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阳光

 找回密码
 注册必读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974|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兆星观点--关于知识,读书,传统文化,阳光发展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17 22:14: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einstein 于 2011-5-18 05:36 编辑

昨晚兆星组织老大不小,卢克等我们几个小聚了一下,大家分享了一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兆星谈了很多,他说他的观点在阳光的帖子上早就谈过。我因为一直没有看到,于是找了一下,果然有。我想重新重现整理放在这里,供对这方面感兴趣,或者对兆星的想法感兴趣的朋友了解。
关于知识,读书http://www.ygclub.org/bbs/redire ... =4410&pid=43767
  年龄越大,感到记忆力越差。看到成堆成堆的书,气馁得连一本书也不想看了,反正多看一本与少看一本觉得也没太大区别,也许你看的偏巧是一本垃圾类的书,即 使是精选过的,过几年回过头来看发现大多也差不多是无用的,甚至有害的。十年前,接触到了儒家经典最常见的文献,仅入门的很少篇幅就使得我对一些流传在民 间的概念有一点恍然大悟。

后来 就形成了如下观念:

如今知识爆炸,实际上是伪知识爆炸,粗制滥造的文献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传播的速度和数量远比精品更让人易于接受(一是制作者以利益考虑会无限制扩大规模,甚 至刻意误导人。再一是现代人人心浮躁无心无能去辨识真正的精品)。作为需要不断学习的任一个人即使有心去谨慎寻找精品,也可能通常是迷途在过程中。任何一 个学科分支的任一细小门类,都能让几代人沉溺其中而不得返,如果没有一定的智慧找回回家的路的话。

那怎么办呢,怎么办呢?

我自认为形成了一个简单的识别观点:

一。沉淀够久的中国古典原文用文言文表达,言简意赅。不需要为了稿费凑字数,还需要想办法用最少而最准确的字表达以节省记录的成本且不失原意以保持记录的 意义。能够传承至今,那么至少经过了无数代人的检验而更显其珍贵,即使考虑到后来大部分可能是盲从,那么也得相信每一代都有不盲从的真人在认真检验。至少 比现在不断冒出的新观点,哪怕是某一个时代经过很多人推崇,要可靠得多。

二。古人的观点所积累的知识可靠性方面是否因没有现代经验而过时,我觉得可能会有一点点这方面的风险。但应该说是微乎其微。每个时代都有其特点,经过多少 代后,只有去掉时代特点的东西才更有可能沉淀下来。今人与古人最大的相同点就是,基本生物组成是没什麽变化的,吃的东西也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我们好像还没 有进化到机器人时代,更应该说还没有异化到这一步),为生存关心的事情,也就是大脑的思维兴奋点也不应该有大的变化。那么他们想的问题从内容到方法应该与 我们无大差。反而,从零星文献知道的他们的生活状态,更可想象他们与自然界的原始状态接触的更直接,更需要深入了解哪些人类无法影响的自然力量的规律。更 有他们有限的社会接触手段,更少于现代人的选择机会,使得对问题的思考更加专注和深入,也易于产生大智慧,好像易经的产生可以作为一个旁证。这样看来,应 该可以合理的判断古代积累的知识可靠性和价值。

三。关于现代的知识(非自身体验)。我觉得传承与创新在比例上,传承的重要性要占到绝大多数的比重。作为人,我们也主要是遗传的结果。好像现在还没有凭空 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物种。任何一星点的改变,都是基于已存在的东西在小心翼翼的模仿、尝试,有任何一点点不同,都可能是惊天动地的成就。那么如果按照理性的 逻辑判断,在知识的积累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古人知识的积累放到足够重要的程度呢?

四。直接知识(或叫直接体验)与间接知识   

前面是对知识的描述,其实我想把知识表述为自身和他人经验的总汇。

自身经验总汇便是直接知识,是自身这个具体的主体带着它一切固有的特性与它周围可及的环境交流的结果在自身留下的只有自身可见的痕迹。

他人经验的总汇,即间接知识,便是自身之外,任何一个非自身的主体带着与自身可能有某种相似性的特点与与非自身这个主体周围可及的环境交流留下的其他主体 可见的痕迹。这里强调了一下其他主体带着与自身可能有某些相似性特点,主要是考虑到自身利益相关度和关注度。但由于好奇心的存在,这种强调也可能是没必要 的。

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的区分,主要是想表达直接知识的重要性。因为直接知识来自自身的体验,这样的体验对自身这个主体更实用,因为它更密切反映了自身主体空间的内外部环境因素。

