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考級
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考級新一、二、三級教學法 
1.什麼是規格? 
規格——動作的方位(教室、自身);動作的角度;動作的形狀以及運行的路線。 
教室的方位:首先進入一個教室確定自己的1點,然後在自己腳下想像一個正形後,向右每轉一個45度是一個點。 
自身的方位:分為前、後、上、下、旁、平、斜位。 
動作的角度:例「小八字」兩腳之間是90度,「旁平位」手身之間90度。 
動作的形狀:「分晃手」就是在身部上方畫了一個弧線,「旁斜上位」就是V字形。 
運行的路線:如上弧線、下弧線、手由肩前推向前平位就是「直線」。 
2.什麼是要領? 
要領——用力的方法(用力點,力度的強弱);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方法以及手眼身法步的配合。 
用力的方法用力點:如推指的用力點在指根,擺臂的用力點在肩。 
用力的力度的強弱:如勾綳腳中,手用力向下強,後自然下垂是弱。 
3.節奏——要求學生找到樂曲中的一拍及半拍,及考生依動作的順序從頭至尾地數著節拍完成動作。如一級《擺臂》二級《推指》《繞腕》 
什麼是訓練目的? 
1.訓練目的——指每一個組合和每一個動作所承擔的對身體素質訓練的任務及本年級應達到的水準。 
教學的中心任務是什麼? 
第一級是初步認識身體的部位頭、頸、背、腰、臂、手、膝、踝、趾,並對這些部位進行松馳、伸展的靈活運動的初步訓練; 
認識身體部位的左和右; 
認識音樂節拍,培養幼兒按節拍做動作; 
培養幼兒帶著愉快的心態學習舞蹈,使他們在學習舞蹈中產生對舞蹈的熱愛; 
二級教學任務是什麼? 
進一步完成第一級的教學任務的各項要求; 
認識教室的八個方位; 
初步達到頸立、背直、腿直、腳綳等要求; 
培養幼兒載歌載舞蹈的習慣和舞蹈時愉快的心態,掌握舞蹈的基本動作。 
什麼是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是達到訓練目的的階梯,每一個單一動作或組合的教學步驟均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是具有科學性的。 
教學的基本規律是什麼? 
3.教學步驟的基本規律——體現在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有簡到繁,由局部到整體,由單一到組合,由原地到流動用動作速度由慢到快等方面。 
試題A 
(一)講解規格、動作要領 
[擺臂組合] 
有幾種擺臂? 
擺臂有單擺臂和雙擺臂兩種。 
單擺臂:一臂背手,一臂擴指手形,掌心向前,在上位及旁平位之間擺動。 
雙擺臂:二手擴指手形,掌心向前,在上位及旁平位之間擺動,擺動時在上位交叉。 
要領:手臂延伸,拉長,由肩關節開始整體擺動。 
[蛙跳步組合] 
蛙跳步動作一:大八字位蹦跳,右腳落地時曲膝,同時左腳成「勾腳旁吸腿」,大腿與小腿成90度垂直角,雙手擴指手形,掌心向前成「順風旗位」。 
蛙跳步動作二:大八字位準備,蛙字蹦跳,身體前俯雙手扶地曲膝,虎口相對,後背平直。 
要領:蹦跳時,膝蓋松馳有彈性,保持舞姿。 
(二)講解訓練目的和教學步驟 
[音樂反應組合] 
音樂反應的訓練目的?——對幼兒進行舞蹈教育的同時,進行音樂啟蒙教育,通過說唱歌謠時,一個字做一個動作,培養幼兒具有初步的節奏感,同時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 
音樂反應的教學步驟?——給幼兒聽音樂而讓他們感興趣,學習裡面的歌謠,教師和幼兒一起用最簡單的動作表現節拍,教師做一組上肢下肢,或上體的動作,讓幼兒在這個基礎上發揮創造力、想像力編排動作,讓幼兒用自己創造的新動作來表演,讓孩子們跟著音樂做自己編排的動作。 
[雞走步組合] 
雞走步的訓練目的?——訓練上下身的協調配合,學會「踵步」動作 
雞走步的教學步驟?——①讓幼兒發現膝蓋的曲、直,學會蹲起的基礎上,教幼兒學習曲伸②讓幼兒用腳在地板上用力踏出聲音,全腳落地了解這就是平踏步,在平踏步向前走的同時加上膝蓋的曲伸,一起練習③把「踵步」的舞姿擺給孩子們看,鼓勵他們也和教師做一樣的動作④告訴幼兒連接方法,把曲伸、平踏步、「踵步」連起來⑤讓幼兒的手在頭上做出雞冠狀,看看誰的更形象、更好,五指併攏、三點平面折腕⑥學會折腕,讓頭像小雞吃米一樣點頭,手頭配合著點。⑦加上膝蓋曲伸做小雞吃米(點頭、折腕)⑧擺出低展翅、高展翅的手位罷,用邊接動作完成整個組合。 
試題B 
(一)講解規格、動作要領、節奏 
[推指組合] 
推指的規格——五指交叉,相握曲臂前平位推出,同時傾頭、繞腕、雙臂前平位舉起與肩同寬,以腕為軸團手繞腕。 
推指的要領——推指時,指根用力向前推到盡頭,繞腕時腕主動,肘隨動。 
[頭組合]有幾種頭? 
