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阳光

 找回密码
 注册必读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413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文分享] 三则美国素质教育小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7 11:3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ta 于 2009-9-3 09:55 编辑

来自:http://www.xssjyj.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64
创造性能不能教

  妻子刚来美国时的英语家庭教师叫辛西亚,其夫为迈阿密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通过辛西亚的"后门",我们把刚5岁的儿子矿矿送到迈阿密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班学习。
  谁也想不到,儿子才去了不到5次就开始叫唤,不想去啦。
  儿子说:"老师根本不教绘画,一点都不教!每次都是给一个题目,就让我们自己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爱怎么画就怎么画,老师一点不管。画完了老师就知道说"好哇!好哇!"好什么好?!那些美国小孩的画,根本就是一塌糊涂!"
  说得多了,引起我的注意。一天,我进去一看,儿子 一脸无所适从、无可奈何的神情。天哪,其他孩子有站着画的,有跪着画的,也有趴着画的,说 "八仙过海"一点 不为过。"八仙"们的笔下所绘,更是不敢恭维:不成比例、不讲布局、不管结构、无方圆没有规矩,甚至连基本笔法都没有。
  我们同意儿子不再上这种 "误人子弟"的绘画班。老师哪里是在教绘画,简直是在放羊!
  每次儿子画完画都要问:"像不像? 我发现,美国孩子在画完画后,是从来不问 "像不 像"的,只问"好不好"?我们可以来深究一下 "像不像" 的问题。美国孩子学绘画,老师往往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孩子从现实生活到内心想像的过程中自由"构图"。因此,美国孩子画完画后,只问"好不好",不问 "像 下像"。
  回答 "像不像"的问题,是指 "复印"得如何;回答 "好不好"的问题,则是指 "创造"得如何。
  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技能。技能是可以由老 师传授的,但创造性是无法教出来的。许多中国孩子具有很高的COPY(拷贝)"能力",但欠缺基本的创造力。
  矿矿刚刚结束了一次数学期中考试,主要内容是对数方程。在英语中,log可以是数学中的对数,也可以是原木、木材的意思。考完试,矿矿在试卷上画了一只很善于咬原木的河狸,手中拿着一块木头,说: "log are fun!" ("木头"真有趣味!)数学考试本身得了100分,老师又给试卷上的画"原木和河狸"加了0·2分,一共是100·2分。 0·5分以下是不算分的,矿矿并没有因为在试卷上画这幅 图而多得了数学分。然而,这个0·2分却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数理逻辑、形象思维和自信心的充分肯定。
  创造力不同于智力。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人的个性和独立性等等都是非智力因素。一个创造力很 强的人,必须是非常有独到见解、独立性很强的个性完善的人,必须是一个在常规势力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像力、敏锐的观察 力、深刻的思考力、清晰的判断力的人。因此,创造力强的人智商一定高;但是智商高的人,不一定创造力就强。智商极高的学生可以蠃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但是惟有创造力极强的人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创造性不能教,首先是因为 "知识与技能"和创造性 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概念。其次,凡是能传给他人的,一定是可以重复的,而可以被他人重复的则一定不具有创 造性。正像人的智力不能从老师传给学生一样,创造性是潜伏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特质,也是无法从A传到B的。
  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
2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11:37:03 | 只看该作者
孩子能不能搞研究

  美国教育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为孩子独立研究、独立动 手能力的发展提供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矿矿在上小学二年级时,就开始搞 "研究"了。第一次从矿矿嘴里听到"研究"一词时,着实让我乐了一阵。那时矿矿才8岁。刚开始能读些稍厚点的书,写些由几个 长句子拼凑成的所谓 "文章"。一天,他从学校回来,一进门就缠着妻子带他去图书馆。说是他正在作一个关于蓝鲸的研究,要去图书馆找参考资料。
  "老师说了,研究论文至少要有三个问题。要写满两页纸。"儿子说。"你才二年级,你懂什么研究?"看着儿子那一本正经的样子,溜到嘴边的话打住了,赶紧让妻子开车带着儿子上图书馆去。
  临走之前我对妻子开玩笑地交待说:"如果市里的公共图书馆找不到好的参考资料,你们可以到迈阿密大学图书馆去看看。" 两个多小时后,母子两人抱着十几本书回来了。一进门,妻子就抱怨:"都怪你提什么到迈阿密大学图书馆。 矿矿非让我带他跑了两个图书馆,还说老师说过参考资料要来自不同的地方。"
  我翻了翻矿矿借回的 "参考资料",十几本都是儿童图画书。有的文字说明部分多些,有的少些,全部是介绍关于蓝鲸和鲸鱼的知识性书籍。
  随着儿子对那十几本书的阅读及 "研究"的深入,我 和妻子也不断地从矿矿那儿获得有关蓝鲸的知识:蓝鲸一天要吃4吨虾;寿命是90到100年;心脏像一辆汽车那么大;舌头上可以同时站50到60人。
  说实在的,我以前只知道蓝鲸很大,其他就不知道了。这回矿矿告诉了我不少我第一次听到的东西。
  这样,矿矿终于完成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份研究报告:《蓝鲸》。论文是由3张活页纸订成的。第一张是封面,上面画着一条张牙摆尾的蓝鲸。蓝鲸的前面还用笔细 细地画了一群慌慌张张逃生的小虾。在封面的左下方,工工整整地写着BY KUANGYAN HUANG一作者:黄矿岩)。论文含4个小题目:介绍;"蓝鲸吃什么;蓝鲸怎么吃;蓝鲸的非凡之处。
  我不知道矿矿是怎样决定这些小标题的,也不知道他为什么对蓝鲸的饮食问题这么感兴趣?总之,老师要求至少写3个题目,矿矿完成了4个,好歹也算超额完成任务了。小标题下的正文不过一两句话,既没有开篇段,也没有结论段,读起来倒也开门见山。这是我一生中所看到的最简短的论文,当然这也是一篇最让我感兴趣的论文。问题不是儿子在此次研究中学到了什么有关蓝鲸的知识,我更感兴趣的是,从这次研究的 经历中,孩子获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孩子从一开始就摆开一副正经八百作课题研究的架 式。收集资料,阅读,找观点,组织文章……一步不差, 一丝不苟。从决定题目,到从那十几本书中发现对自己研究有用的资料,到着手写文章,孩子始终处在一个独立工作的状态下。他必须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筛选材料,去决定 "研究"方向……这个收获要比知道蓝鲸有多重、多长更具价值。
3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11:38:11 | 只看该作者
孩子毕竟是孩子吗