五。知识的作用

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我估计一是心理性的----满足自身的好奇心(好奇心可能是人类的一种有益的本能),这是下意识的。另一个是实用性的----更好地指导自己生存和发展这一万物都具有的存在本能(我这么认为)的具体行为。

六。知识的地位

如果单就知识的实用性来考虑,知识的目的是指导行动,或降一格,是为行动作参考,以使行动更有效一些。而行动有效与否应该是以解决存在与发展问题的程度来 衡量,这样再细推下去,牵涉到长期短期目标、策略等等就太复杂了,且在此打住。再回过头来看知识与行动,即使拥有万物规律的一切知识,若不行动或不能对行 动产生作用,那么知识似乎是无用的。(当然可以很快的联想到,那样可以专门当老师,传授知识。看来知识怎么说,都可以有一些用处。只是变得很随机了,被迫 变了一个目标。但是,这里谈的应该是学习知识本来目的)。一切都还需要回到行动上来。要把知识有效地用于行动需要的应该是自身先把知识抽象加工成智慧。这 样,知识好像主要是原材料了。但实际上感觉知识和智慧好像

七。行动

行动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行动需要有主体的目标来规划。

该总结了:

重视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环境,通过与现代及周围的人和物行动交流,活在当下,更多的通过了解古典与接触真实自然去获得智慧,找回自己。

古典分中外,以中为主,因为离得近,不仅是距离近

我分裂了。脑子跑远了,找不到回来的路。先吃饭去。
2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22:15: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einstein 于 2011-5-17 22:18 编辑

关于中华文化http://www.ygclub.org/bbs/redire ... =4232&pid=40200
我个人感觉:近百年教育体系的问题是由于这期间发生的政治革命触及了传统学术领域根本,创新相对于继承比例严重失调,几经折腾,也许抓住了一些当时代的一些新的好的东西,但传统的经过沉淀的精华却被舍弃了或忽视了。这关键是政治力量过于强大,而造成垄断,难免走偏。在动荡中民众缺乏独立思想(生存为本,哪顾上思想)和独立意识(独立无用,跟着老大才有饭吃),也就减弱了民间制衡力量的产生土壤。因此独立思考的气氛和意识很重要。(那么不动荡也就很重要啊)。目前有了互联网,其实这是技术对于社会影响的重大拐点。(当然我不崇拜科学和技术的作用,它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又产生了一些问题,关键还在用这些技术的人)。互联网使得零星的民间力量更加容易凝结起来,我们阳光的实践便是一例。互联网的作用对近几年中国的政治决策也产生了很大正面影响,比如非典事件,暂住证问题,某些贪官问题等等。总之,发挥民间智慧很重要,这是站在解决因制衡力量不足造成决策偏差角度而言的。但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都是需要时间和条件的,急也是急不来的,个人只要量力而-----行即可。民间零星力量的作用更是具有慢效的特点,不要因此让自己着急上火,让自己内心失衡。这样实际在背离自己的愿望(多了一个失衡因子)。

人类社会先是自给自不足,接着可能是自给自足,后来有了交换,提高了效率。这都是为了基本生存,非常重要。基本生存解决后,便有了发展的需求,实现舒适的生存,实现心理的需求,能提高效率的交换仍很重要。于是基于交换的经济其实应是随处可见的,但市场的作用应还处于初始状态。然而,人是欲壑难填的动物。总是有新的需求在等着被满足,也总挣扎着该付出多大努力去满足什么样的需求的状态,效率便被普遍接受为最好的东西。在近代,好像是西方国家有人比较系统的研究了市场作用的巨大潜力,发现“发现需求甚至创造需求并满足它”是调动人们努力的有力工具,也是“廉价”占有别人努力成果的绝佳机会。商业便走向了极致。社会生产力因人的努力积极性被调动而得到提高,社会资源因市场交换的发达而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市场经济是个好东西,它带动了社会的整体发展。也正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运用,造就了近代西方国家比东方国家优越得多的物质文明。

