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阳光

 找回密码
 注册必读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77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锅烩] 0322 NGO会谈小小总结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9 20:3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非政府组织,但是是注册的,注册这点很重要,中国政府还是外国政府,都是希望国家里的东西好歹得在眼皮子底下报个名说个事儿。阳光是没注册的,为什么呢,个人觉得一是还不成太大规模且手续各方面还不具备申请成为一个机构的必要性,二是我们倡导的更多是一种自主自发性,虽然玄乎了点,但是阳光ER觉得很舒服,没有利益趋势虽然少了点主动性和驱动力,但是一个好的氛围能让事情继续存在和发展。虽然虚了点,但是6年的时光不是白白流逝的。

自然之友存在了15年,一个颇具规模已成效应的非政府组织;NGOCN,这个因为凤凰卫视报道云南境内的志愿者行动而进一步关注的网站;CHP,曾经跑去看过纪录片,看到了许多专业人员在里面从事更专业但有距离感的公益保护遗产的项目。没太关注他们今日所说的各自所做的事情,今天于我来说,不是了解一个组织具体做什么,而是探讨大家同作为一个公益组织,哪些共通的东西可以帮助到我们阳光,帮助阳光在接下来的路上少走点弯路或者能给出借鉴的东西,至于目标或者方式的差异,可以另外列表,有时间再研究不迟。

很重要的一点,大家成为公益组织的一份子,一开始都是抱着自己或多或少的理想情怀进来的,想要帮助这个已经乌烟瘴气的世界,去做点什么,改进点什么。理想主义在公益组织里能得到一块肥沃的土地,但是只是土地而已,浇水施肥其实还是得靠自己一点点琢磨。第一个感觉其实还是强求了点,带着完美心态的理想主义来到了一个公益环境里,却发现无法使力朝自己理想的方向去前进的时候,就是出现矛盾和迷惑的时刻。其实不论是不是在公益组织里,就拿一般工作环境来说,个人和组织里的目标总是无法完全一致的,区别只是更多时候公益组织没法满足个人在一般工作状态下能从物质中得到的内心补偿罢了。

一个人在为自己理想的事业去做事的时候,往往一开始不会太顾及什么,所有的美好都在这里被幻想,直到物质世界偷偷来到你身边,大手一甩了你一个大耳刮子,你被甩的有点头晕,开始陷入一个低谷,抬眼从公益组织看出去,觉得自己是不是太像井底的青蛙一样,活在自己觉得美好的世界里,刻意忽略了井外的声音。

和谐,是世界大同。但很遗憾的是,只要是人所在的环境里,和谐很难。每个人都那么独立自我,要争个头的话,有人心累却有人执着。所以一定需要不同的声音,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聚在一起讨论一个没有唯一答案的事情,心静的话总能从中得到启发。

关于公益是作为个人的事业还是职业的问题,关于是要显示专业性还是非业余性的问题,关于公众监督和内部自我监督的问题,还有敏感的和政府既巧妙合作又保持对话的问题,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经验和分享。只是愕然发现,这些和阳光现在的交集都是平行的(不好说将来,因为5年、10年以后的事情太拿不准),我们实在好特殊,6年走来形成这样,问题不是没有,但似乎和一般NGO的问题又都不太一样。有共性,但更多的是让我看到了阳光的个性。一个先期缩小自己的关注点而走在具体执行环节上的小组织,它有太多的局限性,但是它也有太多的闪光点,因为胜在不断修正和努力执行。不是说其他组织没有修正,没有执行,而是感觉一种更直接的结果在阳光里被表现出来,让大家一眼能明了。

不是说阳光没有缺陷,这样那样的东西有时候真会让人抓狂,但哪有完美的东西存在呢?现在各位阳光ER正在结合现实的情况,一点点帮助阳光自己进行清理,只是有句比较成熟的话说:我们需要给自己点时间,慢慢积累和改进吧!
2
 楼主| 发表于 2009-5-27 10:41:44 | 只看该作者
另附活动名单:

尹杭,吴黎黎,草草,地瓜,小ta,bailanhuaa,jessie Y,猫导,浮游,smile,兆星,徐教授、小鱼儿,番茄,菠萝,一华,李建,郜璐莉,明广波,廖宇辉。
3
 楼主| 发表于 2009-5-27 10:42:13 | 只看该作者
番茄回复:

转贴 安猪 blog上的两篇旧文
关于NGO的杂七杂八  by 安猪
2008-01-08 16:01:18


和一群NGO的同学们从晚上七点聊到了凌晨三点,挺好玩的,整理一下思路:
治理结构和筹款
很多NGO在一开始就花很多精力去考虑完善的治理结构,我觉得就像一个刚懂事的小孩去担心早孕问题一样,纯粹是瞎操心。这个时候的组织应该专注于如何去解决问题。
良好的治理结构无疑非常有利于筹款,它简直就是为了取悦基金会而设,但组织的生存不应建筑在基金会的资金上。
在回来的车上我跟Wei说,现在我们不需要去考虑筹款问题,那是浪费时间。但当我们的学校达到了500所,我们会非常严肃地选择我们在资金方面的合作伙伴。
问题
NGO需要不断问自己的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对问题认识的深度决定了组织的强度,并且在几乎所有时候,问出合适的问题就等于找到了答案。
很多时候看到NGO在定义组织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时的空泛和凌乱,那仅仅说明它们还没有找到真正的问题。钻石永远是坚硬、耀眼的,并且藏在深处。
商业和非营利尽管有很多方法上的共通,但我越来越相信NGO和商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因为商业面对的是物,而NGO面对的是人。所以商业上成功的人在非营利行业未必同样成功,他们被人赞颂的往往是捐献了多少金钱,那仅仅是物的层次,而非大量改变了人类,即使是比尔盖茨也不外如是。
在商业领域,大众会记得是谁投资的Google或Apple吗?在非营利行业也同样,英雄属于改变了世界的组织,而非那些仅仅提供了金钱的人。
社会企业和社会企业家
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们恐怕不会再提社会企业的概念或者掺合这个主题的聚会,那样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一个组织口口声声地宣传它是社会企业,那它只是个没上路的小学生,其情形就跟一个女人声称她是淑女一样,显得很可笑。
对组织来说,重要的不在于它是谁,而在于它做出了什么。
现在中国对社会企业的案例宣传,多的是街道企业的影子。开个油条铺,白天赚点钱养活自己,晚上去服务孤寡老人,或者开个烧饼铺,雇人赚点钱去支持另外一些人去服务孤寡老人,其路数大抵如此。这样做了公益又能自给自足,其实挺好的,但没有太多宣传的意义。因为它创造的社会价值乏善可陈。既然是社会使命为先,那就认真衡量它创造的社会价值吧。
需知,为了自给自足而做个小小的"社会企业",那也是一种不思进取。
但我很欣赏社会企业家的理念。一个社会企业家是一个大规模改变了世界的人,与是否来自社会企业没有任何关系。
企业家是关于企业家精神的,而非关企业。所以油条铺也是一个企业,但没有人会把它的经营者称做企业家,因为一个通常的油条铺没有任何的创新或变化,它创造的价值也极其有限。


2.昆明交流会   2009-03-01 23:16:44
“我是个受过伤的男人,请不要再找我了。”
当微风(ngocn 的现任老大)找我做一次NGO的交流会时,我几乎就想用这句话来拒绝她,但想想他们也挺不容易的,于是也就从了。
其实我挺害怕在NGO行业的交流会中做发言嘉宾的,皆因NGO的同学们都很可爱,批判精神特别强,而且说起话来一套套的,实在是威风凛凛,帅死了。
我掌握不了这套行业的话语体系,口才又不好,发言的内容更不入专家前辈们的法眼,自然每次都被拍得鼻青脸肿而归,这些在我的博客中都略有记述,不表。
如果专家前辈们是抱着批判的精神去参与交流的,那么作为一个后辈兼行业的边缘人,自然只能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参加了。虽然我从一开始就不怀疑我们的方法是错误的,现在也更加确认,不过了解不同立场的人从不同角度的质疑,总是能让自己的思维更加严密一点的。

于是乎发现,一直忙着批判的专家前辈们似乎还是老样子,而我们每次学一点每次学一点,竟也开始前进了。

这次交流的主题是”人人皆可志愿者”,缘由是ngocn的第一期交流会请的是老陌,主题是志愿者的形形色色,老陌这厮在会上大谈找志愿者一定要高门槛,找最好的,不好的一概不能要,在当时的现场很是引起了一些争论。精明的微风同学有见及此,便想到了让我来和老陌PK,不过天不随人愿,老陌不在昆明,于是交流会就变成了我的个人批斗会。

