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2012年春-經緯學校-第一次活動-教學提綱

出自阳光百科
在2013年4月19日 (五) 19:02由Lazybone對話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搜尋
三字經教案

File:Textbook.JPG

志願者信息
備課人 文心童鞋
郵箱 102119827@qq.com
課程組

語文

課程信息
上課日期 2012.3.17
上課時長 100分鐘
授課對象 經緯學校三年級學生
學生信息 14名學生

授課目標[編輯 | 編輯原始碼]

2. 理解三字經從“養不教”到“習禮儀”的基本大意

3. 記住從三字經衍生而出的1—2個歷史典故</p>

授課內容[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為人子  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

3、組織學生朗讀與討論

4、詳細講解課程內容,貫穿與內容相符的小故事,提高可聽性,幫助學生拓展思維

授課提綱[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溫習上節課內容,誦讀前四句,承接後四句,先使整個課堂熱起來

2、朗讀新句子 10’

   老師領讀本節課的四句,請大家齊聲朗誦,可分組接龍,一組讀前半句,一組接後半句,注意韻律和節奏

3、解釋含義,引申故事 15’

  (1)熟讀後老師就重點句式和個別詞彙進行解釋:

  “養不教,父之過。”養,養育的意思,做爸爸的,不能光把孩子生下來而不教育他。

  “教不嚴,師之惰。”不嚴格地進行教育,是老師的過錯。惰,有疏忽過錯的意思,並不僅是懶惰的意思。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非:不是。宜:應當。何為:能幹什麼呢?玉:玉石。琢:雕琢。器:器物。義:指道理。為:做。方:當。親:親近。友:朋友。禮儀:禮貌儀節。

  (2)引申故事,以生動語言結合現代語境講述,配合圖片和動畫等: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我找個皇帝家的老師來說明這個問題。

   [朱元璋的故事,配合朱元璋圖像講述]朱元璋奪取了元朝天下登基做了皇帝。朱元璋本身沒受過什麼教育,但當了皇帝後就很關心皇子的教育,滿世界找有學問的人到皇宮教他的這些龍子龍孫。終於找到了一位叫李希顏,一代名儒教書水平很高。這個老師非常嚴格地來教育這些龍子龍孫。完全以一種嚴格的態度來履行自己的教師職責。嚴格到什麼地步?他居然揍龍子龍孫,這些皇子上課不好好聽講他就揍,打得皇子嗷嗷叫痛得受不了。也許大家會說這個老師太野蠻了,皇子你還敢揍?但李老師照打。朱元璋有個非常寵愛的小王子就跑到父皇那說:“這書沒法念了,老師把我給揍的快揍死了。”朱元璋當然就火了:“這還了得,敢打我的孩子?”準備治李希顏先生的罪。這時朱元璋原配馬皇后就勸朱元璋:“這是你不對。”她就問那個孩子:“老師為什麼揍你?”“我不好好背書。”“那你不該揍嗎?”馬皇后就跟朱元璋講:“李先生這是以聖人之道,以一種非常嚴格的態度來教育我們的孩子,也是為了你的江山社稷考慮,我們應該感謝李先生怎麼還能責怪他呢?”朱元璋一下明白了馬皇后的話有道理,不僅沒治李希顏的罪反而對他非常尊敬。李先生退休時朱元璋專門賞賜了紅袍。雖然李先生的官並沒那麼大並不見得可以穿這樣的服飾,但還是賞賜了紅袍同時賞賜了大量錢財,讓李老師告老還鄉。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意思非常清楚,是說孩子小時不學習肯定是不合適不應該的。小時年輕時不學習,老了還能幹什麼?

    [岳飛故事,搭配岳飛簡介和圖片] 岳飛小時的師傅是個武林高手叫周侗。岳飛和好幾個師兄弟,王貴、張顯、湯懷都跟着周侗習武,都是歲數很小時開始的。這幾人剛開始差不多。岳飛跟他們師兄弟基礎是差不多的。但為什麼後來岳飛會脫穎而出?而另外的師兄弟相對默默無聞?從一個故事就可看出。有一年冬天特別冷北風呼嘯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岳飛和他師兄弟當然都貪戀熱被窩了,誰肯爬起來?都不願早晨練武。這時只有岳飛把熱被窩掀起來出去練,在雪地里舞劍。師傅周侗看在眼裡當時就有一句話,他認定在他徒弟中嶽飛將來成就最大最有出息。當然岳飛後來還是激勵了他的師兄弟。這些師兄弟後來也成為了將軍帶兵打仗立有戰功,但跟岳飛都不能比。所以我們可看出從小開始打下學習基礎形成學習習慣是多麼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為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這裡仍舉例說明這個問題,還是岳飛。

