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目录
- 1 《三字经》教案汇总
- 2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一讲
- 3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二讲
- 4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三讲
- 5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四讲
- 6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五讲、第六讲
- 7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七讲、第八讲
- 8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九讲
- 9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讲
- 10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一讲
- 11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二讲
- 12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三讲
- 13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四讲
- 14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五讲、第十六讲
- 15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七讲、第十八讲
- 16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九讲、第二十讲
- 17 参考页面
《三字经》教案汇总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近期,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借鉴《三字经》韵语集中识字的原理,深圳市策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开发出包括《中华字经》在内的‘爱文识字阅读系列教程’,进行汉语阅读教学推广,取得广泛好评。
《三字经》全文长达1720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崔各庄实验小学教学内容:
序号 课时 授课内容
1 第1课时 人之初——名俱扬
2 第2课时 养不教——习礼仪
3 第3课时 香九龄——千而万
4 第4课时 三才者——应乎中
5 第5课时 曰水火——人所饲
6 第6课时 曰喜怒——人之伦
7 第7课时 父子恩——臣则忠
8 第8课时 此十义——勿违背
9 第9课时 经子通——居上世
10 第10课时 唐有虞——称三王
11 第11课时 夏传子——终于献
12 第12课时 魏蜀吴——失统绪
13 第13课时 唐高祖——国祚废
14 第14课时 太祖兴——若亲目
15 第15课时 口而诵——自勤苦
16 第16课时 如囊萤——宜立志
17 第17课时 莹八岁——亦若是
18 第18课时 犬守夜——宜勉力
19 第19课时 复习课
20 第20课时 复习课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一讲
一、 授课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1.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
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三、授课基本内容1.《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2.本课时授课内容如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3.结合内容,讲解中国古代关于人性善恶的辩论,及衍生的哲学思想4.详细讲解课程内容,贯穿与内容相符的小故事,提高可听性,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拓展思维
四、授课提纲
1. 导入(10')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祖籍是河南开封的。[提问:我们班有从河南来的同学吗?]我们的这位老乡,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从一个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得表现,我们就能大致推断出他将来是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能不能有出息。这是因为人的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我们只有对自己的将来有了设想,才有前进的方向。[提问:我们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呢?长大了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有演员、有科学家、有企业家,不管我们将来做什么,只要我们现在照着这个目标去做,并一直坚持,就有实现的一天。我们都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点,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用的人。我们怎么才能做才能让自己现在是个老师父母和同学都喜欢的好孩子,将来长大了谁都愿意和你做朋友呢?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2.诵读新句子:(2')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3.讲解句子,阐释概念(30‘):
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三字经》人性本善的说法,来自于孟子的思想。
人性的三种理论
孟子“性本善”[故事一、邻居与小孩;故事二、5.12汶川地震时每个人的感受、做法]
荀子“性本恶”[故事一、婴儿出生到不懂事之前的一系列表现]
孔子“性无善无恶”[刚出生时,每个人都像洁白的麻,没有任何思想和天性,随着后天的影响,逐渐才有了善恶,就像把麻放进不同颜色的染缸,会染出不同颜色的布。故事一、曹操儿子们的故事]
通过最后一个故事,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故事一、周处杀龙的故事]
[故事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我们想好的方向发展呢?我们看看《三字经》怎么说
苟不教,性乃迁。“苟”假如,如果;“教”学习,受教育,管教;“乃”就会;“迁”变化
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故事一、上学的孩子和做乞丐的孩子]
[故事二、偷黄瓜的贼]
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故事一、弈秋学棋]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故事二、唐伯虎学画]
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我们学习也是一样。要想学习好,除了专心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我们不再家里学些,学校为什么不和菜市场放在一起?这都是为了有更利于学习的环境。有了好环境,我们才有成长的土壤。古人认识到环境对人的影响了吗?我们来看看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昔”以前,古时候;“择”选择;“机杼”织布的梭子。
请一个同学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大家讨论:孟母为什么要三迁?]
母亲是每个人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她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尤为重要。古时候女人不识字,现在,我们的母亲也一般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但是,对孩子道德的养成,对生活习惯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母亲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父亲是一家之主,从古到今,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父亲的责任。我们来看看,父亲在教育中的作用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义方”做人应该遵守的规矩法度。家教
[故事一、窦燕山的故事、五子登科的来历]
4.复习(3'):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5.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附件:阳光志愿者授课经验总结
图文并茂的课文对小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建议准备有图片的教材
可以参考这个http://dh.0-6.com/MovView/eb937721-10bf-4146-928b-5de49746ec22/
多讲故事
多让大家发言
记住每个人的名字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二讲
一、授课目标
1.介绍三字经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3.朗读三字经前八句子
二、授课基本内容
1、回顾三字经 1-4句内容
2、授课内容如下: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3、组织学生朗读与讨论
三、授课提纲
1、 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
1) 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
学生回答:曹操、孟子等~
2) 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回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2、讲解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先介绍岳飞(简介略)
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 讲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请老师教育孩子的问题(此处略)。问一下学生知道朱元璋吗有的学生听过电视评书明朝那些事 ,对朱元璋的故事表示出了兴趣。有的学生听过电视评书明朝那些事 ,对朱元璋的故事表示出了兴趣。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三讲
一、授课目标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3.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
二、授课基本内容
1、讲解三字经第一段9~12句内容,重点是从孝悌教育孩子们心怀感恩
2、授课内容如下: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3、组织学生朗读与讨论
三、授课提纲
自我介绍,对来听课表示感谢。教“爱的鼓励”,以备后用
{向大家推销这种鼓励模式}
1.三字经前两段试背或朗读
当时的情况是孩子们都没有带上次的课本,也没有背诵。于是我写了几个重点字的读音和填字,感觉掌握的一般。有1个孩子还是掌握得挺好的。积极性也挺高的
2.前八句内容复习:(板书)善——教育——专,从小学习
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怎么可以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好人,阳光的人。
3.提问:请同学分享每周父母花多长时间陪你们?(如果,假设你的爸妈很少陪你,你会有什么想法呢?)我们看看古代的一个同龄人是怎么做的。
讲解:“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讲黄香的故事)
分享同学们的感受
讲解:“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备注:这两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就请一个同学上前面讲,其他人补充。[爱的鼓励]
4.提问: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是什么在驱使他们?父母,兄长为你做过什么?(善,恩)
引入:感恩。
实施时,是由我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思考和跟着我的语音提示回忆父母是怎么无私的关爱我们的。然后请大家来分享。有的孩子真的有所悟,而有的不但配合,还总是睁眼。不过,我觉得当时助教体会得更深,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5.讲述感恩的心的故事
(示范手语,放在最后传授)
6.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们如何去感恩?【讨论:可以请助教帮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7.孝悌了,就可以做善事了吗?我们还需要做什么:讲解后两句
联想:学无止境——(数学教育的发展)——科技兴国:请同学们为了理想好好学习各科文化知识。
8.总结
朗读今日所学。
附件:志愿者授课经验总结
可以让助教也参与讨论,并且回答问题,这样对活跃气氛开阔眼界,引导学生思考都有帮助。学生向你做鬼脸的时候,是他们希望得到你的关注的时候,你可以给他们一个眼神,也可以委婉批评,还可以视而不见,都要依据学生的性格类型而定。
附:黄香故事剧本
1. 黄香温席
主要角色:黄香,黄香的父亲,旁白
旁白: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
众人:“呼浮游呼浮游 2013年8月20日 (二) 22:56 (CST)呼2013年8月20日 (二) 22:56 (CST)”(模拟刮大风的声音)
旁白: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房间里冷得像冰窖一样。
旁白:一天,小黄香晚上读书时,感觉特别冷,捧着书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黄香跟着旁白说的做相应的动作。)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妈妈晚上睡觉一定很冷,他们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身体会吃不消的,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爸爸妈妈睡得暖和些呢?(突然,黄香做出想出办法的开心样子,便又接着专心地看书了。)
旁白:黄香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母的房间,给他们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母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
(黄香跟着旁白的陈述做相应的动作)
父亲(走进屋子):香儿,你怎么跑到我的床上来睡了?
黄香(从被窝里钻出来,快活地说):爸爸,天太冷,我帮你暖被窝呢,已经暖得差不多了,您可以来睡了!
父亲(作恍然大悟的表情,接着走到黄香身边,紧紧地搂住黄香,感动得说不话来)
2. 黄香扇枕
主要角色:黄香,黄香的母亲,旁白,小蚊子
道具:扇子,小蚊子头饰
旁白: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子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
(伴着旁白的叙述,众人作乘凉、扇扇子状,小蚊子一边叫着,一边在他们中间穿梭)
旁白:这时候,黄香却在爸妈的屋子里,拿着一把大蒲扇,对着爸妈的床使劲地扇(黄香跟着旁白的叙述,对着床,上下左右使劲地扇着,不时会抹一抹额头上的汗珠,小蚊子会不时飞过来,然后黄香扇出的大风吹跑)
旁白: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众人作打呵欠或打瞌睡状,互相道晚安,站起身来,准备散去)
某人:咦,黄香怎么不在呀?
黄香的妈妈(提高嗓门喊):香儿,香儿。
黄香(从房间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妈妈,我在这儿呢。
妈妈(心疼地说):大热天的,你呆在房间里干什么呢?
