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ta 于 2014-3-28 20:32 编辑
课程教案 | | | | | Anitaforever96@hotmail.com | | | | | | | | | | | | 授课目标:
1、让新同学能与老同学熟识起来。 2、分组并让孩子熟悉表演课的上课方式。 3、即兴表演春节过年的故事 | | 第一课时(14:00—14:50): 教室依旧将凳子摆成剧场扇形状,但这次面对黑板。 1、破冰-15分钟 (1)做动作、打招呼:孩子们站成一圈,轮流想一个和大家打招呼的动作,大家看完跟着一起做。 (2)给大家1分钟想想代表自己的招牌动作,让其他同学能第一时间看到这个动作就想到是某某某。介绍方式:大家好,我叫某某某,今年几年级,我的招牌动作是… 孩子做的时候可以让他们自己介绍为什么这个动作是专属于他的,挨个做完可以随机选择几位新同学,让其他同学猜他刚才的动作是什么,可以从参加过肢体表演课堂的孩子开始。 2、引入并介绍表演课上课形式-15分钟 -上学期学过什么?七嘴八舌一番。 -同学们对表演课,对小塔老师的期待: 新同学想学习什么,可以再让上学期孩子回忆最后一节课自己写的问卷里表达的想学习的内容,收集孩子对于课堂和肢体表演的思路。 -小塔老师对表演课、对同学们的期待: (1)表演课上课都需要大家动起来、跳起来,老师希望大家在课堂上不用害羞,要开开心心。 (2)希望在这学期结束时,大家都更喜欢自己,更愿意和自己的家人、同学去交流讨论自己又表演了什么,自己喜欢的感觉和不喜欢的感觉是什么。 注:多鼓励第一次来的孩子参与表达,同时记录要点,与上学期孩子希望学习到的思路结合。 3、探讨分组与小组招牌动作-15、20分钟 (1)分组思路:18个孩子不超过4组,小组内至少要有一名同学是上学期参加过表演课的,还要至少有一位1年级或2年级的小同学们,这样可以有了解课堂的同学帮忙整组一起想,又可以带动年级小一点的孩子一起参与,理想分组:5-5-4-4。 (2)小组探讨组名与小组的招牌动作,提示孩子们这个动作将是自己小组的招牌标志,和刚才的招牌动作一样,一想到这个组就能知道小组的招牌动作是什么 (3)展示并记录每个小组名字在黑板上。 助教:尽量让组内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让大孩子带小孩子,照顾1、2年级孩子的情绪。 第二课时(15:10 – 16:00): 1、引入:动作大猜想-10分钟: 大家过年都做了什么,先自己想一个或者连续几个动作让其他人来猜自己表现的是什么,邀请多位同学在老师身边表现一下。老师和助教也准备一下自己的动作,让同学们来猜。 2、故事分享-15分钟 (1)每一次表演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积累多了就可以写成小剧本,所以同学们知道哪些和过年有关的故事么?或者可以变为同学们对于刚才自己饰演的动作背后,隐含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都可以来进行分享。 (2)小塔老师分享两个关于过年的年兽的故事,顺便与孩子交流过年的习俗,自己的家乡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过年的方式。 3、即兴表演-20分钟 表演规则: -可以根据刚才老师说的故事来即兴表演 -可以小组内重新编一个过年的故事来展现 -可以有台词,也可以不说话 -最后每个演员需要介绍自己演的角色是什么,然后谢幕 4、感想5分钟:主讲分配 下课:每组做好自己周边的环境卫生,整理好座椅再离开。 | | 主讲准备纸笔用来给孩子写课堂感受。 查看一下教室有无粉笔。 | | 1、协助主讲做好课堂管理,不要让男女生扎堆或随意离座,注意不要强迫孩子,可以采取搂着孩子的方式。 2、与较为害羞的孩子交流,成为这些孩子的知心朋友,课堂上通过朋友的关系鼓励他们参与课堂。 3、请客观观察孩子的表现,课后十分钟分享给主讲或者在论坛总结帖上回复。 4、最后协助孩子们一起整理教室。 |
年的故事之一: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尖牙利齿,目露凶光,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就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年的故事之二: 话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一年,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纪约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这个聪明的孩子便与老婆婆一起跟着村子里的人来到了村后的竹林里。由于冬季在竹林里寒气逼人,大家冷得纷纷伐竹盖房、烧火取暖。这个被老婆婆救来的孩子就好奇的问大家:我们这竹林离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会来到这里吗?有位老人回答他说:“我年小的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几年因为它饿极了也追来过,可是它每次都看到乡亲们在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 这个孩子听了之后想了想,告诉大家:“我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从今以后不用每到腊月里就出来逃难。”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纷纷问该怎么办?这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们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再也不会来了。乡亲们半信半疑的听着这个孩子的话,由村里的老者带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除了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之外,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饿了就拿些吃的出来……子夜,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做一团。这时那个聪明的孩子突然间站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去把他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们守了一夜的碎竹节。” 还没等还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这个孩子已经来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闯,破坏了很多东西,于是他大声的叫到: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夕”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循着声音追来过来,可是它看到家家门墙都挂着红红的布条就没敢进,于是顺着孩子的声音忍着挨饿的肚皮来到了村中央的空地这里。这时孩子大声地说:“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啊!!”,可是大家因为害怕早已经站在那里礓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天亮起来了,“夕”被人们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闯进去,所以房子都保住了,但人们心中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个救了这个村庄的聪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腊月卅的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放爆竹,贴门联。等到天亮彼此走访邻里给予问候与祝福等。初一早上乡亲们彼此走访看看相邻有没有受伤说一些吉祥客气的话,希望来年的腊月“夕”不再来。 如今我们过年的很多俗语与习惯都来源于这个传说: 年初一:人们为了让自己的后代子孙记得这个救了整个村子的孩子——年,就把天明后的早晨就叫年。又是正月初一 ,所以又叫大年初一。 守岁:大家守着碎竹节等待的过程。守岁就是守着碎竹片的简称。 除夕:腊月卅大家守着碎竹节等“夕”的这一夜。 红布:如今的对联。而除夕夜里大家饿了,拿东西出来吃则演变成了我们齐聚一堂欢声笑语如今的年夜饭。 这种现象逐渐蔚成了绵绵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