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静 (上海蒲公英儿童发展中心)
1. 您理解或者设想的社区是什么样子的?
为打工子弟服务的社区应该是在城乡结合部的打工人群聚居的地方。周围的环境看成“恶劣”,但社区中心应该是尽可能的温馨和整洁,最好是有独立院子的一套房子。
2. 在您看来,社区活动中心(社区活动室、图书馆和图书室等)的功能是什么?对于社区发展有什么意义?
是孩子们业余生活最重要的地方。在家长陪伴和教育缺失的打工儿童群体里,应该是他们心灵的家园+第二个家。甚至高于家+孩子们在此可以收到比在家更好的熏陶,文化,艺术,思维方式等等。我个人希望社区活动中心可以打造成一个让孩子觉得是“梦境”的地方——比如到处都是以儿童为本的设计,不花很多钱但费了心思的细节,摆设,图书;在图书室是可以席地而坐的整洁程度。孩子们体会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梦境,将来有机会相信他们会去追求。
3. 有哪些力量可以参与到社区发展中?您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您属于哪种力量?
大学生——陪伴
工作人士志愿者——教育
专业人士志愿者——教育和指导,解决具体问题,比如心理问题。
退休人士——陪伴和教育
慈善团体——专业领域里的教育专家。
我自己属于慈善团体,爱心传递慈善基金会,蒲公英乡村图书馆。如果有可能,我们愿意给社区儿童建设更多更好的蒲公英图书馆。
4. 各种力量在参与社区发展中各自可以发挥什么作用?您认为自己可以或者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5. 您感觉当前社区发展面临着哪些问题?您自己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打工社区儿童的特点与乡村儿童和城里都不同。在跟这个群体儿童打交道的时候,情况更复杂,学校教育的水平低下,家庭教育的缺失,周围环境的复杂,感觉儿童像进了一个“大染缸”,比农村儿童普遍浮躁。由此导致的一系列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志愿者队伍的稳定和高质量。
社区用房的紧张导致的高价位以及频繁搬迁导致的不稳定。
6. 给其他人分享一下您参与社区发展的经历和感受吧!
打工社区孩子受的影响方方面面,很难从一个方面入手便取得明显成效。短板太多,一个长板会有严重的无力感。踏踏实实的陪伴和深入了解,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或许可行。
易简楚歌 (易简儿童活动中心)
1. 您理解或者设想的社区是什么样子的?
我理解的社区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人群为了生活和工作而聚集的居住区域,包括住宅,小型商业机构,比如蔬菜食品店,百货超市,书店咖啡店,文化娱乐设施比如运动场地,体育器材,图书销售和借阅点等等,总之社区里面应该有满足居住人群基本生活需求的配套设施。依据居住人群的不同,我理解的社区分为城市社区(以城市居民和打工白领为主),打工者聚集社区(城市边缘以外来打工者为主的城乡结合村),农村社区(农村中的生活设施齐全的自然村落)。
2. 在您看来,社区活动中心(社区活动室、图书馆和图书室等)的功能是什么?对于社区发展有什么意义?
社区中的图书室的功能在于为居住人群提供一个相互交流沟通和学习的平台,可以是邻里之间闲坐聊天的地方,也是爱书的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是成人和孩子学习的地方,也是人们在工作之余愿意长呆的地方。一个具备这样功能的场所,可以将社区中的人联系起来,孩子和家长们会有更多的交流,而不是冷漠的都市楼宇中那种老死不相往来的冷漠状态。通过活动中心的聚集左右,也可能让大家一起来关注和解决身边的各种问题。
3. 有哪些力量可以参与到社区发展中?您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您属于哪种力量?
