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

1267543549Ex6k5bGw_140.jpg三字經教案







《三字經》教案匯總編輯


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

三字經》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歷史,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共一千多字,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三字經》早就不僅僅屬於漢民族了,它有滿文、蒙文譯本。《三字經》也不再僅僅屬於中國,它的英文、法文譯本也已經問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譯本更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兒童道德叢書”,加以世界範圍的推廣。

已經有幾百年歷史的《三字經》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在過去,包括章太炎在內的有識見的學者,多有致力於《三字經》的注釋和續補者。模擬《三字經》形式的讀物,如《女三字經》、《地理三字經》、《醫學三字經》、《西學三字經》、《工農三字經》、《軍人三字經》、《佛教三字經》、《道教三字經》層出不窮,風靡天下。近期,文化部原常務副部長高占祥先生還創作了《新三字經》,同樣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借鑒《三字經》韻語集中識字的原理,深圳市策文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也開發出包括《中華字經》在內的『愛文識字閱讀系列教程』,進行漢語閱讀教學推廣,取得廣泛好評。

《三字經》全文長達1720字,是我國不可多得的寶貴遺產。
《三字經》的內容分為六個部份,每一部份有一個中心。
       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後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
        從“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並舉了黃香和孔融的例子;
        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字、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穀、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而且簡單明了;
        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兒童讀書的程序,這部份列舉的書籍有四書、六經、三易、四詩、三傳、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諸子的著作;
        從“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講述的是從三皇至清代的朝代變革,一部中國史的基本面貌盡在其中;
        從“口而誦,心而維”至“戒之哉,宜勉力”強調學習要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只有從小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長大才能有所作為,“上致君,下澤民”。
       《三字經》內容的排列順序極有章法,體現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認為教育兒童要重在禮儀孝悌,端正孩子們的思想,知識的傳授則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見聞”。訓導兒童要先從小學入手,即先識字,然後讀經、子兩類的典籍。經部子部書讀過後,再學習史書,書中說:“經子通,讀諸史”。
       《三字經》最後強調學習的態度和目的。可以說,《三字經》既是一部兒童識字課本,同時也是作者論述啟蒙教育的著作,這在閱讀時需加註意。
       《三字經》用典多,知識性強,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導下編成的讀物,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

 崔各庄實驗小學教學內容:

序號        課時          授課內容


1         第1課時     人之初——名俱揚

2         第2課時     養不教——習禮儀

3         第3課時     香九齡——千而萬

4         第4課時     三才者——應乎中

5         第5課時     曰水火——人所飼

6         第6課時     曰喜怒——人之倫

7         第7課時     父子恩——臣則忠

8         第8課時     此十義——勿違背

9         第9課時     經子通——居上世

10       第10課時     唐有虞——稱三王

11       第11課時     夏傳子——終於獻

12       第12課時     魏蜀吳——失統緒

13       第13課時     唐高祖——國祚廢

14       第14課時     太祖興——若親目

15       第15課時     口而誦——自勤苦

16       第16課時     如囊螢——宜立志

17       第17課時     瑩八歲——亦若是

18       第18課時     犬守夜——宜勉力

19       第19課時         複習課

20       第20課時         複習課



louis vuitton damier azur replica bags 編輯“三字經(段落)” - 陽光百科

國學啟蒙之《三字經》——第二講編輯


一、授課目標

1.介紹三字經

2.講解三字經第一段5-8句內容

3.朗讀三字經前八句子

二、授課基本內容

1、回顧三字經 1-4句內容

2、授課內容如下: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為人子  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

3、組織學生朗讀與討論

三、授課提綱

1、  回顧三字經前四句內容,提問的方式。

1)  上節課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

學生回答:曹操、孟子等~

2)  上節課大家學習到了什麼?

學生回到:要做一個善良的人

2、講解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1)提問,我們人生的第一個老師一般是誰?父親應該對教育孩子負什麼責任?在孩子的成長之中,父親起了一個什麼樣的作用呢?

講了岳飛教育兒子的故事

先介紹岳飛(簡介略)

教育當然是父母的職責,但是人終究要走進社會,要離開父母,進入學校去接受更完備的教育。不嚴格地進行教育,是老師的過錯。

2)  講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請老師教育孩子的問題(此處略)。問一下學生知道朱元璋嗎有的學生聽過電視評書明朝那些事 ,對朱元璋的故事表示出了興趣。有的學生聽過電視評書明朝那些事 ,對朱元璋的故事表示出了興趣。


國學啟蒙之《三字經》——第三講編輯


一、授課目標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應該怎麼做
2、讓學生懂得感恩,學會感恩
3.能使學生們換個角度看待科學

二、授課基本內容

1、講解三字經第一段9~12句內容,重點是從孝悌教育孩子們心懷感恩

2、授課內容如下: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3、組織學生朗讀與討論

三、授課提綱

自我介紹,對來聽課表示感謝。教“愛的鼓勵”,以備後用
{向大家推銷這種鼓勵模式}
1.三字經前兩段試背或朗讀
當時的情況是孩子們都沒有帶上次的課本,也沒有背誦。於是我寫了幾個重點字的讀音和填字,感覺掌握的一般。有1個孩子還是掌握得挺好的。積極性也挺高的
2.前八句內容複習:(板書)善——教育——專,從小學習
今天我們繼續來探討怎麼可以做一個善良的人,一個好人,陽光的人。
3.提問:請同學分享每周父母花多長時間陪你們?(如果,假設你的爸媽很少陪你,你會有什麼想法呢?)我們看看古代的一個同齡人是怎麼做的。
講解:“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講黃香的故事)
分享同學們的感受
講解:“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備註:這兩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學們都已經知道了,如果是這樣,就請一個同學上前面講,其他人補充。[愛的鼓勵]
4.提問:
為什麼他們會這麼做?是什麼在驅使他們?父母,兄長為你做過什麼?(善,恩)
引入:感恩。
實施時,是由我請大家閉上眼睛,靜靜思考和跟着我的語音提示回憶父母是怎麼無私的關愛我們的。然後請大家來分享。有的孩子真的有所悟,而有的不但配合,還總是睜眼。不過,我覺得當時助教體會得更深,學到了更多的東西。
5.講述感恩的心的故事

(示範手語,放在最後傳授)

6.深講黃香和孔融兩個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們如何去感恩?【討論:可以請助教幫助】黃香和孔融都是後來成為大官的人,可是人們記住的不是他們成為大官,而是他們兒時的這些故事。這是因為“感恩”自古就是中國人的精神內核,使我們最先要做到的。

7.孝悌了,就可以做善事了嗎?我們還需要做什麼:講解後兩句

聯想:學無止境——(數學教育的發展)——科技興國:請同學們為了理想好好學習各科文化知識。

8.總結

朗讀今日所學。

附件:志願者授課經驗總結

可以讓助教也參與討論,並且回答問題,這樣對活躍氣氛開闊眼界,引導學生思考都有幫助。學生向你做鬼臉的時候,是他們希望得到你的關注的時候,你可以給他們一個眼神,也可以委婉批評,還可以視而不見,都要依據學生的性格類型而定。


附:黃香故事劇本

1. 黃香溫席
主要角色:黃香,黃香的父親,旁白

旁白: 冬夜裡,天氣特別寒冷
眾人:“呼浮游浮游 2013年8月21日 (三) 02:37 (CST)呼2013年8月21日 (三) 02:37 (CST)”(模擬刮大風的聲音)
旁白:那時,農戶家裡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房間里冷得像冰窖一樣。

旁白:一天,小黃香晚上讀書時,感覺特別冷,捧着書的手一會就冰涼冰涼的了。(黃香跟着旁白說的做相應的動作。)他想,這麼冷的天氣,爸爸媽媽晚上睡覺一定很冷,他們白天幹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身體會吃不消的,有什麼辦法可以讓爸爸媽媽睡得暖和些呢?(突然,黃香做出想出辦法的開心樣子,便又接着專心地看書了。)

旁白:黃香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母的房間,給他們鋪好被,然後脫了衣服,鑽進父母親的被窩裡,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
(黃香跟着旁白的陳述做相應的動作)

父親(走進屋子):香兒,你怎麼跑到我的床上來睡了?
黃香(從被窩裡鑽出來,快活地說):爸爸,天太冷,我幫你暖被窩呢,已經暖得差不多了,您可以來睡了!
父親(作恍然大悟的表情,接着走到黃香身邊,緊緊地摟住黃香,感動得說不話來)


2. 黃香扇枕
主要角色:黃香,黃香的母親,旁白,小蚊子
道具:扇子,小蚊子頭飾

旁白:夏天到了,黃香家低矮的房子顯得格外悶熱,而且蚊子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涼,儘管每人都不停地搖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覺得涼快。
(伴着旁白的敘述,眾人作乘涼、扇扇子狀,小蚊子一邊叫着,一邊在他們中間穿梭)

旁白:這時候,黃香卻在爸媽的屋子裡,拿着一把大蒲扇,對着爸媽的床使勁地扇(黃香跟着旁白的敘述,對着床,上下左右使勁地扇着,不時會抹一抹額頭上的汗珠,小蚊子會不時飛過來,然後黃香扇出的大風吹跑)

旁白: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準備睡覺去了(眾人作打呵欠或打瞌睡狀,互相道晚安,站起身來,準備散去)
某人:咦,黃香怎麼不在呀?

黃香的媽媽(提高嗓門喊):香兒,香兒。 
黃香(從房間走出來,滿頭的汗,手裡還拿着一把大蒲扇):媽媽,我在這兒呢。 
媽媽(心疼地說):大熱天的,你呆在房間里幹什麼呢?
黃香:屋裡太熱,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勁一扇,蚊蟲就跑了,屋子也顯得涼快些,您好睡覺呀。
媽媽(緊緊地摟住黃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卻出了一身汗呀! 
眾人(嘖嘖稱讚):小黃香真孝順呀,長大了一定有出息!