頭的規格——分為低頭、仰頭、傾頭、點頭四種 
低頭:頸前肌肉收縮,頸後肌肉伸展,頸位最大限度拉長 
仰頭:頸後肌肉收縮,頸前肌肉伸展,頸位最大限度拉長 
傾頭:一側肌肉收縮,另一側肌肉伸展,頸位最大限度拉長 
點頭:是低頭的連續動作 
要領——在做頭的動作時,後背直立,雙肩平正,固定不動。 
(二)講解訓練目的和教學步驟 
[音樂反應組合] 
音樂反應的訓練目的?——對幼兒進行舞蹈教育的同時,進行音樂啟蒙教育,通過說唱歌謠時,一個字做一個動作,培養幼兒具有初步的節奏感,同時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 
音樂反應的教學步驟——①讓幼兒有拍手的簡單動作來完成音樂,一邊拍一邊學唱歌謠②讓幼兒自己想一下,音樂中的小動物在舞蹈怎麼表現好,要求腳要原地不動,可以用手來表達③教師把小朋友的動作連在一起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在舞蹈中的快樂④讓孩子自己表現、自己跳。 
[蛙跳步組合] 
蛙跳步的訓練目的?——訓練腿部的控制能力和膝部的松馳,學會「蛙跳步。」 
蛙跳步的教學步驟?——蛙跳步分蛙跳1、蛙跳2和輔助動作 
蛙跳1①讓幼兒在把桿上做出「勾腳旁吸腿」的舞姿;②在把桿的幫助做雙起單落的跳躍動作;③在地面上練習做雙起單落加「勾腳旁吸腿」;④雙手一個上位,一個旁平位,成隨風旗狀,掌心向前,肘部微曲;⑤雙手在胸前拍手後,由體側到隨風旗位;⑥讓幼兒自己練習上下肢配合,整體動作。 
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考級新三級教學法 
(一)三年級的的任務 
1、能較好的完成第一、第二年級的教學任務的各項要求; 
2、熟悉圍繞自身的基本方位(上、下、前、後、旁平、斜位); 
3、聽音樂時能找到節拍,動作節拍準確; 
4、培養幼兒在跳舞時有自娛感,熱愛考級課程。 
(二)年級教學任務與教師授課的關係 
1、年級教學任務即是本年級教學的目的; 
2、是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握住本年級的中心訓練任務的提示; 
3、是檢驗和評價本年級教學成果的依據。 
(三)請說明本教材的性質 
本教材是一套舞蹈的身體素質訓練的教材,是對舞蹈者初步的舞蹈基本能力的訓練(包括身體的肌肉、韌帶和關節),並使舞者掌握中國舞基本動作。 
(四)請說明一堂課教材的基本組織原則 
應具有兩個全面性:1、教材類別的全面性;2、身體部位訓練的全面性。 
1、教材類別的全面性:包括舞步、基訓、身韻、民間民族舞、音樂反應、遊戲、模仿與想像及滾翻等類別; 
2、身體部位訓練的全面性:包括頭、頸、肩、胸、背、腰、髖、腿、膝、踝、腳、臂、肘、腕、手和眼睛。 
(五)如何制定一學年的教學計劃 
1、時間如何分配:如果以一個級別的課程所需要的學習時間作為一個學年段來說明,推新課應佔四分之三時間(可含恢複課),鞏固、提高並準備考試用四分之一時間 
2、新課的概念:每一個組合在達到最後完成體之前的任何教學步驟(或稱教學過程)均稱為新課。包括動作與音樂(由慢速到正常速度)配合的過程及隊形的分解練習步驟。 
3、鞏固、提高所訓練的範圍:在組合已教授完畢之後,再對動作的規格、要領、節奏、風格、韻律及表現力等給予進一點的雕琢。 
(六)為什麼要制定教學計劃 
為了使教師的教學行為具有計劃性和科學性,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從而順利達到本年級所確定的教學任務。 
教材類別的目的:豐富多彩、不枯燥 
身部的目的:練到全身、搭配訓練 
[勾綳腳組合] 
1、勾腳的規格:正步位伸坐,腳勾起,腳背與小腿形成一個彎曲度小於90度的角 
勾腳的要領:踝關節用力,腳跟最大限度伸展 
2、綳腳的規格:正步位伸坐,腳背向上拱,腳尖向下壓,與腿部形成一個流線型的優美造型 
綳腳的要領:踝關節用力,腳尖早大限度伸展 
[彎腰組合] 
1、旁彎腰的規格:雙跪坐,一手摺腕指尖扶頭頂,一手旁按手位,骨盆固定不動,上體、眼對正前方,向旁傾頭,然後肩、胸、肋及腰部依次向身旁彎曲 
旁彎腰的要領:彎屈的一側肌肉收縮,另一側肌肉伸展,手扶地時肘放鬆 
2、轉腰的規格:一手屈臂至耳垂下,一手旁按手位,骨盆固定不動,上身垂直,腰部以上身體向右或向左轉動 
轉腰的要領:以腰為軸最大限度轉動 
3、前彎腰的規格:跪坐上體前屈摺疊式,胸腹與腿部貼靠 
前彎腰的要領:背椎最大限度拉長 
4、後彎腰的規格:伏卧正步位,雙手屈臂於肩前,擴指扶地,右耳貼地準備,雙臂推地,同時頭、頸、肩、胸、腰依次向後彎曲 
後彎腰的要領:呼吸均勻,頸部伸展拉長 
[踏點步組合] 
規格:正步位準備,第一拍右腳下向下平踏同時曲膝,左腳原位自然提起,右傾頭,第二拍左腳掌點地同時直膝,右腳原位提起,頭還原 
