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阳光

 找回密码
 注册必读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460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周日梁晓燕讲座-- 民间支教行动:新问题 新思考 新尝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0 00:4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下讲坛“民间行动”之:
民间支教行动:新问题 新思考 新尝试

主讲人于2007年下半年在广西、贵州、甘肃等地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和实践,并和各地的志愿者及支教组织接触和交流。她将在讲坛中和参与者一起分享此行的观察和思考,介绍各地有价值、创新性的工作方法,也期望共同探讨实践中的难题和困惑。

主 讲:梁晓燕(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 协调人)
时 间:2008年1月20日(周日)下午14:00—16:30
地 点:海淀图书城昊海楼地下一层淘书公社(海淀区西大街36号,地图及交通提示见“天下溪2008新年联谊拍卖会邀请函”:http://www.brooks.ngo.cn/xctsg/zxhd/20071222pm.php

讲座背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投入的增加和转向,农村(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状况发生了一些令人欣喜的变化:新校舍建起来了,新课桌用上了,教科书免费了,教学器具更新了,教师缺编的状况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在同时,问题和难点也在转移,过去被资源短缺所遮盖的教育改革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贫困的孩子们上得起学了,学什么、如何学?学校的教育过程如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有志于西部贫困地区教育改善的机构、组织、志愿者,需要重新辨识问题、确定自己的位置,寻找切入口。
2
发表于 2008-1-22 09:21:49 | 只看该作者

偶来帮忙煽风点火

梁老师的讲座,偶一般都很推荐,因为她是真正既做了很多事,同时也有很强反思能力,以及很好演讲水平的大拿~~hiahia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20:39:32 | 只看该作者

萧望野的烛光

摘自 心理专家 陆晓娅的博客:
http://www.psychologies.com.cn/b ... log_record_id=18519

。。。

不在这里赘述晓燕讲了什么,只想和大家分享她最后给我们看的几张照片。

照片是在广西一所小学拍的,那里有一个信奉华德福教育理念的志愿者,不是那个德国人卢安克,而是一个中国女性,叫萧望野。

我始终没有在投影中看清萧望野的形象,她似乎有意在躲着镜头,照片上只有她的侧影和背影。

每天晚上五点,萧望野就会坐在学校图书馆(网友们捐的)门前开始吹笛子。随着笛声,学生们三三两两走进来,开始翻书。木头的书架是精心设计的,像楼梯一样从低到高,两边用绳子拦住,在屋子中间形成一个圆,这样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很容易够到自己需要的书。
五分钟后,萧老师开始敲击一只小木琴,在丁丁咚咚的琴声中,学生们陆续坐到靠墙的凳子上,一个值日的同学一支支点燃书架上的蜡烛。待七支蜡烛全部点燃后,萧老师关上图书馆的门和电灯,幽幽的烛光仿佛要把孩子带往一个神秘的世界。
三分钟后,萧老师打开灯,在一片静谧中,孩子们投入到阅读中。偶尔,他们也会几个人在一起小声地讨论,或者找萧老师问问题,但绝不会打搅其他的同学。
一个小时后,萧老师请孩子把书放回书架,重新熄灭电灯,让孩子们在烛光中静静地呆上三分钟,然后打开门让学生离去。

据说,九个月前萧老师刚刚开放图书馆的时候,孩子总是吵吵闹闹。可以想见,大多数的老师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恐怕都会不断地高声训斥。而萧老师,却用音乐、烛光把孩子们带进书的世界,让他们拥有了一颗对人类智慧宝库的好奇与尊敬之心。

据说,萧老师话很少,除了回答学生的问题,她几乎不对学生提任何要求。她不强迫任何学生来图书馆,她说那些学生可以做他们喜欢的事情。她期望通过这种“仪式”,教育孩子们对书怀有“敬重之心”。

不知道被笛声召唤来的孩子,他们的人生会是怎样的呢?被萧老师烛光“沐浴”过的心灵,会不会更柔软、更丰富?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21:41:01 | 只看该作者
上周日听了梁老师的讲座,梁老师依然精力充沛,平易近人,去年8月到12月,她一直在贵州一所乡村小学支教,直到12月底,天下溪年会才回来。

