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阳光

 找回密码
 注册必读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489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蒙支教的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30 18:2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总算码完了一篇要交给学校的报告,也算是对我这两周支教活动的一个总结,虽然还是有很多东西没有写进去。俺的文字比较差,但是马上要开始的新工作就是码文字,所以希望大家多砸点砖,多提点意见,让俺能迅速、茁壮地进步啊:)

赴内蒙太仆寺旗支队扶贫支教社会实践总结
环境系        安欣
去国家的贫困地区做一段时间的志愿老师是我长久以来的一个梦想。曾经,在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个机会,让我距离实现这个梦想很近很近,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我与它擦身而过。直到2007年的6月份,在学校的info网站上看到了“2007年清华大学暑期扶贫支教项目”的信息,我当即毫不犹豫的报了名。非常幸运也非常荣幸,我得到了去内蒙古太仆寺旗的机会,成为了这只支教队伍的带队老师。

我们的队伍由我、七名分别来自生物系、人文学院、机械系、电子系和电机系的清华学子、一名来自美国南佛罗里达州州立大学的志愿者组成。有意思的是,来自美国的志愿者Sriram,他出生在印度,后来又分别在英国和爱尔兰生活了一段时间,13岁的时候,举家迁往美国。他的国际生活经历为我们这支队伍又增添了一份国际化的味道。太旗当地负责接待我们的是位于太旗旗政府所在地宝昌镇的宝昌一中。说起宝昌一中,还真不简单,它曾是全盟(锡林郭勒盟)的重点中学,在整个锡盟赫赫有名。但是近几年,周边私立学校的兴起,对宝昌一中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又由于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宝昌一中的生源每况愈下,升学率也随之逐年降低。因此,学校领导特意安排我们给高三的学生辅导英语,同时也向这些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讲授一些应对高考的实战技巧。

出发前的一段时间工作十分忙碌,我几乎没有参与到队伍的前期准备工作当中。为此,我感到十分抱歉。但是,在队长生物系赖艺祯同学的大力领导下,我们队伍在太旗的社会实践活动被安排地井井有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在宝昌一中的支教活动以及针对当地人口计生问题进行的一些社会调查。这两方面的内容相辅相成,使得我们这次的实践活动异常充实、有意义。下面我主要介绍一下这两方面活动的内容以及我本人参加这些活动的一些感受。

一、教学活动
我们在宝昌一中的日常教学活动基本分为三个板块: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和英语角。
在课堂教学中,队员主要向学生们讲授一些非常实用的学习英语的技巧,例如如何巧记单词、如何写好作文、如何提高阅读速度等。我们这支队伍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大一、大二的学生,他们对高考的记忆还十分清晰,因此讲起这些他们在高考复习时总结、提炼出的方法、技巧时,颇为得心应手。对于这些刚刚进入高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系统地学习了两年基础知识,目前也正需要了解一些更加实用的复习方法、技巧,以帮助他们在考试中有更好的发挥。据宝昌一中的范书记统计,我们在宝昌一中的十二天时间里,共上了144节课。对于我们这些几乎毫无教学经验的队员来说,这应该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记得第一周课上完之后,王悦萌同学的嗓子已经沙哑到说不出话来。这也难怪,谁让她的课那么精彩,有那么多同学喜欢和这位看起来和他们差不多大的姐姐交流呢?