要領:重拍向下,踏與點的力量平均 
(八)講解訓練目的和教學步驟 
[松肩組合] 
松肩的訓練目的——訓練肩關節的靈活和鬆弛,學會松肩動作。 
松肩的教學步驟—— 
1、教幼兒學會雙肩向上聳提,然後鬆弛地放下,重拍向下。 
2、練習雙腳正步腳跟最大限度直立,腳踝用力(把桿),重拍向上,和松肩一起配合練習。 
3、松肩動作,然後踮腳動作,在上身直立的基礎上身平轉向二點。 
4、練習手臂的動作,雙手路線漂亮。 
5、連接動作。 
6、完成整個組合,邊唱邊跳 
[蹦跳步組合] 
蹦跳步的訓練目的——訓練膝蓋和腳踝的靈活,學會蹦跳步動作。 
蹦跳步的教學步驟—— 
1、讓幼兒練習膝蓋曲伸,沒有伸直的過程 
2、單一雙腳蹦跳步,連續練習 
3、雙手肩前,在體側畫二個立圓,掌心一直向前,結合節奏重拍向下練習 
4、練習立圓和腿部屈伸的配合 
5、做手的動作同時雙腳向前蹦跳 
6、讓幼兒學會輔助動作,旁踵步手扶地動腰、髖,和結束動作「汪~汪」 
7、連接整個組合 
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考級新四級教學法資料 
(一)年級教學任務 
1.基本達到頸立、背直、肩沉、腿直、腳綳; 
2.做到「手位」及「腳位」準確,手動眼隨; 
3.一招一式清楚,動作節奏準確; 
4.會用身體局部動作表現音樂節拍; 
5.舞蹈時有自娛感; 
6.藏族舞,初步掌握「顫膝」動律,膝松馳; 
7.東北秧歌,掌握脆「蹲」和脆「提壓腕」,上下身配合協調。 
(二)名詞及專業術語解釋 
規格——動作的方位(教室、自身);動作的角度;動作的形狀以及運行的路線。 
要領——用力的方法(用力點,力度的強弱);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方法以及手眼身法步的配合。 
節奏——在(新)一、二、三級中僅要求學生找到樂曲中的一拍及半拍的節拍,及考生依動作的順序從頭至尾地數著節拍完成動作。 
訓練目的——指每一個組合和每一個動作所承擔的對身體素質訓練的任務及本年級應達到的水準。 
教學步驟——是達到訓練目的的階梯,每一個單一動作或組合的教學步驟均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是具有科學性的。 
教學步驟的基本規律——體現在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有簡到繁,由局部到整體,由單一到組合,由原地到流動用動作速度由慢到快等方面。 
動作的方位——動作的方位包括教室的方位,自身的方位。 
教室的方位——以自身為基點,面對前方為1點,當1點確認以後,每向右轉動45度為1個點,依次類推,形成教室的八個基本點。 
自身的方位——以自己為中心,圍繞自己身體的上、下、前、後、旁、平、斜位。 
動作的形狀——有形的,靜止的,可以形容的。 
運行路線——是指動作與動作連接的過程,就是從這到那的過程。 
用力點——例:勾綳腳,力在腳;推指,力在指根;小燕展翅,力在手腕和膝蓋。 
力度強弱——例:三拍舞步,第一拍是強;小波浪,上提力強,下壓力弱;單手位,亮相時力強,過程力弱。 
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方法——例如小波浪到大波浪。 
手眼身法步——例如手位。 
試題A 
(一)講解規格、動作要領、節奏 
[波浪組合] 
小波浪的規格——小波浪也稱「小三節」是以手部上提下壓的運動模擬波浪的動作,動作是腕、指根、指尖依次提起,經抓握狀再依次壓下,至手腕手掌展開,手指上翹,提壓時小臂僅配合隨動。 
大波浪的規格——大波浪也稱「大三節」是以肩部的外展帶動肘、腕部的依次上提,直至上位,再經小波浪後依次落下至下位,運動時模擬海水的大波浪形態,幅度大於小波浪。 
波浪的要領——動作過程柔中有剛,連綿不斷。 
[東北秧歌組合] 
跳踢步的規格——正步位站立,雙腿交替做帶有跳躍的後踢腿,腳落地時帶半蹲,在做跳踢的過程中,雙腿膝部始終靠攏,後吸腿高度在90度以上。 
跳踢步的要領——膝部松馳有彈性。 
小燕展翅的規格——正步位站立,臂在旁斜下位,做提壓腕動作,手臂僅隨動,形同小燕翅膀,扇動飛舞,壓腕時雙膝下蹲,提腕時膝直。 
小燕展翅的要領——提壓腕時腕主動,腕部的提壓和膝部的蹲直都要快速有力、脆和有稜角。 
(二)講解訓練目的和教學步驟 
[抱端腿組合] 
抱端腿的訓練目的——①通過抱端腿訓練端腿的舞姿; 
②通過抱端腿訓練胯與小腿的開度和柔韌。 
抱端腿的教學步驟——①先教會抱端腿的舞姿,單一練習抱顫動作,在練習抱顫動作時可輔助學生,在其背後幫著壓; 
②進行橫叉軟開度的練習,分開顫叉,地面的開合; 
③按組合的步驟連接在一起,合音樂完成。 
[二拍舞步組合] 