黄香: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呀。
妈妈(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众人(啧啧称赞):小黄香真孝顺呀,长大了一定有出息!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四讲
一、授课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3.了解一些古代星象知识, 感受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博大精深,以及浩瀚星空带给人们的无穷想象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我们要尊重自然,认识自然,以自然为师
2.教学难点:如何用易于理解的方式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传达给学生
三、授课基本内容
1.《三字经》的新句子:“三才者”至“应乎中”
2.结合句子,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概念,阐释“天人合一”
3.介绍我国古代“四象二十八星宿”的知识,介绍和星宿有关的诗文,如“南箕北斗”、“牛郎织女”、《西游记》里的“昴日星君”,古诗“迢迢牵牛星”等
四、授课提纲
导入: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第一个数字讲"三"。"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
诵读新句子(3'):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读2遍:第1遍,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第2遍,大家一起诵读
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5-20‘)
三才者 天地人:“才”在这里就是“最基本的东西”,这一句意思是:古人以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指万物藉以生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
“三才”这个概念,来自于周易的说卦。《易经》里讲,"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刚与柔;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注:"易"是什么呢?古时候圣人在创制易的时候,就是要用它来说明自然界最基本的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古人确定天的道理是阴和阳,地的道理是刚和柔,人的道理是仁和义,这个就叫"三才。")从这一句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把“天,地,人”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板书“天人合一”), 现在,随着科技智能的发展,人类逐渐丧失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破坏自然,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越来越盛,从而遭受自然的惩罚,因此“天人合一”在现代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对应着“三才”,我国古代还有“三大”(板书:“三大”)一说,请大家猜猜是什么?(答案:天大,地大,人大);
【讨论】人真的能有天地那么大吗?
雨果的一句诗:“世界上最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心灵。” 人的心灵可以比天地更广阔,人的志向也可以比天地更远大,那么【提问】你的远大志向是什么呢?
总结:“天人合一”另一重含义是告诉我们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努力探索自然,认识自然,以自然为师,在自己的内心建设一个和天地一样广阔丰富的世界
三光者 日月星: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
【提问】日月星辰有哪些重要作用?(光有什么作用?)人会“发光”吗?
这两句讲的是自然界的情况。具体到人类社会,有没有可以用"三"打头来讲非常重要的内容呢?有。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什么叫"纲"?"纲"实际上最早的意思是渔网上面那根最粗的绳子。打鱼的网撒下去,有一根最粗的绳子,下面串着一根根网眼线。拎着这根绳子一撒,网就撒出去了,一收就能把网给收回来了。这个是"纲"。"三纲"就是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后面的十义还会提到,这里不作详细讲解)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
【提问】:四个季节分别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总结:四季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同时也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多彩,对于自然我们也要心怀感恩之心(与上节课的“感恩”主题相呼应)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如果没有中心,就没有东西南北,因此中心移动,方向也跟着改变。
<内容小结,并齐诵一遍句子>
扩展知识: 古代的星象划分法(15-20')——此处内容略
齐诵古诗“迢迢牵牛星”
5. 复习(3'):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总结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三"这个数字具有特殊的含义。从天地自然到社会家庭,在《三字经》中,一个"三"字,就像一根丝线,串起了许多知识和思想的珍珠,而这样一根传统文化的项链,至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从“三”开始,我们学习了传统文化中“三才”“三大”的重要概念,了解到“天人合一”的思想,还从“三光”学习了一点古代天文学知识,知道咱们的祖先以星官的方式认识星星,并通过二十八星宿来记录日月,行星的运动变化
附件:
1.《中国古代星象划分法》和《中国星空隐藏着怎样的奥秘》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五讲、第六讲
一、授课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曰水火,木金土”至“乃九族,人之伦”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概念: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
3.感受“诚信,承诺”和“知音”的力量
二、授课基本内容
第一节课:
诵读《三字经》里的新句子:“曰水火,木金土”至“此六畜,人所饲”
解释 五行 五常 六谷 六畜
讲历史上一个有关信任和承诺的小故事:情同朱张
第二节课:
1.诵读《三字经》里的新句子:“曰喜怒,曰哀惧”至“乃九族,人之伦”
2. 解释 七情 八音 九族
讲一个关于知音的故事:伯牙断琴
三、授课提纲
课前准备:黑板上板书本节课讲授的新句子
第一节课:
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了解孩子们对上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10分钟)
2.导入:<<三字经>>讲完“三”和“四”,自然要接着讲“五”和“六”
3.诵读新句子(3-5分钟)
先扫除生字: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把读音标注在黑板上,解释字义,此课生字比较多,要多读几遍,便于记忆
然后朗读:第一遍请1个学生上台领读;第二遍集体诵读;
如果因生字读得不流畅,可以变换方式多读两遍
4.解释概念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起源于非常朴素的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古人用来五行的观念来解释变幻无穷的一切事物,对传统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影响非常大,现在也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比如福娃的设计就包含五行的元素);
五常:为人处世方面五种最重要的东西:仁指仁爱,义指得体,礼指合乎规范,智指明辨是非,信指专一守信。智和信要以仁、义、礼为前提,才可以成为优秀的品质,所以说“不容紊”。这五种品质现在仍然重要吗?(可以请孩子们联系实际生活讲一讲)
六谷:人们种植的几种粮食作物:稻:即大米;梁:高粱,小米(粟);菽:大豆;黍:黄米(粘的);稷:黄米(不粘的);麦:大麦,小麦;人们常说的“五谷”是更早的提法,没有包括稻,因为很古的时候北方没有稻子。现在,除了黄米,其他几种作物仍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粮食。
六畜:我们的祖先早在远古时期,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和对动物世界的认识程度,先后把马、牛、羊、 鸡、狗和猪进行饲养驯化,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成为家畜。【讨论】六畜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现在,马的作用已经减弱,其他几样还是很重要哦。
再次集体诵读一遍(可选)
内容小结:这几句介绍了组成万物和为人处世的五种重要的东西,以及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六种重要主食和家畜。
5.讲“情同朱张”的故事 (板书:情同朱张,东汉,南阳,朱晖,张堪)
故事梗概:东汉人朱晖很讲信义,朋友张堪生前曾嘱托他照顾张的妻儿,张堪死后,朱晖就恪守承诺,年复一年地资助张堪的妻儿,并把太守奖励给他儿子当官的机会给了更具才能的张堪的儿子。
6.总结与回顾(5分钟)
回顾五行,五常,六谷,六畜的概念,强调其重要性;
说明我们要像朱晖那样,为人诚信,重视承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集体诵读一遍新授的句子。
补充:守信故事:宋濂守信求学问
在如今我国初中的语文教材里,有一篇课文《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宋濂谈到了他年轻时勤奋而艰苦的求学生涯,写得十分感人,给读者许多教益。
宋濂(公元1310~1381年),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明太祖朱元璋刚建立明朝,就召宋濂到京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任他为翰林院编修、学士承旨,明朝许多庙堂典册文字、开国功臣的神道碑文等,都出自宋濂的手笔。他被明太祖称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所写的文章,文笔朴实而文采飞扬,浅显易懂而底蕴深邃,从《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就可见一斑。那么,他出色的学问是怎么来的呢?
宋濂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家境贫寒。但他自幼就很好学,喜欢读书。因为家里太穷,没有钱买书,他就想尽办法去向别人借书来读。有一次,他借到一本好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全抄下来。借书的期限已经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写。时值滴水成冰的寒冬腊月,夜色越深天气越冷,北风从窗隙、门缝望屋里钻,他被冻得直颤抖,握笔的五个手指都无法屈曲了,砚台里的墨汁凝成了坚冰。他呵呵手指,又呵呵墨汁,还是埋着头在微弱的烛光下一字一字地抄书。
他母亲看到儿子那个模样很心疼,就劝他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了再抄吧!别人又不是等着看这书。”宋濂说:“借书的时间明天就到了呀!”母亲又说:“迟一两天再还,主人也不会怪你的。”宋濂抬起头来,很认真地说:“不!不管人家怪不怪我,借书到了期限就要还,下次我再要借书就不难了。我要讲信用,不能失信于人。”说完他又不停手地抄着,一直抄到天亮,终于把书抄完了。天一亮,他把原书包好,出门踏着满地的冰雪,跑着还书去了。这时,母亲睡了一觉醒来,看着儿子的背影消失在风雪中。
天长日久,由于宋濂每次借书都能按时归还,从不违约,人们都很乐意借书给他。而他在读书、抄书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增长了不少知识。
宋濂越来越感到自己知识的欠缺,为了增加学问,他就四处去访友拜师。只要一听说哪里有出名的学者,他就想办法请教,即使路程很远,也要徒步前去登门求益。当时浙东一带的大儒吴莱、柳贯、黄溍等人,都成为了他的老师。那些老师都很喜欢和赏识这个虚心勤奋的学生,乐意教导他,使他的学业大长。
有一次,宋濂要去远方一百多里外的山区,向一个著名学者拜师,并约好了见面的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原野上白茫茫的一片。天刚蒙蒙亮,他收拾书箱准备上路时,母亲很惊讶地说:“这样寒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呢?再说,你的老师住在山里,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他恐怕也关门不授徒了。你穿这一件旧棉袄,也抵不住深山的严寒啊!”
