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經濟學-2010年秋-振華-第五次-課程提綱

從 阳光百科
跳到: 導覽搜尋
身邊的奇妙世界之身邊的媒體教案

File:Textbook.JPG

志願者信息
備課人 小步舞曲
郵箱 [1]
課程組

趣味經濟

課程信息
上課日期 2010-10-30
上課時長 90分鐘
授課對象 振華6年級
學生信息 18人

授課目標

1. 讓學生了解媒體的基本功能是傳播信息
2. 了解媒體發展的基本歷史
3. 了解可以通過哪些媒體獲得信息以及這些媒體各有什麼優勢 
4. 了解記者的工作內容
5. 學會構思並寫作簡單的新聞稿

授課內容

1、回顧上節課《保護我們的家園》(5min)

2、媒體是什麼?它的產生及發展歷程;媒體的特點(40min)

3、新聞達人比賽(45min)

授課提綱

1. 回顧

上節課我們講了我們身邊切切實實的世界,比如我們感受到的水污染、空氣污染、垃圾大量堆積、地球資源的過度開發,等等等等。這些是我們城市太快速發展所帶來重重弊端,當然北京也不例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更加劇烈。
於是,就有個問題了,你說北京環境這麼差,為什麼還是會有很多人,包括我們今天過來的很多老師,希望來到北京呢?
答:就業機會多,工資高,這裡面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北京是一個文化之都。
北京作為文化之都,除了體現在它有很多名勝古迹外,還表現在現代文化,比如,北京有很多電影、歌劇、話劇演出,有很多文藝青年,報攤上的書多、雜誌多、報紙多。
引入:北京還是全國的一個媒體中心,有許多主要的媒體都聚集在北京。大家可以想想,你們知道哪些媒體?
 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北京衛視)
 廣播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 影視製作公司(華誼、紫禁城、中影)
 報紙(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新華日報、北京青年報、北京娛樂信報、精品購物指南)
 網站(百度、新浪、搜狐等)
 注意:手機也是媒體哦~


2. 媒體的概念
a) 向同學們提問,我們可以通過報紙、電視台、網站做些什麼?
b) 媒體的概念
教會孩子們可以通過拆字遊戲來研究「媒體」的意思。
媒體:媒,即媒介;體即載體。
用「媒」組詞:媒婆、媒人、媒介 
媒體就是:信息表示和傳播的載體,主要功能是傳播信息。

3. 媒體的起源與發展
a) 為什麼會有媒體?
媒體是伴隨着城市規模的擴張而產生的,當人們住的越來越遠,互相之間的直接接觸越來越少時,就無法自己親身了解城市、國家及外國發生的事情,便需要通過媒體了解每天世界上發生的事情。
b) 媒體是怎麼產生和發展的?
告訴大家最早出現的媒體是原始人類的壁畫、可有文字的骨頭、石器,後來發展到紙張、書籍、圖畫,再後來是無線廣播、電影和電視,最後是互聯網和手機(配以圖片,貼在黑板上,再讓孩子們分析思考每種媒體的特點或優缺點)
 聲音:開始,住的比較近,人們只是靠語言,再遠點,就吆喝就足夠了,載體是聲音。
 文字:聲音無法保存,無法傳遞給更遠的人看,這就產生了文字。比如戰爭時期,讓你穿達一個重要敵情,光靠口口相傳,肯定會傳遞變形。家人的想念也無法靠語言傳達到,因此就有:「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讓人真切感受到家人的親切。
i. 岩洞壁畫:優:地方固定,易保存,地方大;缺點:帶不走啊,可以看到的人數有限制,傳播範圍窄。多存在在非洲一些國家,比如埃及的壁畫非常有名。
ii. 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iii. 鐘鼎文、石鼓文:商周時代,人們又把需要保存的文字鑄在青銅器上,或者刻在石頭上,叫做鐘鼎文、石鼓文。商周時期「家書抵萬金」不能抱着青銅器送給戰場上的家人。
iv. 竹簡:到了春秋末期,人們開始使用新的書寫記事材料,叫做「簡牘」,「簡」就是竹片,「牘」就是木片。把文字寫在竹片、木片上,比刻在甲骨上、石頭上,比鑄在青銅器上,要方便得多,容易得多,可就是連篇累牘,十分笨重。
v. 帛書:當時,也有用絹帛作書寫材料的,故《墨子》曰:「書之竹帛,傳遺後世子孫。」但絹帛價格昂貴,一般人用不起,就連孔聖人都說:「貧不及素。」這裡的「素」,指的就是絹帛。漢代一匹絹帛(長約10多米,寬不及1米)的價格相當於720斤大米。
vi. 紙:古書有東漢蔡倫造紙之說,這一說法至今尚有爭論。從目前的出土文物及資料來看,在西漢墓葬中已發掘遠古的紙張。當時的紙是動、植物纖維的混合體,這些纖維碎末經過再加工就被製成了紙張。自東漢起,造紙技術經過改良,人們僅利用植物纖維就可以製成薄紙。可以推斷的是,東漢時期的蔡倫在造紙術的改良方面有所貢獻。他發明了用樹皮、麻、破布、魚網等材料造紙的技術,並將造成的紙獻給了皇帝。因此人們又將這種紙稱為「蔡候紙」。
vii. 講到紙,必須提一下印刷術的發展才真正形成了媒體的大眾化。
印刷術的發明標誌着人類已經掌握了複製文字信息的技術原理,有了對信息進行批量生產的觀念。直到15世紀40年代,德國工匠古登堡在中國活字印刷和油墨技術的基礎上創造了金屬活字排版印刷,並把造酒用的壓榨機改裝成了印刷機,才使文字信息的機械化生產和大量複製成為可能。知識和思想的廣泛傳播才得以進行。
印刷機的出現催生了近代報刊,伴隨着讀寫能力的普及,印刷媒介開始在社會變革和社會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viii. 書、報紙、雜誌等——讓人的視覺得到延伸
ix. 電報:如果說印刷實現了文字信息的大量生產和大量複製,那麼電子技術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就是實現了信息的遠距離傳輸。1837年,美國人塞繆爾•摩爾斯發明了第一台實用電報機。1844年,當美國第一條電報線開通時,摩爾斯從華盛頓向巴爾的摩發出了第一封電報,其內容是《聖經》中的一句話:「上帝啊,你究竟創造了什麼!」
x. 廣播:現代化媒體讓孩子們自己討論——讓人的聽覺得到延伸
xi. 電視:現代化媒體讓孩子們自己討論——讓人的視覺、聽覺得到延伸
xii. 手機:現代化媒體讓孩子們自己討論——讓人的聯繫的紐帶堅固穩定
xiii. 網絡:語言使人類徹底擺脫了動物狀態,標誌着真正意義上的人類的產生;文字則使人類文明有了飛躍式的發展;印刷和電子技術在工業社會中地位突出,在政治、經濟、文化、宗教、軍事等諸多方面影響深遠;新媒介的產生,則使地球變為一個小小的「村落」,大大促進了全球一體化的進程。

