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師學藝術-2014年秋-愛加倍社區-第六次活動-助教反饋

從 阳光百科
在2015年1月14日 (三) 17:49由蕾蕾豆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到: 導覽搜尋
 課堂總體情況
(備註:可以綜合來記錄,或者分段記錄不同助教的反饋)
                                                        

 
 期望下節課主講複習的內容  




 對課程內容設置的不同見解

 
課後十分鐘:


姚茂嗣:


第一次參加活動,覺得《跟大師學藝術》的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回啟發孩子對畫畫的熱情,以及他們在這些方面的天賦,應該會對他們以後又更積極的影響。

何家瑤:


這些孩子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特別自由派,他們不會特別規範自己的行為,不太會約束自己,覺得如果加以合理引導的話應該會有一番成就。


海瑩:


我覺得畫」幸福一家「的那個女孩子特別有天賦,而且主講對她的獎勵方式也特別能鼓勵她對自己有信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發揮的很好。孩子都好可愛,剛一來的時候孩子們就會撲過來,覺得很喜歡他們,希望他們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忘記名字了:


這個課程挺好的,培養每個孩子對繪畫的興趣,覺得在選不同顏色的紙的時候可以尊重孩子的意願,因為繪畫這個東西首先還是得自己喜歡,喜歡這個顏色的顏料之類的,可能對創作有更積極的意義。


平平:


也覺得孩子們選擇不同顏色的紙尊重他們更好一點。我覺得這個課的」視頻+畫畫、視頻+畫畫「的形式感覺還是有些單薄,貌似缺少點東西,比如畫畫的一些基礎知識,使課程更充實一點。


奇峰:


回應畫紙的選擇問題,即使孩子選擇了他喜歡的顏色的畫紙,還是畫原來的東西,用比較固定的思維創作,如果換一種顏色的紙,也許他就會畫別的,我們也希望儘可能打破一些局限性(練習的時候我們也盡量尊重孩子的意願)。


整堂課不錯,動畫片比較有吸引力,有些孩子還是會用固定的思路去畫,我們要加強引導。有個小男孩比較有想像力,而且很聽老師的安排(比如老師讓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會有任何異議),覺得這也有」規矩化「的成分在,建議與一定的引導來解放一下。


很欣慰孩子們還記得上節課講的三原色知識。

娜娜:


關於課程設計,課程根據《跟大師學藝術》的書來設計,這個書籍里的教學步驟非常簡單,實際備課要準備大量引入、互動等環節,我們的主講實際都比較業餘,可能在內容補充上沒有辦法達到專業水平。另外講專業知識也涉及到孩子們是否聽得進去、老師是否講得明白的問題,所以我們就折中選擇一些如動畫片、遊戲等的活潑形式進行內容的填充,增加課程趣味性。


我覺得對於」孩子以後有成就「這個概念,我們實際沒有什麼干預性,即使是上了一兩年課,也很難說會成就什麼,只能說我們在他們現有的時間、空間里陪伴他們。


蕾蕾豆:


強調:陽光的服務對象是打工子弟,我們用教育(周末課堂)的形式去陪伴他們,我們的核心還是孩子。很多人來到課堂關注點在於這堂課好不好,實際上孩子的表現才反映出這堂課的質量,而不是從」我們「的角度去看這堂課好不好。


關於課程:


非專業人士講美術課如何引導很重要。娜娜準備的視頻都很好,可以讓孩子對要畫的形象有一個認識,但是他們並不知道如何畫,也就是畫的步驟,我們擔心過多的示範會框住孩子,會讓孩子產生模仿的行為。但我覺得在孩子們已經形成了固定思維的前提下,我們要慢慢來引導,基礎示範是很有必要的。」變形「這個概念,其實除了動畫片,也可以使用真人肢體表演來互動,讓孩子們自己表演一下看看」我能變成什麼「,這個體驗的效果會很好,也有利於創作,可以說是」藝術的通感「體驗。


關於小組引導:


美術課主講講課的部分是佔比較少的,更多的是靠小組的志願者引導。比如有的孩子還在局限在日常美術課的思路中,畫固定樹花人等,或者顏料稍微流出去一點他就會覺得畫壞了要去擦,這個時候小組老師要及時介入,引導他慢慢打開束縛。我們要培養孩子一種創作思路,而不是教他畫出具體的什麼什麼東西,也可以說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規矩的建立,奇峰說的小男孩今天第一次來,他很乖,聽老師的安排,而且特別會考慮老師的感受,這個應該也是學校、家長訓練出來的習慣。但是大部分的孩子沒有這個習慣,比如大家剛才說的」孩子要喜歡的顏色的紙「,孩子的第一思維是」我要我喜歡的東西「,第二思維緊跟上就是為了得到我要」搶這個紙「,大家一定要分清這個程度,出現爭搶前就要立規矩,不能搶,而且想借別人的東西不能大呼小叫頤指氣使要有禮貌,這個就應該是在整個引導中見縫插針的言傳身教了。這個可能應該是我們更關注的事情,我們不是只看他們畫對了沒有畫好了沒有,而是在有限的時間內給到他們正確的指導方向。




 給講師的評語



 
 課堂講課和助教中存在的問題



 

 如果自己來主講同樣的內容,

有什麼新想法

 



參考頁面[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