在一个正常的国家里面,社区活动的公共场所应该是政府来建设的,其中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也由政府聘任。但目前,不但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村落缺乏这样的活动场所,就算是城市中心的很多社区,也没有以图书馆为载体的可供居民活动的服务场所。目前我所知道的零星机构大多是草根公益机构(去年在成都看到过官方的社区活动中心,做的也不错,但却是特例,即便是在北上广的城市中心,街道办和居委会基本上不能承担以图书馆为载体的文化休闲服务)。目前民间机构,部分基金会都在关注打工子弟社区的发展,但这仅仅是实际需求当中很微小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到社区发展中来,比如支一个棋摊,组织一个读书会,发起一次社区交流,成立一个图书室,凡是增进居民相互交流的行为都是促进社区发展的。因此在社区发展的领域当中,个人,公益机构,大学社团,大学院校,政府机构,只要愿意,总是可以参与的。
就我自己来说,更希望在教育方面对社区做一些影响,比如做阅读推广,家长读书会,亲子活动等等。我设想中的社区活动中心应该是一个文化教育服务机构,不但提供图书借阅,也会给社区中的其他教育机构比如幼儿园提供教育方面的技术支持和资源辅助。我们属于草根的公益机构。
4. 各种力量在参与社区发展中各自可以发挥什么作用?您认为自己可以或者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不同的力量在社区建设中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比如志愿者可以承担一些简单的类似宣传,倡导,访谈等工作,大学院校可以将社区发展研究成果通过论坛等方式与社区工作者分享,并且提供深入的课题研究支持,政府机构可以从活动场所和服务人员工资方面给予支持。没有获得稳定支持的草根机构社区工作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资源情况和工作兴趣做不同的探索。目前我觉得自己可以在教育理念上和流动儿童社区中的家长做交流,并且可以给孩子和家长们提供一个固定的阅读空间。
5. 您感觉当前社区发展面临着哪些问题?您自己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当前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政府不予重视,投入资源太少,导致社区服务机构欠缺,专业的服务人员也比较少。我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活动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没有保障,如果基金会的合作协议不能继续,就必须考虑筹款或自力更生。
6. 给其他人分享一下您参与社区发展的经历和感受吧!
个人目前只接触到打工者聚集社区,所以只能就个人经历来说。当初想要做一个流动儿童社区的活动中心,是想通过吸引流动儿童中的辍学儿童,对他们进行瑟谷式的教育方法,来尝试一下一个完全不同的创新教育模式。实际上根据我的观察,每一个打工者聚集社区,都会有流动儿童,但是因为家长的种种想法,他们很难接受将孩子送入一个未注册的草根机构接受全日制教育,在打工者聚居区和居民与孩子们建立完全的信任,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仅仅是把我们提供的对他们完全信任,并且希望他们充分自由的图书馆,当成一个在学校和家庭里倍受压力的一个放松和发泄场所,更多的表现出的是破坏性。当然,随着时间的积累,这种破坏性慢慢在释放压力之后衰减,可以能够感觉到,社区中心对他们的影响力是比较小的。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主要是受学校的分数导向和家庭里面的财富观影响。社区中心的价值在于,对他们提供一些父母和老师不能给予的理解和陪伴。其他的,只是给他们提供一个图书借阅的环境,在适当的时机,播下一点种子,至于是否会在哪天发芽,实在不好推测。
完全影响已经上学的孩子比较困难,我们就将精力转向学龄前儿童的家长,针对她们做一些亲子活动和阅读引导,并且在周边幼儿园寻找愿意给孩子们读绘本的老师,给幼儿园提供免费的绘本,让她们开展活动,培养孩子们对绘本的兴趣。
在工作之余,家长们会聚在一起,聊聊孩子的事,应该说对于居住环境不是很好的家长们还是有便利性的。这或许是社区中心的一个功能。
