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阳光

 找回密码
 注册必读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31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家历史”系统讲座——最后的羌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24 09:2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汶川人关于千年羌族的历史回忆



主讲嘉宾

徐平(中央党校文 史学院 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费孝通民族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徐平教授生于汶川,师承 费孝通 教授,1990年获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主攻社会应用研究,长期从事社会学、文化人类学调查及中国农村的发展研究。2001年受聘担任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受聘社会学博士生导师。他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出版有《羌村社会》、《活在喜马拉雅》、《西藏密境》、《喜马拉雅最后的山民》《文化的适应和变迁》、《东方大族之迷——从远古走向未来的羌人》等著作20余部


主办单位

《国家历史》杂志社


主讲内容

他们是唯一出现在甲骨文中的民族,留下了关于炎帝和大禹的古老传说,是追溯中国民族历史源头的核心所在。他们曾经驰骋中原,建立强大的西夏王朝,被称为“东方大族”。他们能歌善舞,传承千年的独特羌笛里有这个民族最浪漫的记忆。
如今的羌族,这个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因为汶川大地震,被生生推倒在废墟瓦砾中。老释比(羌族中的神职人员)的死亡,孤本文献的失踪,部落遗址的破坏让这个历史最悠久的少数民族承受起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
长期在羌村进行田野调查研究的 徐平 教授对自己的家乡汶川有着深厚的感情,并刚刚从灾区现场回来。他将在讲座中展示关于羌族的珍贵照片和录象,揭开这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的神秘面纱。


时间

2008726 周六1500


地点

单向街·万达广场店


路线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万达广场索菲特酒店路西针织路向北 100无何有·咖啡(北京电缆厂对面)



“发现彩色历史,开启新知生活”,由《国家历史》杂志主办的“国家历史”系列讲座是历史爱好者的轻松聚会,您可以在此接触最前沿的历史研究,获取最新锐的历史观点,结识最志同道合的朋友。现讲座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欢迎来电预定,亦可直接前往。


对活动的任何建议及意见,欢迎给我们发邮件:guojialishireader@yahoo.com.cn
咨询电话:010-88518838-8007 15801212762(短信)
联系人:林静



加入“国家历史俱乐部”,分享历史的乐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 77291f 010095qk.html
《国家历史》杂志淘宝店火热开通,快来淘你的最爱吧。

http://shop35822059.taobao.com/
2
发表于 2008-7-24 15:09:25 | 只看该作者

五月.汶川.羌风寨

大地震后,四川的朋友芒果画的羌风寨和写的文字.

五月,对于四川西部的山区来说,还是草长鹰飞的春天。从映秀到汶川的峡谷路段野百合正在山崖上渐次盛开,看得见河谷上粉红色的荞麦和碧绿的洋芋。岷江水从弓杠岭上蜿蜒而下,滋养了两岸淳朴的山民。然而五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令山河变色,风云惨淡,曾经美丽的家园在一瞬间覆灭。泪水、悲恸、无情的残酷笼罩着这片曾经山清水秀的土地。逝者已逝,记忆中的田园还依然驻留,那曾经打糍粑的阿妈,你还好吗,祈祷上苍保佑,一切平安。

仅仅半年之前,我和助手追随当年威尔逊的足迹在汶川一带的山崖上采集野生百合的球茎。(威尔逊是英国邱园最负盛名的植物猎人,曾在1903年前后来到有西部花园之称的岷山河谷找到之后引起轰动的帝王百合,并在1905年成功引种到英国。)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安顿在距汶川县城威州镇仅几里之遥的羌风寨。所有从成都都江堰进入阿坝州的观光客首先看到第一个羌寨。这是一支中国仅存的最古老的民族,跟大熊猫一起,生活在汶川、茂县、北川一带。他们是炎帝的后裔,大禹的子孙,一个没有文字仅靠口耳相传世代衍续的伟大民族。他们寨子最年轻的碉楼距今也有上百年的沧桑,曾经受住历年的各种地理灾害,这次的劫难后不知怎么样,一直没能看到或听到它的消息。