梁老师通过4个月的走访考察,总结乡村教育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代课教师问题
2。撤点并校后学校生活设施奇缺的问题
3。教师年龄和性别分布不合理的问题
贵州等地的完小通常40-50岁的男教师居多,而且学历很低
甘肃某乡9所学校,140多名教师中只有3个女教师
4。学前班
乡村地区基本上没有学前班,所以与城里孩子相比,农村的孩子缺少学前教育,目前一些地方的解决方法是上两个一年级
因为学前教育不在义务教育范围内,学校有动力办学前班(学费可以全归学校),但存在校舍,教师方面的限制
不过学校办学前班纯粹是为了增加学校收入,并不是从教育出发,所以梁老师提出:民间力量可以怎样在学前教育这块提供帮助

5。教育公平性问题
在乡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偏远地区,孩子们的厌学症很严重,辍学率很高(当然,学校上报的辍学率都是很“好看”的,比如梁老师所在的学校上报的辍学率只有2.79%,但实际上至少在50%以上)。因为这里的孩子和城镇孩子使用一样的课本,一样的试卷,而这些课本和试卷都是参照城镇孩子的水平制定的,可是大山里的孩子因为缺少学前教育,少数民族地区还存在语言沟通的问题,这些课本,这些试题对山里的孩子来说很困难,所以他们从上学起,就在不断地体验挫败感——考试得2分,10分是常有的事,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们自然讨厌上学!

因此,“教育公平性应该在什么意义上体现”是梁老师此次回来,非常期望和大家探讨的问题.

教材,考试的“大一统”也给教师实验教学带来困难。
怀有教育理想的老师能有多少实践的余地?
在乡村小学里,如果要进行实验教学,校长通常要求“半个学期内必须表现出实验效果”,教育本来是个长期的过程,要在半个学期内达到立杆见影的效果谈何容易?
德国青年卢-安克在中国广西的乡村学校里支教七八年,实践他的教育理念,最终以失败告终,当然其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关于卢安克可参见该贴:http://www.go9999.com/dv_rss.asp ... star=1&count=20

而且,现在乡村教师也实行末尾淘汰制:全县范围内定期会组织一次老师统考,成绩最后一位的老师就会降格到更低一级的学校去
这种制度让老师压力也很大,只能老老实实照搬教科书来讲,唯恐漏了一个知识点

6. 乡村教师培训
这是一个巨大的空白,民间力量可以考虑如何介入。
现有的培训总是讲理论,实践指导性和持续性不够,所以效果很差
老师反响最好的是“中英项目培训”


另外,还有对农村支教志愿者的建议:
1。鉴于目前教育体制,志愿者讲授正规课程不一定合适,但可以从拓展性课程(音体美、自然等)入手,在这些课程中,通过言传身教,把”尊重 平等 积极主动“等精神传达给学生;
2。志愿者家访可以拉近与孩子的亲近感
实践表明,被家访的孩子与志愿者更亲近,更亲密;通过家访,志愿者可以更了解孩子们的困扰,帮他们排除心里的烦恼,补充学校老师和学生情感交流方面的不足。

“只要有充分的感知力,你就能感受到学生需要什么。”
学校的需求,家长的需求,学生的需求往往不一致,支教志愿者最需要挖掘并满足学生的需求。

3。志愿者进入贫困地区村级以下地区应该作些什么?
志愿者进入贫困地区支教,应该充分考虑自己能待多长时间,根据自己待的时间长度,安排自己的工作
可以把教育放大,扩展到在学校的一切行为。

梁老师讲了她在她支教的小学给6年级孩子上“说话培训课”的例子:
(梁老师本来想上5年级语文,但是校长试听后,觉得她讲的课生动有余,但知识点覆盖面不够,所以对梁老师上5年级语文表现得很为难,因此梁没有坚持上语文课)

这项培训课,梁老师总共花了13个课时,第一次课每个孩子都不能抬起头,大声、自信地说话,通过13个课时的训练后,每个孩子都能勇敢自信地作3分钟的小演讲。

最后,梁老师特别给我们讲了“萧望野”的故事,展示了她的灵性图书室,据说,萧的诚意打动了她支教的学校的校长,校长同意萧介入语文课,但是萧没有让梁老师听她的语文课,因为萧认为还不是时候。


“萧望野”的故事我是第一次听说,但是听了梁老师的介绍,印象很深刻,baidu了一下她,搜到她的个人博客:

山村灵性学校: http://blog.tianya.cn/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na_mei

记录着她实践“灵性教育”的点点滴滴
http://blog.tianya.cn/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na_mei

