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經濟學-2012年秋-朱房村-第二次活動-課程提綱

出自阳光百科
在2013年8月22日 (四) 02:48由含水對話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搜尋
零花錢教案

File:Textbook.JPG

志願者信息
備課人 make_fool
郵箱 [1]
課程組

趣味經濟

課程信息
上課日期 2012.11.10
上課時長 90分鐘
授課對象 朱房村六年級學生

授課目標[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傳輸以下理念:做事花錢都要有計劃

授課內容[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授課提綱[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如何使用零花錢
複習:
1. 上堂課PANPAN老師講的經濟學是什麼?(很複雜的東西)
2. 貨幣有什麼特點?(值錢,易攜帶,易交換)
3. 什麼是匯率?什麼是通貨膨脹?

開始上新課:
今天有人花錢嗎?(引入零花錢)

花錢幹什麼?(吃穿,玩具,球類,書)

從哪得到錢?(父母,爺爺奶奶,壓歲錢)

提出不能找老師要錢,比如馬可老師。
「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讓我們看看那些富國的小朋友是如何使用零用錢的。

1. 最富的國家,美國!
看歷史,美國1776年建國,至今236年,中國是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的歷史大約是美國的21倍,美國的人均收入大約是中國的34倍,why?

問問孩子們從幾歲開始花錢,引出美國孩子們「從3歲開始的幸福人生計劃」
3歲能辨別錢幣,6歲開始知道「這是自己的錢」
很小就會聽到一句話「必須做家務才有零用錢」,
「要花錢打工去!」
用不著的玩具會放在家門口出售,不會輕易花掉自己的零用錢,不會大哭大鬧。
大一點的孩子會如何花錢:美國老太太和中國老太太的故事。
孩子們需要貸款上大學,要很多年還清,美國總統奧巴馬,91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2004年才還清學費貸款。
簡單總結:美國,能賺錢、會貸款、不亂花錢(花錢有計劃)。

2. 第二富的國家,日本
第一件事:釣魚島是中國的!
「閉嘴」(麻辣C溜)的故事
何為愛國?比日本人更有禮貌,更有理想,我們的街道要更乾淨等等
所以,第二件事才是:尖閣諸島は中國の領土である。

有計劃的給零花錢,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
鼓勵孩子外出打工賺錢,法律規定升入高中之後可以兼職(一般是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店);
讓孩子自己管理零花錢(即使買遊戲機也可以,不會管);

玩具一次只能買一個,另一個要下個月才能買;
青年人流行記賬,社會上經常有記賬講座,書店裡有五十多種記賬本;

總結:日本 想辦法賺錢,有計劃的花錢

3. 德國:
美國在美洲,日本在亞洲,咱們再來講一個歐洲的國家。
馬克思是德國人。康德關於時間的故事(柯尼斯堡)。
德國人的性格:古板,嚴格。

有比較固定的零花錢,每周將近6歐元,一半來自父母,一半來自祖輩;每年大約254歐元(約2600元人民幣);過生日和聖誕節還會有「壓歲錢」;
大多數孩子有非常具體嚴格的消費和儲蓄的計劃,
40%的男孩省錢買電腦和軟體遊戲;17%的孩子稱自己省錢是為了買玩具;15%的孩子勒緊褲腰帶準備買手機;另外18%志向遠大,稱他們省錢是要買汽車、摩托和輕騎。
孩子們很小就學會儲蓄,平均每個15歲的孩子有近750歐元的儲蓄(三年的零花錢);

總結:刻板,有計劃,有遠見
比較三個國家的特點:
美國開放,日本條理更多,德國刻板。
三個國家共同點:有計劃!

第一節結束

第二節課
看完了其他國家的小朋友,我們來看看自己

花錢如流水的單身胖子(馬可)和花錢有計劃的有漂亮女朋友的大帥哥(圓圓)的不同零用錢使用辦法。
大家更想作哪一個呢?

首先,我想問問同學們花錢花的最舒服的一次是哪一次呢?
現在,如果這個星期給大家200塊零花錢,你想用來幹什麼?

如果給2000塊,你又想幹什麼呢?

把大家花錢的去處進行分類:
必須:上學的路費,中午的午飯,等
可有可無:
日常零花錢可以承受:小玩具,小飾品,小布偶,小食品
日常零花錢不能承受但是很想要:
遊戲機,衣服,大玩具,大玩偶,ipad



讓我們一起來做計劃!
假如每人每周有100塊的零花錢,首先我們應該分成幾項?
第一, 每周必花的要多少?
必花項目羅列
第二, 儲蓄的目標是多少?
目標分兩項,一是必須要有存錢的習慣,二是長遠的想要買什麼?
第三, 剩下的錢要怎麼花?
可花可不花,未來想買很貴的東西就少花錢多儲蓄,暫時沒有遠期計劃的可以奢侈嗎?


有計劃的花銷所必然帶來的後果:簡單講解流通偏好和機會成本。

一起設計一種記賬表格。
要注意的是,這個表格應該經常更新。

有計劃的好處:《夏令營里的較量》

最後,鼓勵大家不僅要花錢有計劃,所有的事都要有計劃。

教學環境、材料需求[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助教需求[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參考頁面[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