國學啟蒙之《三字經》——第四講編輯


一、授課目標
1.熟練誦讀《三字經》原文
2.初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3.了解一些古代星象知識, 感受我國古代天文學的博大精深,以及浩瀚星空帶給人們的無窮想象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1.教學重點: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我們要尊重自然,認識自然,以自然為師
2.教學難點:如何用易於理解的方式把“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傳達給學生


三、授課基本內容
1.《三字經》的新句子:“三才者”至“應乎中”
2.結合句子,講解中華傳統文化的一些重要概念,闡釋“天人合一”
3.介紹我國古代“四象二十八星宿”的知識,介紹和星宿有關的詩文,如“南箕北斗”、“牛郎織女”、《西遊記》里的“昴日星君”,古詩“迢迢牽牛星”等


四、授課提綱
導入:通過前面的內容,《三字經》告訴我們學習的重要性,教和學貴在專一和堅持,並且勸大家要從小開始學,從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學起,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古時候的孩子具體要學哪些知識。為了便於當時孩子們的記述,《三字經》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以後,接着用數字往下串着講。第一個數字講"三"。"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這裡頭的"三才"和"三光",都是傳統中國極其重要的文化概念。
誦讀新句子(3'):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綱者 君臣義 父子親 夫婦順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時 運不窮
曰南北 曰西東 此四方 應乎中
   讀2遍:第1遍,請一個學生上台領讀,第2遍,大家一起誦讀
講解句子,闡釋概念(15-20‘)
     三才者 天地人:“才”在這裡就是“最基本的東西”,這一句意思是:古人以為構成生命現象與生命意義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萬物賴以生存的空間,包括日月星辰運轉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亂,晝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指萬物藉以生長的地理條件和各種物產;「人」是萬物之靈,要順天地化育萬物。
    “三才”這個概念,來自於周易的說卦。《易經》里講,"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剛與柔;立人之道,曰仁與義。"(註:"易"是什麼呢?古時候聖人在創製易的時候,就是要用它來說明自然界最基本的的變化規律是什麼。古人確定天的道理是陰和陽,地的道理是剛和柔,人的道理是仁和義,這個就叫"三才。")從這一句可以看出,我們的祖先很早以前就把“天,地,人”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這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板書“天人合一”), 現在,隨着科技智能的發展,人類逐漸喪失對自然的敬畏之心,破壞自然,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越來越盛,從而遭受自然的懲罰,因此“天人合一”在現代仍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對應着“三才”,我國古代還有“三大”(板書:“三大”)一說,請大家猜猜是什麼?(答案:天大,地大,人大);
【討論】人真的能有天地那麼大嗎?
    雨果的一句詩:“世界上最遼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遼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遼闊的是人的心靈。” 人的心靈可以比天地更廣闊,人的志向也可以比天地更遠大,那麼【提問】你的遠大志向是什麼呢?
總結:“天人合一”另一重含義是告訴我們不要輕視自己的力量,我們要努力探索自然,認識自然,以自然為師,在自己的內心建設一個和天地一樣廣闊豐富的世界
三光者 日月星:三種光明的來源是指太陽,月亮和星星。
【提問】日月星辰有哪些重要作用?(光有什麼作用?)人會“發光”嗎?
這兩句講的是自然界的情況。具體到人類社會,有沒有可以用"三"打頭來講非常重要的內容呢?有。
三綱者 君臣義 父子親 夫婦順:什麼叫"綱"?"綱"實際上最早的意思是漁網上面那根最粗的繩子。打魚的網撒下去,有一根最粗的繩子,下面串着一根根網眼線。拎着這根繩子一撒,網就撒出去了,一收就能把網給收回來了。這個是"綱"。"三綱"就是維持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三種倫常關係,就是君臣之間有道義,父子之間有親情,夫妻之間能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後面的十義還會提到,這裡不作詳細講解)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時 運不窮: 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環運轉,永不止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變化是因為地球繞著太陽公轉的關係。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時 運不窮: 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環運轉,永不止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變化是因為地球繞著太陽公轉的關係。
【提問】:四個季節分別有什麼特點?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麼?
總結:四季變化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有重要影響,同時也讓我們的世界更豐富多彩,對於自然我們也要心懷感恩之心(與上節課的“感恩”主題相呼應)
曰南北 曰西東 此四方 應乎中: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都以中央為準互相對應。如果沒有中心,就沒有東西南北,因此中心移動,方向也跟著改變。
<內容小結,並齊誦一遍句子>
擴展知識: 古代的星象劃分法(15-20')——此處內容略
     齊誦古詩“迢迢牽牛星”
5. 複習(3'):
誦讀新學的句子,齊誦已學的所有句子
總結
    在中國文化傳統中,"三"這個數字具有特殊的含義。從天地自然到社會家庭,在《三字經》中,一個"三"字,就像一根絲線,串起了許多知識和思想的珍珠,而這樣一根傳統文化的項鏈,至今閃耀着智慧的光芒。從“三”開始,我們學習了傳統文化中“三才”“三大”的重要概念,了解到“天人合一”的思想,還從“三光”學習了一點古代天文學知識,知道咱們的祖先以星官的方式認識星星,並通過二十八星宿來記錄日月,行星的運動變化
附件:
1.《中國古代星象劃分法》和《中國星空隱藏着怎樣的奧秘》


國學啟蒙之《三字經》——第五講、第六講編輯

一、授課目標
1.熟練誦讀《三字經》的新句子:“曰水火,木金土”至“乃九族,人之倫”
2.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幾個重要概念:五行,五常,六穀,六畜,七情,八音,九族
3.感受“誠信,承諾”和“知音”的力量
二、授課基本內容
第一節課:
誦讀《三字經》里的新句子:“曰水火,木金土”至“此六畜,人所飼”
解釋 五行 五常 六穀 六畜
講歷史上一個有關信任和承諾的小故事:情同朱張
第二節課:
1.誦讀《三字經》里的新句子:“曰喜怒,曰哀懼”至“乃九族,人之倫”
2. 解釋 七情 八音 九族
講一個關於知音的故事:伯牙斷琴

三、授課提綱
課前準備:黑板上板書本節課講授的新句子
第一節課:
1.複習前兩節課的內容,了解孩子們對上次課內容的掌握情況(10分鐘)
2.導入:<<三字經>>講完“三”和“四”,自然要接着講“五”和“六”
3.誦讀新句子(3-5分鐘)
先掃除生字:請學生指出生字,老師把讀音標註在黑板上,解釋字義,此課生字比較多,要多讀幾遍,便於記憶
然後朗讀:第一遍請1個學生上台領讀;第二遍集體誦讀;
如果因生字讀得不流暢,可以變換方式多讀兩遍
4.解釋概念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物質的運動,起源於非常樸素的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古人用來五行的觀念來解釋變幻無窮的一切事物,對傳統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影響非常大,現在也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比如福娃的設計就包含五行的元素);

五常:為人處世方面五種最重要的東西:仁指仁愛,義指得體,禮指合乎規範,智指明辨是非,信指專一守信。智和信要以仁、義、禮為前提,才可以成為優秀的品質,所以說“不容紊”。這五種品質現在仍然重要嗎?(可以請孩子們聯繫實際生活講一講)

六穀:人們種植的幾種糧食作物:稻:即大米;梁:高粱,小米(粟);菽:大豆;黍:黃米(粘的);稷:黃米(不粘的);麥:大麥,小麥;人們常說的“五穀”是更早的提法,沒有包括稻,因為很古的時候北方沒有稻子。現在,除了黃米,其他幾種作物仍是我們不可缺少的糧食。

六畜:我們的祖先早在遠古時期,根據自身生活的需要和對動物世界的認識程度,先後把馬、牛、羊、 雞、狗和豬進行飼養馴化,經過漫長的歲月,逐漸成為家畜。【討論】六畜的作用分別是什麼?現在,馬的作用已經減弱,其他幾樣還是很重要哦。

再次集體誦讀一遍(可選)

內容小結:這幾句介紹了組成萬物和為人處世的五種重要的東西,以及人們賴以生存和生活的六種重要主食和家畜。

5.講“情同朱張”的故事 (板書:情同朱張,東漢,南陽,朱暉,張堪)
故事梗概:東漢人朱暉很講信義,朋友張堪生前曾囑託他照顧張的妻兒,張堪死後,朱暉就恪守承諾,年復一年地資助張堪的妻兒,並把太守獎勵給他兒子當官的機會給了更具才能的張堪的兒子。

6.總結與回顧(5分鐘)
回顧五行,五常,六穀,六畜的概念,強調其重要性;
說明我們要像朱暉那樣,為人誠信,重視承諾,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
集體誦讀一遍新授的句子。

補充:守信故事:宋濂守信求學問

在如今我國初中的語文教材里,有一篇課文《送東陽馬生序》,作者宋濂談到了他年輕時勤奮而艱苦的求學生涯,寫得十分感人,給讀者許多教益。

宋濂(公元1310~1381年),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今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人。明太祖朱元璋剛建立明朝,就召宋濂到京城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任他為翰林院編修、學士承旨,明朝許多廟堂典冊文字、開國功臣的神道碑文等,都出自宋濂的手筆。他被明太祖稱為“開國文臣之首”。

宋濂所寫的文章,文筆樸實而文采飛揚,淺顯易懂而底蘊深邃,從《送東陽馬生序》一文就可見一斑。那麼,他出色的學問是怎麼來的呢?

