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2013年秋-愛加倍社區-第三次活動-助教反饋

出自阳光百科
在2013年11月4日 (一) 11:02由蕾蕾豆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課堂總體情況


前半段講知識點的部分有點枯燥,或者說不夠形象。後半段小組排練進行表演的時候,孩子們非常興奮,調皮的幾個男孩子在一個組,鬧騰的程度加倍,排練過程有點混亂,但是演的時候還比較認真。——蕾蕾豆

 期望下節課主講複習的內容

 用玩偶表演的意義何在。比如:拿著玩偶表演比自己表演更放鬆、玩偶的身份可以讓我們發散想像、我們可以操控玩偶等等——蕾蕾豆

 對課程內容設置的不同見解

 關於五覺概念的引入:

先不直接po出「五官」「五覺」,而是通過一個遊戲或者體驗的形式來玩,比如——視覺:分辨顏色;味覺:嘗嘗各種味道;嗅覺:聞一聞各種氣味;聽覺:閉上眼睛聽不同的聲音;觸覺:摸摸各種形狀的東西。體驗過了之後,孩子們有了生動的感受,再問他們剛才我們用了「五官」感受事物,那種感覺就是「五覺」,自然而然導入,孩子會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個人覺得戲劇課還是應該重體驗。

多說一句,其實「五覺」中的每一個都可以擴展成一堂課,我以前講過一堂電影課,電影叫《聽見天堂》,可以豆瓣搜索,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我給孩子看的是一個小片段:後天盲眼的男孩在盲人學校里做老師布置的作文,其他孩子都是用盲文寫的,他卻利用各種道具製作出各種模擬聲音(木棍敲打鐵板模擬雷聲、口技模擬蜜蜂的嗡嗡叫),最後自己錄了一個聲音作文《雨過天晴》,非常的棒。如果變成一堂課,完全可以讓孩子們也嘗試著製造模擬聲音,當然這是在學生能力及教學條件允許的前提下,但未嘗不可一試,這裡給主講提供一個思路吧。

關於獎懲機制:

獎懲機制是很好的,只是形式上可以再萌一點,也就是再貼近學生一些。比如:可以做一個大挂圖,上面畫上畫,還有學生頭像,用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小貼紙代替獎項,然後每次在大挂圖上貼,孩子們每次課都會看一看,自己得了多少獎勵啦,扣了多少分啦。雖然張榜公布也許不是很妥當,但也是一個勉勵激勵的方法,我就是這麼一想,大家可以考慮下合不合適。

關於戲偶表演:

主講沒有示範是不是?我本來想上去跟小友即興演一下來著。其實這個可以成為單獨的一課。這次課感覺「點」有點多了。一個「點」的貫穿深入才能夠讓孩子更好的記住。建議下節課可以只挖掘一個點,但形式可以多樣。


以上蕾蕾豆寫


 給講師的評語

課後十分鐘內提到的問題不再重複。主講進步很快,我感覺,在這個課堂上,主講不光是教學水平的提升,對主講個人的心性成長也是非常好的鍛煉機會,希望小友能夠直面磨礪,華麗蛻變!——蕾蕾豆



 

 課堂講課和助教中存在的問題

助教老師在指導學生時需提高組織能力,有秩序有啟發不慌張~



說說我們組的情況,我那個組集中了課堂上最調皮的幾個孩子,但是他們都很聰明,主講剛說完分組排練,他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個小故事了。雖然故事情節不太一樣,不過不知道為什麼都用了同樣的角色,除了小黃人主角外,還有小烏龜、企鵝、青蛙(我想是因為小友老師帶了這三樣玩偶的原因吧),分別是請小組內其他同學演的。本來他們每個人的故事都很棒,但是到了上場的時候發現別的組全體成員一起完成的作品看起來很不錯,他們就改主意了,又要集體演了,還說「老師你旁白吧,你說什麼故事我們就演什麼」,可是我也不知道講個什麼故事啊,所以我把問題拋給了他們,最後有個大一點的男孩子站起來說演《三隻小豬》那個故事吧,小黃人充當了「豬媽媽」。於是趕鴨子上架們急火火地都衝到了「舞台上」。這個時候我發現,他們雖然因為臨時換戲準備起來很倉促,但是卻很投入,積極努力的要把這齣戲演好。磕磕絆絆終於演完了,大家如釋重負。其他組的小夥伴們紛紛挑他們演出時的「錯誤」,他們幾個團結一致,張口辯解。


整個過程我其實都沒有過多干涉。這幾個孩子皮慣了,他們在分組時並沒有考慮很多,堅持要每個人都當導演,演自己的故事,但上場時又膽怯了。我希望在下一次的時候可以告訴他們,第一要有勇氣站到舞台上表現自己;第二,什麼時候要有集體意識,什麼時候要有個性發揮。


另外的重要信息,調皮的孩子也需要關注。他們太調皮了,每每得到的都是批評。我在第二節課的時候私下裡表揚了ZLL,我說「你上節課表現很棒,這節課繼續保持」,他立馬一本正經地坐正了。分組前老師講戲偶的時候他主動跟組裡的孩子說「1、2、3,木頭人,都不要說話」。當然他過一會還是會忘記要遵守紀律,但我想,時間長了,我們賦予他一種責任感,他會覺得自己也是受重視的,這就像有的老師故意讓調皮孩子管紀律,他比紀律委員還認真呢。


——蕾蕾豆


 

 如果自己來主講同樣的內容,

有什麼新想法

同   對課程內容設置的不同見解——蕾蕾豆

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