总体感受是,打工家庭的家长和孩子们是非常需要以图书馆为基础的社区中心这样的服务机构的。但这仅仅是为他们改善局部生活服务的一个辅助设施,对他们的影响是比较小而且是缓慢的,如果期待对一个社区有非常深远的影响,需要长期耕耘,从小孩子的妈妈们做工作,影响每一个家庭的教育质量,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开始,建设社区图书馆的阅读基础。但是打工子弟社区的居民流动性,使这样的服务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如果是在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里面提供服务,就没有服务对象流动的问题了。
下面是易简最近写的一篇博文,阐述了他对图书馆在社区中作用的理解:
图书馆应该是社区当中的教育服务机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ecc49b0101e03s.html
现在学校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破坏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大部分孩子在学校里面已经养成了对书本的深恶痛绝。不过和枯燥的课本完全不同的绘本对孩子们依然有很大的吸引力。有一次我坐在院子里,给一个孩子读绘本,其他的孩子也慢慢的围了过来,有的孩子还抱出一堆书,要求我给他读完。慢慢的身边就围成了一个圆圈,有一个总是在墙壁犹疑的女孩子,后来也坐到离这个圈子只有几米的距离,有意无意的听着。
可惜这样的美好时刻还没有形成常态,因为院子里面放了一堆沙子,从2,3岁的孩子到10岁左右的孩子都很喜欢玩,还有的孩子在院子里排球,跳绳,因为在图书室里面放了一架朋友捐赠的电钢琴,孩子们也常常会搞出来许多的噪音。一般放学后,难得有安静的读书时光。不过还是有一个孩子,只要他来了,就像钉子一样钉在书架旁边,哪怕是旁边在打雷,他也只是看自己的书。
我的同事是一个全职妈妈,她和刚满三岁的女儿已经养成了长期阅读的习惯。孩子非常喜欢妈妈给她读书。有时候也会让我给她读书。有一次给她读了《咚咚搭积木》她连续要我给她读了三遍,她在听读书的过程中很少发问,不过读过几次的书,她完全可以记住书名和大致情节,并且说话的时候会蹦出很多书里面的新词,在念到熟悉的环境,她会在关键环节补上关键词。每次傍晚下班的时候,孩子就会挑一本书,带回家去读,第二天再带回来。她们俩就算是在很吵的地方也可以读书。所以有的时候也会吸引到别的孩子过来听。这样的话,一般就会特意多读几本。
上午上学的孩子都在学校,会有几个学龄前孩子的妈妈或爷爷奶奶过来。一般都是大人坐在院子里面晒太阳,小孩子玩沙子或是玩玩具。牛牛的妈妈也经常过来,她读书读得非常好,往往我都会被她的声音吸引,想走出去看看牛牛听到这么动听的声音是什么表情。可惜牛牛并不是很喜欢听妈妈读书,因为他经常会在中间问很多问题,而且往往听一会就跑开了。他妈妈又怀了一个孩子,所以她更多的时候是念给肚子里的孩子听。
我很喜欢这样的场景。一个图书馆,就应该是家长们愿意来闲坐的地方,也是想读书的人能读书的地方。它应该还有其他的功能,比如为社区当中的其他教育机构做支持,培养家长的教育意识等等。所以我们希望可以推动周边幼儿园的绘本阅读,也希望社区的家长们能参加我们的亲子活动和家长读书会。
我们周边有很多幼儿园,我觉得如果说是幼儿园的老师愿意给孩子们读绘本,那不是很好的事情吗?我们先背了二十本绘本,去找幼儿园。走了四家幼儿园,我们看到有老师拿着密密麻麻都是字的书在给孩子们讲故事,有的园长很自豪的说我们也有书架,一看全是厚厚的成人都不愿意看的老掉牙的书。有的幼儿园老师是第一次看到绘本,有的对为她们免费提供全新的绘本充满了疑问。还好有一个幼儿园愿意给孩子们读绘本。于是我们给她们留下绘本,先做一些尝试,如果情况不错,再慢慢扩展到其他有兴趣的幼儿园去。
易简儿童活动中心
易简儿童活动中心是一个关注打工子弟未来发展的公益机构。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一条:“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所以只要你没超过18岁,或者你是一个18岁以下孩子的家长,都欢迎你参加我们的活动。
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长为充满自信,充满阳光,热爱生活的人。
我们希望帮助每一个孩子建立自己强大的内核,了解自己,理解环境:了解自己的兴趣、了解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要什么;最终能够独立自主,懂得怎样解决问题。
我们这里有藏书3000册,还有一些体育设施,比如乒乓球,羽毛球,棋类等,还会根据大家的需要开设一些有趣的课程。总之服务儿童是我们工作的核心。
http://blog.sina.com.cn/gongyi007
毅桦 (楚门书社)
1. 你理解或者设想的社区是什么样子的?