宋濂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家境貧寒。但他自幼就很好學,喜歡讀書。因為家裡太窮,沒有錢買書,他就想盡辦法去向別人借書來讀。有一次,他借到一本好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全抄下來。借書的期限已經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寫。時值滴水成冰的寒冬臘月,夜色越深天氣越冷,北風從窗隙、門縫望屋裡鑽,他被凍得直顫抖,握筆的五個手指都無法屈曲了,硯台里的墨汁凝成了堅冰。他呵呵手指,又呵呵墨汁,還是埋着頭在微弱的燭光下一字一字地抄書。

他母親看到兒子那個模樣很心疼,就勸他說:“孩子,都半夜了,這麼寒冷,天亮了再抄吧!別人又不是等着看這書。”宋濂說:“借書的時間明天就到了呀!”母親又說:“遲一兩天再還,主人也不會怪你的。”宋濂抬起頭來,很認真地說:“不!不管人家怪不怪我,借書到了期限就要還,下次我再要借書就不難了。我要講信用,不能失信於人。”說完他又不停手地抄着,一直抄到天亮,終於把書抄完了。天一亮,他把原書包好,出門踏着滿地的冰雪,跑着還書去了。這時,母親睡了一覺醒來,看著兒子的背影消失在風雪中。

天長日久,由於宋濂每次借書都能按時歸還,從不違約,人們都很樂意借書給他。而他在讀書、抄書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東西,增長了不少知識。

宋濂越來越感到自己知識的欠缺,為了增加學問,他就四處去訪友拜師。只要一聽說哪裡有出名的學者,他就想辦法請教,即使路程很遠,也要徒步前去登門求益。當時浙東一帶的大儒吳萊、柳貫、黃溍等人,都成為了他的老師。那些老師都很喜歡和賞識這個虛心勤奮的學生,樂意教導他,使他的學業大長。

有一次,宋濂要去遠方一百多里外的山區,向一個著名學者拜師,並約好了見面的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了鵝毛大雪,原野上白茫茫的一片。天剛蒙蒙亮,他收拾書箱準備上路時,母親很驚訝地說:“這樣寒冷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呢?再說,你的老師住在山裡,那裡早已大雪封山了,他恐怕也關門不授徒了。你穿這一件舊棉襖,也抵不住深山的嚴寒啊!”

宋濂說:“娘,我跟老師約好今天下午行拜師禮的。我不早點動身,會誤了拜師的時間,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的不禮貌、不尊重,要是老師因此不再接納我,那還是我的損失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說完,他背起書箱,迎着紛飛的雪花出了門。

一路上,宋濂踩着積雪,雙腳陷進深深的雪窩裡,拔出來要費渾身的力氣,每一步都走得很艱難,可是他頑強地前行着。進入深山後更難走了,沒有路,漫山滿壑都是幾尺厚的雪,只能探索着走,一不小心就可能一腳踩空,摔到山溝里。他小心翼翼地探着腳步,摔倒了就重新爬起,滾成了一個雪人。山裡凜冽的寒風把他的臉吹得紅通通的,像有鋒利的刀子在割,露在外面的肌膚凍得裂開了縫,抓着書箱繩的雙手,早已沒有任何知覺了……

午後,當這個全身僵硬的“雪人”出現在那位學者面前的時候,正在擁着火盆向暖的學者吃驚得愣住了;隨後他慌忙把宋濂拉進門,感動得眼眶也紅了,聲音顫抖地說:“你真是個不簡單的年輕人!你這個學生我收定了!你如此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大出息!”

後來,宋濂果然有大出息,成為了明代初期最著名的文學家。

--------------------------------------------------------------------------------------------------------------------------------------------

課前準備:黑板上板書新授的句子
第二節課:
1.導入
2.誦讀新句子(3分鐘)
先掃除生字:請學生指出生字,老師把讀音標註在黑板上;
然後朗讀:第一遍請1個學生上台領讀;第二遍集體誦讀;
如果因生字讀得不流暢,可以多讀一遍
3.解釋概念(7分鐘)
七情:喜悅,憤怒,哀傷,恐懼,喜愛,憎惡,慾望是人們與生俱來的七種情感,要正確對待。請學生上台表演這種情緒,並說一說感受到這七種情緒的事情;

八音:中國傳統樂器的一種分類法,按照製成樂器的材料為分類標準,始於周朝。匏:葫蘆製作的吹奏樂器,比如笙;土:陶土製作的樂器,比如塤;革:皮革製作的樂器,比如鼓;木:木頭製作的打擊樂器,比如木魚;石,玉石製作的打擊樂器,比如磬;絲:通過絲弦發聲的演奏樂器,比如琴,瑟;竹:竹製樂器,如笛子,簫

[吹牛皮的來歷]牛皮與八音有關,是指鼓,吹牛皮就是指吹鼓,所以吹牛皮的本意是講的事不搭調,是否誇大事實倒在其次。

九族:上至高祖下至玄孫的九代直系親屬關係;古時候,一個人如果犯了罪,可能要株連九族


4.欣賞一個千古傳誦的故事:伯牙斷琴(板書:俞伯牙,鍾子期,知音,春秋戰國,楚國)(10分鐘)
導入: 《流水》一曲被錄入美國“航天者”號太空船上攜帶的一張鍍金唱片上,於1977年8月22日發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級生物傳道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傳說《流水》一曲是由春秋時期的音樂家伯牙創作的。
講述伯牙絕弦謝知音的故事
朗誦古文:老師領讀一遍,學生自己朗讀一遍

5.總結與回顧(5分鐘)
回顧七情,八音,九族的概念,強調要正確對待各種情感,音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要記住伯牙斷琴這個動人的故事
簡單介紹下次課的內容
集體誦讀新授的所有句子


國學啟蒙之《三字經》——第七講、第八講編輯

一、課題:五倫十義
二、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原文,熟讀成誦,積累語言。
2、引導學生體會其中含義,受到儒學經典熏陶,弘揚民族文化。
3、樹立學生團隊意識,紀律意識、合作意識、互助意識。
4、引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領會文中所要求的道德禮義。
5、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了解社會。
三、課型:新授課
四、課時:2課時
五、教學重點:
本節課以將人與人相處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十各優良品德教授給學生為宗旨,力圖使其在得到教育後能夠身體力行地將此優良傳統發揚。教學重點在於讓學生懂得十義,學會十義,發揚十義。
六、教學難點:
如何讓學生深刻地記住十義的概念以及發揚十義的重大意義。
七、教學過程:
課前發放教學資料給學生。
團隊機制
建立“我的團長我的團” 師生關係。以民主選舉形式任命其中一名同學為“副官” ,幫助教師(團長)管理學生紀律。整體課程貫穿軍隊制度(包括戰友互助、先舉手再發言、合作精神、獎勵制度等)。將“十義”與軍紀相融合,鼓勵學生自主完成教學任務。
引入新課
上一堂課講了“五常”,提問學生:是哪“五常”?(仁義禮智信)由此引入“義”的概念。今天的課程是對“仁義禮智信” 中“義”的一個分解教授。本節里古人提出的“十義”,這是處理各種相互關係的準則,乃至今日這些準則仍是維持社會安寧、推動社會發展的保證。
進入新課
讓學生熟悉課件內容,確認不熟悉的字詞,由教師更正。確認學生完全掌握生字詞後進入跟讀階段。
跟讀完畢,學生已基本掌握教學內容及發音。進入講義階段。
引入課題——五倫十義
五倫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古代,現代是團長與兵的關係),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前面三種是家庭關係,後面兩種是社會關係,這是人與人之間不能脫離的最基本的關係。五倫之中每一倫都是一體兩面,五對十面就是十義,也就是十條義理的意思。(太極的淵源)先從第一句講起。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
“父子”字面意思理解為父親和兒子,延伸的意思即是父母子女,也就是家庭關係,父子一體為一太極,佔一個恩字,父要念子之恩,子女是祖先的遺德,是自己的分身,是自己生命的延續。同樣,子女要感父母之恩,父母有養育之恩,沒有父母就沒有自己的再造。父子雙方都能知恩報恩,果報就是父慈子孝,這是自然的。(插入母親救嬰兒的故事,震撼學生;插入動物界愛子女、子女反哺的小故事,豐富學生自然知識。)
提問學生:為什麼先講父母子女的關係?
教授孝為先的道理。
提問學生:你是如何孝順父母的?
夫婦即是夫妻,夫婦之間是一體為一太極,佔一個從字,兩人不背逆謂之從,也就是《論語》裡面說的“夫唱婦隨,婦唱夫隨”。如果夫妻之間沒有原則性分歧,丈夫倡導的妻子一定要擁護,妻子倡導的丈夫也同樣要擁護,特別是當著第三者(當著孩子或外人,不是插足的第三者),夫妻一定要一致對外,有分歧、有意見回去再討論。但當著外人夫妻之間不能拆台,這是夫妻和合的基本原則。夫妻本是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當著外人貶低自己的配偶,別人一定看不起你。相反如果你能處處維護自己配偶的榮譽,別人一定尊敬你。
提問:你的父母相處和諧嗎?(考慮到會有否定答案則適當引導。)
兄弟之間是一體為一太極,原則是“兄友弟恭”,做兄長的要友愛、關心弟弟,(可以舉學生中的例子)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長。兄弟之間有直接的血緣關係,如能兄友弟恭,長惠幼序,兄弟之間自然就會和睦友愛,父母看到必然欣慰歡喜。法昭禪師有詩:“同氣連枝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少,能得幾時為弟兄”?漢朝田真兄弟三人因分家生隙,財產遂均分三份,堂前一株紫荊樹也要鋸成三段。當日天晚決定次日動手,哪知當天夜裡紫荊樹就死了。次日三兄弟見之大驚,痛悔人不如物,決定不分家了,那棵樹又活了。(還可以引入雙胞胎的心電感應等故事)
提問:請學生講一個與兄弟姐妹和諧友愛的故事。