专题讲座共有五个主题,除了向学生们介绍了一些如何应对高考复习中所要面对的具体问题,例如如何调整心态、各科复习的侧重点之外,队员们还与学生们分享了他们自己的经历,以他们自己的故事激励学生们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王悦萌同学的讲座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在讲座中,她谈到现在在回顾高考前的复习时,想到更多的是与自己的同学,在各种信息、资源都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一起拼搏的珍贵记忆。我想这是大多数经历过高考的人都会体会到的。虽然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但也会给我们的人生留下许多珍贵、美好的记忆。美国志愿者Sriram关于他自己经历的讲座也十分有意思。做为一个生活在美国的印度人,在家里他感受到的是印度文化,而在学校则是美国文化。这两种文化不断地在他身上产生冲突,而他是如何挣扎于两种文化之间,终于找到了自己最适应的一种状态。我想,听他的经历,对于那些一直生活在太旗的学生来说,一定是大开眼界。他们的问题也很有意思,而且让我们颇为吃惊的是,似乎大多数学生更想了解的是印度文化,而不是美国文化。也许是因为大家平素接触到的美国文化已经太多了吧。

英语角的形式更加活泼。每天吃完晚饭后,我们会和学生聚集在食堂一侧的大舞台前,Sriram先带领大家做点简单游戏或是教大家一些简单的舞蹈(印度人果然能歌善舞),让学生们活跃起来,然后我们分为小组,每个队员负责一个组,和学生以游戏或谈话的形式交流,最后再聚到一起,学习一首英文歌曲。学生们参与英语角的热情极其高涨,即使一些平时在课堂上比较腼腆的同学,来到这里,也能比较放得开,和我们一起跳舞、唱歌、用英语交流。

由于我们面向的主要是高三学生,而且我们去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正式上课,所以是在不影响他们正常教学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上的安排。我觉得这样的安排还是十分合理的,队员们有充分的机会和学生们进行课上课下的交流,同时也好协调出时间去做社会实践。队员们自己编写的一本教材也十分精彩,涵盖了高考英语实战的各个方面,而且将解题技巧与真题相结合,同时还将一些流行英文电影、歌曲的经典句子拿出来做例句,令整本教材既实用,又趣味横生。

二、 社会实践
关于社会实践,我在这方面几乎毫无经验。因此,临行前,我特意从图书馆借来几本费孝通先生关于社会调查的书来看。这些临时抱佛脚的东西对我而言还是起了一点作用的,从费先生对他在全国各地所做调查的总结中我获得了不少灵感,尤其是先生如何发现各地不同的发展模式、如何挖掘各地不同的典型问题。这些阅读不断地刺激我,让我想了解太旗更多一些,让我想知道太旗人民为何这么多年来摆脱不了贫穷的帽子。

刚到宝昌,和学校领导、老师聊起宝昌的人口问题,结果众口一词地告诉我们说,“我们太旗的计生工作是全国做的最好的”。后来我们又陆续采访了一些学生以及邻近村子的一些村民,同时还采访了太旗计生办的常务副局长王海明,不管是来自民间还是官方的消息,几乎都证明了学校领导的话并没有夸大之嫌。似乎在大家的印象中,越贫穷地方的人越能生、重男轻女的现象也越严重。但是在太旗,我们却发现了几乎可以说非常先进的生育观念,这一点可以从我们在当地学校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中略窥一二。我一共走访了当地四所学校,除去宝昌一中外,还有两所初中、一所小学。在和这些学校老师、领导攀谈的过程中,无一例外地发现他们都面临着生源剧减的问题,除了有学生跟随打工的父母到城市上学而导致学生数减少的原因外,主要问题还在于当地这几年出生人口的减少。同时,这几所学校的男女学生比例基本上都持平。甚至在我们的一些入户调查中,有些人反映更想要女孩,因为这样经济负担轻一些。据王副局长介绍,在当地,为儿子娶个媳妇得花二十万。相信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从现实的角度去考虑,当地人基本上都不愿意多生,对生男生女也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看到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太旗执行地这么好固然让我们感到欣慰,然而同时我们也碰到了一个让自己尴尬的问题:如果说太旗的计划生育不存在什么问题,又落实地这么好,我们的社会实践该怎么做?总结一下为什么这里的计划生育做得这么好吗?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我们一致认为不能简单为太旗的计划生育工作做一番宣传,因为我们的思考不能止步于此。同时,我们认为,人口政策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如果说太旗并没有因为人口问题造成经济发展落后,那么到底是什么影响了这里的经济发展?这才是我们想要了解的关键问题。为此,在第一阶段人口问题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始了第二阶段的调查。我们认为应该系统地了解太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在采集到的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看看是否能找出制约太旗经济发展的原因。因此,我们把第二阶段的调查分为三个部分:1,继续采访相关政府部门(我们后来又陆续采访了当地的妇联、扶贫办、统计局、教育局);2,在当地学生的带领下,走访除宝昌之外的另外三个属太旗管辖的镇(后房子、千斤沟、红旗);3,采访当地的乡镇企业(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只采访了当地一家私营砖厂和当地最有名,也是太旗首屈一指的纳税大户-草原白酒厂)。