岁月未能消蚀山民的智慧和勤劳,到今天依然记得老阿妈亲手打的洋芋糍粑,那慈爱和温情犹如还含在口中经年不化。傍晚,阿妹穿着云云鞋,坐在火塘旁细细绣着她的“石盔鱼盔”(香包荷包),一针一线都是情人的心思。家里来了客人,老阿爹搬出一坛咂酒,教我们用箭竹管从坛里一口一口咂出甜美的酒来。老阿妈一整天都在忙碌,把煮熟去皮的洋芋放在石臼里反复捣打,直到洋芋糊上劲,又粘又韧,然后加酸菜煮成又酸又咸的洋芋搅团,好吃极了。

山里人的夜饭都很晚,等到天都黑尽了。地里劳作的人们才陆陆续续回来。有人在碉楼下的晒坝上燃起一堆篝火,劳作一天的村民聚过来,原来是来了一队旅游的客人,村长招呼大家来欢迎。旅游业的开发给村庄带来新的生机和新的生活模式,他们放下农具直接就成了艺术家,能说话的就能唱歌,能走路的就能跳舞,个个都是原生态。一直唱到风停了,人醉了,星星都出来了。

突然人们安静下来,让开道路,恭恭敬敬请来一位老者,戴莲花高冠,穿祥云宽袍,领着一群年轻的小伙子,每人手上拿着一面羊皮鼓。老阿爹说,每年丰收以后都会有例行的庆典来感谢万物有灵的神,老者是巫师,人们叫他“许”,“许”的职位世代相传,负责整个村落的祭祀、打卦、择日、婚丧嫁娶,是世俗生活中的精神巫师。连村长镇长有事都会去向“许”请教。老祖宗遗留下来的点点滴滴可都在“许”的脑海里装着,每当羊皮鼓敲响,咚咚咚咚…… 羌家人古老的圣言就会从“许”的口中源源诵出,口耳相传,世代不息。

篝火燃旺了,咂酒喝醉了,姑娘们的沙朗舞惹火了年轻的小伙子。有胆子大的,按耐不住,乘姑娘们不备冲进人群里抓住最调皮最惹眼的那个,高高的抛起来,抛起来,再抛起来,兴奋地打着口哨,姑娘们笑成一团,装出害怕的样子挤在一起,或者唱出戏谑的曲调打趣那些冒失的男人们。

生命在这里是那么鲜活,那么恣意,那么自然。只有在极端环境中生存下来的人民才能拥有这样的乐观和胸怀,这里并不是传说中的洞天福地,也远离都市的繁华便利,人们忍受山遥水长的劳顿,在常年塌方的山梁上开垦土地,在奔腾肆虐的岷江边上喂养牲畜。天干,于是引水灌溉、水涝,于是疏通淤塞、引水发电、修房造路、穿山越岭,世世代代,从未倦怠。当年大禹治水的指挥台依然高高矗立在飞沙关的崖口上,见证子孙万代的功业。

如今,生灵涂炭,苍天应悔,芸芸众生,神灵无颜。劫后余生的人们久久凝望着满目疮痍的故土,他们没有放弃,因为有爱支持,他们没有哭泣,因为希望还在。当年茂县叠溪地震仅有一名幸存者,人们最后在废墟上重建了家园,到上个世纪90年代那里已然是商贾云集的旅游重镇。坚强的人们永远不会放弃,到明年五月,当我们重返,野百合依然会盛放。(芒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必读

x
3
发表于 2008-7-24 22:54:07 | 只看该作者
上次听北大震后的讲座,这位教授就讲过一次。
个人感觉,学术气浓了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必读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LEAD)阳光志愿者俱乐部 ( 京ICP备13018722号-2 )  

GMT+8, 2024-11-26 21:20 , Processed in 0.028473 second(s), 14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