一个地方,人们出于自发地相聚,有比较频繁面对面的交流,有共享的东西(例如公共空间)促成交集,人数不太多至彼此基本都不认识,也不太少至像一个家庭,在我心目中就叫做社区。所以学校和办公楼我觉得不太算社区,因为人们是因为要上学或者要上班而来的,时间一到像弹簧松开就各自散了。而社区,更像大家集中居住的一个院,一条街,常能打个照面,未必是朋友,但总归对这人有印象,大概知道是什么脾性的。在这样的社区定义中,大家的状态是松弛的,无论大人还是孩子,这样的状态下,大部分的行为才是自发的而不是被动的。例如如果街上有一个书店,他一定是自发地,带有主动愿望地才会走进去,如果他拿起一本书看,也不是因为有老师或老板给他压力什么的,是他自主的行为。说的玄点是择爱而行,而不是恐惧驱使的~~只有在这样的自发下,我觉得所谓的教育,或者说人和人之间彼此的影响才有可能真实地发生吧。
2. 在你看来,社区活动中心(社区活动室、图书馆和图书室等)的功能是什么?对于社区发展有什么意义?
拿楚门书社来说,我心底里认为它最最最最基础的功能是,让社区中那些喜欢看书的孩子有个地方可去,有书可看。在此之外,刨去阅读促进的功能不说,对于社区发展,我觉得它就像一块正能量的磁石落在社区中。还是用楚门书社自己的例子,因为就在路边上,门窗是透明的,主要的活动是在人行道的台子上,几乎我所有的行动邻居们都能看见,怎么把书架搭出来,怎么搞卫生,怎么补书,和孩子怎么相处,我和孩子彼此如何对待,我是谁我是什么性格我有什么意图,慢慢地真的就是用行动而不是用说展示给大家看的,再慢慢地他们就会过来说话,发表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家其实都是喜欢正能量的。这些大人也许平常狠狠地打孩子,有时间就去打牌,但至少在书社的范围内,是善良的。很难说这对社区发展(如何定义社区发展还是个问题)有什么意义,理想的案例中,本来一团散沙的社区,被凝聚了,自我组织起来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就是很漂亮的社区发展工作了。在小武基村,我也不知道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也没有打算奔着这样的目的去工作,但谁知道呢,也许真有事情发生的时候,大家愿意聚到这儿来讨论呢?
3. 有哪些力量可以参与到社区发展中?您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您属于哪种力量?
没有什么力量是属于不可以参与吧。谁都可以是有意义的,孩子喜欢这了也会影响大人接纳你,普通一个妇女在这看了本书也能影响自己的老乡朋友。我是个外来力量,这是无法改变的,所以是个支持者吧。
4. 各种力量在参与社区发展中各自可以发挥什么作用?您认为自己可以或者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政府,房东,家长,各种其他机构云云分,可以认为他们都是力量吧。我自己的话,是觉得反正坚定地做好自己,很难预料在实际中谁会被你触动,冒出来发挥什么作用呢。比如书社现在的房东,我一开始要租房的时候他觉得我要做的事情肯定没戏,反正是不鼓励我租,但是慢慢地他开始不收我的电费,我问他他还不太好意思地说就算支持我了。我觉得反正还是一定要先做事情,在做的过程中,就会知道谁是偏向你的,谁是怀疑派,谁是冷漠派,我的策略反正是忽略怀疑和冷漠派的,尽量多和偏向你的人沟通。。。这些态度的倾向未必是以他们的身份划分的,其实更多是他们个人的性格导向,但在比如同时偏向你的人中也会有比如意见领袖啊,有权势的啊,也或者是草根平民啊。。。扯远了。。。说回来,我觉得只要坚定地做事情,社区这样的情境中大家的眼睛真的是雪亮的,你是真心地尊重孩子,还是有其他的意图,大家慢慢地都能知道,只要接纳了你,就会产生信任,产生连结了。
5. 您感觉当前社区发展面临着哪些问题?您自己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流动性肯定是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你只把一个地方当成旅馆似的,很难有人和人的关系产生吧。自己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人吧,还是希望遇到有心的人搭档一起做啊。
6. 给其他人分享一下您参与社区发展的经历和感受吧!
