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阳光

 找回密码
 注册必读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6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5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22 16:2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复8: 谢谢阳光的弟弟妹妹们    ykkshijiazhuang 2003-08-12 00:11

既然大家捧场,那就继续帖下去了

大家好像都喜欢我带着伤感而写的第三篇...可是...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出来我委婉陈述的事实——朝明是因为精神分裂而离家出走的。她承受不了连续短短半年内她的大姐夫和父亲相继病故的打击,外加失恋...而不知为什么,我一直都觉得这场悲剧的发生与我也有着关联...


回复9: 人生的际遇    呀呀 2003-08-12 12:27

大多如此。

本人不来北京,现在早已结婚,有房有钱,但人生的满足感不仅仅如此。


回复10: 是啊是啊    _华_叔_ 2003-08-12 16:19

要是偶当年不读高中去做买卖,早成万元户了!漂亮媳妇好几个~


回复11: 我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之五)    ykkshijiazhuang 2003-08-14 00:33




Once upon a time, 有这样一对夫妇


有这样一对夫妇,他们都六十多岁了,太太是某师范大学毕业的,做了一辈子的中学教师;先生比太太大两岁、早毕业两年,六十年代初大学毕业后也做了二十年的中学教师,后来改行当了几年当地的教育出版社社长,然后去了当地的社会科学院,在那里做学 问、出书一直到退休。

这对夫妇有四个孩子,三女一男。先生的老母亲一直到七十九岁离开人世一直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六十年代初中国和“苏联老大哥”闹翻后,曾经历过著名的“三年贫困”时期,先生的老父亲是在那个阶段贫病交加离开人世的,去世前一直是一位受人爱戴与尊敬的有学问的村长。

从孩子们记事起,这对夫妇就住在十多平方米的一室半的平房里,一直住了十多年。在孩子们的印象中,除了家里的常驻人员以外,他们的家中总有些流动人口在住着,有的是亲戚、有的是这对夫妇的学生,他们住在这对夫妇家中的目的无一例外是为了读书。

最早寄住在这对夫妇家中的,是太太的姐姐家大女儿,也就是孩子们的姨表姐。太太的姐姐家在农村,那个地方没有中学,念中学要寄住在离家很远的县城;太太的姐姐是先夫死后带着三个孩子改嫁的,后嫁的丈夫又有四个孩子,家境很贫穷,就不想让大女儿念中学。太太为了不让大外甥女失学,就把她接到自己的家中住了四年,一直供她念到了中学毕业。那时候的中学是四年制。

在孩子们的印象里,第二个寄住在这对夫妇家中的,是先生的一个学生,被孩子们称作松子阿姨。那时候先生教的中学是当地最好的县城中学,但是学校却没有学生宿舍。松子阿姨的家在外地,起初是寄居在一个亲戚家中的,那个亲戚家是部队的,后来因故搬迁到了外地,松子阿姨就在同学们家里轮流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她的情况被当班主任的先生知道了,先生和太太商量了一下就把松子阿姨接到了家中。松子阿姨在这对夫妇家中住了大约两年,一直到她中学毕业按当时的政策下乡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这对夫妇的家中又有一个被孩子们称作二舅的人来住了一年,算起来他应该是太太的远房堂弟。二舅中学毕业后下过乡,回城后在煤矿当了一年矿工,赶上恢复高考制度就奔自己的堂姐家来,专心复习了一年功课,刚好姐姐姐夫都是中学老师,还可以顺便得到他们的指导。二舅运气不够好,几分之差落了榜,但是凭借自己的美术功底和嗓音天赋考进了县城的电影院,作了美工兼配音,没有再回去当矿工。

当年高考制度的恢复给无数好学上进却又被政治运动耽误了升学的人们提供了圆大学梦以及改变自己前程的契机。那几年孩子一大把还刻苦读书考大学的人比比皆是。这对夫妇向来有着善良而乐于助人的口碑,所以课余时间找上门来请教功课的人,除了夫妇俩各自的学生们外,有许多许多是拐弯抹角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或朋友的朋友介绍来的,根本就是陌生人。可是无论是自己的学生还是陌生人,只要是来请教功课的,这对夫妇总是不遗余力给与指导和帮助,有时候难免也要留人吃饭或住宿。

在以微薄的薪水赡养一位老人、四个孩子的清贫家境里,在十多年来七口之家挤住着十几平方米平房的条件下,这对当中学教师的夫妇却从来也不曾在为好学的人提供帮助的事情上有过任何的纷争或矛盾。太太原本就是极尽温柔贤慧、知书达理的人,先生却生性外向急躁、为人简单直率,骨子里又是大男子主义十足,平日里难免为大事小事发发脾气,唯独在这些事上夫妻俩从没有过丝毫的分歧、向来都很默契。