宋濂说:“娘,我跟老师约好今天下午行拜师礼的。我不早点动身,会误了拜师的时间,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的不礼貌、不尊重,要是老师因此不再接纳我,那还是我的损失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说完,他背起书箱,迎着纷飞的雪花出了门。
一路上,宋濂踩着积雪,双脚陷进深深的雪窝里,拔出来要费浑身的力气,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可是他顽强地前行着。进入深山后更难走了,没有路,漫山满壑都是几尺厚的雪,只能探索着走,一不小心就可能一脚踩空,摔到山沟里。他小心翼翼地探着脚步,摔倒了就重新爬起,滚成了一个雪人。山里凛冽的寒风把他的脸吹得红通通的,像有锋利的刀子在割,露在外面的肌肤冻得裂开了缝,抓着书箱绳的双手,早已没有任何知觉了……
午后,当这个全身僵硬的“雪人”出现在那位学者面前的时候,正在拥着火盆向暖的学者吃惊得愣住了;随后他慌忙把宋濂拉进门,感动得眼眶也红了,声音颤抖地说:“你真是个不简单的年轻人!你这个学生我收定了!你如此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大出息!”
后来,宋濂果然有大出息,成为了明代初期最著名的文学家。
--------------------------------------------------------------------------------------------------------------------------------------------
课前准备:黑板上板书新授的句子
第二节课:
1.导入
2.诵读新句子(3分钟)
先扫除生字: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把读音标注在黑板上;
然后朗读:第一遍请1个学生上台领读;第二遍集体诵读;
如果因生字读得不流畅,可以多读一遍
3.解释概念(7分钟)
七情:喜悦,愤怒,哀伤,恐惧,喜爱,憎恶,欲望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七种情感,要正确对待。请学生上台表演这种情绪,并说一说感受到这七种情绪的事情;
八音:中国传统乐器的一种分类法,按照制成乐器的材料为分类标准,始于周朝。匏:葫芦制作的吹奏乐器,比如笙;土:陶土制作的乐器,比如埙;革:皮革制作的乐器,比如鼓;木:木头制作的打击乐器,比如木鱼;石,玉石制作的打击乐器,比如磬;丝:通过丝弦发声的演奏乐器,比如琴,瑟;竹:竹制乐器,如笛子,箫
[吹牛皮的来历]牛皮与八音有关,是指鼓,吹牛皮就是指吹鼓,所以吹牛皮的本意是讲的事不搭调,是否夸大事实倒在其次。
九族: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的九代直系亲属关系;古时候,一个人如果犯了罪,可能要株连九族
4.欣赏一个千古传诵的故事:伯牙断琴(板书:俞伯牙,钟子期,知音,春秋战国,楚国)(10分钟)
导入: 《流水》一曲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传说《流水》一曲是由春秋时期的音乐家伯牙创作的。
讲述伯牙绝弦谢知音的故事
朗诵古文:老师领读一遍,学生自己朗读一遍
5.总结与回顾(5分钟)
回顾七情,八音,九族的概念,强调要正确对待各种情感,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要记住伯牙断琴这个动人的故事
简单介绍下次课的内容
集体诵读新授的所有句子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七讲、第八讲
一、课题:五伦十义
二、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其中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扬民族文化。
3、树立学生团队意识,纪律意识、合作意识、互助意识。
4、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领会文中所要求的道德礼义。
5、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了解社会。
三、课型:新授课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重点:
本节课以将人与人相处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十各优良品德教授给学生为宗旨,力图使其在得到教育后能够身体力行地将此优良传统发扬。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懂得十义,学会十义,发扬十义。
六、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深刻地记住十义的概念以及发扬十义的重大意义。
七、教学过程:
课前发放教学资料给学生。
团队机制
建立“我的团长我的团” 师生关系。以民主选举形式任命其中一名同学为“副官” ,帮助教师(团长)管理学生纪律。整体课程贯穿军队制度(包括战友互助、先举手再发言、合作精神、奖励制度等)。将“十义”与军纪相融合,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教学任务。
引入新课
上一堂课讲了“五常”,提问学生:是哪“五常”?(仁义礼智信)由此引入“义”的概念。今天的课程是对“仁义礼智信” 中“义”的一个分解教授。本节里古人提出的“十义”,这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今日这些准则仍是维持社会安宁、推动社会发展的保证。
进入新课
让学生熟悉课件内容,确认不熟悉的字词,由教师更正。确认学生完全掌握生字词后进入跟读阶段。
跟读完毕,学生已基本掌握教学内容及发音。进入讲义阶段。
引入课题——五伦十义
五伦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古代,现代是团长与兵的关系),五种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前面三种是家庭关系,后面两种是社会关系,这是人与人之间不能脱离的最基本的关系。五伦之中每一伦都是一体两面,五对十面就是十义,也就是十条义理的意思。(太极的渊源)先从第一句讲起。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
“父子”字面意思理解为父亲和儿子,延伸的意思即是父母子女,也就是家庭关系,父子一体为一太极,占一个恩字,父要念子之恩,子女是祖先的遗德,是自己的分身,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同样,子女要感父母之恩,父母有养育之恩,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的再造。父子双方都能知恩报恩,果报就是父慈子孝,这是自然的。(插入母亲救婴儿的故事,震撼学生;插入动物界爱子女、子女反哺的小故事,丰富学生自然知识。)
提问学生:为什么先讲父母子女的关系?
教授孝为先的道理。
提问学生:你是如何孝顺父母的?
夫妇即是夫妻,夫妇之间是一体为一太极,占一个从字,两人不背逆谓之从,也就是《论语》里面说的“夫唱妇随,妇唱夫随”。如果夫妻之间没有原则性分歧,丈夫倡导的妻子一定要拥护,妻子倡导的丈夫也同样要拥护,特别是当着第三者(当着孩子或外人,不是插足的第三者),夫妻一定要一致对外,有分歧、有意见回去再讨论。但当着外人夫妻之间不能拆台,这是夫妻和合的基本原则。夫妻本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着外人贬低自己的配偶,别人一定看不起你。相反如果你能处处维护自己配偶的荣誉,别人一定尊敬你。
提问:你的父母相处和谐吗?(考虑到会有否定答案则适当引导。)
兄弟之间是一体为一太极,原则是“兄友弟恭”,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可以举学生中的例子)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能兄友弟恭,长惠幼序,兄弟之间自然就会和睦友爱,父母看到必然欣慰欢喜。法昭禅师有诗:“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少,能得几时为弟兄”?汉朝田真兄弟三人因分家生隙,财产遂均分三份,堂前一株紫荆树也要锯成三段。当日天晚决定次日动手,哪知当天夜里紫荆树就死了。次日三兄弟见之大惊,痛悔人不如物,决定不分家了,那棵树又活了。(还可以引入双胞胎的心电感应等故事)
提问:请学生讲一个与兄弟姐妹和谐友爱的故事。
课间休息
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朋友之间是一体为一太极,原则是“朋谊友信”,朋友之道讲究信与谊二字,彼此推心置腹,诚信有义,才是真朋友。但是朋友相处切记要知止,要恰到好处,要保持距离。距离才能产生美,所以孔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朋友之间是一体,是指理体而言,不是在事项上两个人穿一条裤子都嫌肥,物极必反,这就快臭了。现代社会是工商时代,凡事都是利字当头,无利不早起。这是交易之道,与交友之道有天壤之别。
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提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你交的朋友讲直话、能原谅人、知识渊博,就是益友;反之,你的朋友性格怪异、个性软弱、专门说你爱听的话,就是损友。
讲述一个半朋友的故事。一个父亲教育自己的儿子如何交朋友。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他的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就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要义你自然会懂得。”
儿子先去了父亲认定的“一个朋友”那里。对他说:“我是某某的儿子,现在正被朝廷追杀,情急之下投身你处,希望予以搭救!”这人一听,容不得思索,赶忙叫来自己的儿子,喝令儿子速速将衣服换下,穿了这个并不相识的“朝廷要犯”身上,而让自己的儿子穿上“朝廷要犯”的衣服。
儿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关的时候,那个能与你肝胆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己的亲生骨肉来搭救你的人,可以称做你的一个朋友。
儿子又去了他父亲说的“半个朋友”那里,抱拳相求把同样的话说了一遍。这“半个朋友”听了,对眼前这个求救的“朝廷要犯”说:“孩子,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这里给你足够的盘缠,你远走高飞快快逃命,我保证不会告发你……”
儿子明白了:在你患难时刻,那个能够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你的人,可称做你的半个朋友。