二拍舞步的訓練目的——二拍舞步先用吸跳步按2/4節拍的音樂進行練習 
①鍛煉聽音樂時能找到節拍和增強節奏感; 
②掌握吸跳步,訓練上下身的協調。 
二拍舞步的教學步驟——①先聽音樂知道節奏,單一練習吸跳步; 
②先找吸腿的位置,然後加跳,在原地吸跳步做熟練的前提下加轉身; 
③單一拍手加傾頭,吸跳步加拍手,先做原地的再做轉身的; 
④練習顫膝加拍手; 
⑤教結束動作; 
⑥按組合順序連在一起練習,合音樂,排隊形完成。 
試題B 
(一)講解規格、動作要領、節奏 
[單手位組合] 
單山手規格——雙跪坐,手臂於身旁,高度與肩平,掌心向外撐開,指尖對前斜上位,整個手臂略彎成圓弧形。 
單按手規格——雙跪坐,手臂在身前捲曲,與胃同高,距胃部余豎掌,掌心向下,手臂成圓弧形。 
單托手規格——雙跪從,手臂於頭上方,手的位置在頭上偏前,中指尖對眉梢,掌心向上略偏前,手臂成圓弧形。 
單山手、單按手、單托手的要領——沉肩、撐腕、挑指,動作時手動眼隨。 
[壓胯組合] 
展胸規格——對腳盤坐,雙膝外側盡量貼地,上體以胯根部向前摺疊,俯壓,胸與腳貼靠,肩胸展開,平視前方,後背成下弧線。 
含胸規格——對腳盤從,雙膝外側盡量貼地,上體前曲,額頭貼腳,眼視腹部,後背成上弧線。 
展胸、含胸的要領——胯始終最大限度外開,背椎盡量拉長。 
(二)講解訓練目的和教學步驟 
[藏族舞組合] 
藏族舞的訓練目的——①初步掌握藏族踢踏舞顫膝的基本動律; 
②學會藏族舞的一個基本舞步(退踏步); 
③訓練上下身的協調配合。 
藏族舞的教學步驟——①訓練顫膝,單一練習退踏步,先擺好腳的前後位置,然後退和踏結合的一起練習,再加手、頭; 
②再練習變形的退踏步,加手; 
③練習跳踏步,加輔助動作和連接動作; 
④分別練習後,按組合順序連在一起,合音樂完成。 
[三拍舞步組合] 
三拍舞步的訓練目的——選用前進步、後退步,橫移步,橫追步按3/4節拍的音樂進行訓練,將動作的起伏與力度的輕重貫穿到舞步中,使學生們在認識有輕重起伏規律的三拍音樂特點的同時,在動作吻合節拍的訓練中,掌握簡單的幾種舞步。 
三拍舞步的教學步驟——①先聽音樂找到節拍; 
②單一練習四種舞步; 
③教連接動作; 
④把動作按組合順序連在一起練習,合音樂; 
⑤先對1點做,再圍圓圈做。 
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考級新五級教學法資料 
(一)年級教學任務 
1.扶把動作初步做到站立時身體直立; 
2.動作的方位及角度準確(8個方位,45度,90度); 
3.腰腿鬆柔; 
4.動作協調; 
5.有聽音樂做動作的習慣; 
6.舞蹈時有自娛感; 
7.藏族舞,較熟練掌握「顫膝」動律,並能將動律運用到「踢踏舞步」中去,動作到位; 
8.東北秧歌,初步掌握「單、雙臂花」「交替花」,做到腕部靈活,手臂路線清晰,手腳配合協調。 
(二)名詞及專業術語解釋 
年級教學任務與教師授課的關係——(1)年級教學任務即是本年級的教學目的;(2)是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握住本年級的中心訓練任務的提示;(3)是檢驗和評價本年級教學成果的依據。 
本教材的性質——本教材是一套舞蹈的身體素質訓練的教材,是對舞者作初步的舞蹈基本能力的訓練(包括身體的肌肉、韌帶的關節)並使舞者掌握中國舞基本動作。 
為什麼要制定教學計劃——為了使教師的教學行為具有計劃性和科學性,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從而順利達到本年級所確定的教學任務。 
如何制定一學年的教學計劃——(1)時間的分配:如果以一個級別的課程所需要的學習時間作為一個學年段來說明,推新課應佔3/4時間(含恢複課),鞏固、提高並準備考試用1/4時間。(2)新課的概念:每一個組合在達到最後完成體之前的任何教學步驟(或稱教學過程)均稱為新課,並包括動作與音樂(由慢速到正常速度)配合的過程及隊形的分解練習。(3)鞏固、提高所訓練的範圍:在組合已教授完畢之後,再對動作的規格、要領、節奏、風格、韻律及表現力等給予進一步的雕琢。 
一堂課的基本組織原則——應具有兩個全面性,教材類別的全面性,身體部位訓練的全面性。 
教材類別的全面性——舞步、基訓、身韻、民族民間舞、音樂反應、遊戲、模仿與想像及滾翻等類別。 
身體部位訓練的全面性——頭、頸、肩、胸、背、腰、髖、腿、膝、腳踝、臂、肘、腕、手、眼睛。 
教材的特點——訓練的系統性;訓練的科學性;訓練的全面性;濃郁的民族特點;具有情趣及自娛感。 
確保教學質量應注意幾個環節——正確的示範;認識教材的訓練目的;恰當的教學方法。 
試題A 
(一)講解規格、動作要領、節奏 
[雙手位組合] 
雙山手的規格——雙臂於身旁兩側,高度與肩平,掌心向外撐開,指尖對前斜上位,雙臂形似一條半環型的玉帶狀。 
