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育才學校詩歌教案

從 阳光百科
跳到: 導覽搜尋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像、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詩歌是有節奏、有韻律並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尚書·虞書》:「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早期,詩、歌與樂、舞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稱詩歌。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文學藝術的三座高峰,許多名篇佳句膾炙人口,源遠流長。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都成為了詩人吟誦歌詠的對象,並藉此抒發思想情感。


古詩詞——春鳥 主講:李傑

教學主題:春鳥
教學內容:畫眉鳥——歐陽修,黃鶯——李東陽,破陣子——晏殊,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刪減。
教學方式:朗讀、背誦與講解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朗讀、背誦古詩的能力
2.了解春鳥的特性,動靜結合的特點。
3.在大自然中尋找詩趣,培養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譯文
寒冷的冬天過去,溫暖的春天來臨了。氣候合宜,溫度適中,夜裡總是讓人睡得很舒服,連天亮了都不知道,醒來時只聽到處處都是鳥兒悅耳的叫聲。恍惚中想起夜裡聽到了陣陣的風雨聲,不知道花兒被打落了多少?



《畫眉鳥》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
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
不及林間自在啼。

注釋
①隨意移:自由自在地在樹林里飛來飛去。
②樹高低:樹林中的高處或低處。
③金籠:鑲金的鳥籠。

解說

作者來到樹林里,看到畫眉鳥在開滿紅紅紫紫山花的枝頭自由自在地飛翔,聽到它們在高高低低的樹梢上盡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 :如果把它們鎖起來,即使是鎖在金籠里,它們也不會唱出這樣美妙的歌聲了。因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決條件。鳥是這樣,人不也是這樣嗎?

[今譯] 這才知道把畫眉鳥鎖在金籠里聽它啼叫,遠不如讓它在樹林里自由地歌唱。
[賞析] 本篇借詠畫眉以抒發自己的性靈,詩題一作《郡齋聞百舌》。畫眉、百舌,都是聲音婉轉的鳴禽,詩人在《啼鳥》詩中也寫過「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曉催天明。黃鸝顏色已可愛,舌端啞吒如嬌嬰。」可見他對「林間自在啼」多麼欣賞,這兒以「鎖向金籠」與之對比,更見出詩人掙脫羈絆、嚮往自由的心理。詩人本在朝為官,後因黨爭牽連,貶為知州知縣,此兩句大概有所寄託。

運用了對比手法:前兩句(寫自由自在,任意翔鳴的畫眉)與後兩句(寫陷入囚籠,失去了自由的畫眉)構成對比!



黃鶯
李東陽

柳花如雪滿春城,
始聽東方第一聲。
夢裡江南舊時路,
隔溪煙雨未分明。

(1) 東方第一聲:知黃鶯在早春里首先鳴叫,聲音最動聽。
[簡析]
這首詩以「東方第一聲」的贊語,讚美黃鶯的鳴聲,抒發作者對黃鶯的喜愛之情。再用回憶的寫法,寫出自己往昔曾在初夏時聽鶯聲的情景,更覺得眼前這第一聲的可貴。

整座春城裡都是如雲的柳花,開始聽見東風吹起的聲音。夢中江南舊時候的道路,隔着一條溪,煙雨朦朧看不分明。



破陣子
【宋】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簡析】
清明時節,海棠、梨花剛剛完事,柳絮卻開始飛花。春社將近,已見燕子回來,初聞黃鸝嬌聲,天氣也就轉暖了。閨中少女,此時應換了薄裝,停了針線,趕節郊遊踏青。看那兩位鄰家少女,在桑林路邊相逢,說著笑成一朵花。此詞表現了暮春風光更為絢爛。

①破陣子: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雙調六十二字,平韻。
②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秋兩社。新社即春社,時間在春分前後。
③碧苔:碧綠色的苔草。
④飛絮:飄蕩着的柳絮。
⑤巧笑:笑得很美。
⑥逢迎:碰頭。
⑦疑怪:難怪的意思。
⑧鬥草:古代婦女的一種遊戲。

晏殊
  (991-1055)北宋詞人。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南昌進賢)人。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封臨淄公,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歷任要職,更兼提拔後進,如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皆出其門。他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宛麗,有《珠玉詞》。亦工詩善文,現存不多,大都以典雅華麗見長。[4]

