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蕾蕾豆 于 2015-5-5 14:53 编辑 
 
  三字经  第五讲第一节 1、  课程回顾(由助教引导学生回顾上节内容主要是表演的故事10min) 2、  课程讲述(30min) 介绍课文,因为时间问题,主讲自己介绍故事。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以下故事会根据时间安排进行讲述: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 )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嗜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 。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孙敬读书时,随时记笔记,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一觉醒来,又懊悔不已 。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留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随即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梁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从这以后,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奋苦读。 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 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书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锥刺股”编辑战国时期囊萤映雪,有一个人叫苏秦 ,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决心要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想睡觉时,就拿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大腿 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醒来,再坚持读书。 一天半夜,孙康 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 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 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牛角挂书晋代时,车胤 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 ,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 ,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李密用薄草 做的鞍鞯 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 》,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 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 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 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 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 说:“我看李密 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 结交李密  。隋炀帝 九年,玄感在黎阳 起兵,派人入函谷关 迎接李密 。 3.主讲布置下节课主要内容(10min)                    第二节 1.    回顾上节课内容(5min) 2.    辩论赛(开卷有益VS开卷未必有益)助教引导学生分成两方以及进行简单培训。(10min) 3.    辩论(25min) 4.    助教及主讲点评,评出获胜队伍以及最佳辩手。(5min) 5.    成长日记撰写(5min) 
 助教需求:两到四名 教具需求: 主讲准备 打印拼音版三字经15份 打印教案5份 打印主讲教义1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