坦率地说,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跟各个组织自身的使命、方法、服务人群等等密切相关,不可能有一个一刀切的答案。这个我在交流会一开始也说了,所以也不在博客里讨论这些是是非非了。

倒是记得几个有趣的问题:
Q(观众):多背一公斤为什么采取这种志愿者主导的方式,而不是专业NGO的服务方式?
A(我):完全是因为我的无知。在零四年的时候我只知道志愿者,对于NGO这个词我连听都没听过,于是自然而然地就采用了志愿者为主导的方式。
Q(观众):如果当时你用NGO的方式来做多背一公斤,你觉得它会比现在发展得更好吗?
A(我):如果我用NGO的方式来做的话,我可能会先写一份项目计划书,然后去筹款,筹到了钱之后再去启动……

会后我想了想,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如果我用NGO的方式来做的话,结果会是什么?也许是在零四年抱着计划书的10.0版胎死腹中,于是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多背一公斤”这个词;又也许经过几年的”正规化”运作后,成为了一个非常主流(同时又是非常平庸)的NGO,每年忙五六个或者七八个项目,为了生存而去追逐那些并不合适的项目机会。

有时候,无知也是一种幸运。因为它让我们突破常规的方法(仅仅是因为不知道),凭借自己的信仰去行事。我们的信仰是什么?信任每一个人的能力,相信人们连结起来可以产生智慧,而这种智慧可以超越专家。这样的话在今日以专业化为主流的NGO很少提及,因为这将危及专家的地位。但慢慢地我们发现,这种大众的智慧是有可能产生的,而我们也在慢慢地接近这个目标。

无知还让我们保留了一种品质,那就是创业家精神。因为我们不把自己当成一个”纯正”的NGO,于是也就不像一般的NGO一样把做项目、向基金会筹资作为机构财源的默认选项,这反而让我们更关注组织的健康和用户的需求,同时也更关注外部的机会和资源。尽管这样活起来不容易,但至少有盼头。
于是就想起了那句话:
Stay Hungry, Stay Fool.
4
 楼主| 发表于 2009-5-27 10:42:49 | 只看该作者
兆星回复:
NGO 这个似乎好几年前就接触到的词,既感觉有一定的了解,又突然觉得了解的不够全面,于是在google上搜了一下,转过来一起参考一下。粗略看了一下,尤其是前面的内容,看起来像是一个台湾背景的人写的。能上google是否也可以理解为目前较被认可的解释。刚要转时,发现番茄转的安猪的博客,看了一下,感觉观点有些亲切,很“阳光”啊:可能因他一样“阳光”的背景吧--明显地比google上看到的观点相比更趋草根些。这种倾向性能否以后也加入的流行的解释中也未可知,但基于客观的独立观点一定会有其价值。也许是敝帚自珍,就个人直至目前的认识,阳光模式有其独特的价值。




下面就是转来的内容:




何为NGO  

NGO,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NGO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人口、贫困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发现仅仅依靠传统的政府和市场两级还无法解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一种回应,NGO迅速成长并构成社会新的一级。


  NGO不是政府,不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尤其不靠经济利益驱动。NGO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


  一个发达的现代社会需要发达的非政府组织。据调查,美国非政府组织总数超过200万个,经费总数超过5000亿,工作人员超过900万人。如此庞大和活跃的非政府机构(NGO),是与美国“大社会,小政府”的制度结构相配套的。这种制度的来源,与美国建国之初移民互助自助的传统有关。


  非政府组织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社会及私人的捐赠。比如美国有力量极其强大的各种私人基金会支撑美国的各种NGO。同时,国家从税收上确立捐赠部分可以抵税的制度,以鼓励捐赠。

[编辑本段]
NGO的意义  


  NGO是政府有效的“减压阀”和“稳定器”,还有着不可忽视的精神功能。NGO在中国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NGO,具有较长的历史和“半官方”的特色;另一种多由民间人士自发成立。目前全国稍具知名度的民间自发公益类NGO大约在300家左右。中国NGO主要集中在环保领域、妇女领域、扶贫领域,如北京的“自然之友”、“地球村”、“绿家园志愿者”,天津的“绿色之友”、江苏徐州的“绿色之家”等。


