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阳光

 找回密码
 注册必读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1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沈铭贤:丽贝卡的故事,理念的变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10 13:0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http://www.ngocn.org/?action-viewnews-itemid-28832

沈铭贤:丽贝卡的故事,理念的变革

英国有一位叫丽贝卡·霍斯金的年轻女摄影师。她在为英国广播公司《自然世界》拍摄海洋生物纪录片时,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那是在旅游圣地、美丽的夏威夷岛。面对蓝色的海洋、绚丽多姿的亚热带风光,丽贝卡像大多数人一样,以为那必定是生物的天堂。谁知,她在拍摄过程中,竟面对这样令人心悸的画面:一只美丽的大海龟,嘴里缠绕着一只塑料袋,无可奈何,奄奄一息,正缓缓死去。还有那可爱的信天翁。当我们看到它在空中展翅飞翔的时候,谁又能想到它腹中的塑料制品,正悄悄地却又不可逆转地置它于死地呢?我相信,每一个人看到从死亡的信天翁胃里取出的塑料垃圾照片都会受到巨大的冲击,既难以置信又惊诧莫名。有一只信天翁胃里的塑料垃圾竟多达306件!丽贝卡说,她在拍摄这些照片时,忍不住失声痛哭。

丽贝卡回到家乡莫德玻利小镇后,把这些照片和纪录片展示给居民和商家,并且建议:“拒绝塑料瘟疫”,得到热烈响应。从2007年开始,莫德玻利的商家不再使用塑料袋,同时向760户居民赠送用优质天然棉制成、可重复使用的环保袋。不仅如此,英国乃至世界许多城镇纷纷仿效,加入抵制塑料袋的行列。

丽贝卡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省思。经济发展了,科技发达了,究竟要追求什么样的生活,过怎样的日子?最常见的答案是,追求幸福生活,过好日子。不过,什么是幸福生活,什么是好日子,却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理解。正是这样的理解,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地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比如,为什么塑料袋那么风行?一个重要原因是“方便”。上海正在试行的垃圾分类,受到一些白领、金领的抵制。其原因则是“不方便”。那么,为什么丽贝卡和许多小镇居民乐于选择拒绝塑料袋?因为在他们看来,对于幸福生活和好日子,人与自然的和谐比一时的方便更重要;为了保护环境,宁肯舍弃小小的“方便”。这就是理念的深刻变革。

写到这里,不由想起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著名思想家史怀泽的名言:“由于敬畏生命的伦理学,我们成了另一种人。”史怀泽在获得两个博士学位,崭露头角之时,毅然用9年时间,攻读第3个博士(医学)。学成之后,远赴非洲,开办“丛林诊所”,治病救人。正是在非洲的原始森林和荒野,在治病救人的实践中,他深深体悟到生命的伟大和珍贵,倡导并践行“敬畏生命”的伦理学,赢得世界性的声誉和尊敬。

敬畏生命,怎么会使人成为“另一种人”呢?由此恰恰体现了理念的重要和力量。西方思想史告诉我们,在16~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文艺复兴的巨人强调人要成为人,享受人的幸福。新教则主张用辛勤的世俗的劳作和创造来敬奉上帝;自然是上帝的杰作,认识自然是对上帝最好的赞颂。这样,单纯在教堂和修道院祈祷修炼的长达千年的传统观念和做法逐渐改变,商业活动、海洋探险、科学研究等蒸蒸日上。同时,征服自然的理念不断张扬。最典型的,莫过于洛克的宣言:“否定自然,就是通向幸福之路”;或者狄尔泰的比喻:大自然是“哑巴”。毫无疑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所带来的理念变革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像魔术似的从地下呼唤出巨大生产力,但也极大地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尤其在最近百年。

于是,一场新的理念变革势不可挡地滋长和发展。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理念。丽贝卡的故事正是这场变革的一个生动体现。史怀泽所说的变成“另一种人”,我体会是从征服自然的人变为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在此过程中,非常需要像丽贝卡和莫德玻利小镇居民那样的民间力量。这种民间完全自觉自愿的行动,极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可惜的是,我们忽视和欠缺这种力量。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必读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LEAD)阳光志愿者俱乐部 ( 京ICP备13018722号-2 )  

GMT+8, 2024-11-12 00:30 , Processed in 6.191031 second(s), 14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