那个父亲的临终告诫,不仅仅让他儿子,也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交友的真理:你可以广交朋友,也不妨对朋友用心善待,但绝不可以苛求朋友给你同样的回报。善待朋友是一件纯粹的快乐的事,其意义也常在此。如果苛求回报,快乐就大打折扣,而且失望也同时隐伏。毕竟你待他人好和他人待你好是两码事,就像给予和被给予是两码事一样。你的善只能感染或者淡化别人的恶,但不要奢望根治。当然,偶尔你也会遇到像你一样善待你的人,你该庆幸那是你的福气,但绝不要认定这是一个常理。因为人生只有一个半朋友。
做游戏:请两位关系要好的同学上台,一名同学闭上眼睛,另一名同学引导其穿过过道。让学生体会培养之间信任的感觉。
提问:学生认为该交什么样的朋友。
君臣之间是一体也为一太极,原则是“君敬臣忠”,做领导的要尊重你的部下,做属下的要忠于自己的本位,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敬在内心,忠在行为,二者都不在嘴上,花言巧语没用。你假装为老板干活儿,老板就假装给你发薪水,反过来也一样。孟子在《离娄篇》中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天理本就是一报环一报的。
讲述纪晓岚与乾隆的有趣之事。
讲述军队里的服从命令的道理。
五伦十义,就是做人的十条大道,也是支撑一个人命运的十根柱子。明道才能行道,行道才能立命,命轮竖立起来了才能运转。不明道、不行道,一辈子演了十个角色全部都演砸了,十根命柱都倒了,你的命运会是什么结局,就不言而喻了。
本课程讲义结束,带领学生朗读数遍。
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
八、作业布置
现场写出假如你做老师会怎么教学生。(了解学生意愿)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九讲
一、授课目标
1、知道“经子通——居上世”的准确理解,每个字的确切解释;
2、了解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知道“三皇”来历,“炎黄子孙”的概念;
3、引导学生认知华夏子孙的归属感,民族荣辱的共同感。
二、授课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的世系沿袭历史,古老而美好的神话
三、授课提纲
1,课前板书(从经子通到居上世)
2,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经”和“子”各所指什么。(5分钟)
3,讲解新句:经子通,读诸史。举例说明,读书做人做事循序渐进的道理。(5分钟)
4,考世系,知始终。讲解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性。(5分钟)
5,自羲农,至黄帝。这里将是全课的重点,将引入伏羲,神农和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伟大人物。
给学生讲到的上古神奇传说有:华胥履大迹生伏羲
伏羲女娲繁衍人类
女娲补天
神农尝百草
黄帝战蚩尤
涉及到的关键知识点:
三皇
八卦
红楼梦
结绳记事
神农架
炎黄子孙
龙的传人
上下五千年(25分钟)
6,号三皇,居上世。总结上古时代的三位伟大的传说人物和“世系”沿袭,请学生思考:民族荣誉感,荣辱与共的亲身感触,找几个学生体验式发言。最后诵读本课所学句子。(10分钟)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讲
一、授课目标
教授三字经“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讲述上古贤王的事迹,让同学们了解禅让制,德政盛世,体会儒家对政治的理想状态。
二、授课基本内容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三、授课提纲
自我介绍
1.复习第一节课内容,并朗读本节课内容
2.让同学们选举一个班长,在选举班长的过程中,让同学们列举自己的优点,能够担当班长的理由。引出尧舜的故事和禅让制。
3.讲尧礼贤下士和考验舜并最终让位于舜的故事,以及舜在逆境中表现出的仁慈与孝义。让同学对比大家对事务的观点对家人的态度与圣人所传达的处世之道的差距。并着重强调孝道与仁慈。
4.继续讲大禹治水,商汤伐夏和周文武王伐纣的故事,大禹因公废私、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但是大禹也是禅让制的终结,历史进入世袭制。讲述夏桀商纣的故事对比贤王的处世之道。
可以将商都洛阳郑州东周都成西安西周都城洛阳和同学们的家乡联系起来,引发同学共鸣便于记忆;
同时,有些同学可能听过封神演义,试着让同学讲述这段故事的梗概。
5.游戏:写几个简单的甲骨文,让同学们猜,劲儿引出夏商周的文化概述。
6.再回到班长的选举,改为列举他人的优点,最终认为谁更适合担当的职位,巩固同学们对任人为贤的认识。
7.总结
三皇五帝;禅让制;家天下;干支纪年纪日法;甲骨文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一讲
一、授课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了解中国古代史的传承,树立民族意识、爱国意识。
3.让学生记住各个朝代的基本信息、重要人物及相关文化知识。
二、教学难点及重点
对这一阶段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记忆,道理的领会。
对于朝代更替以及众多事件和人物的记忆。
三、授课基本内容
课前发放课件给学生。(助教协助)
建立班长轮值机制。(上一堂课试验比较成功,考虑使用。)
强调背诵的任务,告诉学生会在第二节课的末尾进行背诵小擂台游戏。
规则如下:全班同学分为两组(数量均等),游戏时每组选择2到3名同学参与背诵。背诵内容为这两课时的内容。比赛结束后背诵较好的组队获得表扬。如无意外,背诵小擂台将成为长期使用的教学内容,所以会制作比赛结果表,每节课获得胜利的同学将得到小红花一枚,并贴在比赛结果表上。(1’)
导入新课(评书讲历史)
上回说到三皇开创文明,两帝施行禅让,夏禹治水、商汤灭桀,周王灭纣。
提问学生:谁还记得三皇两帝是谁?有什么故事?(3’)
历史的车轮不断的前进,今儿我们继续指点江山,再回过头看看那繁荣的夏商周三代历史。
讲授: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第一页课件。选择两名学生领读两遍新内容,让学生熟悉字词读音及字面意思。(2’)
这一段是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扩展。我们怎么看待这三个朝代的更替呢。
一边做板书演示一边引导学生回忆此三代的传承,利用小规律帮助孩子记住这四句的内容。(5’)
周朝处穿插姜子牙钓鱼的故事(如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解)。
话说姜子牙(姜尚)渭河边钓鱼,但他的鱼钩却是笔直的,上面没有鱼饵,还钓在离地三尺高的地方。其实他不是真的在钓鱼,而是在钓王侯。这一天天朗气清,姜子牙又在江边垂钓。慢慢地他的名声就传到稽昌耳中,稽昌派兵去请,姜公不理。稽昌又派官员去请,姜公不理。稽昌觉得必是贤人,便带了礼物、换洗后来到江边见姜公。姜公很高兴,但又提了个要求,要求周文王稽昌亲自来拉自己坐的车。周文王二话不说拉起就走,走到800步的时候实在走不动了,姜公便说:大王一向敬仰贤德,能够放下尊驾,那我姜公保你王朝800年,这便有了800年的周朝史。姜公为周公出谋划策,建设国家,帮助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灭了商纣。(2’)
引导学生朗读几遍,熟悉内容。(2’)
由周朝的逐渐衰弱引入到春秋战国时期。
教授: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在春秋战国的标示下列举这一历史阶段的重要人物及重大事件。
春秋(前770年到前476年)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
前7世纪前半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葵丘会盟,成为中原霸主
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之战,晋大败楚国,晋文公成中原霸主
前6世纪初,晋楚争霸,楚大败晋国,楚庄王称霸中原
春秋晚期,吴越争霸。前5世纪初吴王夫差灭越王称霸
前5世纪初,越王勾践灭吴称霸
依照上述传承通过板书右面的地图来讲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位置,强调中原地区的重要性。
春秋时期开始了诸侯争霸。简要介绍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用做好的五霸图给同学演示。(2’)
春秋时期由于权利的纷争,文化方面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这一诞生了。我们知道孔子有很多非常好的教育方面的名言。话说孔子曾经拜过一位七岁孩童为师。
一天,孔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板书配合),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
那孩子眨了眨眼睛回答:“咱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
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
孩子答道:“我叫项橐。”
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你的嘴很厉害,我想考考你——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里没有鱼儿?什么门没有门闩?什么车没有轮子?什么牛不生犊儿?什么马不产驹儿?什么刀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什么天太短?什么天太长?什么树没有树枝?什么城里没有官员?什么人没有别名?”(此处与学生互动,板书配合)
问完,孔子盯着项橐露出微笑。
项橐想了想说:“您听着——土山上没有石头,井水中没有鱼儿,无门扇的门没有门闩,用人抬的轿子没有轮子,泥牛不生犊儿,木马不产驹儿,砍刀上没有环,萤火虫的火没有烟,神仙没有妻子,仙女没有丈夫,冬天白日里短,夏天白日里长,枯死的树木没有树枝,空城里没有官员,小孩子没有别名。”
孔子大惊,这孩子竟智慧过人!
项橐这时不容孔子多想,反问他说:“现在轮到我考您了——鹅和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鸿雁和仙鹤为什么善于鸣叫?松柏为什么冬夏常青?”
孔子答道:“鹅和鸭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脚是方的;鸿雁和仙鹤善于鸣叫,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松柏冬夏常青,是因为它们的树心坚实。”
“不对!”项橐大声说,“龟鳖能浮在水面上,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脚方吗?青蛙善于鸣叫,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吗?胡竹冬夏常青,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茎心坚实吗?”
