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阳光

 找回密码
 注册必读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8414|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培训交流] 被墨一忽悠,突发奇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17 01:2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ngelisnear 于 2016-6-15 15:58 编辑

看了墨一前几天发的那个不知讲啥给孩子好的帖子,加上今天和墨一筒靴网聊,将要下班时墨筒靴甩下一个老多从未见过的词,或者是成语,把老多弄得云里雾里,赶快去糍粑查,才知其中典故。然后墨筒靴又留下一句,这是一种做人的态度。然后就无了踪影。且不说那个词,墨筒靴没影儿以后,老多呆呆地坐在书桌前,想了很久,很久,接着,一个奇想出现,哈,现在晒出来,看有几个阳光儿会响应老多 关于阳光的兴趣课究竟是应该怎样的,给孩子讲啥,对于这个问题好像一直以来大家都有一些不同的想法,也因此而讨论过,争论过,这样的气氛老多很喜欢。其实所谓不同,主要是两种态度,一是基本以教学大纲为主,讲其中筒靴们熟悉并且能表达出来的,无论小朋友是不是爱听。二是希望讲一些貌似孩子根本不了解,离他们很远的事,而且孩子是不是爱听也没人知道。不过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各种课程,基本上以第一种态度为主,比如发明、各种物理化学,以及天文知识。只是墨一筒靴实验性地讲了一次连我们大家都不熟悉的心理学问题——感觉。 老多觉得,这两种态度如果以不同的出发点去考虑,都是有道理的。而对于老多这个顽童型儿的,肯定是比较倾向于第二种态度,也很支持墨一筒靴让自己的想法再做更多的尝试。其实第一种态度相对(只是相对)是比较容易办到的,因为前提是已经比较熟悉,现成的资料也有,只要事先备好课,就像学校里的老师那样。第二种想做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讲的内容未必是很熟悉的,即使学过也可能就馒头吃了一大半了,而且很可能找不到现成的资料可以拿来就用。那么是不是应该试试呢? 被墨一忽悠以后,老多突发奇想,那就是: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兴趣课分成两种不同的项目,干两件事。一个是按照既定方针继续走下去,还有一个就是设计一些尝试性的课程,并且巧立一个名目,比如“爱因斯坦班”或者“霍金班”啥的。 不过这个课程不是马上就可以拉出去遛的,是要经过一番精心准备的。如果老多的提议得到一些筒靴或者阳光董事会的认可,那么可以召集一些对此有兴趣的筒靴,大家先自己组成一个“爱因斯坦班”或者“霍金班”,在一定是时期内,比如2010年年内,每个星期或者多久举行一次活动,有了比较成熟的共识,并且有了几个主讲老师以后,然后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当然也许要遛很多次,才可能知道到底是骡子还是马,但无论如何,对于孩子我想都是有益的,不会耽误孩子们。 以前好像有人提出过在老多这里搞个沙龙啥的,要是干这件事,沙龙真的可以在老多这里,就叫“霍金斯坦科学沙龙”,老多可以请一些砖家和大家一起聊,还可供应免费开水无限量。 另外,这个提议可以直接否决掉
2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01:33: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gelisnear 于 2016-6-15 15:58 编辑

到此,老多要开工了,大家晚安
3
发表于 2010-3-17 01:54:28 | 只看该作者
赞~~有空了我也找个话题来讲讲
4
发表于 2010-3-17 09:17:16 | 只看该作者
貌似多老师这个想法很久以前就在兴趣组内部开会协商过吧!
先头部队可以先开发试点一下,不然就一直还是纸上谈兵,是骡是马还是要溜一溜才知道的。
5
发表于 2010-3-17 10:15:58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建议个达芬奇班,可以把他的绘画阿发明啊都动手操作,哈哈。

我还想开电影赏析课~~~啊。。。哈
6
发表于 2010-3-17 10:30:12 | 只看该作者
我估计我们的是小巫见大巫了。。。先动手弄那个螺旋楼梯怎样?

