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教案編輯
針對年級:五、六年級。
課程時長:2課時。
【教學目標】
讓學生們了解眼睛的基本結構,和一些眼睛有趣的生理現象。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前在黑板上畫一個眼睛的剖面圖,每組一面鏡子,每組一根耳際線或類似粗細的繩子,每組一張白紙,每組兩支鉛筆,辦公用貼紙,印有連續動作的可以翻動的小冊子,“飛鳥入籠”教具,筆記本電腦,貓瞳孔的圖片,昆蟲複眼圖片,變色龍圖片,電影膠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計劃用時:5分鐘)
教師提問大家用眼睛可以幹什麼事情,然後由每天都要用眼睛看各種各樣的東西,引出我們要了解一下眼睛的結構,還有一些關於眼睛的有趣的生理現象。
二、眼睛的結構。(計劃用時:40分鐘)
1.教師講述:
角膜:角膜是眼球前部的透明部分,光線經此射入眼球。
2.教師講述:
瞳孔:縮放控制光線射入多少。
3.實驗:觀察自己的瞳孔縮放
實驗器材:鏡子。
實驗步驟:①看鏡子里一隻眼睛的瞳孔,注意瞳孔大小;②保持鏡子和頭不動,用手遮住另一隻眼睛,遮嚴;③觀察這一過程中沒有遮住那隻眼睛的瞳孔大小的變化。
注意事項:實驗過程中,睜開的一隻眼睛始終注視瞳孔大小。
實驗結論:兩隻眼睛的瞳孔同時調整,當一隻眼睛感受的光線變暗的時候,另一隻眼睛的瞳孔也同時放大。
4.觀看貓瞳孔的圖片
貓白天的瞳孔和晚上的瞳孔形狀不同:白天像一條線一樣,晚上便成了圓形。
5.教師講述:
晶狀體:富有彈性的透明體,形如雙凸透鏡,位於虹膜、瞳孔之後、玻璃體之前。
6.教師講述:
睫狀肌:調整晶狀體凸度。
7.教師講述:
玻璃體:玻璃體為透明的膠質體,充滿眼球後4/5的空腔內。主要成分為水。玻璃體有屈光作用,也起支撐視網膜的作用。
8.教師講述:
視網膜:是視覺形成的神經信息傳遞的第一站,上面布滿視覺細胞。
舉例說明:突然進入漆黑的房間,需要過一會才能看見;夜裡起床,開燈暫時睜不開眼;地震災區被救出來的人,被蒙住眼睛。這些都是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需要一段時間適應亮度不同的環境。
9.實驗:人眼的“複眼”特徵
實驗器材:一根不細不粗的線,如耳機線。
實驗步驟:閉上一隻眼睛,將耳機線湊到眼前。這時候,你將會發現,你是可以透過耳機線,看到後面的東西的。
實驗結論:我們的每一隻眼睛裡的所有視覺細胞都是起了單顆眼睛的作用,從而互相補償視覺,就像昆蟲的複眼一樣。
10.觀看昆蟲複眼的圖片
11.教師講述:
黃斑:視網膜中央凹陷感光最靈敏之處
看東西就要把物體的像調整到黃斑的位置。
12.教師講述:
盲點:視神經通出之處不能感光成像
13.實驗:感受自己的盲點
實驗器材:白紙、筆。
實驗步驟:1.在紙上畫一個小十字做記號,在與它齊平的左邊10厘米的地方畫一個黑點;2.把紙拿到面前,閉上右眼,讓左眼的目光對準十字;3.把紙從面前向外移動,移到25厘米至35厘米,原來左眼能看到的黑點消失了。
注意事項:目光要集中在十字上,只用眼睛的餘光看黑點。
14.教師演示:
眼睛成像原理與照相機成像原理的比較。
用氣球模仿晶狀體的凸度變化。
三、雙眼視覺。(計劃用時:20分鐘)
1.教師講述:
兩眼同時看一物體時的視覺稱為雙眼視覺,此時物像必須落在兩眼的對稱點上,才能形成單一視覺。與單眼視覺相比,雙眼視覺不僅可以擴大視野,彌補生理盲點的缺陷,而且可以形成立體視覺。同一物體在兩眼視網膜上所成的像並不完全相同,右眼看到物體的右面較多,左眼看到物體的左面較多,兩眼物像將稍有差異。此像信息經中樞整合後,就產生了有“厚度”的一個物的立體視覺。雙眼視覺可擴大視野,增強判斷物體大小、距離的準確性。單眼視覺有時因物體陰影、光線反射等原因,也可產生立體感,但不夠確實。單眼的立體視覺是憑藉你的視覺心理和實踐經驗獲得的,開車事故率高。
2.實驗:單眼辨識位置
實驗器材:兩支鉛筆。
實驗步驟:①助教把一支鉛筆垂直放在桌子上。②學生閉上一隻眼睛,站在桌子前面一步遠的地方,手中拿着一隻鉛筆,拿住鉛筆的上端,鉛筆垂直向下。③學生向前一步走到桌邊,用手中的鉛筆底端從上往下垂直點放在桌子上的鉛筆的頂端。
注意事項:兩個筆尖向碰的時候,一定是學生手中的筆從上而下垂直運動。
實驗結論:相當數量的人無法點中筆尖,原因是單眼視覺無法產生立體視覺,以至於無法判斷桌子上筆的的前後位置。
3.實驗:遮住哪一隻眼睛?