雙按手的規格——雙臂在胃前交叉,交叉點在手腕,手胃相距一掌余,於掌坡式立起,指尖向上。 
雙托手的規格——雙臂於頭上方偏前,雙手中指指尖分別對眉梢,掌心向上略偏前,雙臂成橢圓形。 
雙手位的要領——沉肩、撐腕,挑指,手動眼隨。 
手位的連接動作——雙撩手,分晃手。 
[半蹲組合] 
小八字蹲的規格——在小八字位上,膝對腳尖方向下蹲,全腳壓在地上,下蹲到最大限度,臀部在腳跟上方,上身垂直。 
大八字蹲的規格——在大八字位上,膝對腳尖方向下蹲,全腳壓在地上,下蹲到全蹲的一半,臀部在腳跟上方,上身垂直。 
八字蹲的要領——大腿外轉,重心平均放在兩腳上,下蹲和直起時均有對抗力。 
正步位蹲的規格——在正步位上,膝對腳尖方向下蹲,全腳壓在地上,下蹲到最大限度,臀部在腳跟上方,上身垂直。 
正步位蹲的要領——重心平均放在兩腳上,下蹲和直起時均有對抗力。 
[東北秧歌組合] 
單臂花的規格——一手插腰,另一手在按手位繞腕後,經下弧線擺到旁斜下位。 
雙臂花的規格——一臂在按手位,一臂在旁平位,同時繞腕後,經下弧線向另一側擺動。 
交替花的規格——雙臂在按手位交替做繞腕,經下弧線擺至旁斜下位,即交替做單臂花。 
要領——繞腕時腕主動。 
(二)講解訓練目的和教學步驟 
[波浪組合] 
波浪的訓練目的——通過小波浪和大波浪的訓練,增強手臂及手部的靈活性、柔韌性,為進一步提高手臂的表現力打基礎。 
波浪的教學步驟——①波浪的單一練習(前大波浪,旁大波浪,旁平位小波浪,胸前小波浪,旁斜下位小波浪,按山手位小波浪);②碎步單一練習(前進碎步,原地半蹲碎步,橫移碎步);③分三段練習。④按組合順序連接在一起,合音樂完成。 
[後彎腰組合] 
後彎腰的訓練目的——學會向後彎腰動作,訓練腰部的軟度及控制力。 
後彎腰的教學步驟——①訓練腰的柔韌度,可輔助練習;②單一練習雙手駐腰後彎腰;③單一練習抓腳腕後彎腰;④單一練習蓋手跪坐團身;⑤按組合順序連接,合音樂完成。 
試題B 
(一)講解規格、動作要領、節奏 
[手眼動作組合] 
提壓指的規格——拇指與中指相捏,無名指與小指自然彎曲,食指自然翹起伸直,提壓時先提腕,再壓腕指出。 
提壓指的要領——手動眼隨,提腕時力弱,壓腕時力強而迅速,到位後有停頓。 
點指的規格——同提壓指手型,食指上揚再下點。 
點指的要領——動作過程快,力在指,動在腕,到位後有停頓,指動眼隨,指定神定。 
[點步轉組合] 
墊步的規格——以右為例,小八字位準備,第一步右腳向旁橫移一步帶半蹲,節二步左腿在右腿後踏步位半腳掌墊一步,同時右腿略提起離開地面,第三步右腿原地踏下帶半蹲,同時左腳略離地面。 
墊步的要領——有波浪起伏感,若左右連續做,應有搖擺感。 
點步轉的規格——站旁虛步位,以主力腿腳掌為軸心,旁點地腳每點地一次,身體轉體1/4周,點地4次,轉體一周,或點地一次轉體1/2周,點地兩次轉體一周。 
點步轉的要領——先點地,後轉體,轉體時頭、肩、髖同時轉到位。 
[藏族舞組合] 
跑跳步(蹉跳步)的規格——以右為例,自然位站立,第一拍的前半拍,右腳吸至小腿肚,左腳經蹉地並小跳一下,後半拍右腳落地,左腳略抬起,第二拍的前半拍左腳跑步,後半拍右腳跑步。 
跑跳步(蹉跳步)的要領——膝部松馳,跑跳步過程始終帶有小顫。 
(二)講解訓練目的和教學步驟 
[推指組合] 
推指的訓練目的——通過推指訓練手指的靈活性和柔韌性。 
推指的教學步驟——①前平位推指,上下位推指單一練習;②旁彎腰動作單一練習;③前彎腰動作,仰胸動作單一練習;④分兩段單一練習;⑤按組合順序連接在一起,合音樂完成。 
[小跳組合一] 
小跳組合一的訓練目的——通過訓練學會小跳的動作,學會小跳的方法,鍛煉踝、膝及腿部的力量。 
小跳組合一的教學步驟——①扶把小八字位做蹲、直、立、落的練習;②蹲跳的單一練習;③強調跳起時膝直腳綳;④按組合順序連接在一起,合音樂完成。 
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考級新六級教學法資料 
(一)年級教學任務 
1.扶把動作時能保持身體直立; 
2.站立時「重心」正確; 
3.腿直、腳綳、腰腿軟度基本達標; 
4.藏族舞、蒙古族舞的「舞步」和「舞姿」準確; 
5.動作諧調,節拍準確; 
6.舞蹈時有自娛感,有熱情。 
(二)教師確保教學質量應注意的幾個環節 
1.正確的示範。 
2.認識教材的訓練目的。 
3.恰當的教學方法。 
(三)年級教學任務是根據什麼制定的 
1. 根據本系列教材的最終訓練目標提出的(明確六級在本系列教材中所處的階段,查書,書上有~)。 
2. 根據本系列教材由淺入深的系統性及本年級承上啟下的任務確定的(結合四、五、六級的年級任務或動作舉例說明)。 
3. 根據教學對象的年齡段及這一年級的生理、心理特徵提出的(明確年齡段)。 
(四)什麼是教學步驟 
是達到訓練目的的階梯,每一個單一動作或組合動作的教學步驟均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是具有科學性的,教師應充分認識並遵循其客觀規律。 