課間休息

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
朋友之間是一體為一太極,原則是“朋誼友信”,朋友之道講究信與誼二字,彼此推心置腹,誠信有義,才是真朋友。但是朋友相處切記要知止,要恰到好處,要保持距離。距離才能產生美,所以孔子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朋友之間是一體,是指理體而言,不是在事項上兩個人穿一條褲子都嫌肥,物極必反,這就快臭了。現代社會是工商時代,凡事都是利字當頭,無利不早起。這是交易之道,與交友之道有天壤之別。
孔子在《論語•季氏篇》中提出:“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你交的朋友講直話、能原諒人、知識淵博,就是益友;反之,你的朋友性格怪異、個性軟弱、專門說你愛聽的話,就是損友。
講述一個半朋友的故事。一個父親教育自己的兒子如何交朋友。
從前有一個仗義的的廣交天下豪傑的武夫。他臨終前對他的兒子說:“別看我自小在江湖闖蕩,結交的人如過江之鯽,其實我這一生就交了一個半朋友。”
兒子納悶不已。他的父親就貼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後對他說:“你按我說的去見我的這一個半朋友,朋友的要義你自然會懂得。”
兒子先去了父親認定的“一個朋友”那裡。對他說:“我是某某的兒子,現在正被朝廷追殺,情急之下投身你處,希望予以搭救!”這人一聽,容不得思索,趕忙叫來自己的兒子,喝令兒子速速將衣服換下,穿了這個並不相識的“朝廷要犯”身上,而讓自己的兒子穿上“朝廷要犯”的衣服。
兒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關的時候,那個能與你肝膽相照,甚至不惜割捨自己的親生骨肉來搭救你的人,可以稱做你的一個朋友。
兒子又去了他父親說的“半個朋友”那裡,抱拳相求把同樣的話說了一遍。這“半個朋友”聽了,對眼前這個求救的“朝廷要犯”說:“孩子,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這裡給你足夠的盤纏,你遠走高飛快快逃命,我保證不會告發你……”
兒子明白了:在你患難時刻,那個能夠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你的人,可稱做你的半個朋友。
那個父親的臨終告誡,不僅僅讓他兒子,也讓我們懂得了一個交友的真理:你可以廣交朋友,也不妨對朋友用心善待,但絕不可以苛求朋友給你同樣的回報。善待朋友是一件純粹的快樂的事,其意義也常在此。如果苛求回報,快樂就大打折扣,而且失望也同時隱伏。畢竟你待他人好和他人待你好是兩碼事,就像給予和被給予是兩碼事一樣。你的善只能感染或者淡化別人的惡,但不要奢望根治。當然,偶爾你也會遇到像你一樣善待你的人,你該慶幸那是你的福氣,但絕不要認定這是一個常理。因為人生只有一個半朋友。

做遊戲:請兩位關係要好的同學上台,一名同學閉上眼睛,另一名同學引導其穿過過道。讓學生體會培養之間信任的感覺。
提問:學生認為該交什麼樣的朋友。
君臣之間是一體也為一太極,原則是“君敬臣忠”,做領導的要尊重你的部下,做屬下的要忠於自己的本位,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敬在內心,忠在行為,二者都不在嘴上,花言巧語沒用。你假裝為老闆幹活兒,老闆就假裝給你發薪水,反過來也一樣。孟子在《離婁篇》中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為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天理本就是一報環一報的。
講述紀曉嵐與乾隆的有趣之事。
講述軍隊里的服從命令的道理。
五倫十義,就是做人的十條大道,也是支撐一個人命運的十根柱子。明道才能行道,行道才能立命,命輪豎立起來了才能運轉。不明道、不行道,一輩子演了十個角色全部都演砸了,十根命柱都倒了,你的命運會是什麼結局,就不言而喻了。

本課程講義結束,帶領學生朗讀數遍。
帶領學生複習之前學過的內容。

八、作業布置

現場寫出假如你做老師會怎麼教學生。(了解學生意願)




國學啟蒙之《三字經》——第九講編輯

一、授課目標
1、知道“經子通——居上世”的準確理解,每個字的確切解釋;
2、了解中華民族文明的起源,知道“三皇”來歷,“炎黃子孫”的概念;
3、引導學生認知華夏子孫的歸屬感,民族榮辱的共同感。
二、授課基本內容
中華民族的世系沿襲歷史,古老而美好的神話
三、授課提綱
1,課前板書(從經子通到居上世)
2,複習上節課所學內容,“經”和“子”各所指什麼。(5分鐘)
3,講解新句:經子通,讀諸史。舉例說明,讀書做人做事循序漸進的道理。(5分鐘)
4,考世系,知始終。講解了解自己民族的歷史和世界歷史的重要性。(5分鐘)
5,自羲農,至黃帝。這裡將是全課的重點,將引入伏羲,神農和黃帝這三位上古時代的偉大人物。
給學生講到的上古神奇傳說有:華胥履大跡生伏羲
伏羲女媧繁衍人類
女媧補天
神農嘗百草
黃帝戰蚩尤
涉及到的關鍵知識點:
三皇
八卦
紅樓夢
結繩記事
神農架
炎黃子孫
龍的傳人
上下五千年(25分鐘)
6,號三皇,居上世。總結上古時代的三位偉大的傳說人物和“世系”沿襲,請學生思考:民族榮譽感,榮辱與共的親身感觸,找幾個學生體驗式發言。最後誦讀本課所學句子。(10分鐘)


國學啟蒙之《三字經》——第十講編輯

一、授課目標
教授三字經“唐有虞 號二帝 相揖遜 稱盛世 夏有禹 商有湯 周文武 稱三王”,講述上古賢王的事迹,讓同學們了解禪讓制,德政盛世,體會儒家對政治的理想狀態。
二、授課基本內容
唐有虞 號二帝 相揖遜 稱盛世 夏有禹 商有湯 周文武 稱三王
三、授課提綱
自我介紹
1.複習第一節課內容,並朗讀本節課內容
2.讓同學們選舉一個班長,在選舉班長的過程中,讓同學們列舉自己的優點,能夠擔當班長的理由。引出堯舜的故事和禪讓制。
3.講堯禮賢下士和考驗舜並最終讓位於舜的故事,以及舜在逆境中表現出的仁慈與孝義。讓同學對比大家對事務的觀點對家人的態度與聖人所傳達的處世之道的差距。並着重強調孝道與仁慈。
4.繼續講大禹治水,商湯伐夏和周文武王伐紂的故事,大禹因公廢私、堅忍不拔的民族精神,但是大禹也是禪讓制的終結,歷史進入世襲制。講述夏桀商紂的故事對比賢王的處世之道。
可以將商都洛陽鄭州東周都成西安西周都城洛陽和同學們的家鄉聯繫起來,引發同學共鳴便於記憶;
同時,有些同學可能聽過封神演義,試着讓同學講述這段故事的梗概。
5.遊戲:寫幾個簡單的甲骨文,讓同學們猜,勁兒引出夏商周的文化概述。
6.再回到班長的選舉,改為列舉他人的優點,最終認為誰更適合擔當的職位,鞏固同學們對任人為賢的認識。
7.總結
三皇五帝;禪讓制;家天下;干支紀年紀日法;甲骨文



國學啟蒙之《三字經》——第十一講編輯

一、授課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原文,熟讀成誦,積累語言。
2.了解中國古代史的傳承,樹立民族意識、愛國意識。
3.讓學生記住各個朝代的基本信息、重要人物及相關文化知識。

二、教學難點及重點
對這一階段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記憶,道理的領會。
對於朝代更替以及眾多事件和人物的記憶。
三、授課基本內容
課前發放課件給學生。(助教協助)

建立班長輪值機制。(上一堂課試驗比較成功,考慮使用。)
強調背誦的任務,告訴學生會在第二節課的末尾進行背誦小擂台遊戲。
規則如下:全班同學分為兩組(數量均等),遊戲時每組選擇2到3名同學參與背誦。背誦內容為這兩課時的內容。比賽結束後背誦較好的組隊獲得表揚。如無意外,背誦小擂台將成為長期使用的教學內容,所以會製作比賽結果表,每節課獲得勝利的同學將得到小紅花一枚,並貼在比賽結果表上。(1’)

導入新課(評書講歷史)

上回說到三皇開創文明,兩帝施行禪讓,夏禹治水、商湯滅桀,周王滅紂。
提問學生:誰還記得三皇兩帝是誰?有什麼故事?(3’)
歷史的車輪不斷的前進,今兒我們繼續指點江山,再回過頭看看那繁榮的夏商周三代歷史。
講授: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
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周轍東,王綱墮。逞干戈,尚遊說。
下面請同學們看一下第一頁課件。選擇兩名學生領讀兩遍新內容,讓學生熟悉字詞讀音及字面意思。(2’)
這一段是對上節課所學內容的擴展。我們怎麼看待這三個朝代的更替呢。
一邊做板書演示一邊引導學生回憶此三代的傳承,利用小規律幫助孩子記住這四句的內容。(5’)
周朝處穿插姜子牙釣魚的故事(如學生知道可請學生講解)。
話說姜子牙(姜尚)渭河邊釣魚,但他的魚鉤卻是筆直的,上面沒有魚餌,還釣在離地三尺高的地方。其實他不是真的在釣魚,而是在釣王侯。這一天天朗氣清,姜子牙又在江邊垂釣。慢慢地他的名聲就傳到稽昌耳中,稽昌派兵去請,姜公不理。稽昌又派官員去請,姜公不理。稽昌覺得必是賢人,便帶了禮物、換洗後來到江邊見姜公。姜公很高興,但又提了個要求,要求周文王稽昌親自來拉自己坐的車。周文王二話不說拉起就走,走到800步的時候實在走不動了,姜公便說:大王一向敬仰賢德,能夠放下尊駕,那我姜公保你王朝800年,這便有了800年的周朝史。姜公為周公出謀劃策,建設國家,幫助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滅了商紂。(2’)
引導學生朗讀幾遍,熟悉內容。(2’)

由周朝的逐漸衰弱引入到春秋戰國時期。
教授:
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

在春秋戰國的標示下列舉這一歷史階段的重要人物及重大事件。
春秋(前770年到前476年)
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建立東周
前7世紀前半葉,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
前7世紀中期,齊桓公葵丘會盟,成為中原霸主
前7世紀後期,晉楚城濮之戰,晉大敗楚國,晉文公成中原霸主
前6世紀初,晉楚爭霸,楚大敗晉國,楚莊王稱霸中原
春秋晚期,吳越爭霸。前5世紀初吳王夫差滅越王稱霸
前5世紀初,越王勾踐滅吳稱霸