电影赏析课是不错的,像那个56号教室的奇迹里说的那样。
7
发表于 2010-3-17 10:34: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gelisnear 于 2016-6-15 15:58 编辑

其实,俺比较关心那个成语是啥
8
发表于 2010-3-17 11:13: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gelisnear 于 2016-6-15 15:58 编辑

只要能留下完善的教案,后继者也可以讲,就是可行的。
9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11:38: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gelisnear 于 2016-6-15 15:58 编辑

哈,不愧是团队组的,昨天我也考虑这个问题了,不过后来一想介个事情八字还没一瞥,还是先玩起来,只要可以玩起来,后面的事情就好办,还没玩,哪里来的教案哈,末那团队
10
发表于 2010-3-17 11:46:32 | 只看该作者
末那想的是课程的延展性,和多老师的前期开发性不矛盾。
在阳光,很多事情其实可以自己先倒腾起来,慢慢的就有人加入了,然后后面还有人进一步完善。
到时候多老师可以再倒腾一个。
话说您那才写了四章的书啥时候再更新呢?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12:09: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gelisnear 于 2016-6-15 15:58 编辑

小塔塔显然好久没去看了,已经更新鸟,第五章已经在那里呼唤小塔塔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13:11: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gelisnear 于 2016-6-15 15:58 编辑

突然想起,墨筒靴的班可以叫“荣格班”或者“佛洛伊德班”
13
发表于 2010-3-17 13:17: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gelisnear 于 2016-6-15 15:58 编辑

本来不想发言了,看到名字出现在题目里感觉怪怪的,而且觉得这件事和我其实没什么关系。 我这么说多老师又要说我伤他心了。 不过看了ls的帖子还是忍不住说一句,我是“认知-行为”倾向的,不是“精神分析”倾向的。 多老师又该说我数据控了。
14
发表于 2010-3-17 15:11: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gelisnear 于 2016-6-15 15:58 编辑

本周又买了10本少年科普读物。买书的目的,与多老师说的这两类都不想干,我仍然在从兴趣组的课程可复制性出发来考虑问题。希望这10本书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15
发表于 2010-3-17 15:58:24 | 只看该作者
可持续性是要考虑的,要创新也是要考虑的,综合一下呗~
一一,你啥都不控,你就是你~
我去看下多老师的新篇章了!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22:46: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gelisnear 于 2016-6-15 15:58 编辑

卢克老师做事就是细心认真,又买了这么多书,只为兴趣课的可复制性。卢克老师的人品出众,这是我们大家应该好好学习的。不过夸完以后就要出事鸟,接着看: 以前老多也觉得可复制性的课程对阳光无论是当前的各种教学活动还是将来的发展都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可现在老多有了一点疑问,这些可复制性的所谓课件真的做出来了以后,确实会给后面的阳光儿提供有益的帮助吗?根据老多这几年在阳光的经验,就拿前一轮那个图书馆的课来说,关关讲的磁铁,墨一讲的感觉,还有smile讲的航天,还有啥我忘了。这些课,我相信这些主讲老师都会为此准备了一个讲课的大纲,不过仅仅如此,因为不可能把要讲的课每个字都写在纸上,即使写了,恐怕真的讲课时也未必就是逐字逐句地去念,这样念不被小朋友轰出去才怪。不过能够被复制的可能就是这个大纲,其他复制不了。而如果把smile的大纲拿给老多,让老多明天去讲一堂关于航天的课,老多如果懂得一些航天知识,看了以后可能会觉得这个大纲对我没啥用,我仍然会以我的认识去讲,如果不懂,看了以后就真的可以讲?对此老多表示怀疑。阳光将来不会去做成一个学校,而是一个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团体,每个人都在奉献着自己不同的,也是最优秀的才能,我觉得这才是阳光最可贵之处。小塔塔说的可持续性也不是用复制来完成的,做复制性的课程,恰恰抹杀了个性化。发扬阳光这种可贵的精神才会有可持续性。 所以老多觉得,卢克老师倒是可以做这样一件事,恐怕给阳光留下的将是一系列非常珍贵的财产:那就是把每个老师每次课的大纲都收集起来。就像利玛窦他们那个耶稣会的做法,把一代一代阳光儿的这些东东定期收集,定期制作成册,日久天长,我们就可以从中看到:啊,阳光曾经有过一个如此辉煌的时代,后来的小阳光儿们,在前辈这种奉献精神的鼓励下,难道他们还需要已经准备好的,可以复制的教学大纲吗?老多相信不需要,而且他们也一样会做的很好,像今天的阳光儿一样出色,一样优秀。 卢克别生气哈,你是好银,介个地球银全都知道
17
发表于 2010-3-17 23:33: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gelisnear 于 2016-6-15 15:59 编辑