(五)為什麼要設定教學步驟 
合理的教學步驟是教學質量的保證,第個組合不能一步到位,應拆成單一動作,分解練習之後再進行組合。 
(六)如何設定教學步驟 
1. 熟悉教學對象的舞蹈基礎; 
2. 分析組合及動作節奏,找出主幹動作和動作難點(組合考題找出主幹動作,考官會問的)。 
3. 按照教學步驟的規律,靈活運用。 
(七)講解規格、動作要領、節奏 
[攤推手組合] 
主幹動作——攤手、推手 
攤手的規格——雙腿坐盤,雙手扶地,掌心向下,經團指繞腕攤開掌心向上,手指外翹。 
推手的規格——雙腿坐盤,雙手扶地,掌心向上,經團手繞手掌前推。 
攤手、推手的要領——以腕為軸,指根用力,指尖延伸。 
[雙手位組合] 
主幹動作——順風旗手、托按手、山按手、斜托手 
連接動作——雙蓋手、雙晃手、雙分手 
順風旗手的規格——一手在托手位,一手在山手位,雙手指尖在同一圓線上。 
托按手的規格——一手在托手位,一手在按手位。 
山按手的規格——一手在山手位,一手在按手位 
斜托手的規格——一手在斜托手位,另一手在旁平位,掌心均向上。 
順風旗手、托按手、山按手、斜托手的要領——沉肩、撐腕、指根用力、指尖延伸、手動眼隨。 
[後彎腰組合] 
主幹動作——後彎腰、後踢腿 
後彎腰的規格——也稱「後屈」,雙跪立,雙臂上舉,與肩同寬,手臂帶動頭、頸、肩、胸、腰依次向後彎曲,雙手扶地,返回直立時則腰、胸、肩、頸、頭逐次直起。 
後彎腰的要領——頂胯、腰椎上挑、呼吸均勻。 
後踢腿的規格——雙手扶地,單跪後伸腿,綳腳、直腿向後上方踢起超過90度,眼視前方。 
後踢腿的要領——腳尖帶動,用力點在大腿根部,快踢輕落。 
[前、旁大踢腿組合] 
主幹動作——前大踢腿、旁大踢腿 
前大踢腿的規格——仰卧正步位綳腳,雙臂舉至頭上方,與肩同寬,直膝勾腳或綳腳向前上踢起超過90度,主力腿貼地不動。 
旁大踢腿的規格——側卧,動力腿外轉成外開位,直膝勾腳或綳腳向身旁上方踢起超過90度,主力腿貼地不動。 
前大踢腿、旁大踢腿的要領——骨盆固定,髖關節鬆弛,踢起時快速有力,有延伸感,下落時要輕,有控制,綳腳踢腿腳背用力,勾腳踢腿腳跟用力。 
[擦地組合] 
主幹動作——前擦地、旁擦地、後擦地 
前擦地的規格——小八字位站立,一腳經全腳向前擦地伸出,綳腳點地,腳尖一心力腳跟成一條直線。 
旁擦地規格——小八字位站立,一腳向旁擦地伸出,綳腳點地。 
後擦地規格——小八字位站立,一腳向後擦地伸出,綳腳點地 
前擦地、旁擦地、後擦地要領——骨盆固定,雙腿外旋,腳尖最大限度延伸,向前擦地,腳跟主動,向後擦地,腳尖主動。 
[小跳二組合] 
小八字位小跳的規格——站「小八字位」經半蹲向上跳起,空中直膝綳腳,身體垂直,經腳掌落地至全腳半蹲。 
小八字位小跳的要領——全力點在踝關節,推地綳腳,離地有控制。 
(八)組合的教學目的與教學步驟 
[雙腳轉] 
1.訓練目的——通過三種轉的練習,學習轉的正確方法,初步掌握旋轉技巧的基礎動作。 
2.教學步驟——(1)單一的平步半蹲轉,雙踮腳轉(2)加下擺臂,大八字移動重心的半蹲轉,雙踮腳轉(3)複習並單一的練習點步轉(4)完成組合。 
[蒙古族舞] 
1.訓練目的——通過吸腿跑馬步和手臂、肩部、手部的練習,學會蒙族舞的基本動作,做到上下身協調配合。 
2.教學步驟——(1)擺舞姿,找吸腿跳的位置(2)雙勒馬單一手臂練習(3)上下身配合練習吸跳跑馬步(4)行進的吸跳跑馬步(5)雙勒馬平踏步,笑肩+轉腰,深蹲揚鞭、甩鞭、繞鞭小跑步(6)分段練習(7)組合。 
[波浪二] 
1.訓練目的——通過波浪與碎步的配合練習,訓練在流動中手臂和上下身的協調配合,進一步增強手臂的表現力。 
2.教學步驟——(1)複習並單一訓練不同位置的大小波浪,重點單一練習前平位、後斜下位小波浪,雙手後斜下位小波浪加旁大波浪(2)練習腳下碎步(3)上下身配合,碎步加波浪(4)分組訓練①前平位後斜下位小波浪+轉腰②雙手後斜下位小波浪+旁大波浪③前平位提按手原地碎步轉(5)組合完成。 
[藏族舞] 
1.訓練目的——較熟練掌握藏族踢踏舞顫膝的基本動律,學會第一基本步,抬踏步,訓練上下身的協調配合。 
2.教學步驟——(1)複習顫膝、腿踏步(2)分晃手、雙蓋手扶胯加退踏步(3)單一練習第一基本步、抬踏步(4)輔助動作平踏步、跳踢步練習(5)分段練習①退踏步+顫膝②第一基本步+顫膝③抬踏步+平踏步④輔助動作(6)完成組合。 
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考級新七級教學法資料 
(一)年級教學任務 
1.較好的做到身體直立,重心正確,並繼續提高腰腿的柔韌度; 
2.地面、扶把和中間的各項練習,均做到手動眼隨; 
3.「跳躍」動作做到腿直,綳腳; 
4.「轉」的動作保持身體直立; 