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拱拱手连声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驾着车绕道走了。(3’)
这一故事在我们三字经后面的劝学部分还会再次学到。它不仅反应了古代儿童的聪明好学,更反应了古代人的求学态度。孔子这样的圣人都可以为一个七岁的小孩子而躬身,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谦虚地向别人学习呢?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我们后世创造了众多宝贵遗产。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天文物理等方面就已十分优秀。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它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哈雷彗星在古代被认为是不详的物体,又被称为扫把星,每76年才能看见一次。(演示课件)我国建筑业的祖师爷鲁班也是春秋末年人,他为人们创造了许多生产工具,如锯、刨子、石磨、木鸟、云梯、立体石刻地图。现在建筑业还会办法鲁班奖给建筑业的优秀人士。鲁班的妻子云氏也是以为能工巧匠,据史书记载,伞就是她发明的。(演示课件)(2’)
此时到了战国时期,便有了七雄(配合板书上的地图进行简介)
战国(前475年到前221年)
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
前4世纪中期,魏齐桂陵之战和魏齐马陵之战
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秦国独霸
通过地图简要介绍战国概况。(4’)
介绍战国时期的文化。包括屈原投汨罗江的故事、扁鹊发明四诊法
司南的发明。(演示课件)
司南的发明应该在春秋战国时期。
古代人发现一种可以吸铁的石头,并能指示南北,于是人们把它打
磨成一把勺子,放在一个四周写满天干地支(与三字经之前的课程结合)的方盘上,便可通过司南来辨别方向,司就是指向的意思。
提问:为什么是勺子的形状?(鼓励学生发挥)
答案:因为勺子像北斗七星。插入本周四凌晨6时北斗星导航卫星在西昌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的新闻。(演示课件)
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故事都被后人编成了成语,将以下成语(已编写成学生课件)留给学生自己课下搜索,了解故事内容。
退避三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卧薪尝胆、老马识途、负荆请罪、纸上谈兵、围魏救赵、胡服骑射、窃符救赵、毛遂自荐、悬梁刺股、一鼓作气、千金买骨、惊弓之鸟、高山流水
讲授: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通过长城、兵马俑引出秦统一六国。简要介绍秦始皇。播放木偶剧,演绎秦始皇功勋。播放前将问题留给学生,秦始皇统一六国都做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看完木偶剧后请同学回答(配合课件示意)。(5’)
但秦始皇也有他的过,那便是焚书坑儒。
秦始皇一生可谓建工伟业,那么到了他的儿子胡亥这里,又到了灭亡的时候。农民起义在先,刘邦项羽举兵在后,秦朝灭亡后,刘邦项羽反目,开始了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占咸阳,秦灭亡。秦亡之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谁来执掌国家政权,成为亡秦主力项羽和刘邦两个集团的主要矛盾。根据楚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自然要求践约称王。项羽虽不是先入关者,但是在歼灭秦军主力、推翻秦朝统治的战争中,实际上发挥着主要作用。他以“定天下者”自居,认为楚怀王是项梁所立,没有战功,无权主约。不久,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做皇帝,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此处加入四面楚歌的故事(3’)
秦朝时期的许多故事都被后人编成了成语,将以下成语(已编写成学生课件)留给学生自己课下搜索,了解故事内容。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讲授: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仍然通过板书演示朝代更替。(2’)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汉,史称西汉;强调都城定在长安,长安为六大古都之一。汉朝发展繁荣,之前的朝代都是局限于中原地区,汉朝已开始与外国交往。最著名的与外族交往的事例就是昭君出塞。
呼韩邪单于率众迁至漠南,接受左伊秩訾“事汉则安”的建议,决定投靠汉朝。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他亲来长安,谒见宣帝,“朝天子于甘泉宫。汉宠以殊礼,位在诸侯王上”,并“赐以冠带、衣裳、黄金玺”(《汉书•匈奴传》),承认他是匈奴的单于。汉宣帝派军队北上“留卫单于,助诛不服”,还供给他大量粮食。呼韩邪单于的势力逐渐恢复。郅支单于感到难以控制局势,乃率部西去。汉元帝永光元年(前43),呼韩邪北归单于庭,临行前,他同汉朝使者约定“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汉书•匈奴传》)。
汉元帝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至敦煌,传之无穷”(《汉书•匈奴传 》)。
两汉时期,中国与西方之间的交通也日益发达,古代世界的东方与西方的几个文明地区联系起来。中国的丝绸驰誉世界,中国被称为“丝国”,中西交通线也被称为“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板书演示)。(2’)
由于两汉时期开放的发展模式使得文化也出现了空前盛世。
张衡与地动仪(演示课件)
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圆盖,仪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的内部中央有一根铜质“都柱”,柱旁有八条通道,称为“八道,还有巧妙的机、关。樽体外部周围有八个龙头,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龙头和内部通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都衔有一个铜球。对着龙头,八个蟾蜍蹲在地上,个个昂头张嘴,准备承接铜球。当某个地方发生地震时,樽体随之运动,触动机关,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头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到铜蟾蜍的嘴里,发生很大的声响。于是人们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
提问: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为什么用龙和蟾蜍做装饰?
答案:地动仪上的龙代表“地震云”,因为龙从云,“地震云”的形状和龙很像;而下面的蟾蜍自然是代表地震之前动物骚动的现象和常识(让学生们想想地震前一些动物的反应。蜜蜂群迁、牛羊不进圈、鱼跃水面、蟾蜍和蛇纷纷出动、狗吠等)
蔡伦与造纸术(演示课件。甲骨文——竹简——帛书——纸张的制作过程)
华佗与麻沸散、针灸、五禽戏(演示课件。五禽戏)
佛教道教产生(演示课件。主要人物、口号、标志等)
司马迁作史记(演示课件)(6’)
汉朝在汉献帝这一辈又灭亡了,一共经历了400年之久。
汉朝时期的许多故事都被后人编成了成语,将以下成语(已编写成学生课件)留给学生自己课下搜索,了解故事内容。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总结:回顾我们今天讲得内容。我们知道一个武侠电影里常说的话,这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想要经营好一个国家以及它的人民,就一定要是一个贤德的人。(1’)
背诵环节:(如还有时间的话)
邀请一位同学背诵本课时学习的第一句话,背诵后请他点名另一个同学背诵第二句话,依此类推。(5’)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二讲
一、授课目标
1.在熟练朗读《三字经》原文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程度
2.初步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历代的主要人物及事件
3.知晓一些历史文化知识,从而开拓学生们的视野。
二、教学难点及重点
1.教学重点:在理顺历史发展头绪的基础上,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发展趋势通过朝代的更迭阐述出来,从而让学生们知道民族的分裂和融合促进了当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教学难点:怎样才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分久必合,和久必分”的历史发展趋势传达给学生。
三、授课基本内容
1.《三字经》的新句子:“魏蜀吴”至“失统绪”。
2.根据句子,讲解朝代的更易,理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规律
3.介绍一些历史文化知识及个朝代相关的历史人物及事件。
四、授课提纲
1.发给学生课件让学生了解一下要讲解的内容
2.沿袭上几堂课的作法,找一位同学作班长(选一个不太活跃的同学,调动一下他的学习积极性)。提醒同学不要忘记课尾小擂台的游戏。(1’)
3.导入(2’)
选择题:有谁知道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什么社会?
A 资本主义社会 B 封建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 奴隶社会
(答案:社会主义社会)——扩展四种社会基本形态:原始社会【人类形成的初期上古神话、三皇五帝一直到夏,不属于基本社会形态】奴隶社会【我国的奴隶社会是从夏到上堂课讲的春秋末期结束也就是公元前476年,大约1600多年的时间。】封建社会【战国时期我国正式进入了封建社会一直到辛亥革命才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那么我们就接着上堂课的内容,继续领大家穿越时空隧道,到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遨游一番吧!
4.诵读新句子(3')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读2遍:第1遍,老师领读,让学生们读准字音。第2遍,找一个学生上台读一遍,看看学生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加深对句子的印象。】
5.讲解句子,阐释概念,扩展知识(25-30’)
A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10-13’)
提问:谁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是什么?【找一个学生作答】
答案:《红楼梦》曹雪芹 《水浒传》施耐庵
《西游记》吴承恩 《三国演义》罗贯中
今天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其中一部名著《三国演义》里到底说得是哪三国吧。
板书 用三个圆形标示出魏蜀吴,让学生猜一猜这三个图形可以组成什么图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刘备:(161—223),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与关羽、张飞一道讨黄巾军有功,遂为安喜寨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后帮助孙权大胜曹操于赤壁,入侵夺取益州与南中,自立为西蜀国王。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自称汉皇帝,年号章武。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三,谥号昭烈帝,史称为刘先主。
1、髀肉复生:后以此形容人长久安逸,壮志销磨,无所作为。
2、求田问舍【说解】求田问舍,原是刘备说许汜为国士,处纷乱之世,而无效主之志,只知道买田置屋,为个人利益打算,没有远大志向。后以求田问舍形容专营私利而胸无大志之士。
3、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4、如鱼得水【解释】好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有关刘备的歇后语】
1.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2.刘备访贤——三顾茅庐
3.刘备招亲——弄假成真
4.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 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最后被封为“盖天古佛”。《三国演义》中,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宴”“温酒斩华雄”等佳话。
张飞:五虎大将之一,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五千精骑,公元221年为夺回荆州,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被部将范强(《三国演义》中误写作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大约五十六岁。
⒈张飞吃豆腐——小菜一碟
⒉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⒊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5.张飞的妈妈——无事生非(吴氏生飞)
6张飞吃称陀——铁了心了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 诸葛亮的八卦衣,鹅毛扇。
证明其才得两个实例:
神机妙算救后代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诸葛亮死后,司马炎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炎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炎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炎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土兵们把信递给炎,炎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0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炎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草船借箭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
华佗之死:( “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创立了著名的五禽戏 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
原来,曹操早年得了一种头风病,每次发作均头痛难忍。请了很多医生治疗,都不见效。听说华佗医术高明,曹操就请他医治。华佗只给他扎了一针,头痛立止。曹操怕自己的病再发,就强要华佗留在许昌做自己的侍医,供他个人使唤。华佗禀性清高,不慕功利,不愿做这种形同仆役的侍医。曹操几次写信要他回来,又派地方官吏去催。华佗又推说妻子病得厉害,不肯回来。曹操为此大发雷霆,不久,华佗被抓到许昌,为曹操治病。华佗诊断之后,说:“丞相的病已经很严重,不是针灸可以奏效的了。我想还是给你服麻沸散,然后剖开头颅,施行手术,这才能除去病根。” 曹操一听,勃然大怒,认为华佗要谋害他,就把这位在中国医学上有杰出贡献的医生杀害了。
曹冲称象(13岁就死了)
有一次,东吴的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真叫人为难了。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把办法说了。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二人辅佐。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起兵西进,收服甘宁,围剿灭了黄祖。 同年七月,汉丞相曹操南下,豫州牧刘备大败,曹操占了荆襄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鲁肃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刘备军师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投降曹操的种种弊端,说明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为主帅,出兵三江口,与曹操决战,大破曹操。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在同学猜想的答案基础上,用这三个圆简单的勾勒出一个鼎的图案,让同学们看手里的课件世纪宝鼎的图片。解释“鼎”的涵义。
世纪宝鼎
魏蜀吴象鼎的三足,那么在地图上三国是怎么分布的呢,他们的统治者都是谁呢。接下来,我们来依次看一下吧,板书 结合三国的简单地图,介绍三国的方位与领导者。
这回同学们一定对三国不再陌生了,那么接下来就让大家放松一下,老师来给同学们讲几个《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吧。
首先给同学们讲的是一个关于朋友之间友情的故事。同学们请看手里的课件桃园三结义图片。
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的传说
涿县城里有一条大街叫忠义庙街。相传,张飞在这条街上开了个肉铺卖肉。他把肉系在门前一口井里,用千斤石板盖上,井旁竖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谁能举起石,割肉白吃。”
有一天,关羽赶着小毛驴粜绿豆走到张飞肉铺门口,见了那牌子上写的字,心想:“好大的口气呀!”他上前用手轻轻地一掀,没费吹灰之力就掀起了千斤石,从井里拎出半片猪肉来搭在小毛驴上,一声没言语就“得儿驾”赶着小毛驴走了。等张飞回来,他老婆一五一十对他一学,他一听就火了,立刻追到集上要找人家算帐。
张飞是个粗中有细的人。他想自己有言在先,牌子上写得明白,这回儿又和人家争扯占不住理;又一想,这次要不声不响,以后他总来白吃肉那还得了吗!于是他想了另外一条办法来报复。他来到关羽的粮食摊上问:
“你这绿豆干不干?”
