这一项目的启动正是为了有效保护这些价值,也是德钦县进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后的又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喜事。像保护卡瓦格博那样,保护澜沧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广大藏民的共识。

  藏族的先民认为自然万物原本是由活的生命转化而来的。藏区的每个部落、村寨或家庭都有自己的神山、神树、神石、神水、神湖,这些地方都严禁砍伐、狩猎。这种崇神观念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生态的作用。近年来,德钦县兴起了以卡瓦格博神山为景点的世界级旅游品牌,使卡瓦格博神山给当地山民带来滚滚财源。藏族把卡瓦格博当成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坚持在保护前提下的适度利用,精心呵护着自己心目中的神山卡瓦格博。因为对神山的崇拜就是对大自然的崇拜,离开了藏族的神文化就无从谈起藏族的文化。只有卡瓦格博脚下的澜沧江流域保护力度,她才能全心全意地为人类服务。

  德钦澜沧江流域藏族的传统信仰对自然生态的保护作用显而易见。在当今生态保护呼声紧促的情势下,充分利用这种传统信仰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澜沧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要保护好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要注重文化的支撑力量。否则,仅靠物质的投入和科技手段,不能对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完全的保护作用。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人与环境和谐等藏族传统文化所主张的环境伦理观念,已经逐步成为保护环境的一种主流思潮。
4
发表于 2008-1-23 12:47:23 | 只看该作者

“番茄”行吟泽畔~~~

番茄的头像好诗意呀

老早录了“话说长江”,前几年又录了“再说长江”(不知准确不)

现在又在新河流上作文章

看了一点,还是觉得挺有意思
5
发表于 2008-1-24 16:53:08 | 只看该作者
:D 恩,恩,我也在看。
每天都下决心早点睡觉,但是一到晚上又忍不住要看完这个节目,现在严重缺觉啊。
6
发表于 2008-1-26 21:39:27 | 只看该作者

好贴!

可惜我看到的太迟了! 我喜欢这类节目。不过还好,可以在网上拾遗!
希望能够多看到这类信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必读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LEAD)阳光志愿者俱乐部 ( 京ICP备13018722号-2 )  

GMT+8, 2024-11-13 23:08 , Processed in 0.248397 second(s), 13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