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阳光

 找回密码
 注册必读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6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成人高教还有价值吗?[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23 04:0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zt-成人高教还有价值吗?[讨论] chenyan 2003-08-31 09:40


成人高教还有价值吗?[讨论]

每一所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几乎都是全校最有钱的单位。成人高教的目的几乎就是钱证交易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愈来愈激烈,许多略带技术性的工作,其招聘广告对应聘人员的学历要求都在大专以上。各个部门对干部提拔、职称晋升也都有明确的学历要求。生存的竞争刺激了国民的“求文凭”欲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成人教育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高等学校的经费长期严重不足,捉襟见肘,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巨大利润,大大刺激了高校和其他教育部门办学的积极性,使其敞开了创收的大门。一时间,成人高校蜂起。短短20年间,全国的成人高校发展到上千所。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历层次已从开始的大专、本科发展到了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已经无所不包。
  通过这种交易,需要文凭的得到了文凭,需要创收的得到了经济效益,每一所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几乎都是全校最有钱的单位。但是,这种双方满意的交易却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的。参加成人高等教育学习,不在于学什么东西,而是为了解决文凭,如果要真正学点东西,还得上培训班。
  成人高等教育没法说质量,除了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课程老化、内容陈旧外,最要命的是管理太过宽松。先说入学考试。现在成人高考已实行统考,但由于考试的对象是成人,考试的难度因此要比普通高考小得多。这一点可以理解,也似乎可以接受。而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考试纪律上远不如普通高考严格。考试纪律不严的原因,可能与人们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认识有关。在很多人看来,成人高等教育不过是为了解决文凭问题,参加成人高等教育的人大部分都是在职职工,毕业以后并不需要分配工作,也不存在转户口的问题,它不像普通高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样一来,这种考试自然也就不像普通高考那样神圣了。加之对成人高考中舞弊行为的处罚太轻,于是,在成人高考中代考、舞弊现象横生,一些监考人员也睁只眼闭只眼。在封建时代,对“科场舞弊案”的处罚重到可以杀头,而今天对成人高考的舞弊所给处分多是不痛不痒。如贵州省习水县在1996年成人高考中,考场内外串通作弊,监考有名无实。事后,有关部门作出的“处理”轻得简直可以说是变相鼓励舞弊。其实,在每年的成人高考中,作弊的又何止一两个地方!而且,不少成人教育机构实行“宽进宽出”,只要交钱就可以入学,连摆摆样子的考试都不需要了。
  再说培养。各种各样的函授、夜大、研究生课程班一般说来是谈不上质量的。比如高中起点的专科函授和专科起点的本科函授都是三年,在这三年中,基本上是利用短期培训完成教学任务,往往是个把星期内完成一门两门课程。课“上完”了,老师给学生出上10道或20道复习题,一两天后考试或下次面授时考试。考试内容不外乎是那些复习题,当然一考即过。虽然也要求学生自学,但由于学生都是在职的,工作繁忙,又没有什么压力,真正自学者甚少。一位参加英语函授本科的学员就深有体会地说:考徐燕谋主编的《英语》第七册,我一页也没自学,结果也考过了。老师将课文中的数十个词组印发给大家,学生一股脑儿全背下来,也不必知道那个词组是什么意思,考试时依样画葫芦填上就行了。所以,只要坚持参加每一次面授,坚持交纳每一笔学费,没有考不及格的,没有拿不到毕业证的!更有甚者,不上课,不做作业,不参加考试,只要交钱,就可以拿到文凭。
  从一定意义上说来,钱证交易已成了现行成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实在让人痛心!

  泛滥发展的成人高等教育有三大罪状:占用普通高教资源;造成社会不公平竞争;导致制售假文凭活动猖獗

  目前中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占用普通高等教育的资源而发展起来的。比如教室、设备、宿舍、师资等等。一些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高等教育规模,比如西北某师范大学,其普通本科、研究生为7000人左右,成人教育在校生为5000人左右,自学考试全日制助学班在校生为3000人左右。这样一种学生结构,势必过多占用普通高等教育资源。比如在教室的利用上,就存在与普通高等教育争教室的问题。据某大学教务处人员透露,在那所大学,居然有人建议将全校教室的管理权划归成人教育学院,而且某些校领导竟也认可,后经教务处据理力争才未发生这种可笑的事情。再比如对教师资源的利用,现在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说白了,就是一个玩“空手道”的“皮包公司”,只有管理人员,没有师资,上课还得请本校从事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师。过多的成人教育班使得教师们疲于应付,成为“上课机器”,影响科研,更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探索教学改革。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的上课报酬比普通高等教育的上课报酬高,因此在一些学校已经出现了普通高等教育的课没人上,成人教育的课抢着上的现象。
  也许有人说暑假、寒假利用教师上课总没什么影响吧?但也未必。放假的意义对于教师来说,除了休息,就是准备下学期的教学,占用教师的假期势必影响休息和教学准备。如果假期对于教师是可有可无的,那何必放假呢?
  成人高等教育还导致社会不公平竞争。按照我国现行政策,个人的学历与职称评定、提职升级、工作安排有着直接的联系。在现实我国还没有达到不看文凭只看实际能力,工资标准等许多政策还是以文凭为标准的情况下,成人教育学历与普通高等教育学历明明质量差一大截,却享受同等待遇,这严重伤害了一些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另外,成人高等教育对社会上制售假文凭泛滥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很多人恐怕不能接受这种说法,但只要想一想,便不难理解了。尽管我们的普通高等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但无论如何,一个接受过正规大学教育的人与一个未接受过这种教育而出钱买假文凭的人,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因为反差太大,很容易分辨。这样,买假者很容易露馅,也不敢理直气壮地捧着买来的假文凭求职和要求享受某种待遇了。正是质量低劣的成人高等教育,填平了两者之间的鸿沟,使假文凭与成人教育文凭的距离拉近了(事实上,很多假文凭就是成人高等教育文凭),进而敢于向普通高等教育文凭叫板。这就好比普通高等教育对于买假文凭者来说,原本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台阶,而质量低劣的成人高等教育正好成了买假者的一块踏脚石。

