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师学艺术-2014年秋-爱加倍社区-第六次活动-助教反馈

来自阳光百科
2015年1月14日 (三) 17:49蕾蕾豆讨论 | 贡献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课堂总体情况
(备注:可以综合来记录,或者分段记录不同助教的反馈)
                                                        

 
 期望下节课主讲复习的内容  




 对课程内容设置的不同见解

 
课后十分钟:


姚茂嗣:


第一次参加活动,觉得《跟大师学艺术》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回启发孩子对画画的热情,以及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天赋,应该会对他们以后又更积极的影响。

何家瑶:


这些孩子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特别自由派,他们不会特别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太会约束自己,觉得如果加以合理引导的话应该会有一番成就。


海莹:


我觉得画”幸福一家“的那个女孩子特别有天赋,而且主讲对她的奖励方式也特别能鼓励她对自己有信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发挥的很好。孩子都好可爱,刚一来的时候孩子们就会扑过来,觉得很喜欢他们,希望他们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忘记名字了:


这个课程挺好的,培养每个孩子对绘画的兴趣,觉得在选不同颜色的纸的时候可以尊重孩子的意愿,因为绘画这个东西首先还是得自己喜欢,喜欢这个颜色的颜料之类的,可能对创作有更积极的意义。


平平:


也觉得孩子们选择不同颜色的纸尊重他们更好一点。我觉得这个课的”视频+画画、视频+画画“的形式感觉还是有些单薄,貌似缺少点东西,比如画画的一些基础知识,使课程更充实一点。


奇峰:


回应画纸的选择问题,即使孩子选择了他喜欢的颜色的画纸,还是画原来的东西,用比较固定的思维创作,如果换一种颜色的纸,也许他就会画别的,我们也希望尽可能打破一些局限性(练习的时候我们也尽量尊重孩子的意愿)。


整堂课不错,动画片比较有吸引力,有些孩子还是会用固定的思路去画,我们要加强引导。有个小男孩比较有想象力,而且很听老师的安排(比如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有任何异议),觉得这也有”规矩化“的成分在,建议与一定的引导来解放一下。


很欣慰孩子们还记得上节课讲的三原色知识。

娜娜:


关于课程设计,课程根据《跟大师学艺术》的书来设计,这个书籍里的教学步骤非常简单,实际备课要准备大量引入、互动等环节,我们的主讲实际都比较业余,可能在内容补充上没有办法达到专业水平。另外讲专业知识也涉及到孩子们是否听得进去、老师是否讲得明白的问题,所以我们就折中选择一些如动画片、游戏等的活泼形式进行内容的填充,增加课程趣味性。


我觉得对于”孩子以后有成就“这个概念,我们实际没有什么干预性,即使是上了一两年课,也很难说会成就什么,只能说我们在他们现有的时间、空间里陪伴他们。


蕾蕾豆:


强调:阳光的服务对象是打工子弟,我们用教育(周末课堂)的形式去陪伴他们,我们的核心还是孩子。很多人来到课堂关注点在于这堂课好不好,实际上孩子的表现才反映出这堂课的质量,而不是从”我们“的角度去看这堂课好不好。


关于课程:


非专业人士讲美术课如何引导很重要。娜娜准备的视频都很好,可以让孩子对要画的形象有一个认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如何画,也就是画的步骤,我们担心过多的示范会框住孩子,会让孩子产生模仿的行为。但我觉得在孩子们已经形成了固定思维的前提下,我们要慢慢来引导,基础示范是很有必要的。”变形“这个概念,其实除了动画片,也可以使用真人肢体表演来互动,让孩子们自己表演一下看看”我能变成什么“,这个体验的效果会很好,也有利于创作,可以说是”艺术的通感“体验。


关于小组引导:


美术课主讲讲课的部分是占比较少的,更多的是靠小组的志愿者引导。比如有的孩子还在局限在日常美术课的思路中,画固定树花人等,或者颜料稍微流出去一点他就会觉得画坏了要去擦,这个时候小组老师要及时介入,引导他慢慢打开束缚。我们要培养孩子一种创作思路,而不是教他画出具体的什么什么东西,也可以说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规矩的建立,奇峰说的小男孩今天第一次来,他很乖,听老师的安排,而且特别会考虑老师的感受,这个应该也是学校、家长训练出来的习惯。但是大部分的孩子没有这个习惯,比如大家刚才说的”孩子要喜欢的颜色的纸“,孩子的第一思维是”我要我喜欢的东西“,第二思维紧跟上就是为了得到我要”抢这个纸“,大家一定要分清这个程度,出现争抢前就要立规矩,不能抢,而且想借别人的东西不能大呼小叫颐指气使要有礼貌,这个就应该是在整个引导中见缝插针的言传身教了。这个可能应该是我们更关注的事情,我们不是只看他们画对了没有画好了没有,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到他们正确的指导方向。




 给讲师的评语



 
 课堂讲课和助教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自己来主讲同样的内容,

有什么新想法

 



参考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