依照上述傳承通過板書右面的地圖來講解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位置,強調中原地區的重要性。
春秋時期開始了諸侯爭霸。簡要介紹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用做好的五霸圖給同學演示。(2’)
春秋時期由於權利的紛爭,文化方面也出現了繁榮的景象。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這一誕生了。我們知道孔子有很多非常好的教育方面的名言。話說孔子曾經拜過一位七歲孩童為師。
一天,孔子乘着一輛馬車周遊列國。來到一個地方,見有一孩子用土圍成了一座“城”(板書配合),坐在裡面。孔子就問:“你看見馬車為什麼不躲開呀?”
那孩子眨了眨眼睛回答:“咱說您孔老先生上曉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見您卻並不怎麼樣。因為自古到今,只聽說車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車子的道理呢?”
孔子愣了一下,問:“你叫什麼名字?”
孩子答道:“我叫項橐。”
孔子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連串問題來難項橐:“你的嘴很厲害,我想考考你——什麼山上沒有石頭?什麼水裡沒有魚兒?什麼門沒有門閂?什麼車沒有輪子?什麼牛不生犢兒?什麼馬不產駒兒?什麼刀沒有環?什麼火沒有煙?什麼男人沒有妻子?什麼女人沒有丈夫?什麼天太短?什麼天太長?什麼樹沒有樹枝?什麼城裡沒有官員?什麼人沒有別名?”(此處與學生互動,板書配合)
問完,孔子盯着項橐露出微笑。
項橐想了想說:“您聽着——土山上沒有石頭,井水中沒有魚兒,無門扇的門沒有門閂,用人抬的轎子沒有輪子,泥牛不生犢兒,木馬不產駒兒,砍刀上沒有環,螢火蟲的火沒有煙,神仙沒有妻子,仙女沒有丈夫,冬天白日里短,夏天白日里長,枯死的樹木沒有樹枝,空城裡沒有官員,小孩子沒有別名。”
孔子大驚,這孩子竟智慧過人!
項橐這時不容孔子多想,反問他說:“現在輪到我考您了——鵝和鴨為什麼能浮在水面上?鴻雁和仙鶴為什麼善於鳴叫?松柏為什麼冬夏常青?”
孔子答道:“鵝和鴨能浮在水面上,是因為腳是方的;鴻雁和仙鶴善於鳴叫,是因為它們的脖子長;松柏冬夏常青,是因為它們的樹心堅實。”
“不對!”項橐大聲說,“龜鱉能浮在水面上,難道是因為它們的腳方嗎?青蛙善於鳴叫,難道是因為它們的脖子長嗎?胡竹冬夏常青,難道是因為它們的莖心堅實嗎?”
孔子覺得這孩子知識淵博,連自己也辯不過他,只得拱拱手連聲道:“後生可畏,後生可畏!”駕着車繞道走了。(3’)
這一故事在我們三字經後面的勸學部分還會再次學到。它不僅反應了古代兒童的聰明好學,更反應了古代人的求學態度。孔子這樣的聖人都可以為一個七歲的小孩子而躬身,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加謙虛地向別人學習呢?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勞動人民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為我們後世創造了眾多寶貴遺產。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在天文物理等方面就已十分優秀。
《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於北斗”。這是世界上公認的最早一次關於哈雷彗星的記錄。它比歐洲早六百多年。
哈雷彗星在古代被認為是不詳的物體,又被稱為掃把星,每76年才能看見一次。(演示課件)我國建築業的祖師爺魯班也是春秋末年人,他為人們創造了許多生產工具,如鋸、刨子、石磨、木鳥、雲梯、立體石刻地圖。現在建築業還會辦法魯班獎給建築業的優秀人士。魯班的妻子云氏也是以為能工巧匠,據史書記載,傘就是她發明的。(演示課件)(2’)
此時到了戰國時期,便有了七雄(配合板書上的地圖進行簡介)
戰國(前475年到前221年)
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
前4世紀中期,魏齊桂陵之戰和魏齊馬陵之戰
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秦國獨霸

通過地圖簡要介紹戰國概況。(4’)
介紹戰國時期的文化。包括屈原投汨羅江的故事、扁鵲發明四診法
司南的發明。(演示課件)
司南的發明應該在春秋戰國時期。
古代人發現一種可以吸鐵的石頭,並能指示南北,於是人們把它打
磨成一把勺子,放在一個四周寫滿天干地支(與三字經之前的課程結合)的方盤上,便可通過司南來辨別方向,司就是指向的意思。
提問:為什麼是勺子的形狀?(鼓勵學生髮揮)
答案:因為勺子像北斗七星。插入本周四凌晨6時北斗星導航衛星在西昌發射基地順利升空的新聞。(演示課件)

春秋戰國時期的許多故事都被後人編成了成語,將以下成語(已編寫成學生課件)留給學生自己課下搜索,了解故事內容。
退避三舍、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卧薪嘗膽、老馬識途、負荊請罪、紙上談兵、圍魏救趙、胡服騎射、竊符救趙、毛遂自薦、懸樑刺股、一鼓作氣、千金買骨、驚弓之鳥、高山流水


講授:
嬴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

通過長城、兵馬俑引出秦統一六國。簡要介紹秦始皇。播放木偶劇,演繹秦始皇功勛。播放前將問題留給學生,秦始皇統一六國都做了什麼重大的事情。看完木偶劇後請同學回答(配合課件示意)。(5’)
但秦始皇也有他的過,那便是焚書坑儒。
秦始皇一生可謂建工偉業,那麼到了他的兒子胡亥這裡,又到了滅亡的時候。農民起義在先,劉邦項羽舉兵在後,秦朝滅亡後,劉邦項羽反目,開始了楚漢之爭。公元前206年,劉邦攻佔咸陽,秦滅亡。秦亡之後,形勢發生急劇變化。誰來執掌國家政權,成為亡秦主力項羽和劉邦兩個集團的主要矛盾。根據楚懷王“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劉邦自然要求踐約稱王。項羽雖不是先入關者,但是在殲滅秦軍主力、推翻秦朝統治的戰爭中,實際上發揮着主要作用。他以“定天下者”自居,認為楚懷王是項梁所立,沒有戰功,無權主約。不久,劉邦和項羽,為了爭做皇帝,進行了長達四年的戰爭,史稱“楚漢之爭”。此處加入四面楚歌的故事(3’)

秦朝時期的許多故事都被後人編成了成語,將以下成語(已編寫成學生課件)留給學生自己課下搜索,了解故事內容。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



講授:
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

仍然通過板書演示朝代更替。(2’)
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建漢,史稱西漢;強調都城定在長安,長安為六大古都之一。漢朝發展繁榮,之前的朝代都是局限於中原地區,漢朝已開始與外國交往。最著名的與外族交往的事例就是昭君出塞。
呼韓邪單于率眾遷至漠南,接受左伊秩訾“事漢則安”的建議,決定投靠漢朝。漢宣帝甘露三年(前51)他親來長安,謁見宣帝,“朝天子於甘泉宮。漢寵以殊禮,位在諸侯王上”,並“賜以冠帶、衣裳、黃金璽”(《漢書•匈奴傳》),承認他是匈奴的單于。漢宣帝派軍隊北上“留衛單于,助誅不服”,還供給他大量糧食。呼韓邪單于的勢力逐漸恢復。郅支單于感到難以控制局勢,乃率部西去。漢元帝永光元年(前43),呼韓邪北歸單于庭,臨行前,他同漢朝使者約定“漢與匈奴合為一家,世世毋得相詐相攻”(《漢書•匈奴傳》)。
漢元帝竟寧元年,“單于復入朝,禮賜如初,加衣服錦帛絮,皆倍於黃龍時。單于自言願婿漢氏以自親。元帝以後宮良家子王嬙字昭君賜單于。單于歡喜,上書願保塞上谷以至敦煌,傳之無窮”(《漢書•匈奴傳 》)。

兩漢時期,中國與西方之間的交通也日益發達,古代世界的東方與西方的幾個文明地區聯繫起來。中國的絲綢馳譽世界,中國被稱為“絲國”,中西交通線也被稱為“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板書演示)。(2’)

由於兩漢時期開放的發展模式使得文化也出現了空前盛世。
張衡與地動儀(演示課件)
據《後漢書•張衡傳》記載,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圓徑八尺”,“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圓蓋,儀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龜、鳥、獸等圖形。儀器的內部中央有一根銅質“都柱”,柱旁有八條通道,稱為“八道,還有巧妙的機、關。樽體外部周圍有八個龍頭,按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布列。龍頭和內部通道中的發動機關相連,每個龍頭嘴裡都銜有一個銅球。對着龍頭,八個蟾蜍蹲在地上,個個昂頭張嘴,準備承接銅球。當某個地方發生地震時,樽體隨之運動,觸動機關,使發生地震方向的龍頭張開嘴,吐出銅球,落到銅蟾蜍的嘴裡,發生很大的聲響。於是人們就可以知道地震發生的方向。
提問: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為什麼用龍和蟾蜍做裝飾?
答案:地動儀上的龍代表“地震雲”,因為龍從雲,“地震雲”的形狀和龍很像;而下面的蟾蜍自然是代表地震之前動物騷動的現象和常識(讓學生們想想地震前一些動物的反應。蜜蜂群遷、牛羊不進圈、魚躍水面、蟾蜍和蛇紛紛出動、狗吠等)

蔡倫與造紙術(演示課件。甲骨文——竹簡——帛書——紙張的製作過程)
華佗與麻沸散、針灸、五禽戲(演示課件。五禽戲)
佛教道教產生(演示課件。主要人物、口號、標誌等)
司馬遷作史記(演示課件)(6’)

漢朝在漢獻帝這一輩又滅亡了,一共經歷了400年之久。

漢朝時期的許多故事都被後人編成了成語,將以下成語(已編寫成學生課件)留給學生自己課下搜索,了解故事內容。
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總結:回顧我們今天講得內容。我們知道一個武俠電影里常說的話,這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想要經營好一個國家以及它的人民,就一定要是一個賢德的人。(1’)

