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经济学-2014年春-东坝社区-第一次活动-课程总结

2014年4月20日 (日) 21:17PhilippBohne讨论 | 贡献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总体情况】编辑

本次课程报名13人,实到13人,无缺勤,其中老学员6名。 原计划课程内容未完全完成。完成内容主要有:自我介绍、破冰之旅(什么是经济学)、制定课堂规则、什么是钱(开头部分) 上课情况平心而论,虽然大部分时间大家都在跟着课堂走,但有些“过于活跃”,个人认为深层原因在于课程内容设置未能很好地兼顾新老学生。 经周五的讨论,我将这节课的定位设置在“激发孩子对经济学的兴趣,为之后课程在规章和内容上打基础”,就此看来虽然钱的内容我讲的不算满意,但预期目标基本达到。助教小燚和我大班很辛苦,三位旁听Hazzah,小璇和与狼共舞这次也不得不第一次参与课堂就直接参与助教,大家完成的都不错,点赞。 (进一步内容请见下文)


【课程内容】编辑

由于第一次来东坝讲课,事前得到的通知是经济课学生共9名,有个别是老学员(这点潘潘事前有提醒),我所准备的课程内容还是想以面向新同学为主。但课前跟小燚沟通后发现报名学生实际为13人,有6名老生,其中RH同学是已经上到第三期的老学员,这个时候再调整课程内容已经有些晚了。后期讲“什么是钱”的时候,部分同学有走神情况,我觉得内容不够吸引人是一大原因。 前半部分为自我介绍、破冰之旅和制定规则,其中破冰之旅里我向孩子们提出的有关经济学的小问题有些出乎孩子们的意料,这一环节学生对各自的问题有所思考,给出的回答很不错,也有创造性,这一环节效果较好;之后我请同学们写一条课堂规则和一条对课程的希望。规则写在黑板上,小燚有拍照存档,我也对一些不尽具体的条例进行了调整与细化(如“不许说话”“尊重老师”等),因为积分制度存在讨论,本节课我暂时没有提及奖惩问题;上课规定就后期实施效果而言不好说好或坏,孩子们一般不太拿黑板上的话当回事,需要我不断提醒他们违反了某些规定,个人认为这个跟相应奖惩制度未推进有关系。对课程的希望我也当众诵读,大部分希望内容是希望经济课多玩游戏,上的有意思一些,老学员强烈建议玩卡坦岛;另有一名同学写“想去吐鲁番”,我给出的承诺是,如果我可以过来讲世界地理,那么我就会讲吐鲁番。 后半部分为正式课程内容“什么是钱”,其中物物交换游戏环节最终效果达到了,(小麦成了一般等价物),但中间过程有些混乱:分组时孩子们照常会意见不断,我给出的建议是“一分钟之内你们分不好组,就由主讲来分组”,大部分孩子同意,最终由我划分了四个组,个别被划到一起的同学会有不愿融入组内的情况;每组选择代表进行交换时过于混乱,因为有一个组决定全组出动,另外个别同学在交换过程中有打闹现象,我使用黑板上的规定予以制止。引出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概念时,一些同学因为听过,就不是很感兴趣,我直接让接我下茬的同学替我表述了一般等价物的概念。观察货币环节没有进行完就已经打铃,后面我简单做了个总结就下课了。 下课后孩子们对教具钱币非常感兴趣,我也对课后大家的提问做了一些解答,但时间有限,我的回答也不能十分具体。 对于课程内容的总结,我认为课程内容设置难以兼顾新老学生是个问题。就内容衔接上而言,“什么是钱”是基础课,对于新同学而言跳过去讲后面的课逻辑上不太合理,但这时老生就会不感兴趣,走神与扰乱课堂纪律很容易出现。这学期对于后面课的内容安排,也请后面课的主讲适当错开一些之前有涉及的内容。


【学生表现】编辑

看到的大问题有以下几点:

1.新老学生难以兼顾

这点在课程内容上叙述较多,在这部分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很多老学员报名经济课,可能是冲着卡坦岛这类经典游戏来的,如果单单冲着这个来,咱们可以在项目点考虑举办一个“卡坦岛大赛”,邀请大家来玩,这样不用让老学员们为了一个游戏盼半年,听一学期听过的东西。另外,对于那些对经济课很感兴趣的同学再报名,首先非常感谢,其次这样的课堂对课程内容要求有些苛刻,某些必须讲的知识不可以绕开,而老学员对讲过的内容不感兴趣,走神与扰乱纪律在所难免,这就又牵扯了主讲和助教的精力,所以个人建议以后在招生的时候还是适当跟老生说清楚这个事情,必要的时候请加以限制。

2.自我与集体意识

这点是我在东坝、朱房村,以及我自己所在另外的组织发现孩子们的通病——尽管不像独生子女那样生活在单独的环境,我目前接触到的孩子都有“有自我意识,但缺乏集体意识”的表现。别人发言时随意打断,他人说话时不予倾听,小组活动时各自为政不能出具集体意见,这些表现我个人认为都是“只顾及自己,而不考虑他人和集体感受”的表现。 当然,这也并非孩子的通病,这些表现也经常发生在成人之间——我更想做到的是,如何帮孩子们培养起这个意识。之前在另外上课的时候,我组织分组活动,跟一个小组里年龄较大的一个同学讲了组长的责任(“把整个团队聚集到一起,如果团队里有人脱离,或者没有完成团队的目标,那么组长是失职的”),那个组之后的活动就非常高效有秩序,我在想这种方式是不是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3.感官刺激的重要性

由于奖惩制度还不明确,我不太敢在这一节课就制定什么惩罚措施,所以对于某些扰乱纪律的行为,我以口头规劝为主。接触了一下这些孩子,我就在考虑咱们的奖惩制度是否能给孩子们以约束——很有可能孩子不太在乎咱们所谓的积分与奖品,即使在乎,这种制度的效果也要到期末才得以完全显现,而这种效力不太符合制定奖惩制度“及时约束上课纪律”的目的,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违反规定,我会受到惩罚,这种惩罚与我相关,我会非常在乎”这点是个问题。 我最初非常不倡导批评、言语威慑以及没收东西等方式,认为这样的老师过于赋予自己权力;但教过几次课之后,我发现主讲老师有责任维持整堂课的秩序,而真正能让孩子们“在乎”的惩罚方式,板起脸来批评几句的确是简单直接、有震慑力的——当然,度要控制好。


4.课堂之外的规矩

这次课的课间发生了一件有些令我惊讶的事:孩子们课件和放学后会来翻老师放在讲桌上的东西,而且不是个个别现象。这个现象是我在之前教过的学校里没有遇到的。我虽然在进行制止,但因为孩子们有点多,也不能及时都摁住。我想知道这个现象之前的学期是否有发生? 因为这个事情其实也反映了孩子们对阳光课程的一个态度,就是我有没有拿和老师的关系当做“师生”——亲近是好,但该立的规矩也要立,孩子们过于放松并不是好事情。

参考页面编辑

最后修改于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 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