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阳光

 找回密码
 注册必读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6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6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22 16:2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其间,这对夫妇的家中又先后住过两个外人。一个是先生老朋友的儿子,他们一家据说和老先生一家是世交,早些年一直来往如亲戚,刚巧那男孩的母亲和老先生是同姓,所以就和老先生兄妹相称。那男孩也是考入了当地的一个大学后,由母亲领着来认这个打生下来就没见过的“舅舅”一家人的。后来那男孩升入大学三年级后,为了让舅母辅导外语,就提出要搬到舅舅家中住。当时这对夫妇的大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嫁了人、二女儿和三女儿在外地读大学,只有最小的儿子在身边读高中,比起早些年,住房已经宽绰了不少;加之原本就乐于助人,夫妇俩当然没有任何异议。男孩品行不错,老夫妇俩看到儿子和他在一起相处愉快、并能学到些他个性中的长处,就觉得很高兴。

后来,大约是那个男孩在这对夫妇家中住了一年多后,太太的一个学生家长上门来,强令自己的儿子认老先生和老太太作了伯父和伯母,并提出要这对夫妇收养他们的儿子一段时间,原因是他们上中学的儿子虽然天资不错但性情实在顽劣难教,希望在“伯父伯母”家中能熏陶出爱读书、知礼节的好品德。老夫妇俩商量了一下同意了,又鉴于受人重托,为了不负他人的重望、给那个孩子一个相对好些的学习环境,就提出让自己的“外甥”搬回宿舍住,至于外语辅导,可以在他每周末过来小住的时候照常进行。

结果,外甥虽然搬了出去,却为这件事情对舅舅舅母不满,再没有上门来。他大学毕业后,曾经到这对夫妇的二女儿工作的地方来找过她,在找工作期间借宿在这个“表姐”的宿舍及朋友的家中。二女儿在和父母通电话的时候提起“表弟”来了一事,父母就说他已经快一年没有上门了,想必是因为当初让他搬出去而耿耿于怀。表姐听了觉得纳闷儿,就追问表弟。表弟承认确有其事,并说原因是他觉得舅舅舅妈太势利了,还不是因为看到那个学生家里有钱有势才答应收养他的吗?虽然他自己也不是他们有血缘关系的外甥,但是同样是外人,如果他自己家里有钱有势,舅舅舅妈肯定不会让自己搬出去。

这对夫妇的二女儿听了“表弟”说的话很心痛、很愤怒。她深深地了解自己父母的为人、敬佩并爱戴自己的父母,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有人私下里这样评价自己的父母,而那个人竟是被父母收养了一年多的人!她对表弟说:你知道自从我们记事起,我爸爸妈妈收养过多少别人家的孩子吗?你知道他们收养那些孩子的时候,有没有赚过一分钱吗?你知道你是第几个寄住在我们家的所谓亲戚吗?如果你不知道,就不要自以为是地评价一对六旬老人的为人!

那时候这对夫妇的二女儿大学毕业才刚刚一年,属于涉世未深容易冲动的人。搁到了现在,她是连愤怒都不会愤怒的;进入社会那么多年,早都见惯了事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漠。在这民心浮躁物欲横流的年代,如果你告诉别人某些人作出帮助别人之举仅仅是出于善良的本质、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可能得到的几乎唯一评价就是:你根本在胡说八道!或者就是:做那些好事的人根本就是缺心眼儿的大傻子!

有一首儿歌,叫《为什么我们会把老师叫妈妈》。现在这年头,恐怕很多人听了题目就觉得肉麻。可是在这对夫妇的孩子们心目中,就以为天下的老师都是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个样子的,也就把那首歌很自然而然地从小唱到了大。渐渐长大了,孩子们才发现有些老师跟自己的爸爸妈妈并不一样,他们甚至动手打学生;有些老师属实可敬可爱,他们也就很自然地学着自己父母的学生们爱戴自己父母的方式去敬爱自己的老师。

在这对夫妇的孩子们心目中,起初也以为天下所有的爸爸妈妈就都和自己的父母是一样生活的,天下所有的家庭和自己家庭也是一样的;大了些,才发现原来别人家并不像自己家里一样老有些亲戚外人在住;更大了些,女儿们就感觉到有客人在家时,在并不宽裕的生活空间里,起居更衣都不是很方便;也懂得了原来爸爸妈妈是没有义务对那些自己家人以外的人那么好的。