然而市场经济同时带来的是人们对满足需求的能力的抽象物“货币”的绝对崇拜,反而忽视了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本身。或者说货币,也就是钱,是如此的耀眼让我们只想得到它,而忘了本来想用它干吗,或者甚至就只想到用它去实现一个别人认为重要的目标。当然这也只是极端情况,否则人类可能早就灭亡了。但这种极端情况也随处可见,实际上人们还是在“慢慢”的为自己挖掘着坟墓。前两年的金融危机是一次全球性的虚拟经济领域表现,但它也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了实体经济和人们的生活;大规模的开发砍掉成片的大树树林,大规模排放毒害人体的物质等等无不是对人类生存基础的釜底抽薪,而这些都是名义打着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旗帜,实际上只是个别利益相关者在“钱”的驱动下努力的结果。如果说这种事情只是发生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学习者中国身上,那似乎还可以认为只要让中国政府加强管制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看了《home》,我们会发现环境问题,尤其是人类自身行为造成的生存环境灾难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这其中不乏随处可见的西方国家商业利益集团和他们所利用的娴熟工具----市场行为,“合理合法”地对本国弱者的掠夺和对他国掠夺的肆无忌惮。近看,还有不断发生的富家子弟飚车或酒后驾车的自杀杀他行为。

市场经济行为就像是酒精,摄入一些可以提神,多了人就疯狂了。让一个从未见喝过酒的孩子尝试一下,难免会过量。即使一个惯用成人,也还会发生酗酒的情况。

就中国来说,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别人制定的,因自己落后,才学习别人,向别人看齐。如果规则制定的不好,或用不好,内部也会乱的。如果不参与规则制定,对外肯定吃亏受气。市场经济时代,西方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市场经济制度显现出它的弊端时,新的时代就要来临。新的时代也必然有新的榜样。东方文化的内敛和贴近自然应该在此时发挥作用。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积淀,应该能成为过热时代的清凉剂。东方文化或可引领一段世界的潮流。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可以是用来增长见识,得到能力提高,掌握技术,高人一等,炫耀资本等等,主动权在学习者自己,可以多种多样。

但教育的目的就耐人寻味了。

扯太远了,有点解题发挥。停止。有空再来自言自语。

回到本贴内容说一句,觉得转过来可以让大家反思一下,至于多老师说的带着大家,我是担当不起的。有感想的就自己发两句吧。

mayancau

本帖最后由 mayancau 于 2010-6-5 21:48 编辑
  我想像其他学科一样,经济本身注重的还是发现规律,而不是去制定规则,市场经济与其说是人为制定的规则,不如说是人类——这种复杂生物——世界客观存在的规律吧。因为复杂,认识起来很困难,所以很有趣~
        关于国学和文化,很大程度上是实用主义带来的一种压榨,不仅是教育领域,乃至宗教界,这种实用至上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其实,换个角度想想,在当前这也许是必要和重要的,但是并不是永远这样,还好当前的阈值并不高,变化正在暗流涌动,蠢蠢欲动。
3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22:16: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einstein 于 2011-5-17 22:18 编辑

关于阳光的发展http://www.ygclub.org/bbs/viewthread.php?tid=1541
关于阳光的思考,个人旧贴点击完善活动相关资料
与杨卢克同学简单聊起阳光种种,于是很自恋地费劲翻出了自前年重归组织后发的唯一帖子.另外发现携程上所有的帖子已没有了.好在本坛有备份.

第一次发贴,好不容易呀:交给团队部的一... 贺兆星 2007-03-05 03:27
贺兆星对新人辅导建议如下:(本想务实的,又务虚了)

