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師學藝術-2014年秋-愛加倍社區-第一次活動-助教反饋
課堂總體情況 | (備註:可以綜合來記錄,或者分段記錄不同助教的反饋) |
期望下節課主講複習的內容 | |
對課程內容設置的不同見解 |
遙路:孩子們畫的十分不錯,教學也很順利,本來打算用簽到樹,但是感覺不太能實現,於是改用其他方式了。孩子們十分投入,比較滿意;建議在手工方面應該引導孩子們具體什麼時候停手,什麼時候該繼續。 |
助教反饋 |
蕾蕾豆:
課後十分鐘確實沒有思考明白一些問題,所以也沒有說出什麼具體的想法。課後再經過回顧有下面這些觀點,與大家共商。 一、課程設計 1、課程引入的技巧 引入無疑是非常精妙的,既緊緊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又加強了孩子間的團隊協作關係,更恰到好處地引向了課程的主題「點和線」。非常值得學習的技巧。 2、大師作品賞析的深入度如何把握 接下來欣賞吳冠中作品,主講給孩子們展示幾幅大師的代表作,讓孩子們看畫,總結一下作品的特徵、猜猜看這畫里的形象、猜猜作畫的工具,然後便進入學生自我創作中。 在課程培訓時我們就認為大師作品賞析這部分是很難講的,本次課的主講也是多從學生的發散想像的角度出發,所以對大師作品不做深入解析。課後十分鐘時阿曹提出可以在形象認知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賞析一下畫作所表達的情感(不一定非得是作者明確的心情,可以是孩子看到畫時的心情)。 結合學生的課堂反饋,我覺得阿曹的建議十分必要。教材上引用了吳冠中的一句話,「作品應該表達作者的心意,所以一切技法都是奴隸」。我們為什麼要畫畫呢?因為畫是一種表達自己的方式,它一定因為有一個意義或者某種引動才具有生命力。我們知道許多孩子並不明白這個意義,基本停留在繪畫形象上的喜愛,去臨摹他作或者拓印生活,不太能將情感與畫作結合。 說回這周的課程,最後都創作完的時候,老師和孩子們都覺得挺好看的,而且覺得創作的過程特別好玩,不過孩子們也表示就是「瞎畫的」,我想也許所謂「瞎畫的」是當他們給別人介紹時無法表達「我為什麼畫了這幅畫」吧。其實倒不是說一定要很明確地賦予畫一種意義,畢竟這些孩子以前並沒有接收過相關的引導,也沒有體驗過類似的畫風。只是覺得我們可以一點點引導他們,讓他們找到那種想用畫表達自己的心情,這樣,那些作品才不只是模仿大師的筆觸,而是屬於他們自己的生命之畫。 3、課程沒有完成展示作品點評收尾環節 創作接近尾聲後,場面有點各自飄忽,部分孩子就跑去洗手間,老師們忙著把作品都攤到一起。本想叫孩子們進來參觀一下彼此的作品,但是召喚不回來了,而且只有兩個孩子想把作品拿回家,其他都留在愛加倍了。我個人覺得作品展示還是不能少的,而且展示時還可以讓孩子們去說說自己的想法,為什麼這麼畫,用了哪些手法畫……這是對作品的再感受和再思考。 4、助教老師該做什麼? 上課的時候就覺得氣氛不太一樣,因為我負責錄視頻也就忽略了,後來回去路上跟遙路聊才突然發現,我們以前上美術課,除了主講外,助教都是全程跟孩子一起創作的,這周課程助教老師們沒有創作,基本就是旁邊站著給孩子指導、鼓勵,以及護航那些畫筆顏料。我建議助教還是要參與創作,坐下來和孩子一起,這樣一下子就會拉近與孩子的距離,而且「言傳身教」才會更好的引導孩子,等到展示作品時助教老師也可以給孩子做好示範。而且課程更多的不僅是和孩子一起玩更要有收穫,正如娜娜所說,我們應該多關注孩子的課堂表現、情緒等,而不是專註課程本身。 