只有电大和自考值得保留和发展;函授和夜大实在该休矣

  成人高等教育的泛滥导致了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两败俱伤,是到了高等教育的管理者认真反思的时候了。在我看来,形形色色的成人高等教育应该分流,即:保留一部分学历教育;部分独立于普通高校的成人高校可以改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家承认其学历;普通高校不再从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而是改为职后培训,只发培训结业证。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普通高校举办真正意义上的成人继续教育,满足在职人员享受更高层次教育(而不是片面追求文凭)的愿望。
  哪些形式的成人学历教育应予保留呢?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经过实践检验,质量较高、社会信誉较好的。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只有广播电视大学和自学考试。这两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教考分离。由于上课辅导的教师不是考试命题者,因此,教师和学生都不敢像函授那样随随便便,必须认真对付才能通过考试。这样就保证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也正是因为教考分离的实施,使得电大和自学考试毕业生的质量甚至超过了某些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这样的成人教育形式不仅应该保留,而且应该大力发展。
  根据国家对高校采取“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措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部分硬件及软件设备都比较好地独立于普通高校的成人高校可以改成独立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学生,国家承认其大学学历;部分硬件及软件都比较差的成人高校可以并入普通高校,成为普通高校的职业技术学院,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学生,国家承认学历。
  而普通高校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普通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上,不应再从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而是改为短期职后培训,解决在职职工的知识更新问题,只发培训结业证。同时,为了充分挖掘普通高校的办学潜力,可以逐步扩大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使普通高校的招生人数达到饱和状态,这样便可以弥补普通高校因不再从事成人学历教育而受到的经济损失。在此情况下,如果普通高校还要申办成人学历教育,则可以举办电大、自学考试等教考分离的辅导班,确保成人学历教育的质量。至于函授、夜大之类质量甚差的粗放式学历教育,败坏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名声,实在应该休矣!





-------------------------------回复----------------------------


回复1: 贴我写过的小文——“柠檬市场”和法大研究生教育    Raychina 2003-09-01 12:01

“柠檬市场”和法大研究生教育

对于购买者来说,二手车市场是个变幻莫测的市场,他们既无法鉴别货物的好坏,更难以防止卖主对他们的欺诈。基于上述事实,二手车市场不可避免的会成为“柠檬市场”(低质量的车在美国被成为“柠檬”)——这是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洛夫的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一大理论贡献。

二手车市场上,因为购买者无法区分,无论低质量车还是高质量车都以相同的价格出售。购买者会根据大致经验以二手车平均质量的价格来出价,而卖主决不会以这个价格销售手中高于平均质量的车,结果是这些车推出市场;由于这些车的退出,市场的平均质量进一步下降,购买者的出价也随之下降,这导致相对高质量的车继续推出市场。这样,如同劣币驱逐良币,低质量车将高质量车驱逐出了市场。

这个结论对法大研究生教育颇有借鉴意义。近年来由于国内法学研究生数量的大量增长,研究生的就业不再依靠分配而是主要通过市场解决。这样,当市场上研究生水平良莠不齐时,也会出现类似柠檬市场的情形:雇主无法直接区分研究生作为劳动者质量的高低,像购买者一样会倾向于以平均质量为标准出价。这当然与法大研究生不利——质量远在平均水平之上,按照平均工资水平就业显然是被低估了。

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阿克洛夫提到了抵消性规则:诸如保证书、品牌、许可证就可以抵消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换言之,当鉴别出了问题,关于商品的信息就决定了商品价格。

关于研究生的信息就是他们的毕业院校。“名牌”法学院的学生获得好职位,无名法学院学生则进入不利于高质量的低水平竞争市场,这就是法学毕业生越来越多的情形下必然的结果。面临就业的研究生切身的感受就是招聘者不再只问学位如何,而是关注学生的毕业院校甚至具体到专业方向。维持“名牌”是学生和法学院的共同利益所在:它既是毕业生获得好职位的依靠,也是法学院获得优秀生源的根基。

研究生扩招的必然结果是法大“名牌”的价值减损。很明显,扩招后有限的资源分配给众多学生,难以保持学生受教育的质量水平。2002级以后,研究生院20人以下的讨论式课堂已经渐趋罕见,取而代之的是成百人的大课。校内流传甚广的一句概括颇简洁:博士变成硕士,硕士变成本科生。按照这样的规模扩招下去,用人单位对法大研究生的“名牌”印象还能维持多久实在堪忧。一旦“名牌”价值减损突破临界点,法大毕业生不再被当作名牌,他们就不得不进入驱逐高质量的低水平竞争市场。对于学院,由于毕业生就业的恶化,生源水平必定下降——这将进一步减损“名牌”价值。所有人都将在这个恶性循环中尝够苦果。

我们现在和今后面对的是信息不对称的市场,这就决定了一个高水平法学院声誉的珍贵。在这样的市场中,如同高明的商人必须认清是商品信息决定了价格,明智的教育者也要看到声誉的重要性应当压倒一时的经济利益。




回复2: 不错    chenyan 2003-09-05 00:57

人文汇聚的二组果然多才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必读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LEAD)阳光志愿者俱乐部 ( 京ICP备13018722号-2 )  

GMT+8, 2024-11-27 22:31 , Processed in 0.026413 second(s), 14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