这个。。。欢迎大家关注楚门书社的新浪微博和豆瓣小站哦:)
楚门书社是...
一个扎根在城市打工者聚居社区里【温暖朴实的书店】
一个帮助孩子免于恐惧,择爱而行的【高级伴读书童】
一个对孩子拥有无限信念,时时准备与他们共同“创造”的【朋友】
一个打工子女们放学后的【秘密基地】
一个支持年轻的父母们寻找爱之技巧的【协作者】
一个家长和社区居民可以放松双肩,围炉闲话,守望相助的【共同家园】
一个没有围墙的【游乐场】,一棵村口的【大榕树】
楚门书社是一个在城乡结合部打工者聚居的社区里开设实体书店和活动空间,为打工子女及其家长提供教育服务的公益机构。楚门二字为英文"True Man"(真人)的音译,书社的理念是以真善美回应孩子的真善美:
【真】:尊重孩子成长过程中自然真实的“敏感期”,把握与回应不同孩子在不同时刻真实的学习需求;
【善】:理解孩子成长中的需求,善待包容孩子的情绪,也赢得与孩子彼此间的善待;
【美】:相信自然的“成长力”使孩子拥有识别美、欣赏美和实践美的意愿与能力,引导孩子自发地一起创造“美”的书社环境。
书社依托书籍、故事、亲子活动、父母互助学习小组和与孩子相处的日常细节实现书社的愿景。
http://site.douban.com/177632/
方锐 (活力社区西店中心)
1. 您理解或者设想的社区是什么样子的?
社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共同活动的场所。相对固定的地域空间、人群、人们的交互活动、共同的价值观或共享的社会文化、以及在这个空间里形成的相互支持的社会网络是一个成熟社区不可或缺的要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逐一方面渐破坏了传统的乡村社区,造成大量的“空村”,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许多流动人口社区的形成——后者正是我们大多数耕耘的地方。下面的答题更多是针对流动人口社区来说的。
2. 在您看来,社区活动中心(社区活动室、图书馆和图书室等)的功能是什么?对于社区发展有什么意义?
社区活动中心的功能就是,它是可以把社区居民集结起来,共同活动的地方。通过种种共同活动:
(1)人们可以相互认识并交流感情,从而逐渐形成社区居民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这首先是一种情感上的支持网络);
(2)在此基础上,一定关系网络中的人可以相互共享彼此拥有的社会资源(这是实际的社会经济生活上的支持网络);
(3)把社区居民整合成一个集体;
(4)增强人们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
(5)为社区吸纳一些先进的知识和理念提供空间和平台;
(6)为社区进一步的发展,如社区统一的发展规划、社区医疗教育体系建设等等提供相对稳定的群众基础。
3. 有哪些力量可以参与到社区发展中?您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您属于哪种力量?