虽然这对夫妇的生活很简朴清贫,但是在很多生活在农村的亲戚们眼里,他们是吃公粮的城里人,所以总有些或近或远的亲戚们或是上门或是写信来,向他们请求经济上的援助。但凡求助的人言辞里提到是为了孩子们上学,这对夫妇就会二话不说提供或多或少的力所能及的帮助。

后来当孩子们大了一些的时候,这对夫妇就举家从原来居住了十多年的县城搬迁到了一个相对大些的城市。先生由于出色的教学成绩和发表了众多作品而被聘请到当地的教育出版社任职,太太继续在一个郊区中学任教师。

搬了家后这对夫妇家起初住的房子仍然是一室半的平房,只是生活条件比以前渐渐好转了些。当时太太教的中学里大部分学生都是农村孩子,很多都是每天骑自行车赶几十里地来上学的,到了要考试的时节,由于复习紧张,太太有时也会让学生到自己家里来小住些日子。也有些家境稍好的学生会在学校的临近处租房搭伙借宿,太太就把自己家里用旧了的台灯、小书柜等东西拿去送给他们。星期天的时候,家里改善伙食,太太有时会叫上三五个租房的学生们到家里来一起吃点荤菜;有时也拿些学生们的衣物到家里来,帮着缝缝破口、修修裤脚什么的。

由于善良,这对夫妇总有着极好的人缘儿,所到之处总能和邻里处得非常和睦、互相关照有余。搬到新地方后,第一家隔壁紧邻的小女儿和这对夫妇的小儿子刚巧是同一个小学的同班同学,经常在一个学习小组里学习,这对夫妇就总是在给自己儿子辅导功课的时候捎带着也给邻居的女儿辅导功课。有一次两个孩子都被选到市里参加小学生演讲比赛,这对夫妇就同时给两个孩子进行指导,结果这俩孩子一个拿了第二名、一个拿了第三名;期末考试,两个孩子在班里乃至全学年的成绩都是前一二名,邻居就把女儿学习成绩的提高归功于这对夫妇的辅导上,言辞中总是充满了感激。

以至于一年后当这对夫妇一家人搬家离开时,隔壁的邻居极其不舍,硬是留他们的小儿子在自己家中住了三天。搬家那天,远近的邻居都来相送,很多人都夸这对夫妇实在是难得,因为以前凡是和这隔壁人家做邻居的,没有一家不是平常和他们打翻了天、搬家时互相骂骂咧咧走的,因为那女主人个性刁钻乖戾难处;还说那一家的女儿是领养的,不能生育的女人大多古怪孤僻云云。这对夫妇听了只是笑笑,私下里说,那孩子不是亲生的倒是早都听那女人亲口告知了的,却从来没觉得那女人有丝毫难处的地方呀。

搬到了比从前的一居室半略大些的两居室房子后的两年里,这对夫妇的家中先后分别有太太的大姐家二女儿和先生的妹妹家大女儿来住了各自一年,一个是为了高考前复习,借读在这对夫妇家附近的一个重点中学,后来考上了省城的一个大学;一个是考入了这对夫妇所在城市的一个大学,由于是委托培养生学校暂时安排不开宿舍,在老夫妇家住了一年直到分配了宿舍才搬出去。

先生在教育出版社工作很出色,调入两年后,没有任何背景靠山、从不懂得钻营权术的人就被升任为总编兼社长,随着职位的提高,薪水和待遇也好转了些;担任出版社社长不久,由于先生作出的在当时颇为有名的一项对当地教育界的特殊贡献,而分得了当地教育主管机构奖励的一套六十多平方米的两室一厅住宅。那套房子被那对夫妇一家一住就是十多年,一直到老先生快退休。

搬到那两室一厅以后,这对夫妇的四个孩子就陆陆续续一个接一个考上了大学,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这对一个做清官、一个是国家特级教师的夫妇是同时供至少两个读大学、两个读中学的孩子学习的。直到今年,他们的三个女儿都毕业成了家,他们还在供最小的儿子读博士,只不过读博士的儿子虽然身份是学生,但经济上已经几乎可以不靠父母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必读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LEAD)阳光志愿者俱乐部 ( 京ICP备13018722号-2 )  

GMT+8, 2024-11-23 10:28 , Processed in 0.032285 second(s), 14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