  NGO的精髓在于「GO」,在于政府组织,因为NGO的目的是关心公共事务,是要干预公权力的执行,甚至于直接抢夺公权力在自己的手中。在国际社会中,有很多的例子可以说明,NGO足以影响各国政府的决策,例如1999年WTO西雅图部长级会议、今年WTO坎昆部长级会议,NGO的影响力从场外延伸到场内,WTO当中对于各国劳工、环保、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等等不利的谈判,NGO一直在给予干扰和阻止,可以说对世界贡献良多。就算在一国之内,NGO也常常有决定福利、国家法令、政府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影响力。


  这个世界上三种关键力量,就是国家、市场与公民社会,而NGO就是代表公民社会的力量。国家的公权力,是一国之内唯一合法的暴力机构,被称作国家机器,有军队、警察、法院,能够强制执行各种法令,还能够与国际上其它国家签署协议,而且要签定国遵守。国家机器,就是合法的暴力。而市场,就是金钱的力量、企业的力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其它皆为次要。如果不受其它因素制衡,将会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最后,NGO就是公民社会的力量,把社会上的公民组织起来,发挥对公共事务的影响力,要求国家去约束市场的力量。


  国家具有公共性质,但是有时候会「政府失灵」,不能反映民意,这时候要由NGO代表公民社会的力量来矫正。现在政府出现在国际场合,不能完全代表民意,一定要有NGO在场才行,才有代表性。市场也会「市场失灵」,譬如在台湾许多大商家不用缴税,居然还退税!因此,公民社会的力量就有必要出现了。


  国家、市场、公民社会这三者不断地彼此互相影响。公民社会要求国家的公权力下放,释放公家资源给一般大众,同时也向企业要求进行「公司整治」,取得独立董事的席位,介入企业的经营,以迫使大企业照顾一般民众等「利害关系人」的利益,不再只照顾股票持有人的利润。

[编辑本段]
NGO面临的问题  但是,国家和企业也会对公民社会「反作用」,对NGO渗透,这种事情天天在进行当中。譬如国家释放资源给NGO,让它接政府计画案,用资源来收买,NGO就不会对政府做得「太过分」;或者以法律特惠,保障NGO的地位,藉此收编NGO。在欧洲,有一个专门术语叫做「统合主义」(corporatism)在指这种情况,例如北欧,国家立法强制所有劳工加入总工会,大部分劳工福利事宜、薪资、劳动条件等等都由总工会与政府谈判来加以保障,但是总工会保障劳动力的稳定,不会乱搞罢工抗议,国家因此可以稳固地进行统治。这就是欧洲,尤其北欧的所谓福利国家的真相。在台湾有些人讨论到福利国家,立刻大叫「哈里路亚」,好像不知道福利国家还有这些层面。除了工会之外,很多NGO也是一样被收编或者被拢络,这种NGO,其实是G-NGO,是有利于政府的NGO。


  企业一样会收编NGO。许多NGO是企业出钱赞助,不会做出损害企业利润的事情,民众利益和企业冲突的时候,它们就缩回去,不会站在公民社会的立场据理力争。如NIKE会自己组成劳动条件调查的NGO,以冲淡外界对于NIKE用血汗工厂赚取暴利的批评。这种NGO,其实是 BR-NGOs,Business Run NGOs,由企业进行运作的NGO。


  所以,从事NGO工作的人,一定要清楚其实NGO是有AGO的性质,就是Against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带有「反政府」性质。我并不是指无政府主义,而是维持NGO的独立地位,不同于国家和企业对于统治与利润的追求,而是以公民社会的需求为第一优先。NGO鼓动小公民参加大社会,也就是参加公共事务,这样才会形成所谓的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以公共关怀作为他的归属,鼓励大家的眼界,从局部到整体,从小到大,这才是civil society。在东方社会,这种精神恰好最为缺乏,由此可见,我们在东方社会中推动NGO的重要性。

[编辑本段]
国际知名NGO  绿色和平组织:当今国际上影响最大的环保NGO之一。自1971年在美国反对阿拉斯加州的核实验基地以来,绿色和平组织以其激进、顽强、坚定而闻名于世。