實驗器材:鏡子、貼紙。
實驗步驟:①先閉上一隻眼睛,然後用紙片將鏡子上那隻閉着的眼睛遮住;②不要動頭部的位置,只是換一隻眼睛閉合,睜開原先閉着的眼睛看。
實驗結論:兩個眼睛的焦線都是在中間的。當你閉上一隻眼睛,然後用紙片將鏡子上那隻閉着的眼睛遮住時,其實紙片是在你兩眼的中間,閉眼的像與睜開的眼還有紙片三點一線,因此當你換一隻眼睛閉合,睜開原先閉着的眼睛看時,鏡子中遮住的眼睛是原先睜開的眼睛。
在黑板上畫上面實驗的圖。
4.觀看變色龍的單眼視覺圖片。
四、視覺暫留。(計劃用時:20分鐘)
1.教師講述:
人眼在觀察景物時,光信號傳人大腦神經,需經過一段短暫的時間,光的作用結束後,視覺形象並不立即消失,這種殘留的視覺稱“後像”,視覺的這一現象則被稱為“視覺暫留”。是光對視網膜所產生的視覺在光停止作用後,仍保留一段時間的現象。
舉例子:夜間手持焰火划出一個圓圈、走馬燈、魔術師變紙牌
人眼觀看物體時,成像於視網膜上,並由視神經輸入人腦,感覺到物體的像。但當物體移去時,視神經對物體的印象不會立即消失,而要延續0.1-0.4秒秒的時間,人眼的這種性質被稱為眼睛的視覺暫留。
2.教師講述:電影和動畫片都是利用視覺暫留原理,每秒鐘播放24格。
看電影膠片的圖片。
3.演示在一疊紙上貼的連續圖片翻動時的動畫效果,演示紙的兩面分別畫鳥和籠子轉動起來之後“飛鳥入籠”的效果。
五、保護眼睛。(計劃用時:10分鐘)
1.教師講述:要保護眼睛,必須從如下幾個方面做起:
①預防近視。不在強烈的或太暗的光線下看書、寫字。讀寫姿勢要坐端正,眼與書之間要保持30厘米以上的距離。不躺着看書。乘車走路時不看書。
②讀寫時間不宜過長。每隔45分鐘左右要放鬆休息一下,或是做做眼保健操,或是到窗前眺望遠處。
③不要長時間觀看電視節目、操作電腦和玩電子遊戲。
④注意防止眼外傷,異物入眼要用正確的方法處理。
⑤不用手揉眼睛,不用臟手帕或臟毛巾擦眼睛。不與他人共享毛巾、臉盆等浴具。
⑥不直視太陽(尤其是在正午)和電焊光,以免灼傷眼睛。
⑦患上眼疾要及時醫治,同時注意不要將病菌傳染給他人
⑧多吃維生素A豐富的食物,如胡蘿卜、菠菜,或深綠色、深黃色蔬菜、蛋黃、肝臟等,這些食物對眼睛有保護作用。
2.教師講述:預防近視的六注意和六不要
六注意:
①看書寫字,注意眼睛與書本的距離約一尺。
②讀書一小時,要注意休息幾分鐘。
③注意讀書寫字的姿勢,不要趴在桌上或躺在床上看書。
④注意不要讓光線直射眼睛。光線應該從左前方照來。
⑤注意堅持做眼保健操。
⑥注意積极參加體育鍛煉。
六不要:
①不要在光線暗的地方看書。
②不要在耀眼的強光線下或強烈的日光下看書。
③不要在吃飯、走路和乘車的時候看書。
④不要在跳動的燈光下看書寫字。
⑤不要長時間突擊性看書。
⑥不要天天長時間看電視。
六、課程回顧。(計劃用時:5分鐘)
回顧課程內容。
【背景資料】
一、單眼與複眼
單眼僅能感覺光的強弱,而不能看到物像的一種比較簡單的光感受器。多種無脊椎動物都具有單眼。昆蟲的單眼,結構已較完善,通常有很多能感光的視覺細胞,周圍有色素,表面僅有1個兩凸形的角膜。單眼可分為背單眼和側單眼兩種。背單眼位於成蟲和若蟲的頭前,多為3個,排成三角形,有的只有2個或無;側單眼僅幼蟲才有,位於頭部兩側,一般各有1~6個,有的每側可多達7個。如蠶的幼蟲共有12個單眼。跳蝻與成蟲一樣,具有3個單眼。
複眼由多數小眼組成。複眼中的小眼面一般呈六角形。小眼面的數目、大小和形狀在各種昆蟲中變異很大,雄性介殼蟲的複眼僅由數個圓形小眼組成。家蠅的複眼由4000個小眼組成,蝶、蛾類的複眼有28000個小眼。小眼面的大小,不但在不同種的昆蟲中不同,而且同一個複眼中不同部位的小眼面也可不同,如雄性牛虻,複眼背面的小眼面較大;有些毛蚊,其前後部的小眼面的大小也不同,可劃分為兩個區域。這些變化與它們的生活習性等有關。