背誦環節:(如還有時間的話)
邀請一位同學背誦本課時學習的第一句話,背誦後請他點名另一個同學背誦第二句話,依此類推。(5’)




國學啟蒙之《三字經》——第十二講編輯

一、授課目標
1.在熟練朗讀《三字經》原文的基礎上達到背誦的程度
2.初步了解我國歷史發展的脈絡和歷代的主要人物及事件
3.知曉一些歷史文化知識,從而開拓學生們的視野。
二、教學難點及重點
1.教學重點:在理順歷史發展頭緒的基礎上,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發展趨勢通過朝代的更迭闡述出來,從而讓學生們知道民族的分裂和融合促進了當時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2.教學難點:怎樣才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分久必合,和久必分”的歷史發展趨勢傳達給學生。
三、授課基本內容
1.《三字經》的新句子:“魏蜀吳”至“失統緒”。
2.根據句子,講解朝代的更易,理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規律
3.介紹一些歷史文化知識及個朝代相關的歷史人物及事件。
四、授課提綱
1.發給學生課件讓學生了解一下要講解的內容

2.沿襲上幾堂課的作法,找一位同學作班長(選一個不太活躍的同學,調動一下他的學習積極性)。提醒同學不要忘記課尾小擂台的遊戲。(1’)

3.導入(2’)
選擇題:有誰知道我們現在的社會是什麼社會?
A 資本主義社會 B 封建社會
C社會主義社會 D 奴隸社會
(答案:社會主義社會)——擴展四種社會基本形態:原始社會【人類形成的初期上古神話、三皇五帝一直到夏,不屬於基本社會形態】奴隸社會【我國的奴隸社會是從夏到上堂課講的春秋末期結束也就是公元前476年,大約1600多年的時間。】封建社會【戰國時期我國正式進入了封建社會一直到辛亥革命才結束君主專制制度,經歷了2000多年的歷史。】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那麼我們就接着上堂課的內容,繼續領大家穿越時空隧道,到封建社會的歷史長河中遨遊一番吧!
4.誦讀新句子(3')
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興高齊。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
【讀2遍:第1遍,老師領讀,讓學生們讀准字音。第2遍,找一個學生上台讀一遍,看看學生們是否讀准了字音並加深對句子的印象。】

5.講解句子,闡釋概念,擴展知識(25-30’)

A 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10-13’)
提問:誰知道我國的四大名著是什麼?【找一個學生作答】
答案:《紅樓夢》曹雪芹 《水滸傳》施耐庵
《西遊記》吳承恩 《三國演義》羅貫中
今天就和同學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其中一部名著《三國演義》里到底說得是哪三國吧。
板書 用三個圓形標示出魏蜀吳,讓學生猜一猜這三個圖形可以組成什麼圖案,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

劉備:(161—223),字玄德,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與關羽、張飛一道討黃巾軍有功,遂為安喜寨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幫助孫權大勝曹操於赤壁,入侵奪取益州與南中,自立為西蜀國王。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自稱漢皇帝,年號章武。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三,謚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
1、髀肉復生:後以此形容人長久安逸,壯志銷磨,無所作為。
2、求田問舍【說解】求田問舍,原是劉備說許汜為國士,處紛亂之世,而無效主之志,只知道買田置屋,為個人利益打算,沒有遠大志向。後以求田問舍形容專營私利而胸無大志之士。
3、三顧茅廬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4、如魚得水【解釋】好象魚得到水一樣。比喻有所憑藉。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很合適的環境。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有關劉備的歇後語】
1.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
2.劉備訪賢——三顧茅廬
3.劉備招親——弄假成真
4.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關羽:字雲長,東漢末年劉備麾下著名將領,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在《三國演義》中被描述為蜀漢五虎上將之首,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 佛教稱為“伽藍菩薩”,尊稱為“關公”。被後來的統治者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最後被封為“蓋天古佛”。《三國演義》中,有“千里走單騎”“單刀赴宴”“溫酒斬華雄”等佳話。
張飛:五虎大將之一,少時即與關羽共事劉備。在長坂坡當陽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五千精騎,公元221年為奪回荊州,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被部將范強(《三國演義》中誤寫作范疆)、張達刺殺,死時大約五十六歲。
⒈張飛吃豆腐——小菜一碟
⒉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⒊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5.張飛的媽媽——無事生非(吳氏生飛)
6張飛吃稱陀——鐵了心了

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琅邪陽都 諸葛亮的八卦衣,鵝毛扇。
證明其才得兩個實例:
神機妙算救後代
相傳,諸葛亮在臨死前對後代說:“我死後,你們中的一個將來會遇到殺身大禍。到那時,你們把房拆了,在牆裡面有一個紙包,有補救的辦法。”
諸葛亮死後,司馬炎打下天下當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員將軍是諸葛亮的後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馬炎找了個借口,把這個將軍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馬炎問:“你祖父臨死前說了些什麼?”這個將軍就一五一十地把諸葛亮的話說給他聽。司馬炎聽後,使命令上兵們把房子拆了,取出紙包。只見紙包裡面有封信,上面寫着“遇皇而開”。土兵們把信遞給炎,炎打開信,只見裡面寫道:“訪問後返三步。”0立即站起身退後三步。他剛站穩,只聽“咔嚓嚓”一聲響,炎龍案上面正對的房頂上,一根玉掉下來。把桌椅砸得粉碎。炎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反過來再看信後面寫道,“我救你一命,請你留我後代一命。”看完這封信,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後來.他把那個將軍官復原職。
草船借箭
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幹。一天周瑜在商議軍事時提出讓諸葛亮趕製10萬枝箭。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好,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事後請魯肅幫他借船、軍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一起去取箭。這天,大霧漫天,對面看不清人。天還不亮,諸葛亮下令開船,並讓軍士擂鼓吶喊。曹操只叫弓弩手朝來船射箭。船兩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下令回師,這時曹操想追也來不及了。10萬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經過後長嘆一聲:我真不如他!
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瞞。
華佗之死:( “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劑。創立了著名的五禽戲 被後世尊之為“外科鼻祖”)
原來,曹操早年得了一種頭風病,每次發作均頭痛難忍。請了很多醫生治療,都不見效。聽說華佗醫術高明,曹操就請他醫治。華佗只給他扎了一針,頭痛立止。曹操怕自己的病再發,就強要華佗留在許昌做自己的侍醫,供他個人使喚。華佗稟性清高,不慕功利,不願做這種形同僕役的侍醫。曹操幾次寫信要他回來,又派地方官吏去催。華佗又推說妻子病得厲害,不肯回來。曹操為此大發雷霆,不久,華佗被抓到許昌,為曹操治病。華佗診斷之後,說:“丞相的病已經很嚴重,不是針灸可以奏效的了。我想還是給你服麻沸散,然後剖開頭顱,施行手術,這才能除去病根。” 曹操一聽,勃然大怒,認為華佗要謀害他,就把這位在中國醫學上有傑出貢獻的醫生殺害了。
曹沖稱象(13歲就死了)
有一次,東吳的孫權送給曹操一隻大象,曹操十分高興。大象運到許昌那天,曹操帶領文武百官和小兒子曹沖,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沒有見過大象。這大象又高又大,光說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麼粗,人走近去比一比,還夠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對大家說:“這隻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們哪個有辦法稱它一稱?” 嘿!這麼大個傢伙,可怎麼稱呢!大臣們紛紛議論開了。
一個說:“只有造一桿頂大頂大的秤來稱。”
另一個說:“這可要造多大的一桿秤呀!再說,大象是活的,也沒辦法稱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塊兒稱。”
他的話剛說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大家說:“你這個辦法呀,真叫笨極啦!為了稱稱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嗎?”
大臣們想了許多辦法,一個個都行不通。真叫人為難了。
這時,從人群里走出一個小孩,對曹操說:“爸爸,我有個法兒,可以稱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愛的兒子曹沖,就笑着說:“你小小年紀,有什麼法子?你倒說說,看有沒有道理。”
曹沖把辦法說了。曹操一聽連連叫好,吩咐左右立刻準備稱象,然後對大臣們說:“走!咱們到河邊看稱象去!”
眾大臣跟隨曹操來到河邊。河裡停着一隻大船,曹沖叫人把象牽到船上,等船身穩定了,在船舷上齊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條道道。再叫人把象牽到岸上來,把大大小小的石頭,一塊一塊地往船上裝,船身就一點兒一點兒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剛才刻的那條道道和水面一樣齊了,曹沖就叫人停止裝石頭。
大臣們睜大了眼睛,起先還摸不清是怎麼回事,看到這裡不由得連聲稱讚:“好辦法!好辦法!”現在誰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頭都稱一下,把重量加起來,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興了。他眯起眼睛看著兒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們,好像心裡在說:“你們還不如我的這個小兒子聰明呢!”
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二人輔佐。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起兵西進,收服甘寧,圍剿滅了黃祖。 同年七月,漢丞相曹操南下,豫州牧劉備大敗,曹操佔了荊襄後給孫權寫信,直意要取下東吳。東吳內部分為主戰和主和兩派,主戰以魯肅為首,主和以張昭為首。張昭在當時是很有說服力的,但孫權卻有意一戰。此時,魯肅從江夏帶來劉備軍師諸葛亮,表明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周瑜及時返回,說明投降曹操的種種弊端,說明戰有望獲勝。孫權果斷決定,以周瑜為主帥,出兵三江口,與曹操決戰,大破曹操。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在同學猜想的答案基礎上,用這三個圓簡單的勾勒出一個鼎的圖案,讓同學們看手裡的課件世紀寶鼎的圖片。解釋“鼎”的涵義。

世紀寶鼎

魏蜀吳象鼎的三足,那麼在地圖上三國是怎麼分布的呢,他們的統治者都是誰呢。接下來,我們來依次看一下吧,板書 結合三國的簡單地圖,介紹三國的方位與領導者。

這回同學們一定對三國不再陌生了,那麼接下來就讓大家放鬆一下,老師來給同學們講幾個《三國演義》里的故事吧。
首先給同學們講的是一個關於朋友之間友情的故事。同學們請看手裡的課件桃園三結義圖片。