  无国界医生组织:1971年成立于法国,主要由一些医疗救助志愿者组成,目的在于向人们提供医疗救助,特别是赈灾援助。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成立于1969年,宗旨是防止对动物的虐待行为。


  美国福特基金会:1936年创立,全球最大的私人基金会之一。1988年,福特基金会是第一批被中国政府允许在中国设立办事机构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之一。


  英国救助儿童会:英国最大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之一,成立于1919年,是救助儿童会国际联盟的重要成员。英国救助儿童会以伦敦为总部,在全球60多个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


  日本笹川和平财团:成立于1986年,为了进一步促进中日友好关系,笹川和平财团与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共同设立了中日友好交流基金,总额为一百亿日元(约6.5亿元人民币),是迄今中日间数额最大的民间友好交流专项基金。

[编辑本段]
国内知名NGO  自然之友


  1993年6月5日,自然之友的几位发起人举办了中国首次民间自发的环境研讨会 —— “玲珑园会议”。1994年3月31日,自然之友成立,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在国家民政部注册成立的民间环保团体诞生。创始人是梁从诫、杨东平、梁晓燕和王力雄。其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书院导师梁从诫教授任会长,社会文化和教育问题专家杨东平教授任副会长。自然之友支持政府保护环境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措施,尽可能地予以配合和监督。十多年来自然之友累计发展会员8000多人,其中活跃会员3000余人,团体会员近30家。我们累计获得国内国际奖15余项,如“亚洲环境奖”、“地球奖”、“大熊猫奖”和菲律宾“雷蒙·麦格赛赛奖”。各地会员热忱地在当地开展各种环境保护工作,已有多位会员荣获各级嘉奖,由自然之友会员发起创办的NGO已有十多家。历经十年的创立与发展,自然之友成为中国具备良好公信力和影响力的环境NGO, 对中国环保事业和公民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并已成为标志性组织之一。


  NGO发展交流网 http://www.ngocn.org


  简称NGOCN,由两名志愿者发起,成立于2005年,是国内最大的NGO交流平台之一,其旨在通过网络和现实的互动,推动公众参与社会服务,构建中国公民社会.NGO发展交流网站提供大量关于NGO业内的动态,招聘招募等信息,并于实地设立昆明草根公益支持中心,支持有志青年,草根组织参与各类NGO相关学习实践,


  “绿色江河”


  以推动和组织江河上游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促进中国民间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与环境道德,争取实现该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


  “绿色江河“的主要任务是:组织科学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国内外环保团体等对长江上游地区进行系列环境科学考察;建立长江源头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站;出版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出版物及美术、音像作品;开展群众性环境保护活动及国际间生态环境保护的学术交流。


  “绿色江河”目前正在推进的活动是“保护长江源,爱我大自然”计划。


  济溪环境交流网络


  济溪环境交流网络(济溪,GSEAN )是一家为环境公益行动者提供信息交流和学习平台的民间环保组织,由一群年轻的中国环境保护志愿者于2004年12月创立。我们的主旨是通过信息的分享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到参与环境保护的方法和途径,让发展中的环境组织得以成长起来,让满怀梦想的环境保护活动者拥有更大的力量。


  济溪网站提供各类环境保护要闻和评论、各种环境组织的活动和资源信息,并提供一些有用的环境活动和组织发展相关资料下载,并热切欢迎各环境组织和活动者把自己的最新活动信息和可提供的资源支持发布到济溪网站!济溪网站还通过论坛为环境组织和活动者提供交流空间,通过博客系统为其提供个性信息发布空间,其中,济溪论坛已经成为中国最为活跃的环境活动者社区。济溪会提供相对独立的中英文版本网站,便于不同人群关注了解中国环境和社团发展情况。


  济溪会逐步扩展提供更强的功能服务于环境社团和活动者。


  目前,济溪在重庆注册为重庆济溪环境咨询中心,有3名专职工作人员,同时还在北京设立联络办公室。


  网站:http://www.gsean.or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必读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LEAD)阳光志愿者俱乐部 ( 京ICP备13018722号-2 )  

GMT+8, 2024-11-11 10:38 , Processed in 0.030633 second(s), 16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