最后要是变成弗兰克斯坦班了又不了了之了……嘿嘿……
18
发表于 2010-3-17 23:44:48 | 只看该作者
同样的结果再一次上演。。。
话说卢克也在做卢克认为可以帮助到阳光的个性化事件嘛~
你们是一个点延伸发射的两条直线(射线?),同本同源,互相吸纳。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23:56:56 | 只看该作者
哈,这么说,老多没有打击卢克老师哈,小塔塔
20
发表于 2010-3-18 10:32:02 | 只看该作者
忙里偷闲回了一句,教条了哈,呵呵。
我支持多老师,我觉得阳光现在所有的课程都应该往趣味性转化,英语和经济学做的不错,语文也开始了,这个计算机课嘛,个人认为课件该整个换掉。。。
科普本来就应该是最好玩的,所以更应该做出表率,做的更出色才对。完全可以找几个最爱玩的人现在就开始倒腾,但最后还是要有完善的教案,虽然不用逐字逐句,应该比多老师说的那个大纲再详细点,有思路,有故事,有资料,可能我这个科学白痴拿到这份教案还是讲不了,但是兴趣组的部分同学可以讲就可以了。尽量为其他主讲的可复制性做足准备。
我再强调一下我的想法哈,就是阳光的课程要有阳光的特色,阳光的特色就应该是足够的趣味性!
21
发表于 2010-3-18 10:37:5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出发点是在孩子身上,然后去综合成阳光的特色哈~

走在建设有阳光特色的康庄大道上的Ta留
22
发表于 2010-3-18 13:33: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卢克 于 2010-3-18 13:35 编辑

我和多老师的目的是相同的,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才会有不同的观点。

我最初进入阳光的时候,想的和多老师相同,凭借自己对科普方面的了解和热爱,我有很多东西可以做成课程,也自信可以讲得很有趣味。目前为止,兴趣组做的课程最多的,也恰恰是我。

不过去年开始,做了服务团对的成员,考虑问题的角度就完全不同了。兴趣组那个时候面临着没人上课,没课可上的地步。我就把解决兴趣组的问题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后来也变成很多同学说我虽然在做课程建设组的组长,但是只为兴趣组服务的原因,哈哈)。当时可以达到老多所说的这个境界,在内容上和讲课技巧上能够自由发挥、课程启发性强的志愿者不过几个人,而这些人时间有限,对付三个学校同时开课的情景,相对困难;现成的课程不多,原来的一套科普教案已经在两个学校上过了,继续上,除非调换年级;新人又很多,自己开发课程的能力和开发时间又有限。

当时阳光落在纸面上的教案只有一套,可复制性不强,至少自认为科普知识还算丰富的我看不懂很多文字在说什么,看不懂很多实验该如何操作。有些主讲人上课前一天晚上还在电话问我教案中的很多细节是怎么回事,我只能回答看不懂,然后帮助找一些详细一点的资料给他们看;有些主讲上课时明显有讲错的内容。在看到这些问题之后,我觉得增强教案的可复制性是很重要的,我们都不是专业的老师,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很强的科普知识背景,因此,教案的详细程度就很重要,至少要说明白实验该怎么操作。而课程的可复制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决授课经验不足的问题——照着教案的套路讲,就不会出大格。但是,这些都不妨碍有很强科普背景的主讲人自己的发挥,也不妨碍他们自由开发课程。

阳光有很多组做得比较成功,比如JA组,我发现很多新人可以很快进入状态,成为JA组的主讲人,这与他们有一套详细的教材不无关系。此外,有一套详细的教材,也非常有利于我们与学校洽谈项目合作,否则我们连成型的课程都拿不出,又怎么让学校相信我们,进而把孩子们周末的时间交给我们呢?

