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閱讀-2014年秋-東壩社區-第七次活動-課程總結

出自阳光百科
在2014年12月3日 (三) 12:57由圆心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搜尋
課程名稱

File:Textbook.JPG

志願者信息
課程組
課程信息

教學計劃是否完成[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完成

課堂效果如何[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沒有達到預想效果。

用的是塔姐上學期的教案,幾乎沒有改動。有一些細節沒有提前準備好,需要注意。比如:

1,文章的細節梳理

2,前後文銜接的語言

3,孩子個別化的問題延伸

4,孩子對隱身衣和老師的惡搞

對下次課有什麼要求或建議[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閱讀文章,剛發現原來引導孩子們用筆畫出重點是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其實閱讀的目標不是簡單回答出問題,而是引導識字、增加閱讀量和引發思考。所以最好在孩子們畫出重點後,順著文章脈絡提些小問題把內容再閱讀一遍。而且問題不光是老師提,也一邊問問或發現孩子有哪些問題,最後再把生字梳理一遍。

2,背景介紹,本次的背景介紹只是集中在聖誕節,國際象棋等,其實應該把本節課的一些事件、人物和前後文聯繫起來,讓孩子有整個故事的概念。

3,延伸這件事,隱身是這節課的重點,隱身相關的段落一定多討論隱身衣的特點,比如長什麼樣子,什麼作用,要注意什麼,閱讀完成後,重點回顧隱身衣的特點,啟發思考,還可以長什麼樣子,還可以有什麼作用,為什麼有這些作用,但是不能隨便給隱身衣加功能,要真心的想需要什麼功能,怎麼樣能實現這些功能,以免孩子惡搞,當然有些啟發應該是單獨溝通,需要助教幫忙。

備課/授課的寶貴經驗和教訓[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對於課堂效果的想像要從對孩子的觀察和了解出發,想清楚提問或連貫的話術,老師的表達也非常重要,如果沒有給孩子東西只是空空的提問不是啟發,誰都難為無米之炊。

課堂控制/紀律管理的經驗和教訓[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需要規則前置,這節課有孩子吃東西和玩手機的現象,雖然後來有和孩子達成一致的處理意見,但是還是經過了讓孩子隔離玩具的痛苦過程,如果最開始更嚴格的強調應該會好些。

有趣的、感動的或其他任何值得記錄的細節[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不是所有孩子的想法都很直接暴露出來,有些孩子看著很安全,偶爾一言一行很讓人困惑。或許是平時我們太關注行為比較突出的孩子而忽略了看似尋常孩子也同樣豐富的內心世界?

單新通的表現讓我很困惑。張宏偉在課上玩手機被我沒收,單新通不停地幫張宏偉搶我的各種東西或用紙球砸老師,除了友情的成分,我看他開心的樣子應該更多「覺得這件事好玩」。張宏偉發脾氣,哭了,我過去解決問題,單新通在一邊絮絮叨叨你早哭不就解決問題了么,我說你們關係這麼好你也不安慰下,單新通始終默默玩別的,沒有過來,我在和張宏偉溝通的同時,他一直插話說張宏偉的個性和學校里的事,很驚訝的是他對朋友的經歷記得很清楚,個性描述中肯,觀察細緻,但如果再說到他,就草草幾句帶過。

上課時,單新通是那種很快就知道老師要什麼的孩子,很快找到問題答案,很快了解秩序,對於秩序內化的很快,比如堅持魔法學院就長得和電影里一樣,堅持太陽畫紅色的等,如果出現反秩序的行為比如和老師對著干,惡搞老師也不是因為不了解秩序,是覺得這樣做好玩。通常對於這樣的孩子,他回答對了問題我們表揚,做錯了我們批評教育也就完了,這些簡單的評價真的進到孩子心裡了么?到底他是對這些內化進去的東西是什麼看法?

因為了解不是很多,但還是感覺到他對周圍事物的關心超過對自己的關注。其實這樣的孩子班裡不少,沒有明顯的個性特徵,沒有突出的特長,不違反紀律,也正常回答問題,但是我們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1、設置一些獨立展示的環節,重點讓平時默默無聞的孩子發言,然後找出1-2個積極的「標籤」貼給他們;

2、或是不拘泥形式,課堂提問、朗讀、分享甚至課下多和他們接觸,每次課1-2個孩子重點觀察。


參考頁面[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