政府、研究机构、NGO(包括社会企业和企业的CSR部门)都可以参与进来。
我属于NGO。
4. 各种力量在参与社区发展中各自可以发挥什么作用?您认为自己可以或者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政府可以成为社区发展整体规划设计者、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社会保障福利系统的建设着、整体资源的协调调配者。研究机构包括社区发展研究、教育研究、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研究等,他们可以成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基于流动人口社区的特殊性,研究出适合流动人口社区的发展规划、教育体系、保障体系等。NGO机构可以以社区活动(中心)为载体,培育社区生活共同体的形成。
三种力量其实是相互交叉、共同合作的。在目前政府部门对流动人口社区没有足够重视的情况下,NGO组织可能会以自己的活动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引进研究机构的成果,为流动人口社区提供更科学可靠的服务,同时吸引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影响相关决策。
5. 您感觉当前社区发展面临着哪些问题?您自己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我感觉当前流动人口社区发展面临的问题有:
(1)缺少统一的整体的部署规划设计。政府部门的职责缺失,NGO的资源和力量相对分散、零碎和不够成熟都无助于解决上述问题。
(2)缺少真正成熟、专业和有力量的运作模式。感觉我们大多数NGO组织都是草根组织,在规模、运营、资金、具体的技术(如教育)方面都还有很大发展的空间。
我自己在日常工作当中常常感觉缺少专业的儿童教育方面的支持——这可能不仅仅是教育方式或理念上的事情,而跟整个的教育制度有关,和家长、学校,最终这个社会对教育的期待、认定有关。另外,怎样让日常项目管理更有规范有效率也是我面临的一个挑战。
6. 给其他人分享一下您参与社区发展的经历和感受吧!
我参加社区发展快一年的时间了。在此过程中:有喜,当家长们反馈,我们确实帮助到他们的时候,当孩子们在中心体现进步的时候,我们都觉得欣喜;有乐,当我们单纯地跟孩子们玩的时候,收到孩子们贴心的小礼物的时候,我们也会像孩子一样快乐;有苦,当志愿者人数不足,我们在大夏天整天整天做志愿者的时候;也有愁,当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方面的知识储备没办法从根本上真正帮助到这些孩子的时候——跟大家共勉啦~~
王萃 (活力社区东坝中心)
1. 您理解或者设想的社区是什么样子的?
在我的理解中,社区是在同一区域内(比如东坝乡板桥村)居住的人因为某些共同的需求(比如需要一个解决问题的场所或者委员会,需要一些信息等)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并且在这个社区里有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人们可以在这里自发地组织一些活动,共同解决一些问题。
2. 在您看来,社区活动中心(社区活动室、图书馆和图书室等)的功能是什么?对于社区发展有什么意义?
以东坝中心来说,主要功能就是给附近的社区居民提供一些资源和一些机会,更像是一个交流平台,社区居民有什么事情可以来这里寻求资源和解决的方法,愿意来这里相互交流和分享,通过这里发现自己的潜能,借助活动中心的资源,发展子自己的能力。
3. 有哪些力量可以参与到社区发展中?您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您属于哪种力量?
社区居民、村委会、活动中心、其他外部机构和人员……说着说着,我觉得只要愿意参与的力量都可以参与进来,但最基本的与当地社区有关的直接力量(比如举例的前三个)应是必要参与进来的。
我自己的话,作为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我能做到的可能只是更好的倾听他们的想法,支持他们的活动吧~
4. 各种力量在参与社区发展中各自可以发挥什么作用?您认为自己可以或者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我觉得各种力量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是在变化滴~比如东坝中心有一社区妈妈,之前是作为我们的受益群体(其实我相当不赞同这个用词,这词搞得好像我们是多伟大多牛逼的施与者是的,另一角度来说,我们又何尝不是受益群体呢?)在参与我们的项目,现在成为我们的员工在带领一个项目,这就是作用的转变啊~每一种力量都有存在的合理性的,谁也不知道这种力量的潜能有多大呀~
呃……自己发挥作用这个问题,好像上一题抢答了。。主要还是引导和支持吧~
5. 您感觉当前社区发展面临着哪些问题?您自己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流动性和参与性吧,人口流动性大,社区参与度低。
我自己的话,作为菜鸟,有些工作是不想做但是必须做的,比如家访,总觉得自己经验什么的都不够,自己没有说服力,虽然知道她们需要的只是倾听的对象,但还是有抵触,还是得克服心理上的问题啊~另外,自身专业性的知识还需加强啊!!
6. 给其他人分享一下您参与社区发展的经历和感受吧!
