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阳光课堂项目介绍
来自阳光百科
北京阳光志愿者俱乐部
北京阳光志愿者俱乐部成立于2003年,是由一群在北京的青年人发起的一个非营利性志愿者组织,以网络为沟通平台,以“为流动儿童提供志愿教育”为核心事业,并且长期坚持。志愿者包括企业志愿者和大学生志愿者,以企业志愿者为主。
我们的核心志愿项目——“阳光课堂”打工子弟学校支教项目
项目目标:
扩展和充实打工子弟学校的教育内容
和流动儿童建立良好关系,弥补流动儿童和城市社区之间的鸿沟
为打工子弟学校引入有效的社会资源,以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项目运行模式:每周六上午,以集体上课的形式,到打工子弟学校给孩子们上课
课程内容:科普,天文,计算机,音乐,美工,英语,趣味语文,团队活动,我们的城市等(课程简介参见附件)
项目开展情况:始于2004年12月,目前我们在昌平区汇蕾学校和朝阳区的桃园学校上课,08学期开辟了朝阳区崔各庄学校、育英学校及第一新公民学校。截至2010年,已经有两万余人次的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参加了我们的课程。
优势:我们的志愿者大多是企业志愿者,拥有来自不同行业的经验背景与知识财富。
2006年,汇蕾学校的支教项目被民政部牵头举办的“社会公益示范工程”评为入围项目。
更多信息参见:http://www.ygclub.org
课程简介:
兴趣组 科普:阳光自行编写以物理实验为主的实践性课程,是目前阳光自主研发的教材,可以根据学校情况有选择的讲授。课程以“让孩子动手”为主,通过实验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知识面,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2005年至今,本课程一直在昌平区汇蕾学校和朝阳区桃园学校实践,深受孩子们喜爱。
天文:阳光中的天文爱好者自行编写的教材,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天文简史和常见的天文现象,共12个课时,可以根据学校情况有选择的讲授。天文学充分显示了人类的好奇心所带来的无限创造性,希望孩子们了解好奇心是怎样引导我们走进科学大门的。
语文组 趣味语文:阳光志愿者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编写的教材,旨在增强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并着力提高孩子们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共10课时。每个课时相对独立,课程设计突出趣味性,每次课以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歌曲或活动为线索,让孩子在活泼有趣的氛围下展开想象的翅膀,实践各种语文技能。
国学:以 “弟子规”、“三字经”等中国传统少儿国学读本为蓝本编写总结出的教材,旨在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通过教材中大量的熟语、故事和典故,培养孩子们对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和传承。
英语 阳光英语课根据课本和学校实际教学进度,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并通过游戏、对话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英语课的授课老师大多毕业多年,英语专业或在国际企业工作,有数年的支教经验,发音标准并有很好的授课技巧。
计算机 以微软公司的《社区学习中心计算机教程》为基础,根据小学生计算机水平和打工子弟学校的实际硬件环境的情况,对内容适当删减,增加;使课程更加富有趣味性和可授性。完整课程共12课时。主要讲述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操作、文字处理、表格和演示文档的制作、互联网等基础知识。
艺术 美术:旨在充实打工子弟学校的艺术教育,为孩子们“爱涂爱画”的天性创造更多的机会。课程包括绘画和手工两部分,教材以学校现有教材或经典的儿童美术教材为主。面向各个年级。
音乐:旨在充实打工子弟学校的音乐教育,通过系统性地教授一些歌曲或乐器知识,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质。教材以学校现有教材或经典的基础音乐教材为主。面向各个年级。
舞蹈:旨在充实打工子弟学校的舞蹈教育,通过系统性地学习和实践一些形体的基本动作,提高孩子们身体的平衡协调性,培养对生活的热爱。教材以教师教授的基本舞蹈知识和成品舞为主。面向各个年级。
趣味经济 这是“国际青年成就组织(JA)”为小学中年级学生设计的一套经济类课程。它从经济的视角出发,向学生介绍构成城市的主要职能部门及其行使的功能以及相关的职业。并通过对城市的交通设施、水资源状况和垃圾处理问题的探讨,鼓励学生模拟经营环保产品,启发他们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