  1999年秋季,矿矿到天主教会办的Moeller私立男校 去上高一 (即国内的初三)。美国到了高中才有校际间的足球赛,能不能参加校队需要充分地尊重每一个孩子平等 的竞争权利:即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报名参加,但最后能 不能留在队里,则看你自己能不能通过叫"淘汰竞争"的测试。换言之,"起跑线"是开放的,谁都可以来参加竞 争,但最后能不能成为队里的一员,要看你整个竞争过程 的表现,看在 "终点线"上的"判决"。
  矿矿和他初中的好友麦德为了参加足球队,决定参加 "淘汰竞争"的测试。麦德的哥哥是该校橄榄球队的队员,放出风来:"淘汰竞争"非常残酷……看儿子那跃跃欲试 的样子,我和妻子决定去看一看。
  "淘汰竞争"于7月16日下午3点开始,烈日当头,但参加各种运动队的试训者熙熙攘攘。我虽戴遮阳帽,还顶不住酷热,钻到树荫底下。
  学校要组建A、B、C三支足球队,一般来说是按年 龄和球技分队,但为了鼓励竞争,低年级身体壮、技术好的球员,也可以 "提拔"到高年级的队来。每队需要约25名正式球员,但参加试训者约有200人。
  开始是环校跑,可能有1500米,一圈下来,矿矿跑 在中间;接着是三组400米跑,矿矿是中上水平;又接着四组100米折返跑,矿矿还不错,大约在第四、第五名之间,我以为大概就差不多了吧,看孩子们累得那个样,歪 歪斜斜的,该淘汰谁淘汰谁吧。谁知道,试训并没有结 束,又进行两圈环校跑,三组400米,四组100米折返跑。这一轮下来,直看得我胆战心惊,以为总该结束了吧。万万料不到的是,又进行第三轮,我看不到自己的脸,反正妻子的是失色了。
  场上有孩子晕倒,有孩子抽筋,有孩子呕吐…… 我真想把孩子叫回来,不要试了,那个球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孩子叫回来做第一个,也可能是惟一一个主动退下来的人,又实在难以决 断。最后,孩子们到底跑了多少,我们没有数,孩子也记不得。
  麦德一边跑,一边吐,一边说:"这就是基督教的学校,这就是基督教的学校……" 更奇怪的是,我和妻子是惟一到场观看的家长。到底 是美国家长知道如此残酷,不愿来看呀,还是根本就认为是孩子的事而不来看?我迷惑了。
  看着面色煞白、一拐一拐的儿子,好心痛!真想出言劝他,但看儿子并没有退出的意思,又说不出口。于是,我绕着弯儿说:"那些跑在后面的,都看着没有希望,为什么还不下脆退了?"
  儿子看也没看我,说:"爸笆,自己退出来和选不上是不同的,你可以退出足球队,也可以退出网球队,退来退去,你还能往哪里退呢?没到最后一分钟,谁鄱还有机会。跑在前面的,可能下一轮就挺不住了呢!"这是他在这个既充满机会,又充满竞争的美国社会里 "悟"到的!
  后来,他参加了足球队。一次,在滂沱大雨中训练。美国家长们一个个坐在名车里静静地等着。我看着那朦朦胧胧中的桕林童话似的住宅,再看在泥水里翻滚的孩子们,我似有所顿悟,但顿悟了什么,我也说不清楚。
  大树是由小树长大的,小树是由种子长成的。在孩子 还毕竟是孩子的时候,就要植根于社会,才能长成栋梁之材。如果以为 "孩子毕竟是孩子",就把他们关在教室里,书斋里,那么失根于社会的种子,就只能是一颗永远不发育的种子。
4
发表于 2009-7-7 21:09: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gelisnear 于 2016-6-15 16:18 编辑

赞一个,老大不小摘录的文章很有意义,很受启发,谢谢:) 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 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筛选材料,去决定 "研究"方向…… 退出来和选不上是不同的,...... 太好了!
5
发表于 2009-7-8 07:01: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gelisnear 于 2016-6-15 16:18 编辑

绝对好文!!!顶!! 做有头脑的人,首先要有自己的脑子! 做有成就的人,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成就!
6
发表于 2009-7-11 22:22:21 | 只看该作者
好文,老大不多多转些教育方面的好文吧,大家共同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必读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LEAD)阳光志愿者俱乐部 ( 京ICP备13018722号-2 )  

GMT+8, 2024-11-25 17:00 , Processed in 0.029553 second(s), 16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