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eyball 于 2015-7-2 22:06 编辑
一、课程流程: 1.不可能的世界 上课的时候,由主讲引导孩子们,“闭上眼,老师带你们来到了一个不可能的世界,在这个不可能的世界里,能够发生在地球上不可能的事情,现在你们想象一下这个世界里都会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仔细的想一想然后一会而告诉老师” 接下来由主讲老师进行提问,邀请孩子回答问题。助教老师负责在黑板上将孩子的回答写下来,画出思维导图。 环节注意事项: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有些表述可能并不是特别完整,可能需要主讲老师将孩子的回答进行总结,再描述,方便其他孩子理解。 孩子回答摘录: ①可以将所有知识导入大脑的芯片 ②隐身衣 ③可以产生各种美食的机器,对着机器说一下就会有美食出现 ④拼装房子 2.秘密袋子 老师将现场的孩子进行分组(一组5个人比较合适),进行游戏。将一个物品放入到不透明的袋子中,每组留一个人在台下,其他的孩子在台上蒙上眼睛轮流摸袋子中的物品,并说出三个词语对物品进行描述。最后由台下的孩子根据词语猜物品。 环节注意事项:助教老师要在黑板上写下学生说出的描述词语。在台上的孩子都说完以后,主讲老师根据现场的反应,需要总结黑板上的词语,并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台下的学生更好的理解词语所表达的意思,更快的猜出物品名称。 学生猜物品回答展示:
3.采访外星人老师在班级中寻找一个孩子,让其他的孩子问他问题。问题可以是各种方面的,由台下的学生具体发挥。(采访地球人,现场思维导图展示如下)
助教老师负责在黑板上将学生的回答记下来形成思维导图,在采访地球人过后,主讲老师需要引导孩子们将众多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成几个大类,让他们对于采访时需要问那些问题,有一个大体的印象。 接下来,在班级中找一个孩子扮演“外星人”,由助教老师将“外星人”带出班级,告诉他接下来如何扮演外星人。主讲老师在班级中引导孩子们,调动积极性的同时,让他们思考要问什么问题。 在“外星人”回到教室后,剩下的就是孩子们火热的“抢问”环节了,助教老师也要记下思维导图。(采访外星人,现场思维导图展示如下)
4.圆圈创造 “外星人的星球里遭到了巨大的灾难,外星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现在他们正努力重建家园,可是却苦于缺少合适的工具,施工进度缓慢,小朋友们下面要由你们来帮助他们,开启你们的想象力,用纸上的圆创造出可以帮助他们重建家园的物品” (需要用到纸,样子大体如下)
发给学生纸、笔,让他们进行创作。 学生都画好以后,安排进行创作分享,询问为“外星人”发明了什么工具,其中最满意的4个是什么。 分享过后,下发白纸、胶棒、剪刀,让学生将最喜欢的四个东西剪下来,粘贴到纸上,并且编一个小故事,为故事起一个名字。 安排分享故事,学生将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根据现场情况,可以选择收上来进行保存,或者留给学生自己保存。
二、课后总结:
1.学习效能课中,老师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向,对于学生说出来的想法进行总结和归纳,方便其他孩子进行理解,担任一个“传声筒”的作用。
2.这节课中,《不可能的世界》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的作用是逐渐打开学生的思维,使接下来的环节更容易进行。所以可以适当延长这一环节的时间,进行更多的分享。
3.《秘密袋子》环节中,选用的物品,最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东西,否则超出学生认知,台下的学生回答不上来;可以考虑选择触感明显/嗅觉/味觉的东西,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物品能够使学生产生有歧义的话更能够调动现场气氛。
(Tips:其他课程中借鉴度高的)
4.安排课程时间时能够有5-10分钟的“留白”时间,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总结,分享。更多的和学生交流课程感想,了解课程效果及改进方向。
5.课堂中学生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积极参与型”和“高冷慢热型”,需要在课堂中平衡他们之间的发言次数,并且在“高冷慢热型”的同学发言过后,老师要及时给予“赞美和鼓励”,强行给他们“升温”,提高课堂参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