4. 我們身邊有哪些媒體
a) 向同學們提問,大家獲取信息的渠道有哪些?(報紙雜誌書刊、收音機、電視、電影、電腦、手機)
b) 每個組發一張媒體的圖片,由各組討論這種媒體的特點,怎麼傳播信息,有哪些優點、哪些缺點(目前暫定5個組,一般孩子不會來這麼多,就把報紙、雜誌和廣播放在一個組來討論)
c) 幾種媒體的大概特徵如下:
- 報紙雜誌和書刊:文字傳遞,信息可信度高,便宜,一般就一個人看
- 廣播:通過聲音來傳遞,需要收音機或者其他收聽設備,邊聽邊干其他事情,時效性高
- 電視、電影:通過動態圖像和聲音來傳遞、要有電視機,比較貴,可以大家一起看
- 互聯網和手機互聯網:通過圖文、聲音、畫面等多媒體方式來傳遞信息的媒體,而且,跟傳統媒體不同,它不僅僅能讓大家很快捷的獲得信息,還能很方便的回復和發佈信息,實現了互動,每個人都是發佈者。信息比較亂。
- 手機:個人化,隨時隨地,可以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第二節課
上節課主要介紹了作為信息載體的媒體,這節課重點介紹如何使用這些媒體獲得信息以及如何去傳遞信息,也可以狹義的理解為如何去寫一則「新聞」稿。
5. 新聞達人競賽
a) 展示樣報(之前準備的報紙),讓同學們了解真實的新聞稿是什麼樣子。讓孩子們研究一下什麼叫新聞?新聞or舊聞(例如:媽媽做飯好吃不叫新聞,從來不做飯的爸爸做了頓很好吃的飯這才叫新聞)
新聞稿最終要的信息在哪裡?有幾部分組成等等。
b) 向同學們講述如何寫作一篇新聞稿
 一篇清晰、完整的新聞稿,必須具備5個要素,簡稱「五何」(「五W」):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怎麼樣(HOW)。
 一篇簡短新聞稿需包含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等五部分,其中導語是新聞寫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抓住或失去讀者,取決於新聞稿的第一段,第一句,甚至第一行。
 新聞稿寫作一般採用「倒金字塔」式寫法,將最重要、最有價值信息放在最前面。
 寫新聞的原則:真實,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實效(就是新),實效是新聞的特點(換個好點的詞唄)。

c) 自己動手寫寫新聞稿
問問孩子們最近有沒有發現什麼新聞?可以讓孩子們說一說,比如一場籃球比賽,周邊某某商店開業,等等等等。根據之前的組別,各組分別開始撰寫新聞標題及簡要提綱,並試着寫一個簡單的新聞簡訊稿。
d) 分析總結各個組的作品,評「最牛新聞獎」、「最佳創意獎」、「最快寫手獎」、「最亮標題獎」等。
e) 基於這些作品更多的引導學生將來如何更好的讀懂新聞。
7. 總結
a) 對課程要點進行回顧,包括:
 媒體的概念,媒體的發展
 目前我們身邊常見的各種媒體的類型,以及各自的特徵
 新聞稿的基本概念,特徵,如何寫作新聞稿

教學環境、材料需求

1、報紙若干份
2、不同媒體圖片5張

助教需求

1、協助主講維護課堂秩序

2、在遊戲過程中指導孩子們完成新聞稿件的寫作

參考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