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的傳說

涿縣城裡有一條大街叫忠義廟街。相傳,張飛在這條街上開了個肉鋪賣肉。他把肉系在門前一口井裡,用千斤石板蓋上,井旁豎起一塊牌子,上面寫着“誰能舉起石,割肉白吃。”

有一天,關羽趕着小毛驢糶綠豆走到張飛肉鋪門口,見了那牌子上寫的字,心想:“好大的口氣呀!”他上前用手輕輕地一掀,沒費吹灰之力就掀起了千斤石,從井裡拎出半片豬肉來搭在小毛驢上,一聲沒言語就“得兒駕”趕着小毛驢走了。等張飛回來,他老婆一五一十對他一學,他一聽就火了,立刻追到集上要找人家算帳。

張飛是個粗中有細的人。他想自己有言在先,牌子上寫得明白,這回兒又和人家爭扯占不住理;又一想,這次要不聲不響,以後他總來白吃肉那還得了嗎!於是他想了另外一條辦法來報復。他來到關羽的糧食攤上問:
“你這綠豆乾不幹?”
關羽說:“干!幹得很!”
“我用手碾碾試試行嗎?”
“行!那還不行!”張飛抓起一把綠豆來,用大拇指一碾,綠豆成面了。他又抓起一把綠豆來一碾,綠豆又成面了。他碾了一把又一把,不大的工夫,把關羽的半口袋綠豆給碾碎了七、八升。關羽認得他是張飛,知道他是不服氣故意來找茬兒,就說:“老鄉!你要買綠豆,買回去再碾成面兒好不好?在這裡你都給我碾成面,我還怎麼賣!”
“你不是讓碾嗎?”
“誰讓你都給碾了?”兩人說崩了,挽起袖子,拳打腳踢扭在一塊。開始人們上前去拉,誰也拉不開。這時候,恰巧劉備趕集賣草鞋走到這裡,他見兩條大漢大打出手,卻不見一個人敢上前去拉架,就想上去勸解。別人見他弱不禁風的樣兒,勸他不要去。劉備不聽這一套,上去兩手往兩處一撥拉,就把他倆給分開了。一手支住一個,關羽、張飛兩人干跺腳,誰也摸不着誰。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一龍分二虎”。張飛和關羽經過一番撕打,互相都佩服對方的力氣,又經過劉備從中一調停,兩人又成了好朋友,於是在桃園三人拜盟結義。劉、關、張三人在 桃園拜盟結義完了,下來就是排行次了。一般的拜盟兄弟當然是按年齡徘行次,可是張飛年齡最小卻不同意。他說:“咱們排行次應比力氣,誰力氣大誰是大哥。”關羽說:“劉備一下把咱倆分開了,數他力氣大,應該是大哥,咱倆不相上下,誰做老二老三都行,還比什麼?”張飛不吭聲。劉備說:“這樣不行,就鬥智吧!”張飛連聲說 :“好,好!”劉備說:“咱們比比看誰能把雞毛扔到房上去,誰一扔就上去了誰就是大哥,好不好?”三人都同意,張飛性急,抓來一隻雞,拔下根雞毛就使勁往房上扔,連扔幾次都沒扔上去。關羽也拔了根雞毛使着勁地往上扔,也沒扔上去。輪到劉備了,他不緊不慢地拎起那隻雞,輕徑一掄就把整個雞連同雞毛扔到房頂上去了。”張飛說:“你扔雞不算!”劉備說:“我總算把雞毛扔上去了!”
張飛光哼哼無言以對,只好認愉。
劉備當了大哥,那麼誰是老二老三呢?劉備說:“張飛扔得最早,扔得次數最多,可是都沒成功,按道理應該排老三,關羽排二。”張飛無詞,哈哈笑着說:“我認輸,認輸。”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這個故事告訴大家一定要珍惜朋友之間的友誼,只要這樣你才能獲得真正的友誼。
第二個故事 美人計
在講故事之前,我先提問一個問題,同學們喜不喜歡美女呀,有誰知道我國古代的四大美女是誰?
答案:西施(沉魚) 王昭君(落雁) 貂蟬(閉月) 楊玉環(羞花)—— “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
【1。西施是大腳,發明了遮腳裙。
2.貂蟬是一眼大一眼小但貂蟬的估計是挺明顯的。
3.王昭君是溜肩,故發明了墊肩。漢元帝 匈奴 青冢
4.楊貴妃倒還好,表面上都挺正常,很符合唐朝審美觀,那就是胖,身高只有1米5,但是我想大家都不知道的是,楊貴妃有狐臭,所以她特別的喜歡沐浴。】
俗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因此,有人使用美人計而除掉了害國害民的逆賊;也有人使用美人計卻”賠了夫人又折兵”。《三國演義》中既有使用美人計成功的事例,也有使用美人計失敗的事例。下面就是這樣兩個不同的事例。
【1:王司徒使連環美人計的故事】
司徒王充見諸候討伐董卓的行動不了了之,董卓的氣焰越來越囂張,雖然心急如焚,卻無計可施。
一天深夜,貂蟬見王充兩眉愁鎖,便主動對王充說:“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五充見貂蟬不但貌美,而且如此大義,十分感動,便同貂蟬一起設下“連環計”。
王充先將貂蟬許配給呂布,又借故將貂蟬送到董卓府中。貂蟬憑着自己的膽識和機智,巧妙地離間了呂布與董卓之間的關係,使呂布產生了欲報奪妻之恨的念頭。於是,王充便得用呂布之手,將董卓除掉了。
歇後語: 呂布見貂蟬—— 一見鍾情 呂布戲貂蟬—— 英雄難過美人關
董卓戲貂蟬——死在花下 董卓進京——來者不善
呂布再有一個極大的缺點,便是一朝得志就目中無人,和同僚關係搞的很糟糕。
持方天畫戟,騎赤兔馬,頭戴金冠呂布是三國時期的一大英雄人物,人稱“馬中赤兔,人中呂布”。被曹操殺死在白門樓.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再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剷除了董卓。
貂蟬是這部以男性為人物主體的《三國志》之中,出場的少數幾位女子中最為光彩奪目的女性形象。可以這樣說,正是由於貂蟬的出現,才有了王司徒巧施連環計的佳話,才有了呂奉先大鬧鳳儀亭的風波,才有了兇橫無忌權傾一時的董卓宮門前的被戮,才有了兒女情長武功蓋世呂布的門樓上的殞命。貂蟬形象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在這個清一色男人爭霸的世界裡,成功地顯示出了一個絕色女子的膽量與智慧,正是這種非凡膽量的展示與高度智慧的運用,加速了漢末軍閥戰亂時代的結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的崛起,從而使已經風雨飄搖的漢室江山得以繼續延續。
【2: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歇後語:  孫權嫁妹——賠了夫人又折兵
三國時,荊州地處西川與東吳之間,是重要的兵家必爭之地。當初,劉備窘迫時,向東吳“借”荊州以棲身,休養勢力。後稍有恢復,東吳便再三索要荊州,劉備當然不會把自己的惟一立足之地放棄掉,也便以各種理由再三推拖。東吳的大都督周瑜十分氣惱,便想用計取回荊州。周瑜想用美人計,將劉備騙到東吳後殺害,不想劉備與孫尚香真的成親。於是周瑜又設玩物喪氣之計,劉備果然被聲色所迷,全不想回荊州。眼見到了年終,趙雲來見劉備,詐稱曹兵殺奔荊州,請劉備即刻返回。劉備說“必順與夫人商議。”趙雲說:若和夫人商議,必不肯教主公回。不如休說,今晚便好起程。”
劉備對孫夫人說,已到年關,想要拜祀祖宗。孫夫人說:休得瞞我,我已聽知了也!方才趙子龍報說荊州危急,你欲還鄉,故推此意。劉備見此情景,只得以實相告。孫夫人說:妾已事君,任君所之,妾當相隨。劉備又說:夫人之心,雖則如此,爭柰國太與吳候安肯容夫人去?於是孫夫人便以江邊拜祖為名,望荊州逃去。
孫權得知劉備逃走,派兵追趕。危急之時,劉備便將周瑜以孫尚香為誘餌謀害自己實情說出。孫夫人聽後對哥哥如此做十分不滿。於是,上前怒斥前來追趕的吳將。幫助劉備逃到江邊。乘上諸葛亮早已準備下的戰船,終於回到荊州。
於是,周瑜為劉備娶親,偷雞不成丟把米,就成了流傳至今的諷刺故事了

這就是我們說的三國里的兩個使用“美人計”的故事,故事聽完了,我們來看回顧一下這就話的意思吧。

總結這句話的意思:東漢末年,魏國、蜀國、吳國爭奪天下,形成三國相爭的局面。後來魏滅了蜀國和吳國,但被司馬懿篡奪了帝位,建立了晉朝,晉又分為東晉和西晉兩個時期。

(提問時間:同學可以根據不懂的地方進行相關提問)
過渡:三國里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在以後的學習中慢慢了解。建議學生可以看一下簡譯本的《三國演義》《三十六計》等書。

B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興高齊。(5-7’)

提問:我們前面講到了戰國七雄誰知道是那個七個諸侯國?(找一個學生作答)
答案: 齊、楚、燕、韓、趙、魏、秦。
【戰國七雄指歷史上東周戰國時期七個最強的諸侯國的統稱。】

講解:區分一下宋齊和前後提到的宋齊的差別。這句話的意思:晉朝王室南遷以後,不久就衰亡了,繼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時代。南朝包括宋齊梁陳,國都建在金陵。北朝指的是元魏。元魏後來也分裂成東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覺篡了位,建立了北周;東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齊。