[ 本帖最后由 tomato 于 2008-1-23 21:43 编辑 ]
5
发表于 2008-1-24 23:43: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番茄MM的总结汇报,你的脑子怎么能记住那么多东西啊:)

感觉梁老师给支教志愿者的建议,似乎也很适合我们:

1。鉴于目前教育体制,志愿者讲授正规课程不一定合适,但可以从拓展性课程(音体美、自然等)入手,在这些课程中,通过言传身教,把”尊重 平等 积极主动“等精神传达给学生;
2。志愿者家访可以拉近与孩子的亲近感
实践表明,被家访的孩子与志愿者更亲近,更亲密;通过家访,志愿者可以更了解孩子们的困扰,帮他们排除心里的烦恼,补充学校老师和学生情感交流方面的不足。

“只要有充分的感知力,你就能感受到学生需要什么。”
学校的需求,家长的需求,学生的需求往往不一致,支教志愿者最需要挖掘并满足学生的需求。

3。志愿者进入贫困地区村级以下地区应该作些什么?
志愿者进入贫困地区支教,应该充分考虑自己能待多长时间,根据自己待的时间长度,安排自己的工作
可以把教育放大,扩展到在学校的一切行为。
6
发表于 2008-1-25 04:32:15 | 只看该作者

……

“反响很好”的“中英项目”,貌似是Cambridge Education做的国际项目,CE是我正在死乞白赖希望去实习的地方……就是白做偶也想进去呆几天……哼哼
http://www.camb-ed.com/international/china-project.asp
7
发表于 2008-1-25 05:36:23 | 只看该作者

更正

刚才有些小兴奋,提供信息有误,现更正如下:CE提供的是项目咨询服务,具体的合作双方是英国政府的国际发展部和中国政府的一些部门(估计会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外交部,等等),作了个小搜索,发现这么些信息,和大家分享下(恩恩,没有开新贴,秉承兔子一般的低调作风:P)

1,项目整体状况介绍:
http://gbep.legend-net.cn/cn/about.asp

2,在项目网站中我认为比较值得看的网页:
1)内外部评估报告系列 (这里的报告都是可下载的,有减轻家庭负担,学校饮食,等内容。英国人的讲求实际的作风很明显得以体现……)
http://gbep.legend-net.cn/cn/ziliao.asp?news_id=195

3,这是一个小学老师参加项目的培训心得:
http://zhoujinniu.blog.hexun.com/12046113_d.html

4,这是英国国际发展部在中国所作项目的总结报告:(可以按右键直接打开新窗口会看得很方便:)
http://www.dfid.gov.uk/pubs/files/china-countryfactsheet-ch.pdf
(看到这个报告,怎么说呢,心情还是比较复杂。尤其是对那个“千年发展目标”,呼呼

5,PS:中英项目新片--教育公平(大家伙儿感兴趣的可以试着联系哈,也许还是免费的,告诉他们我们也是做这个的,呵呵)
http://gbep.legend-net.cn/cn/view.asp?news_id=590

恩,几方面信息就是这些了,对于初步了解,应该是暂时比较全的了,如果还要深入探究,还可以去看看国内外的媒体报道……)

Miss u all ^^
XY
8
发表于 2008-1-25 06:56:18 | 只看该作者

另外

还有一方面信息:接受培训的乡村老师的心得分享,我挑了写的很实在也挺动人的一篇放上来,如下文。
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说的不错,大致意思是,人们的观念改变了,就有了新的希望;哪怕体制再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接受了新观念的人在那里,我们就不能说看不到光明。 :)