    [岳飛之子岳雲的故事,加深印象] 當岳飛已成為手握重兵的大將後就有意識地去培養他的孩子岳雲,也就是有意識去雕琢他,希望能把岳雲培養成一代名將。他是怎麼培養呢?把年僅12歲的岳雲編入軍隊編到岳家軍里,規定岳云:第一不許穿絲綢,雖然你是大將之子但你不許穿絲綢。第二不得進酒肉。你不許喝酒不許吃肉。每天跟着騎兵一起練騎術。有一天岳雲跟比他大好多的將士練習騎術,一不小心在過一道溝時摔了下去,連人帶馬摔到溝里。放在今天會怎樣?很多家長肯定會跑過去:“兒子你是不是這摔了一個疙瘩啊?是不是那骨頭摔壞了?要不這怎麼給摔青了?”岳飛沒有。他巍然不動而且不許旁邊的將領把岳雲扶起來。他怎麼處置?喝令旁邊執行軍紀的軍官打岳雲軍棍。才12歲的孩子啊。旁邊的將官當然是勸阻了,那麼一個小孩子跟着騎兵練習這些本領已經為難他了,不小心摔了一跤將軍您還要打他軍棍?很多人說情,可岳飛不為所動堅持用軍棍責打了岳雲。這也就是一種心態,孩子岳雲是塊美玉但我要他成器就必須從每個細節,每個細微的部分來雕琢他培養他。果然岳雲後來成了一代名將。[也再次說明了“養不教父之過”的道理,父親是孩子的榜樣,從小就嚴格教育孩子,是父親的責任,也是為孩子未來着想,所以當父母嚴格教育我們時,我們作為孩子也要予以理解,珍惜父母的教育和一片苦心]

    [引申講一下“玉不琢不成器”的來源,配合相關圖片]:我們今天掛在嘴邊的話,切磋,說“咱倆切磋切磋”。現在講“切磋切磋”基本上是電視劇里武打的場景了,兩個武林高手碰到一起,“來,咱們切磋切磋。”那接下來就該動手了。古人不是這意思。切、磋、琢、磨全是古人玉器手工業上的用詞。全是動詞。采來一塊玉石外面可能是石頭先要把它切開,看裡面有沒有玉有多少玉這叫“切”。 “磋”是指把玉和石頭分離開來,把石頭給磋掉把玉給磋出來。“琢”就是把玉加以雕琢讓它形成一個大致器具的樣子。“磨”就是打磨,把這個玉器給磨光最終形成一個作品或一個產品。所以《詩經》里講“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可看到《三字經》所倡導的學習是個過程,它像制玉一樣必須經過切、磋、琢、磨這樣一個過程。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從小時就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親近良師親近益友,學習應對,即學習禮貌懂規矩。

    [師文故事,視時間長短來取捨該故事]春秋時鄭國有個樂師叫師文,聽說魯國出了個了不起的音樂大師叫師襄。於是師文就遠遠地跑到魯國去拜師襄為師。誰知這個師襄眼界很高輕易不招弟子一再回絕。師文當然一再堅持希望拜他為師,終於感動了師襄收他為徒。但過去了兩三年師襄突然發現師文彈琴很怪,為什麼怪呢?師文很勤奮經常在那彈奏練琴,按理說這沒什麼不好。但師襄發現師文都是彈幾個樂章彈幾個片斷,從來不演奏整篇樂曲。師襄覺得很納悶“你跟我那麼親近,學了兩三年居然連完整的曲子都不會彈,看樣子你是沒什麼天分啊。得了你回去吧,不要在這浪費時間了。師文怎麼回答?“老師,我並不是不會彈完整的曲子,而是我知道如果我一旦能演奏完整的曲子,您就會認為我滿師了,就要讓我走了,就不會再有機會親近老師了,所以我故意不彈。”師襄一聽:“哦,你這學生還有這個心事,你彈一個來聽聽。”師文馬上就演奏了一曲,非常完整。師襄終於認識到這是怎樣的一個學生。破格同意師文慢點出師,你願跟着我還是跟着我。師文就接着親近他的老師,細細琢磨老師的技巧。師徒兩人後來都成了齊名的一代音樂大師。

 4、遊戲,加深理解 10’

   [填字遊戲]在黑板上寫出這四句,空出幾字,以分組形式,請學生填上;

   [接龍比賽]從一個孩子開始,每個孩子說半句,三字經接龍,如果接不上,請下一位同學補充

5、複習, 留作業 10’

   (1)就今天課堂內容提出幾個問題:

   今天我們講了一個皇帝的故事,他是誰呢?主要說明了什麼道理?對應哪一句?

   我們講了岳飛和兒子岳雲的故事,你們還記得岳飛怎麼教導兒子的嗎?誰可以一句話告訴老師?對應了哪一句?

   我們說到一塊美玉從石頭到玉要經過四個過程,分別是什麼?可以組成兩個什麼詞彙?分別是什麼意思?

   (2)作業:根據今天講的內容,請大家找到同樣符合這四句三字經的意思或意義相近的其他歷史故事或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下節課講給大家聽。

教學環境、材料需求[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暫無

助教需求[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記錄學生課堂表現

參考頁面[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舊百科原始鏈接

Template:經緯學校教案

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