去年上半年,我就在想兴趣组如何找到比较丰富的题材开发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发现当时阳光的几个项目的现状是:学校的师资连语文、数学、英语都应付不了,没有学校开设《科学》课程。恰巧我同学送给了我一套《科学》教材,就在这基础上组织开发了一些教案。其实网上都有这套教材现成的电子版教案下载,但是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我们的资源也有限,课程中很多内容由于各种限制我们无法实现。所以,我仍然买了一套教师用书和学生活动手册供大家参考,当时希望解决的是教案开发人员对课程内容进行筛选,选择符合我们条件的内容来开展。结果是开发数量可观,质量并不齐整。这套教材,毕竟是一群专门从事少儿教育的人编制的,到目前为止,我感觉仍然是最合适给孩子们上课的一套教材,这是在我后来又买了一些少儿科普书研究了一下之后的结论。而且,这套教材讲的都是日常大家相对熟悉的问题,志愿者在备课的时候,也相对容易,就是为了应对多老师所说“如果不懂,看了以后就真的可以讲?”的问题,加上我当时要求教案尽量详细,用教案的内容,基本上就够备课了。我买的那些教师用书和学生活动手册,不太容易及时地在志愿者之间传递,这也是我当时要求大家教案尽量详细的原因。而且,详细地教案也不妨碍大家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修订,JA组的同学,就都针对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理解对课程进行了修订,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之后一段时间,教案问题暂时解决了,就是解决上课人员缺乏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有了一定的效果,但远远不彻底。现在,我在琢磨的是如何有一些更加吸引学校眼球的课程的问题,这是这次午餐讨论会的时候想的,当天下午和老大不小聊了一会,由一起跑去西单图书大厦转了一转,又开始买书研究了。

总之,我一直认为,可复制性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是日常问题,是系列课程的形式来解决的问题。个性化解决的是发展问题,是个别问题,是讲座的形式来解决的问题。而且,个性化的课程,可以胜任的人少,这些志愿者由于时间有限,可以开发出来的课程也有限,难以成为兴趣组课程的主要方式。整整一个学期的课程,用个性化的方式,如何填满呢?

写了一堆东西,肯定有词不达意之处,和各位同学探讨。
23
发表于 2010-3-18 13:49:56 | 只看该作者
卢克的意思,看倒数第二段话,总结的很精辟。
24
发表于 2010-3-18 14:20:23 | 只看该作者
先说一句题外话,真佩服卢克每次都能写那么多,他小时候想必议论文写的很好。
我觉得形成可重复的教材很重要。
对于一个新人来说,不仅上课的知识是个问题,上课时间的把握,内容的选取都是很大的问题。
比如电磁现象,可能一个学物理的同学很懂,但不一定能讲,如果有现成的教材会对他有很大帮助。
但是,我认为,科学普及其实是一项很难很严肃的事情,许多院士都认为写不好科普书。
不能认为自己是个学识丰富的人就可以给孩子上科普了,因为不是自己专业或者平时没有特别研究的领域的知识很多都是似是而非的。
自己似乎懂与能讲明白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
所以我认为成功的科普课应该尽量留下详尽的教材,等待下一位能够胜任此课的老师。
卢克说的对,学校凭什么信任我们?
除了可信任的教材,可信任的老师同样重要。
比如对于电磁现象,一个学物理或爱好物理的阳光er就是值得信任的老师,而一个学医的显然就不值得信任,教材再完备也不行。
还有,我希望教案能有审核,类似编辑的二审。每个“可重复”的教案都应该是经过“专家”(本专业人士,阳光各行各业都有)审核的。主要是为了避免硬伤。这个过程我觉得可以在私下进行。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6:48:33 | 只看该作者
哈,这么热闹啊

那卢克老师继续准备可复制教材,收集各位阳光儿每次教案的事老多试试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21:23:01 | 只看该作者
突然发现严重的跑题鸟,老多把大家引向另外一条路了,人家卢老师都说和老多说的两种都不是一回事。