【賞析】

  這首詞以輕淡的筆觸,描寫了古代少女們春天生活的一個小小片段,展示在讀者面前的卻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圖畫。
  詞的上片寫景。「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這兩句既點明了季節,又寫出了季節與景物的關係,給人以具體的印象。行文輕快流麗,蘊含喜悅的情意,為全詞的明朗、和諧、優美的基調打下了基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春水池塘,點綴那末三四點青苔,密林深處,不時傳來鶯兒的歌唱。「日長」,表明季節已開始變化,多少有點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飛舞,顯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黃鸝」、「飛絮」,看來似乎是極其常見的自然景物,經詞人稍加點染,宛如一軸初夏風光小幅,特別惹人喜愛。
下片寫人。「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里逢迎。」趁着這春暮夏初的季節,少女們停了針線,來到這大自然的懷抱里。這時,東邊鄰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過來,她們正好在那條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東鄰女伴」內心真情流露的一剎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讀時,使人有似曾相識之感。「疑怪昨宵春夢好,原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少女們相逢的時候,興高采烈,歡歡喜喜的,隨着,一塊兒玩着那鬥草的遊戲。詞中主人公勝利了。這位天真的少女充滿着青春的歡樂。她忽然想起昨天夜裡做的那個好夢,認為那原來是「鬥草贏」的兆頭,臉上又飛起了笑容。詞中沒有正面來描寫鬥草的活動,只用一筆點出人物的內心活動,表現了這位少女不僅聰明,富於想像,而且心靈是那樣純潔無瑕。


鳥鳴澗
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注釋

  鳥鳴澗:地名,在王維朋友的別墅附近。
  澗:夾在兩山間的小溪。
  閑:安靜、悠閑,含有人聲寂靜的意思。
  空:空寂、空空蕩蕩。
  月出:月亮出來。
  時鳴:時,不時。不時地啼叫。
  
譯文

  在這個寂無人聲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輕輕飄落在地上。靜靜的夜晚,使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驚動了正在樹叢棲息的山鳥,它們清脆的叫聲在空曠的山澗中傳響。

賞析

  關於該詩中的桂花,頗有些分歧意見。一種解釋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種類,此處所寫的當是春日開花的一種。另一種意見認為文藝創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傳說王維畫的《袁安卧雪圖》,在雪中還有碧綠的芭蕉,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同時出現的事物,在文藝創作中是允許的。不過,該詩是王維題友人所居的《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之一。五首詩每一首寫一處風景,接近於風景寫生,而不同於一般的寫意畫,因此,以解釋為山中此時實有的春桂為妥。
  桂樹枝葉繁茂,而花瓣細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間,並不容易覺察。因此,開頭「人閑」二字不能輕易看過。「人閑」說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說明詩人內心的閑靜。有此作為前提,細微的桂花從枝上落下,才被覺察到了。詩人能發現這種「落」,或僅憑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觸覺,或憑聲響,或憑花瓣飄墜時所發出的一絲絲芬芳。總之,「落」所能影響於人的因素是很細微的。而當這種細微的因素,竟能被從周圍世界中明顯地感覺出來的時候,詩人則又不禁要為這夜晚的靜謐和由靜謐格外顯示出來的空寂而驚嘆了。這裡,詩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環境氣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這春山中,萬籟都陶醉在那種夜的色調、夜的寧靜里了。因此,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竟使山鳥驚覺起來。鳥驚,當然是由於它們已習慣于山谷的靜默,似乎連月出也帶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後景象頓時發生變化,亦可想見。所謂「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聯想的。但王維所處的是盛唐時期,不同於建安時代的兵荒馬亂,連鳥獸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維的「月出驚山鳥」,大背景是安定統一的盛唐社會,鳥雖驚,但決不是「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它們並不飛離春澗,甚至根本沒有起飛,只是在林木間偶而發出叫聲。「時鳴春澗中」,它們與其說是「驚」,不如說是對月出感到新鮮。因而,如果對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維這首詩中,倒不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一種迷人的環境,而且還能感受到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氣氛。
  王維在他的山水詩里,喜歡創造靜謐的意境,該詩也是這樣。但詩中所寫的卻是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動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靜的效果,這是因為事物矛盾着的雙方,總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條件下,動之所以能夠發生,或者能夠為人們所注意,正是以靜為前提的。「鳥鳴山更幽」,這裡面是包含着藝術辯證法的。


 描寫鳥的古詩: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8253278.html


參考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