5.熟練地掌握藏族「踢踏舞」的幾種「舞步」,並能體現出動作的輕、重、緩、急; 
6.掌握好雲南花燈的「跳顛步」、「跳撩步」和上體的「崴」動,並做到上、下身協調; 
7.舞蹈時初步具有樂感。 
(二)本級要點 
1.在本系列教材中,新七級是進入中級階段的第一個級別。 
2.教學對象的年齡段為10-12歲的兒童。 
3.課時不少於48小時(64學時),建議72學時。 
(三)明確教材規範的目的 
1. 便于衡量和檢驗學員的學習成績。 
2. 便於教師認識和理解每級教材應達到的水準。 
(四)講解規格、動作要領、節奏 
[提、沉、含、仰組合] 
提的規格——在「沉」的狀態上,深吸氣,使氣息均勻地由小腹提至胸腔,繼續向上延伸至頭頂,同時帶動尾椎、腰椎、胸椎、頸椎一節節拉直。 
沉的規格——在「提」的狀態上,通過呼氣,使氣息下沉至小腹,同時帶動尾椎、腰椎、胸椎、頸椎一節節下壓,使上體下沉。 
含的規格——在「提」的狀態上,先經過一個「沉」再繼續加強胸腔的內含與收縮,使腰椎形成弓形,眼視腹部。 
提、沉、含的要領——氣息帶脊椎伸展、收縮,呼吸順暢、自如。 
仰的規格——在「提」的狀態上,沉氣的同時頭、頸、肩、胸依次向後彎曲約25度,眼視上方。 
仰的要領——沉肩、展胸、呼吸順暢自如。 
[小抬、踢腿組合] 
前(旁、後)小抬腿的規格——小八字位站立,一腿經前(旁、後)擦地向上抬起45度,收回時,經點地再擦地收回。 
前(旁、後)小抬腿的要領——動作過程連貫、稍緩慢,主力腿重心固定,動力腿有延伸感。 
前(旁、後)小踢腿的規格——小八字位站立,一腿經前(旁、後)擦地向上踢起45度,收回時,經點地再擦地收回。 
前(旁、後)小踢腿的要領——動作過程快,到位有短暫的停頓,主力腿重心固定,動力腿有延伸感。 
[晃手組合] 
大晃手的規格——以肩為軸,雙臂與肩同寬,自體側經上向左或向右畫一個立圓,上弧線時掌心向外,下弧線時掌心向里 
小晃手的規格——以腕為軸,腕與指尖依次主動上提,上弧線時指尖向上掌心向外,下弧線時指尖向下掌心向里,小臂隨動。 
大、小晃手的要領——沉肩、領腕,動作中圓而連貫,在連貫中有重拍點,手動眼隨,身手配合協調。 
[橫移、轉腰組合] 
橫移的規格——骨盆固定不動,先經「提」然後在「沉」的過程中,腰推動腰以上身體,向左或向右橫向移動,與地面成水平運動。 
橫移的要領——腰主動,腰以上部位整體移動。 
轉腰的規格——骨盆固定不動,上身垂直,在「提」的過程中,腰以上身體向左或向右轉動。 
轉腰的要領——以腰為軸,最大限度轉動。 
[端、掖、吸腿組合] 
端腿的規格——小八字位站立,動力腿kuai(提手旁加三點水加左筐,打不出來,呵呵)腿屈膝,腳跟沿主力腿前,向上端起直至小腿端平,成一橫線,腳跟與主力腿相距一拳。 
端腿的要領——小腿及踝部用力上端,保持舞姿。 
掖腿的規格——小八字位站立,動力腿組腳屈膝,腳踝沿主力腿後側,向上抬至主力腿膝蓋後,貼靠後窩外。 
掖腿的要領——雙腿外旋,小腿與腳踝用力,保持舞姿。 
吸腿(中吸腿)的規格——小八字位站立,動力腿綳腳屈膝,腳尖上提至主力腿膝蓋高度,點於膝兩側。 
吸腿(中吸腿)的要領——雙腿外旋,髖、膝、踝同時用力,保持舞姿。 
[雲南花燈組合] 
跳顛步的規格——正步位站立,一腿經前中吸腿,同時另一腳跳顛一下,左右交替進行,雙手在山按手經下弧線左右擺動,身體做正崴動律。 
跳撩步的規格——正步位站立,一腿經前中吸腿,向前側撩彈,同時另一腳跳顛一下,左右交替進行,左手屈臂胸前扶背帶狀,右手在按手位及旁平位之間經下弧線擺動。 
三步跳顛的規格——正步位站立,腳掌著地行進三步,接一次跳顛步,雙手背帶狀,肋部上下動律崴動。 
要領——膝鬆弛有彈性,上下身協調配合。 
(五)組合的教學目的與教學步驟 
[彎腰組合2] 
1.主幹動作——前彎腰、後彎腰、轉腰、涮腰。 
2.難點——涮腰 
3.訓練目的——(1)通過前彎腰、後彎腰、轉腰、涮腰的訓練,進一步提高腰部的靈活性及柔韌性。(2)通過氣息與腰部動作的配合練習,提高身體的韻律感、協調能力。 
4.教學步驟——(1)主幹動作涮腰的單一練習(2)前彎腰、後彎腰的單一練習(3)氣息的配合(4)輔助動作、舞姿的練習(5)把組合分成三段分別單一練習,按組合順序接連起來,合音樂、排隊形完成。 
[雲南花燈組合] 
1.主幹動作——跳顛步、跳撩步、三步跳顛、崴 
2.訓練目的——(1)學會跳顛步、跳撩步、三步跳顛及上體崴的動作(2)初步掌握雲南花燈跳顛崴的動律和風格。 
3.教學步驟——(1)單一訓練跳顛步、跳撩步、三步跳顛(2)上身「崴」的動律練習(3)上下身配合訓練,從原地到流動(4)輔助動作練習(5)把組合分成兩段單一練習,按組合順序把兩段接連起來,合音樂、排隊形完成。 
[晃手組合] 
1.主幹動作——大晃手、小晃手 
2.訓練目的——掌握中國古典舞的基本身法動作,訓練手、眼、身法、步法的相互協調配合能力。 