有比较具体的创新性方案可以拿来晒一晒,没准大伙儿一侃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东西。

老多倒是有个题目,先拿来晒哈,但是还没有具体的想法,这个题目来自老多听了老婆讲的两个故事以后产生的思考。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单位招聘员工,来了很多应聘者,其中不乏博士硕士,当然起码也是本科毕业。大家正在往楼里走,此时一个人不小心把楼道里一个小字纸篓碰翻了。几乎所有的人都置若罔闻,继续往前走。只有一个人,他赶快扶起了那个字纸篓。招聘的结果是,这个人被选中,他只是一个本科生,而字纸篓门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一个圈套。

还有个故事仍然是关于招聘,一个实验室招技术员,桌上放了两台仪器,要大家看怎么修。一个人过去闷头就修起来,而且很快修好了。另外一个人把旁边的人召集在一起,商量起来。被招上的是后者。

不知大家看了这两则小故事会怎么想,老多觉得,应试教育的好处就是教会了学生很多很多的知识,显然还缺乏一些东西,这些是什么,做人的原则?生活的态度?还是所谓团队精神?老多觉得值得思考。
27
发表于 2010-3-18 21:55:17 | 只看该作者
突然发现严重的跑题鸟,老多把大家引向另外一条路了,人家卢老师都说和老多说的两种都不是一回事。

有比较 ...
老多 发表于 2010-3-18 21:23


千教万教教人求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大概就是希望有哪些被录用的人的效果吧。

我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高级意义上的模仿,动作气质都有可能被孩子们“抄袭”去。所以需要把品质融入到讲课时我们的气场里面去,除了感染,也吸引他们去模仿这样的品质。就算它本身是非实体的东西,总会在行为中有所表现。我们是“那样”的人,他们也就会染上“那样”的气息。

这个东西怎么当做教案?怎么批量复制在以后的志愿者身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可能。而老师其实一直是被赋予了这样神圣的职责和使命的,却也少有人做到。讲什么本身不重要,大家都试着去传授一种方法,了解世界的方法也好,了解自身的方法也好,不要有那么多的桎梏,就那么讲讲看吧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22:3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7# 洛英莼


    哈,说的好,继续侃

偷偷问一句,你写在我那个小白板上的是啥?人家一看见就问我,弄得我好没面子,赶快告诉我,也好让老多争回点老面子哈,谢谢啦
29
发表于 2010-3-19 00:00: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洛英莼 于 2010-3-19 00:08 编辑

回复 28# 老多

去年承蒙关照了~今年也麻烦您啦~(日本人写贺年卡用的句子)

这个意思~

接着侃,就是我们太紧张了,讲课其实是自然而然的事。用自己的各种形式的语言把自己搞明白的东西讲明白。不明白还讲什么讲………我们就是大孩子,有些故事要和小孩子们分享,这些故事我们很喜欢、觉得很有用、又很有趣,所以来说说。“我要说的就是这么一件事儿……”的开场,知识是故事,知识的推进过程是说故事的推进符合孩子认知的过程的,强调的某个知识点是希望孩子们记住的情节,用的道具、画的图、写的板书作为学习的方法(我们怎么习惯怎么来)就是我们讲故事用的各种语言。

教案是纠正我们的逻辑框架的东西,比如通常意义上讲,女性在逻辑上比男性混乱(我就是超级典型的例子),所以教案可以帮助我们讲故事不要前后没有条理;教案经过反复实践修改研究,可以反映讲课的时间对应多大信息量。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在我看来它是必要不充分的。如果我也准备一节课,去写写教案,我应该就只有关键的几个小句子,大篇幅的东西每次都会不一样,说过就忘了……

以上(参考当前自己的学科教授讲课的方式,空口白牙扯两句有的没的)。
30
发表于 2010-3-19 10:06: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卢克 于 2010-3-19 10:13 编辑

早晚把洛英推上主讲行列……不要跑!
31
发表于 2010-3-19 17:02:46 | 只看该作者
早晚把洛英推上主讲行列……不要跑!
杨卢克 发表于 2010-3-19 10:06