当然所有的这些采访加在一起,也不能说我们的调查是系统的、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成熟的。毕竟我们时间有限、经验有限、自己的能力更是有限。关于全部社会调查的报告,我们的队员还在整理之中。我们还没有一个最后的结论出来。然而,在走过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人交谈之后,至少我的一个总的感受是当地政府在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记得去扶贫办采访的时候,甚至我还没有开始提问,接待我们的马主任就开始侃侃而谈造成太旗贫困的原因:自然环境恶劣、缺水(无地表水)、土地沙化严重、缺矿产资源、人口多(太旗总面积3415平方公里,总人口20.3万)等等。同时,他也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扶贫措施,例如资金援助(中央政府每年给太旗的扶贫款项接近两千万,主要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政策扶持(退耕还林补贴)等。当地的贫困人口已由2001年的11.2万减少到4.8万(2006年底统计数据)。然而在下乡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一些最穷的地方,当地村民似乎很少得到上述措施的惠及。政府发给他们的补贴时有时无、没有人帮助他们改善农业技术、引导他们发展农副产业,可以说他们还在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同时,政府对乡镇企业发展的态度似乎也不是特别积极。我们采访的一个私人砖厂,老板是外地人,他来这里办砖厂已经三年了,投资了七十多万,还没有办完所有的审批手续,一些手续不给办,政府也不给一个明确的原因。

从人口问题的调查转向经济问题实是迫于无奈,我们不愿做这个转向,因为我们知道这个问题和学校以及国家计生办交给我们的题目有所偏离;这个问题太大,我们肯定无法触及问题的全部;同时,这个问题也太敏感,我们不愿在支教的这段日子里引起任何的不愉快。然而,我们又觉得有责任去发现、去探索我们更加感兴趣的问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一些想法,也许不是很成熟,但是会对当地政府,或者至少我们自己,有一些启发。

三、 此行感受
比起北京的生活,我在太旗的日子更加放松。在那里,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抬头就是广阔的天空,到了晚上,天上的星星密密麻麻,多得让你觉得有一些快要被挤掉下来。在那里,人与人之间也有勾心斗角,然而对我们,尤其是那些可爱的学生,是那么热情、那么真挚。傍晚在操场上散步的时候,常常有学生过来找我聊天,向我讲述她们的生活,梦想与烦恼,希望与压力,也听我聊一些北京的生活。或者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一起唱首歌,用英语进行一些简单对话。在路上碰见,她们会微笑着向我打招呼,偷偷塞给我一封信,几首她们自己写得(的)诗。我非常享受这种朴实而自然的交流。