有一天,这对夫妇的二女儿问起自己的妈妈,为什么要对那些非亲非故的学生们那么好?为什么要对那些亲戚那么好?邻居某某某、同学某某某家里好几年都不来一个亲戚,为什么我们家就总有那么多亲戚来住?妈妈就问女儿,你去过妈妈的老家头道沟吧?你也去过爸爸的老家东沟吧?女儿回答说去过。那些地方是不是比咱们现在生活的城市穷?妈妈又问。女儿回答说是的。让你一辈子生活在那些穷地方,你愿不愿意?妈妈又问。女儿回答说不愿意。妈妈就说:爸爸妈妈就是在那样的穷山沟里长大的,通过考上大学才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要不然也就一辈子呆在老家了;所以,帮助那些爱读书的孩子们,让他们也能考上大学变成城里人,有什么不好吗?

到现在,二女儿还清楚地记得与母亲说的那些话,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如果是让她过那种几乎完全牺牲自我舍弃自我、彻头彻尾凡事都先为别人着想的生活,她是断然做不到的;虽然很大程度上,她还是遗传了父母善良的秉性、承袭了母亲宽容的胸怀,可她仍然觉得,如果让她一辈子重复自己父母的生活方式,那也太辛苦太劳累太不值了。

老先生后半辈子一直在做不大不小的文官,换了别人再不济也弄了三两套房子,不开窍的老先生却临到退休还住着早些年分得的老房子;甚至无论是在当出版社社长时,还是在当社会科学院院长时,连一次都没有为私事动用过公家的车,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一直到退休。老太太到退休时是国家特级教师,工资倒是一级级在涨,奔小康却没什么戏了。

老夫妇俩这一辈子,也没攒下什么家当,家中最值钱的可能就是那垒了一屋子的书。而那些他们一家人都那么珍爱的书啊,却总是因为住房的拥挤而得不到圆满妥善的安置。早些时候房子实在太小,书就码在小小的杂物间,很多很多都遭到过老鼠的啃噬。二女儿清楚地记得,有一天从杂物间里翻出心爱的带插图的那本老版《吹牛大王历险记》,看着被老鼠啃过的发黄的书边、闻着纸张发潮的味道,心疼得都掉眼泪了。后来房子大了些,书也跟着变多、孩子们也跟着长大了,那么多书要打好几面墙的书柜才放得下,仍然是空间不够。再后来搬进两室一厅的房子,那厅对于有四个孩子的老夫妇而言,也仅仅是一间敞开的卧室而已,却好歹可以在每一间屋各辟出些空间来打了几个书柜。

只是这对一辈子做学问的老夫妇俩,在家里就一直没有过一间真正意义上的书房。儿女们知道,其实父母的心底一直是有一个愿望的,那就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住上一套拥有独立书房的房子。终于,是在老太太要退休、老先生也没几年就快退休的那年,孩子们凑钱给父母买了套一百三十多平方米的房子,又劝父母把那住了十多年的老宅卖掉换了钱装修了新房子,其中的一室就被装修成了书房,打了整整三面墙的双层书柜,让那些珍贵的藏书终于都可以登堂入室,也终于圆了老夫妇俩从不曾说出的多年的心愿。

问起这对老夫妇,一辈子为别人奉献了那么多、活得那么累,究竟得到了什么?他们就说,他们那么生活是因为那样的生活方式才使他们心安理得,他们自己并不觉得累;他们觉得自己一辈子很幸福,虽然日子不宽裕,但是一家人从没有挨饿受冻,生活水平也总是在逐年日渐提高;最让他们满足的是,他们的四个孩子都很善良很正直、彼此和睦亲爱有加,并且都念了大学,还有念了硕士博士的;他们觉得自己是天下最富有的父母,他们的财富就是那四个孩子。


2003年旧历年间
于大连家中
(谨以此文寄托对父亲母亲的深挚爱戴与思念)



回复12: 好感动    呀呀 2003-08-14 12:13

非常敬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必读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LEAD)阳光志愿者俱乐部 ( 京ICP备13018722号-2 )  

GMT+8, 2024-11-23 14:58 , Processed in 0.050582 second(s), 14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