2011年开始在东坝做了半年志愿者,随后一年实习生,再随后就把自己卖给CMC了,直到现在,隐约两年半。期间遇到各种迷茫、无奈、挣扎、鸡血,跟很多有意思的人相处,也跟很多天真的孩子接触,有时候是治愈,有时候也是疑惑,就这样一步步走呗~
活动社区
“活力社区”基金(Vibrant Community Fund,下简称VCF)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和打工子弟爱心会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旨在扎根社区、立足民需,关爱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其社区,促进社区和谐发展,通过在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建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模式为外来务工人员及随迁子女提供持续的、全面的、符合其需求的教育类和社会类服务。
VCF目前在打工人群聚居的北京市朝阳区东坝、昌平区西店、海淀区朱房、朝阳区黑桥各建有1个社区活动中心,每年有超过1500名志愿者来到VCF活动中心参与志愿服务,为超过6400位受益者提供超过50000小时的服务。
http://www.douban.com/group/CMCVolunteer/
木兰社区活动中心
对于“社区是什么”这个话题,周日和木兰的几个朋友比较深入地聊了一下,下面是大家对于社区、木兰,还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的记录总结。
参加人员:春芬、黄玲、玉维、小麦、小傅
代表性:
木兰从2010年初成立到现在已经有三年多时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木兰的成长和发展在扎根打工者聚集社区的活动中心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理解:
木兰所在的东沙各村原来是农村社区,随着外来人员的增加,慢慢地发展成为现在这样大规模的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社区。
理想情况下,居住在同一个社区中的居民,各方面不会存在太大的差距;现实情况中,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社区,居住成员之间在想法、贫富差距、平等等方面差别很大;现在木兰所服务的人群,大家在想法上比较接近。
木兰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大家可以互相倾听、了解、帮助,共同做一些想做的事情,共同解决一些问题,木兰在东沙各庄这个大社区里形成了一个小社区。
因为城市化,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社区越来越被边缘化。
在北京的外来务工人员,很多从事服务行业,他们一般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他们居住的社区属于家庭型社区,区别于大量制造业工人聚集的社区。
初衷:
开设木兰活动中心的初衷,把活动中心开到工友需要的地方。
成立木兰的初衷是希望为改变当时女工的状况做一些事情,开始时也是希望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女工上,后来逐渐认识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很多工友最关心的问题。
在社区里面,为社区的人做一点事。
理念:
借鉴工友之家的经验,木兰在女工中开展文艺活动,为喜欢唱歌跳舞的女工带来了丰富的精神娱乐生活。
借助各种活动,木兰最希望可以在参加活动的工友中培养起独立、自信的意识,希望可以培养更多人参与到木兰这样的社区工作中。
活动中理念的培养,人的培养最重要。
力量:
帮助木兰成长的力量:志愿者、工友、社会力量、基金会、儿童(孩子)、媒体、社团。
工作人员是社区活动中心的什么力量,是最核心、最关键的力量吗?
如果说社区活动中心像平台,那么工作人员是这个平台的搭建者、组织者、维护者吗?
对于志愿者,希望有更多理念相同的志愿者加入,一起改变社区。
对于基金会,希望不要为了项目而项目。
通过在社区中义卖来处理爱心人士捐赠的物品,再将义卖所得的资金用于开展活动,是一种对于多方都有利,也被很多捐助者认可的方式。
对于工友和孩子,希望他们更多地参与社区事务,能对社区有归属感。
木兰开展儿童活动的理念:通过兴趣活动吸引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培养儿童骨干,逐渐地让这些孩子承担一定的社区工作。
问题:
木兰遇到的问题:场地的稳定、资金、人员的精力和能力,沟通,工作规范
每个人遇到的最大问题:成长、承担、能力、追求
木兰社区活动中心
木兰社区活动中心是2010年1月份成立的民间NGO,主要为在京打工的姐妹及打工子弟服务。目标是扩大打工女性的社会交往面,增加大家彼此间的联系和互动,拓展文化生活空间,提高其独立自主和性别平等意识,能够更好的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
我们的使命:促进女工团结互助,提升两性平等意识。
我们的愿景:实现女工独立自主,融入公民社会。
http://blog.sina.com.cn/mulanhuakai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