前言

阳光是一个平台,它的出现也是供需关系利用网络推动的结果,网络是一个触媒和条件。
供是社会上存在一批年轻的姑且称之为知识分子吧,他们有一颗善心,希望能在自己力所能及或举手之劳的情况下帮助到社会群体的弱势一端。他们不满足于自己已有的现实活动空间,希望在网络的帮助下与同理想共愿望的一群人相识交往。他们有智慧而相对不够浮躁,希望他们所做的善举能够在同道互补的努力下系统持久地结出不会消逝的理想之果。
需是社会上尤其是经济社会中,社会财富严重两极分化的现实导致的弱势群体(或是群体的某个弱势一面)正经历着作为人的基本权利或平等机会的丧失,他们无法靠自身的努力来摆脱所面临的危机,急需(甚至急需也不是他们自己所能够意识到的)他们的人类同伴哪怕只是简单地搀扶一下这样的帮助。教育无疑是比较深远的一类需求,而儿童的教育更关系到社会的未来。
作为触媒和条件的网络,虽然不是形成一个社会自愿救助平台的必要条件,但却是形成象阳光这样一个汇聚遍布大地的萤火虫之光以足以消除(人类发展)一个一个黑暗死角的自愿者机制的必要条件。阳光的发起和阳光的三年多历程,经验和教训都应该能提供这样的证据。
阳光能够不乏人才,这是社会提供的。阳光能否聚起人才,并发挥出阳光人理念中理想的结果则是对现有的和将来的阳光人智慧的考验,这样的考验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考验,但重点可能就是如何用好网络等新技术手段使得上述供需得到恰如其分的结合。等到哪一天阳光成了一个众所周知的机构了,那可能表明阳光在某方面是成功的,但并不必然表明阳光实现了其预设的目标。等到哪一天阳光模式成了众多盈利的和非盈利的机构研究或效仿的对象了,那大抵可以理解为阳光基本实现了其成立的初衷。初衷当然不是模式,但只有模式才能保证初衷的实现。
基于以上观点,汇聚到阳光的人应该是自发的、自觉的、独立的、互助的、有平等意识的、愿意互补的、认同并实践阳光目标的。相应的,阳光应为这样的人提供依附的条件和环境(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又是开放的、能使外围的人感受到并被吸引和感化的。今日之老人乃过去之新人,今日之新人将是以后的老人。所谓老人无非是已理解并愿意且实际实践着同时适应了阳光文化的人,而新人可能是初步了解并愿意实践的人。阳光的发展(理念的实现)靠的是新人(因为老人总是有限的,而新人却是无限的足以不断发展),现在的老人则是吸引和凝聚新人的核心。因此在组织发展上新人是目标,老人是手段,老人是为新人服务的。老人的服务目标是使新人老化,这是要传承下去的每个老人的基本义务:帮助新人理解并实践,帮助新人适应,并让他老化后也接受这项基本义务。这项基本义务的履行应该得到阳光机构的支援:部门和同道的支援、网络的支援。
关于招募,同样基于上述观点,阳光的招募途径应主要是熟人介绍和网络宣传,保证被动吸收,然后再主动服务(老化他)。当然先期要有一个非常明了、非常易于让人理解的说明。或许不同时期,对不同人群有一个区别的宣传点,以引起注意。
关于老人的维护。现在的老人是鸡屎(基石BASE),也是鸡粪(基本成分BASIC ELEMENT)。没它土壤不肥呀,庄稼也不旺啊。应先行标准化地再老化,标准在哪,赶快讨论形成。设立立宪修宪程序(临时筹备组,定期最高权力的全员公决等)。立宪前那就先能动者先动起来开始全员登记吧、活动交流感情吧,这样忽悠着或许就把宪立起来了。其实宪应该是已经有了,再认真REVIEW一下吧。

en 小云1985 2007-03-05 04:09
恩。。。
hoho,老人是鸡屎,也是鸡粪 奇门遁甲 2007-03-05 23:42
老贺好有才啊:)

看的出费苦心写了,支持!
关于阳光的发展的想法--继续务虚 贺兆星 2007-03-29 15:21
关于阳光的发展

一. 项目目标

最初的孩子教育仍要坚持,可在适当的时候、成熟的时候、有能力的时候拓展新的领域。做的原则一定不是为了轰动:一轰动易自我膨胀不易持久,二轰动易受外界影响挤压、易导致方向背离。倘有轰动,尽可能低调处理。

工作的方向:一是做实事,对孩子有实际帮助(最低层、最有需要者),二是创新管理模式,使阳光的宗旨能持续、持久、蔓延。

二. 人才

无论上述做实事还是创新管理模式都需要人才,都是靠人才实现的。人才的来源:一是吸引,二是阳光环境造就。人才标准:第一是有善心(怜悯之心、大爱),第二有头脑(和/或)有技能,第三能与人和睦相处,第四有耐力、耐心。

三. 社会中的定位

自愿者意识应该理解为社会的良心。阳光定位在实施良心的其中一只手----弱势孩子教育,或以此一方面为开端。滚雪球发展,专注救助。

四. 发展动力、源泉和方式

个人的善心是源泉和动力,网络是助动力,集腋成裘,可行可持续。体制外体制,尊重体制内,个人非专业化,以不失源动力。组织作为微分积分器,让善心得以实施。


阳光简介---个人草稿 贺兆星 2007-03-29 15:26
阳光简介

您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对社会上的困境儿童

您想捐款,可是您却担心您的捐款不能真正用到您想捐助的人身上﹍

您想自己亲自去帮他们一把,您却担心自己力量太微薄,帮到的太有限;担心自己时间太少,无法善始善终﹍

"一片芳心难相许",真是左右为难啊!

为难的不是您一个人哪!

难道就没有解决办法了吗?