关羽说:“干!干得很!”
“我用手碾碾试试行吗?”
“行!那还不行!”张飞抓起一把绿豆来,用大拇指一碾,绿豆成面了。他又抓起一把绿豆来一碾,绿豆又成面了。他碾了一把又一把,不大的工夫,把关羽的半口袋绿豆给碾碎了七、八升。关羽认得他是张飞,知道他是不服气故意来找茬儿,就说:“老乡!你要买绿豆,买回去再碾成面儿好不好?在这里你都给我碾成面,我还怎么卖!”
“你不是让碾吗?”
“谁让你都给碾了?”两人说崩了,挽起袖子,拳打脚踢扭在一块。开始人们上前去拉,谁也拉不开。这时候,恰巧刘备赶集卖草鞋走到这里,他见两条大汉大打出手,却不见一个人敢上前去拉架,就想上去劝解。别人见他弱不禁风的样儿,劝他不要去。刘备不听这一套,上去两手往两处一拨拉,就把他俩给分开了。一手支住一个,关羽、张飞两人干跺脚,谁也摸不着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龙分二虎”。张飞和关羽经过一番撕打,互相都佩服对方的力气,又经过刘备从中一调停,两人又成了好朋友,于是在桃园三人拜盟结义。刘、关、张三人在 桃园拜盟结义完了,下来就是排行次了。一般的拜盟兄弟当然是按年龄徘行次,可是张飞年龄最小却不同意。他说:“咱们排行次应比力气,谁力气大谁是大哥。”关羽说:“刘备一下把咱俩分开了,数他力气大,应该是大哥,咱俩不相上下,谁做老二老三都行,还比什么?”张飞不吭声。刘备说:“这样不行,就斗智吧!”张飞连声说 :“好,好!”刘备说:“咱们比比看谁能把鸡毛扔到房上去,谁一扔就上去了谁就是大哥,好不好?”三人都同意,张飞性急,抓来一只鸡,拔下根鸡毛就使劲往房上扔,连扔几次都没扔上去。关羽也拔了根鸡毛使着劲地往上扔,也没扔上去。轮到刘备了,他不紧不慢地拎起那只鸡,轻径一抡就把整个鸡连同鸡毛扔到房顶上去了。”张飞说:“你扔鸡不算!”刘备说:“我总算把鸡毛扔上去了!”
张飞光哼哼无言以对,只好认愉。
刘备当了大哥,那么谁是老二老三呢?刘备说:“张飞扔得最早,扔得次数最多,可是都没成功,按道理应该排老三,关羽排二。”张飞无词,哈哈笑着说:“我认输,认输。”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定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只要这样你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
第二个故事 美人计
在讲故事之前,我先提问一个问题,同学们喜不喜欢美女呀,有谁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是谁?
答案:西施(沉鱼) 王昭君(落雁) 貂蝉(闭月) 杨玉环(羞花)—— “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1。西施是大脚,发明了遮脚裙。
2.貂蝉是一眼大一眼小但貂蝉的估计是挺明显的。
3.王昭君是溜肩,故发明了垫肩。汉元帝 匈奴 青冢
4.杨贵妃倒还好,表面上都挺正常,很符合唐朝审美观,那就是胖,身高只有1米5,但是我想大家都不知道的是,杨贵妃有狐臭,所以她特别的喜欢沐浴。】
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因此,有人使用美人计而除掉了害国害民的逆贼;也有人使用美人计却”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中既有使用美人计成功的事例,也有使用美人计失败的事例。下面就是这样两个不同的事例。
【1:王司徒使连环美人计的故事】
司徒王充见诸候讨伐董卓的行动不了了之,董卓的气焰越来越嚣张,虽然心急如焚,却无计可施。
一天深夜,貂蝉见王充两眉愁锁,便主动对王充说:“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五充见貂蝉不但貌美,而且如此大义,十分感动,便同貂蝉一起设下“连环计”。
王充先将貂蝉许配给吕布,又借故将貂蝉送到董卓府中。貂蝉凭着自己的胆识和机智,巧妙地离间了吕布与董卓之间的关系,使吕布产生了欲报夺妻之恨的念头。于是,王充便得用吕布之手,将董卓除掉了。
歇后语: 吕布见貂蝉—— 一见钟情 吕布戏貂蝉—— 英雄难过美人关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吕布再有一个极大的缺点,便是一朝得志就目中无人,和同僚关系搞的很糟糕。
持方天画戟,骑赤兔马,头戴金冠吕布是三国时期的一大英雄人物,人称“马中赤兔,人中吕布”。被曹操杀死在白门楼.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于此二人之间,送吕布于秋波,报董卓于妩媚。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貂蝉是这部以男性为人物主体的《三国志》之中,出场的少数几位女子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貂蝉的出现,才有了王司徒巧施连环计的佳话,才有了吕奉先大闹凤仪亭的风波,才有了凶横无忌权倾一时的董卓宫门前的被戮,才有了儿女情长武功盖世吕布的门楼上的殒命。貂蝉形象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在这个清一色男人争霸的世界里,成功地显示出了一个绝色女子的胆量与智慧,正是这种非凡胆量的展示与高度智慧的运用,加速了汉末军阀战乱时代的结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崛起,从而使已经风雨飘摇的汉室江山得以继续延续。
【2: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歇后语: 孙权嫁妹——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国时,荆州地处西川与东吴之间,是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当初,刘备窘迫时,向东吴“借”荆州以栖身,休养势力。后稍有恢复,东吴便再三索要荆州,刘备当然不会把自己的惟一立足之地放弃掉,也便以各种理由再三推拖。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十分气恼,便想用计取回荆州。周瑜想用美人计,将刘备骗到东吴后杀害,不想刘备与孙尚香真的成亲。于是周瑜又设玩物丧气之计,刘备果然被声色所迷,全不想回荆州。眼见到了年终,赵云来见刘备,诈称曹兵杀奔荆州,请刘备即刻返回。刘备说“必顺与夫人商议。”赵云说:若和夫人商议,必不肯教主公回。不如休说,今晚便好起程。”
刘备对孙夫人说,已到年关,想要拜祀祖宗。孙夫人说:休得瞒我,我已听知了也!方才赵子龙报说荆州危急,你欲还乡,故推此意。刘备见此情景,只得以实相告。孙夫人说:妾已事君,任君所之,妾当相随。刘备又说:夫人之心,虽则如此,争柰国太与吴候安肯容夫人去?于是孙夫人便以江边拜祖为名,望荆州逃去。
孙权得知刘备逃走,派兵追赶。危急之时,刘备便将周瑜以孙尚香为诱饵谋害自己实情说出。孙夫人听后对哥哥如此做十分不满。于是,上前怒斥前来追赶的吴将。帮助刘备逃到江边。乘上诸葛亮早已准备下的战船,终于回到荆州。
于是,周瑜为刘备娶亲,偷鸡不成丢把米,就成了流传至今的讽刺故事了
这就是我们说的三国里的两个使用“美人计”的故事,故事听完了,我们来看回顾一下这就话的意思吧。
总结这句话的意思: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懿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提问时间:同学可以根据不懂的地方进行相关提问)
过渡:三国里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了解。建议学生可以看一下简译本的《三国演义》《三十六计》等书。
B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5-7’)
提问:我们前面讲到了战国七雄谁知道是那个七个诸侯国?(找一个学生作答)
答案: 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七雄指历史上东周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的统称。】
讲解:区分一下宋齐和前后提到的宋齐的差别。这句话的意思: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北朝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扩展:讲解时穿插六朝古都的相关知识重点讲一下洛阳(班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河南人,让他们了解一下家乡的历史)
【中国四大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南京】
洛阳: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洛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起,先后有夏 、 商 、 西周 、 东周 、 东汉 、 三国时期 魏 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有“九朝古都”之称。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洛阳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提问时间:同学可以根据不懂的地方进行相关提问)
过渡:建议同学回到家乡时可以去感受一下洛阳的历史气息和文化氛围。
C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3-5’)
讲解:这句话的意思,等到杨坚建立了隋朝,才结束南北朝,统一天下(中国),即为隋文帝。文帝深知民间疾苦,一生勤俭爱民,只可惜识人不明,因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种下祸因;杨广即隋炀帝,荒淫无道,刚愎自用又好大喜功,连年征讨的结果,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引起各方声讨,只传了一代,才三十八年隋朝就灭亡了。
扩展:穿插隋朝的历史文化重点介绍一下隋唐大运河。
【以首都洛阳为中心,以通济渠、永济渠为“人”字状两大撇捺延伸,并通过邗沟和江南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主航道全长2700公里,沟通中国南北和东部、中部的水运大动脉已经形成。】
5.扩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知识(3-5’)
诗歌:三曹七子 曹操、曹植、曹丕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曹操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陶渊明 南北朝民歌
《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木兰诗》
书法:王羲之: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书换白鹅】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
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甚是可爱,于是便生爱慕之情。
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东床择婿】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东床择婿】
【入木三分】
在他身上出现的成语还不只这些,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
6.总结(3')
从夏一直到隋,同学们有没有看到历史发展的一条规律,就是“分久必和,和久必分”,每一个朝代走到了一个阶段,都会被后一个朝代取代。就像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一样,在分分和和之中历史的车轮才会向前滚动,所以同学们等你们长大以后应该会比老师们更上一层楼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到之所以每一个朝代都会被后一个朝代所取代,原因都是一样的就是失去民心,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一定要多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多助人为乐这样才会赢得别人的真心相对,尤其是当班长的同学更应该如此。
5.背诵小擂台活动(10')(由助教协助维持秩序)
A 朝代接龙游戏
B 句子背诵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三讲
一、授课目标
了解一些唐宋时期的历史知识,开拓一下知识面。
二、教学难点及重点