然而我最大的感受是农民的生活、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城市化进程好像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并不能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它所引起的种种变化。然而,在下乡调查的过程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城市化进程对农村、对农民生活的冲击,我亲眼目睹了费先生笔下的“乡土社会”如何在城市化进程的挤压下一点一点瓦解。在我走访过的乡村中,无论是邻近宝昌的西坡村,还是更为偏远的红旗,几乎看不到青壮年男子。尤其是红旗的两个村子,走在路上,很少看到人,许多房屋因为无人居住,年久失修而残破不堪。在红旗的春耕营子(营子是当地的一种叫法,意思和“村子”差不多),我们在村口碰见了一位老大爷,大爷对我们说,原来这个营子有80户人家,现在已经只剩下20户。大爷的两个女儿都住在宝昌镇,只有他和老伴还留在这里。问他为什么不去和女儿们住在一起,大爷说镇里的消费太高,不愿意为女儿增添负担。带我们走访红旗的学生陈刚,他的父母已经在天津打工三年,这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从来没有回过家。陈刚也只去天津看过他们一次。陈刚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不太喜欢说话。但他很诚实。我问他我们的支教队伍对他有没有什么影响,他说没有,因为他不喜欢学英语。但是他也告诉我他以前的性格不是这样,他以前性格很外向,只是自从他父母离开他外出打工之后,他变得越来越不喜欢说话。他的姐姐在呼和浩特上完大学后也留在了那里打工,现在家里只剩下爷爷奶奶。两位老人本来是跟着他叔叔婶婶过的,因为他家没人住,只好搬过来给他们看房子。陈刚的爷爷今年已经七十六岁了,陈刚家的九亩地还都由他来打理。家里除了爷爷奶奶,留守的还有他的婶婶,他的叔叔农闲的时候也在外打短工,我们去的时候他刚从外地回来。叔叔家的两个孩子,大的在常州打工,小的在北京。所以陈刚是家里唯一还没有出去的孩子,只是由于
2
 楼主| 发表于 2007-8-30 18:26:53 | 只看该作者
交通不方便(红旗距宝昌开车不到一个小时,但每天只有一趟班车),他也只能在放长假的时候回来。在和陈刚家里人交谈的时候,除了她的婶婶对需要交一些名目奇怪的税有些许抱怨之外,两位老人在回答我们的问题时,总是一脸的平静。尽管他们的低保补助很少能按时足额发给他们,尽管他们疼爱的孙子、孙女都不在自己的身边,尽管今年大旱,他们的地几乎没什么收成,但是,真的,他们没有什么抱怨。他们只是高兴他们的小孙子回来了,还带来了几位客人。于是,他们拿来了二儿子刚从外地带回来的桃,摘下自家院子里种的苹果,又烙了满满一桌子的酥油饼。他们的热情让我感动,他们平和的心态让我高兴,然而我仍然禁不住想,要是政府能给他们多一些帮助、引导,使他们的子孙儿女能留几个在身边,不用全部为生计奔波在外,也许两位老人的脸上会多一些笑容。

这份总结写到这里,总觉得还有很多话没有说。在太旗的十二天,我听到了太多的故事,带给我震撼、感动、欣慰、愤怒、遗憾,种种,种种。因此,我特别想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能拥有如此一段真实而不凡的经历。
3
 楼主| 发表于 2007-8-30 18:28:33 | 只看该作者
oh, my god! 怎么这么长!希望别造成视觉疲劳啊:)
4
发表于 2007-8-30 18:39:33 | 只看该作者
太棒了,多详实的总结啊
两周的时间又是教学又是社会调查,真够辛苦
为安欣和你的学生们喝彩:)
5
发表于 2007-8-30 20:20:14 | 只看该作者
恩,一定有一些悲欢离合的故事吧~
6
发表于 2007-8-30 20:38:12 | 只看该作者
我来为安欣同学的码字工作添砖加瓦~~呵呵
7
 楼主| 发表于 2007-8-31 09:28:22 | 只看该作者
To 一华
走得时候有一些伤感,不过我觉得一定有机会再回去,所以还好啦

To 地狱里的温柔
我到时觉得我们学校能组织这样的活动,挺值得表扬。虽然我在清华受了各种“非人道”的待遇,但是能给我参加这种活动的机会,我还是很感谢她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必读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LEAD)阳光志愿者俱乐部 ( 京ICP备13018722号-2 )  

GMT+8, 2024-11-25 15:16 , Processed in 0.032070 second(s), 15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