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三足乌 于 2017-10-16 14:03 编辑
有新人志愿者提出下面三个疑问: 1.老志愿者都是怎么坚持下来的,真的很感动啊。 2.教案设计的内容都来自哪里,是自创的还是借鉴的? 3.志愿者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小朋友以及小朋友对课程的接受度进而设计出符合孩子认知的课程。
我来尝试回答一下,也欢迎各位志愿者参与探讨。 1.必须承认,初入阳光的人,怀有不同的初衷。 不管是想圆儿时走上三尺讲台的教师梦想,还是完成其他现实的外在要求, 阳光更像是一个大熔炉,始终团结一批志同道合的人,热衷于这个单纯的草根组织。 只要阳光的核心气质还在,我相信她将会始终具有吸引人的魅力。 作为新人来讲,个人以为,立足一个项目点的某一个课堂, 坚持三两次,找准自己的定位,切实与孩子们、志愿者融合, 再加上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力,快速找到归属感,也不是一件难事。 当然,像我当年那样,充满了对这个组织的质疑和不信任,从而在不断的龃龉中去探寻、去磨合。 慢慢的,你会发现,每个周末对孩子们的挂牵,会成为你早起的动力。 与志愿者之间的情谊,也会成为你主动去承担的基础动力。 在一次次的对自身的挑战中,完成成长,也是一件很有意义和成就感的事情。 跟孩子们在一起,过了磨合期,你会发现,这是最单纯、最简单的人际关系, 值得你一生珍藏。与志愿者,也同样。 看到很多坚守的志愿者,更多的人也会选择离开。所有的人事离散,都有其必然性。 我们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靠谱新人留下来,在共同的公益支教中,实现自我。
2.教案设计的内容,有原创,也有借鉴下的修改。完全照搬的,几乎不存在。
3.课程内容难了或简单了,孩子们会明显的表达出来,不是语言,可能更多的就是行动和情绪。 课堂反馈很重要。有经验的志愿者善于观察、捕捉。 更多的时候,我们会与孩子们交流,与家长、老师了解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