另外這裡還想提醒主講和助教老師,一定要拿捏住課程的側重點,盡量不把「最後出來作品」當作單純的目標,要注重創作過程中孩子所呈現的細節表現,另外,我覺得讚美要有度,或者還可以說讚美要有據,誇具體的不誇表面的,我可能想得多了,但還是希望孩子們真正看到他們作品的價值,喜愛並自豪並願意分享給別人。 二、學生課堂表現 個別孩子我有點對不上號……………… 我覺得孩子的調皮、搗蛋、擾亂課堂那都不是頭疼的問題,我們該頭疼的是為什麼我們用的方法不能贏得他們的投入。 我覺得美術課程很好的一點就是我們從畫作中可以摸索出一些孩子的性格特徵以及當下的心情。 這周課學生整體狀態非常好,非常投入,大部分孩子在創作中都很專註於自己的作品。雖然是新鮮的繪畫方式,但孩子們接受起來很快。 今天見到lzh,他其實還是很愛溜出去,一節課溜出去三次,但這個頻率較之從前已經降低了太多,而且其中有兩次是外邊的小夥伴叫他才出去。我想除了他長大了一些坐得住了,還有就是課程對他的吸引力。團隊合作中他很想掌握指揮權,創作時,他比較規矩,線條少而規則,落點都在線上,且間距力求平均,後來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夠慢慢在空白處再落一些點。他的畫作是所有作品中著墨最少的,這裡面應該在體現一種控制,就像他以前總是多動被老師控制一樣,我希望以後可以給予他更多的創作空間和鼓勵。 有個女孩,十分聰慧敏思,在創作時將主講老師引入時講到的幾種畫點技法都運用到了自己的創作中,自己玩得不亦樂乎,老師們讚歎連連。 另外有幾個孩子,在創作時,還在畫紙邊緣畫上框,這應該是傳統美術課教授中養成的「畫畫沒有框就覺得沒安全感」的節奏,這個要我們慢慢引導一下了。 有三個後來的男孩子,沒有聽前面的引導,直接就進入創作,他們也就是依葫蘆畫瓢了,看別人咋畫就咋畫,其中一個男孩子,他本身是個很沉穩且精益求精的人(上學期表演課時的觀察所得),表現在畫作上的就很有意思,他的落點鋪滿畫紙,非常均勻,稀疏也控制得極好,一看就是按計劃落點,其他同學基本就是隨意點的。 Zll也是後面來的,可以說是「一頭霧水」的下筆,但下筆很直接、大膽,他在表演課上表現出來的「群眾中間大嗓門,單打獨鬥小綿羊」的狀態說不定在繪畫中會是另一番光景啊,哈哈哈。 石墨沉: 覺得這節課比以前的課要輕鬆、活躍和順利。應該是最開始的遊戲的作用,完全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對本節課充滿興趣。事實上,即使作為成年人,我也覺得這個小遊戲非常有意思。 下半節課對大師和其作品的介紹似乎太簡單了一點,但如果介紹的詳細又會顯得枯燥,讓孩子們好不容易集中的注意力分散掉。果然是艱難的取捨啊。 遙路老師對課堂節奏掌握的非常好,要大大的點贊! 我覺得本節課驚艷的地方是最開始的小遊戲,非常簡單,不會有什麼大動作,又與本節課主題有關,而且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參與。以後的老師可以參考、設計類似的小遊戲。 阿曹: 看到樓上的各種優秀總結,也有些想法想共享下~
|
課堂講課和助教中存在的問題 | |
如果自己來主講同樣的內容, 有什麼新想法 |
|
參考頁面[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跟大師學藝術-2014年秋-愛加倍社區-第一次活動-課程提綱
- 跟大師學藝術-2014年秋-愛加倍社區-第一次活動-課程總結
- 跟大師學藝術-2014年秋-愛加倍社區-第一次活動-助教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