3.教學步驟——(1)單一練習主幹動作大晃手、小晃手(2)上下身配合練習(3)手、眼、身法、氣息的配合練習(4)輔助動作練習(5)按組合順序連接起來,合音樂完成。 
[藏族舞組合] 
1.訓練目的——(1)在進一步熟練掌握跑跳步、退踏步的基礎上,學會扶胯歡樂步、嘀噠步、大嘀噠步的動作(2)初步掌握舞步中輕重緩急的變化,提高以腳踏出各種節奏來表達感情的能力。 
2.教學步驟——(1)複習退踏步、跑跳步(2)練習退踏步的變形動作(3)單一練習扶胯歡樂步、嘀噠步、大嘀噠步(4)把組合分成三段單一練習(5)按組合順序把三段連接起來,合音樂、排隊形完成。 
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考級新八級教學法資 
(一)規格及要領部分 
一、盤 手 
規 格 正盤手:按手位,手心向上開始,手腕帶動,手指外旋,手臂隨動至斜上位,完成8字上半圓 
手指繼續內旋向下帶動手臂至腰旁,手心向上,完成8字下半圓。 
反盤手:手心向上開始,手腕帶動,手指內旋,手臂隨動至斜上位,完成8字上半圓。 
手指繼續外旋向下帶動手臂至腰旁,手心向上,完成8字下半圓。 
要 領 手腕帶動手指,動作連貫,手眼身法步配合協調 
二傣族舞: 
體 態 三道彎:頭、肩、腰、胯、膝所形成的曲線 
規 格 起伏步:正步位,雙手叉腰以右腳為例,2拍一次起伏步。一拍半屈膝半蹲,第二拍的後半拍右腳踢起,右左交替後踢,保持臀與腳跟垂直。 
要 領 快踢輕落,落地後再半蹲,有附點,重拍向下, 
身體平穩,連綿不斷。 
規 格 孔雀飛步:正步位膝微屈,右腳前腳掌點地準備,前半拍左腳腳跟落地,逐漸壓至全腳,雙膝微屈,同時右腳離地,後半拍右腳掌踏地,左腳稍離地面 
要 領 重拍向下,膝鬆弛,靈巧而不竄 
規 格 旁點步:以右腳為例,右丁字位準備,右腳沿腳尖方向移出,之間成一拳距離,前腳掌點地,胯根掖回,朝一點方向,雙膝屈。 
要 領 重心在主力腿上,腳跟上提時,不宜過高。 
註:叉腰、準備位、旁下位按手、旁平位立掌、前平位領腕、托按位領腕動作示範準確 
三、圓場 
規 格 女圓場:正步位右腳落在左腳的腳尖前,由腳跟開始,壓至腳尖,重心自然向前移動,同時左腳腳跟自然抬起,壓至腳掌。移動過程中,大腿相靠,膝自然彎曲,左腳再向前上步,如此兩腳交替進行。 
規 格 男圓場:正步位雙腿彎曲,右腳勾腳落在左腳腳尖前一腳半距離,向前邁步,由腳跟開始壓腳至腳掌,重心自然向前移動,同時左腳腳跟自然抬起壓至腳掌,雙腳交替進行,移動過程中固定身體高度 
要 領 膝蓋以下鬆弛,保持平穩、連貫的行走。 
四、維吾爾族舞: 
體 態 立腰拔背,挺而不僵 
規 格 女進退步:自然位右腳踮腳上一步至左腳前,左腳隨即稍離地面,右腳踮腳後退一步,靠近左腳跟,如此交替進行,進與退均一腳距離 
要 領 注意平穩,膝部相靠,上下身配合協調 
規 格 男進退步:自然位半蹲,第一拍前半拍右腳前踵步,後半拍左腳原地平踏一步,第二拍的前半拍右腳腳掌著地,後退一步,後半拍左腳原地平踏一步。 
要 領 注意平穩,上下身配合協調 
規 格 三步一停:自然位踮腳向前行進三步停一拍,上步於另一腳的腳尖前,退步於另一腳的腳跟後,走在一條豎線上。向前行進時男生全腳。 
要 領 注意平穩,在流動中保持舞姿 
(一) 訓練目的 
一、 平 轉:通過平轉的單一練習,初步掌握平轉的正確方法和協調性。 
一、 維吾爾族舞:初步掌握維吾爾族舞的基本體態、手型、手位和 
舞步,為進一步學習維族舞打下良好基礎 
三、 彎 腰:1、學會單腿重心的彎腰及轉腰,進一步解決腰的 
靈活性和柔韌性。 
2、訓練學員在流動及連接過程中的韻律感和身體 
各部位的協調配合的能力。 
二、 蒙 古 族 舞:1、掌握蒙古族舞基本手型,學會硬腕的動作, 
並能運用到不同的舞姿中去,做到手型及 
手位的準確。 
2、通過組合的練習,訓練學員腕部的靈活及 
控制能力和身體的協調感 
(二) 主幹動作、教學步驟及難點 
一、 平 轉 :★主幹動作:甩頭、踮腳碎步轉、平轉 
★難 點:平轉 
★ 教學步驟:1、原地練習左右甩頭,可加雙腳 
換重心。 
2、扶把平轉1/2至1個平轉 
3、中間平轉1/2至1個平轉 
4、中間2個平轉 
二、維吾爾族舞:★主幹動作:進退步、三步一停、攤手繞腕、 
頸橫移 
★難 點:進退步 
★教學步驟:1、找到正確體態 
2、單一練習腳的進退步 
3、單一練習攤手繞腕加體態的變化 
4、上下身配合 
三:彎 腰: ★主幹動作:單跪後彎腰、單腿後彎腰、 
轉腰、涮胸腰 
★難 點:單腿後彎腰 
★教學步驟:1、先練習雙腳重心的後彎腰及呼吸 
的正確方法 
2、單腿重心的胸腰 
3、完整的單腿後彎腰 
四、蒙古族舞:★難 點:硬腕 
★教學步驟:1、手型及手腕部力度的練習 
2、不同手臂位置上的硬腕單一練習 
3、流動中的舞姿及硬腕的配合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