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语文-2013年秋-经纬学校-第八次活动-课程总结

来自阳光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课程回顾

课程名称
生活中的语文——音乐 学生信息
21人
授课人
三足乌、蕾蕾豆 助教
逐水、陶小萄、cwh0302、cherry、小草062、tianlian、石默沉、生命静好
教学计划是否完成
完成
课堂效果如何
整体来看,此次音乐主题课程,内容选择部分失当;内容讲解流于形式,在深入分析理解上存在欠缺。

对下次课有什么要求或建议

以下内容非必填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填

备课/授课的宝贵经验和教训 一、关于授课内容选择
此次音乐主题备课,着实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上周日(12月1日)一天时间编写教案,定下的音乐内容,因当天晚上发现原定的第一节主体内容《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曾在此前课堂由milk老师讲解过,1/n老师还现场清唱过,因而降级为“欣赏”内容,更换《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为“赏析”的主体内容。虽然后者的适合性并不比前者好。前者为兄弟情意,后者为思妇念夫。
第二节课的主体内容先定为《广陵散》,延伸故事为聂政刺韩王和魏晋名士嵇康赴死,后因古筝曲实在难以理解,而被迫删去,虽然故事很吸引人。
第一版完成后,教案交由蕾蕾豆把关,作出上述修改的同时,将第二节课调整为课堂情景剧表演。两人议定男女生分组,男生表演添加的《霸王别姬》故事,女生表演本有的《化蝶》故事;并尝试两位主讲每人“反串”主持一节课的任务分配形式。
周五临近下班,因《化蝶》剧本故事情节展现困难而难以选定,再度修改教案为课堂使用最终定稿,虽然课间又临时调整了《化蝶》和《霸王别姬》的顺序。
以定稿内容来看,一个最大的问题来自内容太多,且都难以深入,除蕾蕾豆老师主持的《霸王别姬》剧情分析外。
音乐主题的选择源自学生在课间提出的要求。概因上学期文心童鞋老师曾主讲过一节歌词主题的课程(《精忠报国》《荷塘月色》),成效颇好,学生对此印象深刻。
但音乐选题本身就存在难度,古今中外,各色流派,难以取舍。从课堂反馈的情况(详情见下)来看,学生接触最多的还是适合他们年龄段的儿歌或动画片歌曲等。如果选择此类歌曲或者其他诸如李叔同《送别》等民国时期的学生歌曲的话,会更加适合,虽然故事性和诗词歌赋的内容会弱很多。
问题在于,我们的阳光周末课堂,尤其是语文课的课堂,所要引导传达给学生的到底是可以作为“术”的知识,还是可以以之为“道”的知识。当学生异口同声喊出《渔舟唱晚》的曲子是天气预报时,作为主讲,我更应该提出一句话总结:处处留心皆学问。遗憾的是,我并未提炼,也不曾把“学习日常化”的概念传达出来。
二、关于知识延伸讲解
第一次主讲时,就在课堂上临时拓展了不少教案以外的知识;此次第二次主讲,依旧如此。其间暴露出了更多问题,如基础知识不扎实;教案以外的知识延伸显得旁逸斜出,喧宾夺主;课堂有满堂灌嫌疑……
字词句的音调、含义和整体解析不够,诸多似是而非之处;滕王阁(江西南昌)不知其处;词牌名的解释不够专业……
修炼好基本功,凝炼语言表述,课堂知识的延伸拓展要有主次轻重,成为今后日益明晰的方向。
令人欣慰的是,课堂有学生提出地铁听音乐不该大声开外音功放。我顺水推舟,强调了公共场合的文明问题。
课堂控制/纪律管理的经验和教训 三、关于授课形式
1.'联合主讲
此次音乐主题课程,一开始就由蕾蕾豆提出是否需要协助备课,到实际课堂授课,两人各自主持一节,可谓利弊各半。
一个人的备课压力没那么大,讲课也不用那么累;不同风格的两个主讲,还是主讲与其性别特征正好相反的主体内容,希望有利于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主讲之间也可以在共同完成一次课时,相互交换意见,深入沟通。
同时,也不至于学生听厌了第一节课主讲老师的内容,第二节还要继续忍受。
但在此过程中,沟通显然不够,两个主讲的上课风格不一,讲述课堂内容的方式也存在差异,给人以俨然两次课的感觉。
第一节课内容较散较满,第二节课则深入细化。不知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不适应。