二、近視與遠視
1.近視和遠視的形成
遠視眼形成的原因:晶狀體太薄或眼球前後太短。
矯正:配戴凸透鏡
近視眼形成的原因:晶狀體太厚或眼球前後太長。
矯正:配戴凹透鏡
2.近視的癥狀
就是看遠的地方看不清楚,不過看近距離的物體,比如看書倒是可以看的清楚。一般而言,我們可以把近視分成假性近視和真性近視兩大類。
3.假性近視及真性近視
假性近視:當過度使用眼力,會使我們眼睛負責調節看遠或看近的肌肉過度緊張,一時調不回來,造成看遠方的東西不清楚,就好像近視眼一樣,我們就叫它做「假性近視」。既然是肌肉過度緊張、過度調節,所以只要我們能使肌肉放鬆,比方說休息或用睫狀肌鬆弛劑點眼,就可使看遠方的視力回復,我們稱之為「假性的」。
真性近視:指的是眼睛變得太長,所以我們看到的物體無法清晰的在視網膜上聚焦成像,於是遠方的物體就看不清楚,這種因為眼睛變得太長的近視,點藥水也不能回復,我們就叫做真正的近視。
三、日光燈的閃爍頻率
用電感鎮流器的是50Hz,用電子鎮流器的一般是20KHz到40KHz,這麼高的頻率,再加上熒光粉的餘輝時間,完全可以算無閃爍的了,而且現在市場上大多數的燈具都是電子鎮流器的,節能燈全是電子鎮流器的。
四、電影的原理
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電影是人類史上的重要發明,它藉助了照相化學、光學、機械學、電子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原理。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電影是人類史上的重要發明,它藉助了照相化學、光學、機械學、電子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原理。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五、美術片
運用繪畫或其它造型手段創作的影片,特別為少年兒童歡迎。它包括以下4類。①動畫片。英語稱卡通(cartoon),是以繪畫表現人物形象、劇情的影片,是美術片中最基礎、最多的一種。20世紀60年代中國研製成功的水墨動畫片是動畫片的一個發展,它吸取了中國傳統畫的技法,畫面形象既無明確的輪廓線,也不平塗顏色,具有雙重欣賞價值(中國畫和電影)。②木偶片。以木偶表現人物形象、劇情的影片。製作木偶使用的材料,與影片的藝術風格關係密切。1982年,中國試用陶瓷製木偶(瓷雕),創造了木偶片的新形式。③剪紙片。用紙片剪成各種人物形象和場景拍攝的影片。與其近似的還有剪影片,它們的不同在於剪紙片色彩豐富,人物場景都很細膩具體,而剪影片中的人物場景都是比較簡單的側面黑影,粗獷簡練。④摺紙片。用摺疊紙片創造人物形象及場景拍攝的影片。
美術片的形式種類還在不斷發展創新,但它的拍攝方法基本都是採用逐格拍攝法製作的,即將一系列(一般達幾萬張甚至幾十萬張)相互只有細微差異的畫面逐個拍攝在膠片上,然後以正常放映速度(24格/秒)放映出來,獲得動感。美術片是一種具有高度假定性的電影藝術,能表現出真人或布景所難以表現的內容。它的主要藝術特徵是:豐富的幻想、特殊的誇張和高度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