1.教学重点:领会理解这段的涵义,并对这一阶段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有一个了解。
2.教学难点:怎样有效的帮助同学们更快的背诵这段三字经
三、授课基本内容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
授课提纲
课前发课件给学生。
竞选班长,出一道上堂讲过的知识点谁回答对了谁就当班长。这样可以激励学生课下复习。
2.回顾上堂课讲过的内容,加深他们对以往知识的记忆。利用图表的形式演示历史的更替。
板书一
3.朗读上堂课讲过的三字经内容(读三遍:老师领读,学生领读,同学齐读),再此基础上给他们几分钟背诵,然后分成两组,进行背诵比赛。
4.导入新内容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
A 熟读这段内容三遍,以便帮助同学读准字音,理清词句。(利用时间数轴的形式演示朝代的更替。)
板书二
B.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
讲解这句话的含义,穿插唐朝的历史文化知识。
历史:李渊是怎样当上皇帝的?他跟隋炀帝是什么关系?玄武门之变是怎么回事?唐人街的由来?
简述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李渊诏立世民为皇太子,下令军国庶事无论大小悉听皇太子处置。不久之后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起因
617年,李渊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据说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是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
经过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李渊决定次日询问二人。李建成得知情况,决定先入皇宫,和李世民对质。在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本是太子亲信,却被李世民策反。六月四日(庚申),秦王亲自带100多人埋伏在玄武门内。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临湖殿,发觉不对头,急忙拔马往回跑。李世民带领伏兵从后面喊杀而来。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连射三箭,无一射中。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尉迟恭也射死李元吉。东宫的部将得到消息前来报仇,和秦王的部队在玄武门外发生激烈战斗,尉迟敬德将二人的头割下示众,李建成的兵马才不得已散去。之后,尉迟敬德身披铠甲“保护”唐高祖李渊,将事情经过上奏。3天后(癸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诏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2个月后(八月...癸亥,诏传位于太子。太子固辞,不许。武德九年6月,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赦天下;关内及蒲、芮、虞、泰、陕、鼎六州免租调二年,自馀给复一年。),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
传说:武门神的由来?
1•《西游记》载:
长安附近的泾河老龙与一个算命先生打赌,犯了天条,玉帝派魏征在午时三刻监斩老龙。老龙于前一天恳求唐太宗为他说情,唐太宗满口答应。第二天,唐太宗宣魏征入朝,并把魏征留下来,同他下围棋。不料正值午时三刻,魏征打起了瞌睡,梦斩老龙。老龙怨恨唐太宗言而无信,阴魂不散,天天到宫里来闹,闹得唐太宗六神不安。魏征知道皇上受惊,就派了秦琼、尉迟恭这两员大将,守在宫门保驾,果然,老龙就不敢来闹了。唐太宗体念他们夜晚守门辛苦,就叫画家画了两人之像贴在宫门口,结果照样管用。于是,此举也开始在民间流传,秦琼与尉迟恭便成了门神。
诗歌:李白 杜甫
天文: 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以及简介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等大型天文观测仪器和演示仪器。
C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
穿插历史知识讲解这句话的意思。
历史:烛灯斧声的由来,赵匡胤之死为什么说是千古奇迷?
文化:四大发明的完成及应用,沈括的《梦溪笔谈》
5.总结
6.朗读并背诵这段三字经,分组比赛,争取在课堂上就能完成背诵,加大同学们的记忆力度。
补充知识:
【五脏六腑】“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四讲
一、教学目标:
介绍三字经 明清部分内容
二、授课基本内容
太祖兴 国大明 号洪武 都金陵 迨成祖 迁燕京 十六世 至崇祯
权阉肆 寇如林 至李闯 神器焚 清太祖 膺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廿四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者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明清史 和 全部朝代回顾
介绍科举制度,郑和下西洋等
三、授课提纲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译文】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号洪武,定都在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迨(dài)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译文】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译文】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
清世祖,膺(yīng)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译文】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启示】: 清朝初年虽然存在着高压政策,如为了控制汉族人民的思想,大兴文字狱,但到嘉庆皇帝为止,人民生活也比较安定。 www.bb06.com T z D q¬D
廿(niàn)一史 全在兹(zī ) 载治乱 知兴衰
【译文】上自伏羲以至大明,共有二十一史(24史 加清25)。凡帝王世系宗谱名姓、始末根 由,全在此史记上载得详细清自。君之圣愚,巨之贤奸,一治一乱,一 兴一衰,善恶邪正,无不一见可知矣()
读史者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译文】凡读史记书者,须要考究历代君臣之实录,通达古往今来之事迹, 犹如亲眼所见一般,则微词奥义可得而明,彼短此长可得而见也。
太祖兴 国大明 号洪武 都金陵
【启示】: 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出身贫苦,幼时曾入皇觉寺为僧。是中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但他当上皇帝后曾在肆诛杀功臣,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三次大屠杀,被杀者达数万之多。
【译文】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号洪武,定都在金陵。
迨成祖 迁燕京 十六世 至崇祯
【启示】: 明成祖迁都燕京对于防御蒙古和经营东北,也就是巩固边防和维护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
【译文】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
权阉肆 寇如林 李闯出 神器焚
【启示】: 明末宦官专权,带来了政治的腐败和贪污成风,这样,不仅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同时,也给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入内地骚扰带来了可乘之机。
【译文】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
清世祖 膺景(yīng jǐng)命 靖四方 克大定
【启示】: 清朝初年虽然存在着高压政策,如为了控制汉族人民的思想,大兴文字狱,但到嘉庆皇帝为止,人民生活也比较安定。
【译文】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明朝:1368-1644 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1616-1911 北京 清世祖福临
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 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44年清世祖福临入关(顺治)
入关前的两帝,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慈禧虽非皇帝,却独断朝纲,也被列入
中华民国:1911-1949 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49- 北京
(1)明太祖 朱元璋 (洪武 1368-1398)(2) 明惠帝 朱允炆wén (建文 1399-1402)
(3) 明成祖 朱棣 (永乐 1403-1424)(4) 明仁宗 朱高炽 chì(洪熙 1425)
(5) 明宣宗 朱瞻基 (宣德 1426-1435)(6) 明英宗 朱祁镇 ()
(7) 明景帝 朱祁钰 (景泰 1450-1456)(8) 明宪宗 朱见深 (成化 1465-1487)
(9) 明孝宗 朱佑樘 (弘治 1488-1505)(10) 明武宗 朱厚照 (正德 1506-1521)
(11) 明世宗 朱厚熜cōng (嘉靖 1522-1566)(12) 明穆宗 朱栽垢 (隆庆 1567-1572)
(13) 明神宗 朱翊钧 (万历 1573-1620)(14) 明光宗 朱常洛 (泰昌 1620)
(15) 明熹宗 朱由校 (天启 1621-1627)(16) 明思宗 朱由检 (崇祯 1628-1644)
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1405-1431年郑和率大型远洋船队到达西洋三十余国
,明朝的科学文化发展比较迅速,中国小说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三本就是出于明朝。《金瓶梅》亦是此时作品。汤显祖的戏剧《牡丹亭》至今仍在演出。
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 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 西游记 明)吴承恩红楼梦:(清)曹雪芹
徐光启、宋应星、李时珍及徐霞客等科学家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当时,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
明:耕地面积世界第一:人口世界第一:国土面积世界最大; 矿产量世界第一: 白银占有量世界第一:
船只总吨位世界最大:在明初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明朝最大的宝船长150米,宽30多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除了宝船外,郑和的船队还有二百多艘平均长度达七,八十米的大帆船。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 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
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厚往薄来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前提:
1.唐宋以来领先世界的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发达的造船技术;
2.明帝国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保障;
3.有永乐帝朱棣这样雄才大略的统治者,和郑和这样出色的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1.宣扬明朝国威(政治目的);