2.'连续提问
此次课堂,我继续第一次课堂上的“十万个为什么”,向学生提问各种问题,一些时候还会重申强调问题,力争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表达自身的机会。课堂互动效果因此而得到保障。
当然,遗留问题也不少。因为一些提问后的答案收结归拢显得突兀,或点题不够,而弱化了问答形式的上述功能。
问答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仅只对简单问题选择性记忆、回答的特点,尤其是一次性提出两三个问题时。
提问的问题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准确精细,并使用学生听得懂的简单明了的语言。
3.'多媒体教学
助教cherry在反馈中提到手机遥控电脑,进行音乐播放的问题,从个人的主讲角度来说,每操控一首曲子的播放停止,都要跑去讲桌旁边的电脑前,不方便。
学生也有接触新鲜上课辅助手段的机会。当然,前提是不要分散课堂注意力。

4.'助教参与度
第二次参与周末课堂的助教逐水老师,向学生讲述了梁祝化蝶的故事。没有怯场,还能灵活应对学生“(爱情主题故事)少儿不宜”的调侃,很不容易。这与其师范专业出身,曾在真正的课堂历练有关。
出乎意料的是,逐水老师关于“爱”字的象形解析。整个化蝶故事由爱始由爱终,甚至让学生前往黑板写出个大大的“爱”字。学生也不像我们当初的羞涩和拘谨。
毫无疑问,美好的情感值得歌颂。
四、关于课堂反馈
1.'课堂学生反应
《渔舟唱晚》的曲子一进入高潮,学生们当即齐声喊出天气预报,由此可见,身边被忽略的事物更能引起他们随时的关注。潜移默化之中,成为习惯。
与此同时,也可以得出部分性的结论:学生接触最多的传媒还是电视。手机电脑用来玩游戏,即便有些同学玩微博、微信等;个人带去的当天报纸,在课间被学生抢阅,可见在他们的生活中,还是缺少这一媒介;广播似乎早已绝迹。
第一节临近下课,有学生两三次提问:老师什么时候下课?课堂内容不够吸引学生,导致其着急下课。
课间来看,学生更对电脑感兴趣,对正在播放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评价为“干哼哼,不好听!”对六年级学生来说,这一内容选择着实过早。

2.'课后十分钟
课后十分钟此次并未进行。作为主讲,应该主动询问助教旁听的意见和建议。这点做得不够。
3.'总结帖
从上次主讲的总结帖来看,助教旁听的反馈相对较少。不管主讲想什么说什么教什么,怎么想怎么说怎么教,都不可能全面、正确、得体,助教旁听的意见和建议依然不可或缺。
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是一个人的自由权利和立身标志,当然也应该成为阳光的精髓文化基础。

4.'“1930年代”
课后返程,助教逐水老师反馈了一个“知识性错误”表述:“1930年代”。
该类似表述常见于一些开放型媒体,最早出现于2003年的南方周末,报纸还请当时的社科院语言专家进行解析,认为该表述并不为过,具体含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其他如“1980年代”则等同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但在传统的教材教科书,以及严谨认真负责的教辅材料中,个人目力所及未曾得见。
感谢逐水老师!下次课堂对此进行表述会更加严谨规范。

有趣的、感动的或其他任何值得记录的细节

'其他
1.'板书
板书真心太烂了!板书写着写着变成对角线了都,且字也写得很难看,有些字学生根本认不出,因为不够工整。
另外,请蕾蕾豆代为板书,是因为其经验充足,相对安全高效。下次如有机会,应该请更多其他助教来参与课堂,完成某一课堂环节。
2.'助教课前协助
课前主讲一人紧张忙碌,连接电脑音箱等设备,蕾蕾豆、番茄、村委会等在点名发放学生名牌。
该课前工作应该有稳定下来的新人助教多做,以了解课堂和学生。主讲未曾协调安排,下次应该注意。

3.'助教课堂观察
由于助教旁听此次又是集体坐在后排,课堂上有学生磨蹭过来教案翻阅。助教旁听不要借给他们,因为可能会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教案上面很可能会有主讲提问问题的答案,虽然即便没有教案,学生也不一定会思考问题,但其不良依赖(或曰投机取巧)的习惯不能骄纵。
当然,下课后教案可以送给学生。
4.'肢体细节语言
第一次主讲时,个人有诸多小动作,比如在讲台来回走动,被学生小小抗议。
第二次主讲,依然有诸如看手机时间、喝水、反复整理讲桌物品等,轻微掩饰内心焦虑的小动作。
从助教旁听角度来看,是否有影响到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请各位志愿者反馈。

5.'再次感谢各位对课程的支持!对经纬学校的支持!对阳光周末课堂的支持!

参考页面[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