不跑~你也抓不着
32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23:04: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9# 洛英莼


承蒙棋子小朋友的关照,让老多的小黑板上多了一点祝福

我最近买了一本书,叫《荣格自传》,荣格乃心理学家一个也,与佛洛伊德都为心理学之大师,但观点各不相同。在书的序言了他这样说:“这样,在我八十三岁高龄之时,我便承担起讲述我那个个人神话的责任了。我只能作些直接的描述,只能“讲讲故事”.这些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并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惟一的问题是我所讲述的是否是我的寓言,我的神话。”接着他又啰里啰嗦地说了半天以后接着说:“因此,我的一生在外在性事件方面是无独有偶地贫乏。对于它们我没有多少话可以说,因为它们会使我觉得空洞和不具体。我只能据内心发生的事来理解自己。正是这些事件,才形成了我独一无二的一生,......”这就是荣格的神话。老多觉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神话,可不都是独一无二的,希望阳光的神话是这样的
33
发表于 2010-3-20 12:20:36 | 只看该作者
嘿~我最近在看的书也都是荣格学派的人写的,不过很多译丛的确会让人很郁闷……

如果要回归心灵的话,我们的很多坚持都是庸人自扰。
34
发表于 2010-3-21 09:3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小ta
一点发出,说明有端点,并且一端无限延伸,所以是两条射线。
不过我觉得说成是共端点的两条曲线更好些,我相信这两条路除了起点以外,还有其他交点。。。
前人高见看的思维暂时混乱中,调整ing
35
发表于 2010-3-21 10:00:14 | 只看该作者
看了部分发言,理了理思路,想起上回分析的新世纪的调查问卷。我倒觉得:衡量一个课程的适合度,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接受量,包括可见的知识点掌握和潜在的兴趣培养,人格培养等。而孩子爱听什么其实不是重要的问题。你会从问卷中发现,真正决定他们是否感兴趣的是老师的讲授方式,尤其是高年级的同学更注意这些。而决定讲授方式的则是教师对授课内容的理解。所以,我想说第一,多老师说的第二条路听起来更像课外课堂开阔视野,从我的好恶上来讲更支持。第二,讲什么内容真的不重要,小学生处在“亲其师,信其道”的阶段。我相信如果棋子童鞋跟苏乐说:“你知道吗,其实太阳是黑色的”苏乐小朋友肯定深信不疑(当然我也相信琪子不会那么干)重要的是你以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体系和方式呈现给学生。这个阶段几乎是一张白纸,对什么都有可能感兴趣。这也可以通过优秀的老教案来学习到。当然,看你会不会使用老教案了。
可复制性的问题,支持多老师。我还是觉得不存在可复制的教案。写过很多教案,只觉得教案传达的理念,备课思维框架等可以复制,内容真的不能复制,因为它反映的灵魂在人脑中,几乎不可表达,而人脑的知识结构是不能复制的。而教案都是基于人的知识结构。我觉得可以选些优秀教案,再组织专业人士讲解他们的优秀之处,做好点评。这样新手往往更容易上道。不过弊端是不容易开发创造性思维。不知道卢克老师怎么想的呢?
36
发表于 2010-3-21 11:28:51 | 只看该作者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阳光的“教案”,并非学校的老师正常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其承载的功能更多。

阳光的现实状况是:1、没有教材,或者没有大量的教材给每个可能的授课志愿者人手一本;2、大家日常沟通的途径主要在网上,通过电子版的资料传递更加有效率;3、大部分志愿者没有教学经验和教育专业背景,或者教学经验欠缺;4、科普课的教学内容多为常识性内容,但是志愿者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的深入程度仍然不齐整。

综合以上几个现状,阳光的所谓”教案“需要承载的角色大概可以描述为:1、教材的替代品,内容需要比传统意义上的教案详细得多,应该同时具备教材与传统意义上的教案的双重角色;2、教学技巧的附着品,通过描述教学的详细步骤和实验步骤让没有授课经验的志愿者参考;3、在教材基础上经过筛选的成品,就是说将教材和其他资料中不符合阳光教学硬件条件和其他条件的内容去掉,只保留符合阳光教学实际的内容。