不妨了解一下下面的事情:

2003年6月的一天,在这个专门分配给儿童的月份中的一天,8个网友第一次现实地聚在了北京安定门地铁附近某单位的会议室里。于是由一个女孩在携程网上发贴发起,旨在"让教育实现(弱势儿童)梦想"的阳光俱乐部开始行动了。

这个缘起网络并试图由网络聚敛散落在现实社会中的一份份热心微亮,形成足以照亮一个个生活在社会某种边缘的儿童的未来道路的一束束阳光的志愿者自发平台,四年来不断壮大.一直活跃着不断增加的来自各行各业的年轻人,他们在这里找到了一种归属,快乐充实,助人达己。

如果你想把你的一份爱心汇聚到大家的爱心中,并看到它因此而变成一个个困境儿童找到新希望的重要因素,那么你就申请加入吧!

想了解阳光的志愿活动项目吗?请进入
想了解阳光的发展历程吗?
想了解阳光人的丰富多彩的内部交流吗
4
发表于 2011-5-17 22:32:52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我是不是插楼了,LZ好久不见,进来say hi
5
发表于 2011-5-17 22:46:55 | 只看该作者
LZ你回来了??好久不见了,赶紧回归组织啊!
6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05:45: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einstein 于 2011-5-18 05:47 编辑

hi,楼上两位好。我是五一后不久回到北京的。这个帖子我还是希望讨论和本帖主题相关的内容。如果还有熟识的朋友要打招呼给我发纸条吧。
7
发表于 2011-5-18 09:30:14 | 只看该作者
恩~~~ 学习了~
总体想法俺还蛮认同的~~ 尤其关于知识文化什么的~  hoho 兆星就是善于分析~~~
关于阳光再多点操作方面的东西就更好鸟~ 吼吼
顶一下,大家共勉吧~ ^_^
ps,乃们几只好有闲心呀! 羡慕羡慕~~
8
发表于 2011-5-18 10:12: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蕾蕾豆 于 2011-5-18 10:14 编辑

兆星暑假可以组织上次说的传统文化交流会啦!!!!
9
发表于 2011-5-18 21:05:51 | 只看该作者
不鸣而已,一鸣惊人。
10
发表于 2011-5-21 15:56: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btyger 于 2011-5-21 16:21 编辑

爱因斯坦帖子内容很广,我看到了知识和阳光发展的内容,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

1、粗略的把阳光的活动分成两类:a) 和支教相关的活动,可以对应论坛中的项目活动、课程建设等板块;b) 阳光自身成员的活动,对应团队建设、阳光交流板块中的内容。其中第一类活动应该是阳光的核心,参与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项目负责人、备课、主讲、助教、反馈)都需要不少的时间和精力;第二类是粘合剂,腐败和各种聚会活跃志愿者团体的气氛、一锅烩和各种分享帮助大家共同成长。
2、我两种都参加过,有时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比较,参与活动所达到的效果并不像预期(对孩子们收获的预期和对自己收获的预期)的那么好。参加信心学校第四次活动那次:早上七点半出门(平时上班八点半出门),接近九点半到学校,中午吃完饭回来到达三点半(回来后比较累,休息会儿到晚饭时间)。基本上一天都在上面,中间跟孩子们相处(助教)的时间是两节课——还要去掉孩子们听课、自己练习上机的时间。显然,负责主讲和备课的同学要投入的时间更多。
3、提出这个是想做下延伸:如何充分高效的使用我们的支教时间?让我们自己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可能这个问题有点儿矫情,但我想这对于每个有意长期参加阳光活动而且并不准备仅把阳光当作一个放松场所的志愿者都有那么一点意义。
4、打工子弟学校的外迁必然导致了志愿者花在往返路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这个时间没法省下来,那就可以在地铁上听外语,我也知道有人在地铁上看书等等;另外,为了减少主讲、备课同学的负担,可以在课后的fb中讨论之后的课程提纲和内容等;或者如果兆星回来的路上愿意在拥挤的车厢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中华文化的思考,我想我也会很乐意学习一下的

惭愧惭愧,光说不练很久了 提出问题,大家可以说说自己怎么充分利用时间的。如有歪楼,lz莫砖
11
发表于 2011-5-21 22:2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libtyger


    tyger不愧是理科生,逻辑严谨,没有漏洞
12
发表于 2011-5-21 22:32:41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必读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LEAD)阳光志愿者俱乐部 ( 京ICP备13018722号-2 )  

GMT+8, 2024-11-22 07:41 , Processed in 0.031970 second(s), 14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