2.扩展海外贸易(经济目的);
3.还有一说法是,明成祖为了寻找可能流亡海外的建文帝。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西洋,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
2.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给南洋,西洋各国带来了经济实惠;
3.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从此,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4.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全部的开支都依赖明朝强大的国力来支撑,没有对中国带来什么经济实惠,于是,明朝全盛时期过后,再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持这项庞大的工程了,下西洋随之停止。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残本星散于世界各地公私藏家之手,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永乐大典》加起来,不到原书的百分之四!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明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每三年一次(地方考试),考期在秋季八月,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jièyuán )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会试也分三场
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师后当年举行,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新自主持.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黄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而已。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
清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灭亡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五讲、第十六讲
一、 授课目标
三字经的劝学篇,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希望孩子们了解先人勤学的故事后能见贤思齐,刻苦学习。
二、授课基本内容
口而诵 心而维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奋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三、授课提纲
1 简单复习上节课内容。(历史部分)
提问:大家对那段历史印象最深刻?回答唐朝、清朝的比较多。
2 板书,读第一堂课需要讲解的内容。朗读口而诵---犹苦卓,生僻字纠正读音。
3 提问:问他们的上课作息时间,是不是从早到晚的学习。
引入:口而诵 心而维 朝于斯 夕于斯
告诉孩子们学习要坚持,贵在持之以恒。
4 讲叙: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给孩子们讲孔子从师项橐的故事。
5 讲叙: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6 讲叙: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总结:没有学习用品的情况下也能学习。
7 提问:你们学习的时候是不是需要老师、家长的督促。
讲叙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
孩子们听了有些怕怕,告诉他们精神可嘉、但危险动作请勿模仿。
8 讲凿壁偷光、映雪借光的故事,告诉孩子们条件艰苦的环境下也可以学习。
第一堂课结束,简单复习第一堂课的内容,给孩子们补充些小知识,讲讲古人三上读书的事
9 讲叙: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讲朱买臣休妻,覆水难收的故事;结果孩子们对这个很感兴趣
10 提问,有没有人知道苏轼,或者听说过他的诗词。
引入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奋 读书籍
讲三苏的故事。苏爸爸27岁才开始读书,孩子们羡慕不已。
11 讲叙: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总结这次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在种种不利于学习的艰苦条件下,刻苦学习学有所成的案例,目的想告诉他们在现在这么好的条件下,还有阳光志愿者教授的情况下,哪怕能有一点点的刻苦学习。
留10分钟时间开始当堂背诵,能背几句是几句,能背多少是多少,后来最多的能背三句。
最后5分钟,让孩子们从今天所学的课程中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并说明原因,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回答(尤其是一直不说话不举手发言的小朋友),鼓励他们发言。
最后统计下来孩子们喜欢最多的是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奋 读书籍两句。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七讲、第十八讲
一、授课目标
1.教育学生向古人学习,热爱读书。
2.扩展知识,丰富课堂内容。
3.教是为了不教,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二、授课内容
1.基本教学内容:莹八岁,能咏诗——戒之哉,宜勉力。
2.每一段内容配合不同的背诵形式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背诵文章。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利用各种背诵方式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如何将道理讲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四、教学提纲
(发放学生课件)
第一课时
朗读第一节课的全部内容(板书准备),教师强调在朗读过程中注意生字、注音的记忆。
讲授第一部分: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请学生根据字面意思来解释此四句三字经的含义。
祖莹八岁咏诗,李泌七岁赋棋。他们的聪明伶俐,人们都觉得是非神奇。你们这些孩子从小学习就应该像祖莹和李泌学习。
此处讲述祖莹藏火的故事。
配合演示课件让学生理解记忆教学内容。结合以往课程,让学生举出一些如祖莹和李泌一样幼年勤学苦练的古人,引导学生像古人学习。
看图说话背诵法:此段落采用看图说话背诵法,即学生可根据教师出示的相关课件进行联想记忆。
讲授第二部分: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请学生根据字面意思来解释此四句三字经的含义。
蔡文姬,能够辨别琴音。谢道韫,能够吟咏诗词。女子都如此聪敏好学,你们这些男孩子,更应该自我警醒,努力学习。
此处讲解蔡文姬聪明的故事。
配合演示课件让学生理解记忆教学内容。
接力赛背诵法:学生每人背三个字,上递下接,八名同学共同完成这一段落的背诵。
讲授第三部分: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请学生根据字面意思来解释此五句三字经的含义。
唐朝的刘晏,七岁的时候就非常有智慧了,皇帝赏识他的才能,就封他为校正文字的官员。虽然他年纪小,但是却已经当了官。你们阳光在幼年的时候努力学习,勉励自己。古代有作为的人,都是如此。
配合演示课件让学生理解记忆教学内容。
填字记忆法(板书配合):结合上两部分内容,将三部分内容中的比较生僻的字或重点意义的字擦掉。让学生来上台填写。加强学生记忆与行动能力。
第二课时
朗读第二节课的全部内容(板书准备),教师强调在朗读过程中注意生字、注音的记忆。
讲授第一部分: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请学生根据字面意思来解释此四句三字经的含义。
狗为主人守夜,鸡每天清晨鸣叫,如果不学习的话,我们怎么能称为人呢?蚕吐丝为人类提供丝绸衣物,蜜蜂辛勤地采蜜,这些动物尚且知道自己的职责,人如果不学习,就连这些动物都不如了。
配合演示课件让学生理解记忆教学内容。(以下为扩展内容)
此处讲解鸡为什么清晨鸣叫,鸡在什么情况下会鸣叫?
讲解动物界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引导学生联想,开拓学生思维。(演示)
讲解动物界像蜜蜂一样具有高超建筑能力的动物。让学生们产生兴趣。(演示)
由上述内容延伸出人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联想记忆法:总结出此段内容的关键词,让学生根据关键词记忆背诵整段内容。
讲授第二部分:
幼儿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盈。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请学生根据字面意思来解释此八句三字经的含义。
小时候勤奋学习,长大了才能够独立,上能辅佐君王,下能够恩泽百姓。名声远扬,能够让父母骄傲,让祖先光耀,也为后世子孙做了榜样。别人留给孩子的,是成箱的金银珠宝,而我教育我的孩子,只用这一本《三字经》。勤奋学习就会有所成就,玩耍则毫无益处。要戒除不好的习惯,经常勉励自己才好。
由上述内容延伸出人学习的重要性。
抽签背诵法(此处内容较多,并难于理解,不要求当堂背会):每个同学在教师事件准备好的纸条中选择一个来背诵,每张纸条上有以上段落的其中一句。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写作小练习:根据学生的领悟能力,请学生用三字经的形式叙述一件小事,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通告下节课的学习内容(整体回顾与背诵),让学生将以前发的三字经全文下节课带来。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九讲、第二十讲
一、授课目标
1.复习三字经整体教学内容。
2.让学生回忆并背诵下来三字经的内容和相关故事
二、授课基本内容
1.基本教学内容:三字经全篇
2.带领学生回忆以前的授课内容,回顾三字经故事
3.运用即兴表演、趣味背诵等形式来引导学生记忆故事和三字经内容。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利用各种背诵方式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如何将道理讲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四、授课提纲
(学生课件为之前发过的三字经全篇)
第一课时
朗读三字经全篇(利用FLASH课件领读)
配合演示课件让学生分段回忆教学内容。让学生一一举出此段内容中的故事。
并邀请两到三名同学对某些故事进行表演。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
复习过程中继续穿插上节课效果良好的众多趣味背诵法。让学生在整体上对三字经有一个记忆。
趣味背诵法如下:
看图说话背诵法:此段落采用看图说话背诵法,即学生可根据教师出示的相关课件进行联想记忆。
接力赛背诵法:学生每人背三个字,上递下接,八名同学共同完成这一段落的背诵。
填字记忆法(板书配合):结合上两部分内容,将三部分内容中的比较生僻的字或重点意义的字擦掉。让学生来上台填写。加强学生记忆与行动能力。
关键词联想记忆法:总结出此段内容的关键词,让学生根据关键词记忆背诵整段内容。
抽签背诵法(此处内容较多,并难于理解,不要求当堂背会):每个同学在教师事件准备好的纸条中选择一个来背诵,每张纸条上有以上段落的其中一句。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第二课时
继续上节课的内容,将全部三字经内容复习完毕。结束之后可进行写作小练习让学生放松一下。
写作小练习:根据学生的领悟能力,请学生用三字经的形式叙述一件小事,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颁发证书:
为孩子们颁发本学期结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