没有真正的爱  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和政县第三中学    马彩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大家好!
中英项目开展的几年来,作为一名项目县的教师,我深感自己受益匪浅,自身有了很大的进步。
一、转变观念  实现自我超越
在受中英项目教师培训之前,无论是作为一名学生还是一名教师,在我们的印象当中,中国的教育总是以教师的一块黑板、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一本书这样一个单一的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形式不仅束缚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也使学生失去了很多问“为什么”的机会,只是死读书、死背书,通过几年来参加中英项目教师培训,使我们转变了陈旧的教育观念。懂得了教师不仅仅是讲课的老师,还应该是一名学习者、合作者、参与者,在与学生互动学习的同时,还应共同合作,把自己融入到学生当中,当一名与学生共同活动的朋友,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不但不会枯燥、乏味,还会真正体会到工作的乐趣,认识上才会自我超越!
二、尊重学生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师站在讲台上,学生坐在座位上,讲台不高,但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离学生很远,“很远”代表彼此没有沟通、交流甚少、不理解、不热情,学生对老师没有太多的信任感,简单说,老师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与学生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那么,老师是如何互动、如何合作,如何了解自己的学生呢?现在不同了,老师们接受了中英项目新的教学理念,一回学校就先搬掉了自己使用许久的讲台,讲课站在了学生中间,更多的时候是学生站在台前说话、表演、问问题,教师成了学生中的一员,成了学生的朋友。与学生相处时没有了对立感,彼此开始接纳,开始喜欢。
三、改变行为  走进学生心灵
作为一名中英项目教师培训的受益者,自身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刚当上老师,就开始参加项目的培训,进入自己的课堂就有了平等参与式教学的理念,将参与理念渗透到了教学当中,使课堂充满乐趣,自己在每节课上有不同的感受,有时会为刚入学第一天的小女孩因天下雨怕回不了家而为她唱《小雨沙沙》的歌曲,有时会在鹅毛大雪中找逃课的小男生而摔跤,而他却站在一边偷偷地笑,有时会牵着智力落后的孩子找春天,小女孩不哭了,小男孩不逃课了,找不到春天的孩子提着水桶给小树浇水了。试问自己,没有中英项目教师培训,我会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对哭得一塌糊涂的小女孩唱歌吗?会接纳一名智力重度落后的孩子到自己的班上吗?不会,也不敢,所以师生情感的提升首先体现在教师的行动上。特别是在参与培训《课堂管理》这本教材时,切实认识到做一名好老师,应该做好对学生们的服务,爱学生要爱学生的全部,付出一点爱,会得到更多的爱,那是2004年秋天的一个早晨,我带的一年级65名学生有一半人偷吃了校长门前樱桃树上的樱桃,值周老师点名批评了这些学生,“偷”毕竟不光彩,校门外传来卖樱桃的吆喝声,我买来了4斤樱桃,在上课前分给了65名学生,虽然每人只有六、七颗,但孩子们喜悦的心情不胜言语。我知道,他们高兴的不是能吃到几颗樱桃,还是老师买给他们东西的惊喜!我边发樱桃,边告诉他们“偷”有多么可耻,下午上课,讲桌上放了大大小小的许多塑料袋,里面都是樱桃,班长说:“老师,其实大家家里都有樱桃树,我们只想知道是学校的樱桃甜还是家里的甜,你瞧,张静家的还是白樱桃呢……”“我们再也不偷吃了!”“老师您也吃吧!”“老师,这是妈妈摘给您的……”这就是付出的一点爱,会得到更多的爱。
四、应好资源 使教学手段更科学
在这方面,老师们基本上做到了上课时不带情绪进教室,给学生创设了好的课堂环境,亲手和学生共同制作教具,使课堂管理过程中充满人情味、艺术性、知识性,教和学的过程有了创造性。
五、学会学习  让学生找回自信
通过几年的平等参与式教学,虽然时间不长,但学生的变化十分明显。他们变的大胆活泼,特别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积极主动的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上课积极参与讨论,能各抒己见、不懂就问、课堂轻松、充满乐趣,校园中您更多看到的是孩子们朝气蓬勃的笑脸,听到的是用流利的普通话读书的声音。
我个人也在中英项目专家的扶持与教育局领导的关怀下,参与编写了中英项目校长、教师培训教材《特殊教育需要》和《低年级儿童发展策略》。自身受到很大的鼓舞和启发,为了能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我们年轻的教师会不断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的为农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英项目教师培训让我懂得了学生,懂得了如何当好一名好老师,如果有人问,此时此刻,你的感想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说:中英项目使我更爱教育,更爱自己的学生。我才真正体会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道理。
在中英项目即将结束之际,我谨代表所有接受过中英项目培训的老师们向中英项目和项目专家表示中心的感谢,向你们保证,我会努力进取,不断创新,把培训过程中接受的理念继续运用到实践工作当中。用情去教,当一名学生喜欢、领导信任、家长放心的好老师。尽情享受教育事业无尚的欢乐与幸福!
同时我也希望中外教育专家继续关注我们项目地区的教育发展,关注我们的学校、老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后续支持,使项目成果能够发扬广大!

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

和政三中 马彩霞
2006年5月23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必读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LEAD)阳光志愿者俱乐部 ( 京ICP备13018722号-2 )  

GMT+8, 2025-1-22 13:03 , Processed in 0.032027 second(s), 13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