诚然,传统意义上的教案肯定是个性化的,是不同的教师针对同一套教材编写出来的、因编写者而异的资料,对于其他教师而言,参考意义大于复制意义。但阳光的”教案“不同,对于非教育专业的志愿者,对于教学经验欠缺的志愿者,对于科普知识不甚深厚的志愿者,”教案“的复制意义大于参考意义。当然,有丰富经验的志愿者完全可以把阳光的”教案“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案看待。

以上,阳光意义上的“教案“用引号标出,传统意义上的教案用红字标出。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12:41:37 | 只看该作者
又跑题了嘿

习习是不是玩个啥欧几里得班,欧拉班或者祖冲之班啥的
38
发表于 2010-3-21 13:1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7# 老多


    这些班我也开不了啊。太深奥捏。顶多开个数学顽童班。一个大顽童带着一帮小顽童一起玩~响应多老师号召玩数学~
39
 楼主| 发表于 2010-3-22 00:41:36 | 只看该作者
哈,大家讨论的很热闹,可老多还没见一个银有比较具体的方案提出哈。不要紧,老多自己先弄块砖给大家,不然老多不就是个天桥的把式了。人家卢克不管怎么样,一个个可复制教案在真实地做着,老多可不能光在天桥练了。下面是老多考虑了几天以后想出的一节课,而且绝对是可以复制的,卢克老师尽可放心。

课的题目是《大自然的秘密》,内容是讲电和磁的现象和故事。

需要的教具:梳子、一小张纸、一根大约1米长的漆包线、一根小棍子、一节电池、一个指南针。

首先拿出梳子(或者其他任何摩擦以后会产生静电的东东),并开始撕碎那张小纸。一边做这些一边顺嘴说一些相关的事情。接着把梳子等在脑袋上摸一摸,然后把纸屑吸起来。接着故事就开始了。这个故事有外国的也有中国的,也就是古人对这个现象,也就是吸力(其实是磁性)的认识和了解。可以用ppt辅助。故事老多先不讲了,考考大家都应该讲啥故事。

接着问孩子,你们知道自然界里都有什么现象和电有关?孩子会回答,至少会说到闪电。于是又一个故事来了,这个故事是中国的。如果有孩子说起过静电的现象,现在可以接着将故事了,这个故事是外国的。

讲完这些故事大概需要20分钟左右(还没试讲过,不敢肯定)。此时可以休息一会。

下一节,老师拿出一根漆包线和一根小棍子(最好是导电比较好的),还有一节电池。一边拿一边忽悠,这些就凭每个老师嘴的功夫了。然后把漆包线绕在棍子上,接通电池,这样一个小小的电磁铁就制作完成。你可以演示吸引小东西(当然事先要准备一些铁屑或者其他东西)的实验。

接着老师拿出指南针,从出现的现象开始讲,并问小朋友是不是电和磁是有关系的?故事又有了。这些故事主要来自西方,然后讲法拉第。讲法拉第一定不能只讲他科学上的故事,一定还要讲这个人,并且告诉孩子这节课所讲的自然里关于电和磁秘密,其实就是一代一代的科学家发现和探索的过程,电和磁现在是大家不可缺少的,但从发现电和磁的现象,并且最终制服了这个电老虎的过程,都是因为上面讲的那些人,而且绝不仅仅就是这几个人,是由于他们心里的好奇和对一件事情不断求索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得到的。

时间把握在20分钟。

这其实就是一块砖头,还不完善,谁有兴趣可以把这个课完善起来,里面的故事老多可以提供,或者去看老多的书。在真正去学校讲以前最好经过大家一次或者几次讨论再决定。
40
发表于 2010-3-28 00:35:06 | 只看该作者
顶起来先,这个不要沉了,今天忘记和老大说这个事情了
41
发表于 2010-4-2 20:41:38 | 只看该作者
我好奇那个成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必读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LEAD)阳光志愿者俱乐部 ( 京ICP备13018722号-2 )  

GMT+8, 2024-11-22 14:11 , Processed in 0.049194 second(s), 16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