擴展:講解時穿插六朝古都的相關知識重點講一下洛陽(班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河南人,讓他們了解一下家鄉的歷史)
【中國四大古都西安、北京、洛陽、南京】
洛陽:洛陽市位於河南省西部,橫跨黃河中游兩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稱。洛陽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中華民族最早的歷史文獻“河圖洛書”就出自洛陽,被奉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據河圖和洛書畫成了八卦和九疇。從公元前二十一世紀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起,先後有夏 、 商 、 西周 、 東周 、 東漢 、 三國時期 魏 等13個朝代在此建都,有“九朝古都”之稱。自古以來,這裡墨客騷人云集,因此有“詩都”之稱,牡丹香氣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譽。洛陽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以“河圖洛書”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華夏文明的源頭。
(提問時間:同學可以根據不懂的地方進行相關提問)
過渡:建議同學回到家鄉時可以去感受一下洛陽的歷史氣息和文化氛圍。
C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3-5’)
講解:這句話的意思,等到楊堅建立了隋朝,才結束南北朝,統一天下(中國),即為隋文帝。文帝深知民間疾苦,一生勤儉愛民,只可惜識人不明,因改立次子楊廣為太子,種下禍因;楊廣即隋煬帝,荒淫無道,剛愎自用又好大喜功,連年征討的結果,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引起各方聲討,只傳了一代,才三十八年隋朝就滅亡了。
擴展:穿插隋朝的歷史文化重點介紹一下隋唐大運河。
【以首都洛陽為中心,以通濟渠、永濟渠為“人”字狀兩大撇捺延伸,並通過邗溝和江南河,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河流。北通涿郡(今北京),南達餘杭(今杭州),主航道全長2700公里,溝通中國南北和東部、中部的水運大動脈已經形成。】
5.擴展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知識(3-5’)
詩歌:三曹七子 曹操、曹植、曹丕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曹操的名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
【年老的千里馬伏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一日馳騁千里。 有遠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
陶淵明 南北朝民歌
《敕勒川》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木蘭詩》
書法:王羲之: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 其中,王羲之書寫的《蘭亭集序》為書家所敬仰,被稱作“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書換白鵝】
他認為養鵝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從鵝的某些體態姿勢上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兒子王獻之乘一葉扁舟遊歷紹興山水風光,船到縣禳村
附近,只見岸邊有一群白鵝,搖搖擺擺的模樣,甚是可愛,於是便生愛慕之情。
王羲之詢問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這群鵝賣給他。道士說:「倘若右軍大人想要,就請代我書寫一部道家養生修鍊的《黃庭經》吧!」王羲之求鵝心切,欣然答應了道士提出的條件。這就是「王羲之書換白鵝」的故事。
  【東床擇婿】
二十歲時,有個太尉郗鑒派人到王導家去選女婿。當時,人們講究門第等級,門當戶對。王導的兒子和侄兒聽說太尉家將要來提親,紛紛喬裝打扮,希望被選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麼也沒聽到似的,躺在東邊的竹榻上一手吃燒餅,一手筆划著衣服。來人回去後,把看到的情況稟報給郗太尉。當他知道東榻上還靠着一個不動聲色的王羲之時,不禁拍手讚歎道: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於是郗鑒便把女兒郗浚嫁給了王羲之。這故事便成了「東床」和「令坦」兩個典故。【東床擇婿】
【入木三分】
在他身上出現的成語還不只這些,據說有一次,他把字寫在木板上,拿給刻字的人照着雕刻,這人用刀削木板,卻發現他的筆跡印到木板裡面有三分之深。這就是成語「入木三分」的由來。
6.總結(3')
從夏一直到隋,同學們有沒有看到歷史發展的一條規律,就是“分久必和,和久必分”,每一個朝代走到了一個階段,都會被後一個朝代取代。就像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一樣,在分分和和之中歷史的車輪才會向前滾動,所以同學們等你們長大以後應該會比老師們更上一層樓的。同時我們也應該了解到之所以每一個朝代都會被後一個朝代所取代,原因都是一樣的就是失去民心,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同學們一定要多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多助人為樂這樣才會贏得別人的真心相對,尤其是當班長的同學更應該如此。
5.背誦小擂台活動(10')(由助教協助維持秩序)
A 朝代接龍遊戲
B 句子背誦




國學啟蒙之《三字經》——第十三講編輯

一、授課目標
了解一些唐宋時期的歷史知識,開拓一下知識面。
二、教學難點及重點
1.教學重點:領會理解這段的涵義,並對這一階段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有一個了解。
2.教學難點:怎樣有效的幫助同學們更快的背誦這段三字經
三、授課基本內容
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二十傳,三百載。梁義之,國乃改。
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遼於金,皆稱帝。
授課提綱
課前發課件給學生。

競選班長,出一道上堂講過的知識點誰回答對了誰就當班長。這樣可以激勵學生課下複習。

2.回顧上堂課講過的內容,加深他們對以往知識的記憶。利用圖表的形式演示歷史的更替。
板書一
3.朗讀上堂課講過的三字經內容(讀三遍:老師領讀,學生領讀,同學齊讀),再此基礎上給他們幾分鐘背誦,然後分成兩組,進行背誦比賽。

4.導入新內容
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二十傳,三百載。梁義之,國乃改。
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遼於金,皆稱帝。
A 熟讀這段內容三遍,以便幫助同學讀准字音,理清詞句。(利用時間數軸的形式演示朝代的更替。)
板書二

B.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二十傳,三百載。梁義之,國乃改。
講解這句話的含義,穿插唐朝的歷史文化知識。
歷史:李淵是怎樣當上皇帝的?他跟隋煬帝是什麼關係?玄武門之變是怎麼回事?唐人街的由來?
簡述
  玄武門之變發生於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當時的秦王李世民在長安城宮城北門玄武門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隨後,李淵詔立世民為皇太子,下令軍國庶事無論大小悉聽皇太子處置。不久之後李世民即位,年號貞觀。
起因
  617年,李淵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並很快佔領長安。618年,隋煬帝被殺之後,李淵建立唐朝,並立世子李建成為太子。據說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但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淵卻猶豫不決。李建成隨即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
  是年,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藉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馬,然後趁機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時刻決定背水一戰,先發制人。
經過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李淵決定次日詢問二人。李建成得知情況,決定先入皇宮,和李世民對質。在宮城北門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常何本是太子親信,卻被李世民策反。六月四日(庚申),秦王親自帶100多人埋伏在玄武門內。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臨湖殿,發覺不對頭,急忙拔馬往回跑。李世民帶領伏兵從後面喊殺而來。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連射三箭,無一射中。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尉遲恭也射死李元吉。東宮的部將得到消息前來報仇,和秦王的部隊在玄武門外發生激烈戰鬥,尉遲敬德將二人的頭割下示眾,李建成的兵馬才不得已散去。之後,尉遲敬德身披鎧甲“保護”唐高祖李淵,將事情經過上奏。3天後(癸亥),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詔曰:“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2個月後(八月...癸亥,詔傳位於太子。太子固辭,不許。武德九年6月,太宗即皇帝位於東宮顯德殿,赦天下;關內及蒲、芮、虞、泰、陝、鼎六州免租調二年,自餘給復一年。),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
傳說:武門神的由來?
1•《西遊記》載:
長安附近的涇河老龍與一個算命先生打賭,犯了天條,玉帝派魏徵在午時三刻監斬老龍。老龍於前一天懇求唐太宗為他說情,唐太宗滿口答應。第二天,唐太宗宣魏徵入朝,並把魏徵留下來,同他下圍棋。不料正值午時三刻,魏徵打起了瞌睡,夢斬老龍。老龍怨恨唐太宗言而無信,陰魂不散,天天到宮裡來鬧,鬧得唐太宗六神不安。魏徵知道皇上受驚,就派了秦瓊、尉遲恭這兩員大將,守在宮門保駕,果然,老龍就不敢來鬧了。唐太宗體念他們夜晚守門辛苦,就叫畫家畫了兩人之像貼在宮門口,結果照樣管用。於是,此舉也開始在民間流傳,秦瓊與尉遲恭便成了門神。

詩歌:李白 杜甫
天文: 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測量了子午線的長度以及簡介黃道游儀、水運渾天儀等大型天文觀測儀器和演示儀器。


C 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遼於金,皆稱帝。
穿插歷史知識講解這句話的意思。
歷史:燭燈斧聲的由來,趙匡胤之死為什麼說是千古奇迷?
文化:四大發明的完成及應用,沈括的《夢溪筆談》

5.總結
6.朗讀並背誦這段三字經,分組比賽,爭取在課堂上就能完成背誦,加大同學們的記憶力度。
補充知識:
【五臟六腑】“臟”是指實心有機構的臟器,有心、肝、脾、肺、腎五臟,“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腸、膽、胃、大腸、膀胱等分別和五個臟相對應的五個腑,另外將人體的胸腔和腹腔分為上焦、中焦、下焦為三焦,是第六個腑。


cheap replica louis vuitton suitcase 編輯“三字經(段落)” - 陽光百科

國學啟蒙之《三字經》——第十五講、第十六講編輯

一、 授課目標
三字經的勸學篇,強調學習要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只有從小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長大才能有所作為。希望孩子們了解先人勤學的故事後能見賢思齊,刻苦學習。

二、授課基本內容

口而誦 心而維 朝於斯 夕於斯 昔仲尼 師項橐 古聖賢 尚勤學
趙中令 讀魯論 彼既仕 學且勤 披蒲編 削竹簡 彼無書 且知勉
頭懸樑 錐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螢 如映雪 家雖貧 學不輟
如負薪 如掛角 身雖勞 猶苦卓 蘇老泉 二十七 始發奮 讀書籍
彼既老 猶悔遲 爾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灝 八十二 對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眾稱異

三、授課提綱

1 簡單複習上節課內容。(歷史部分)
提問:大家對那段歷史印象最深刻?回答唐朝、清朝的比較多。

2 板書,讀第一堂課需要講解的內容。朗讀口而誦---猶苦卓,生僻字糾正讀音。

3 提問:問他們的上課作息時間,是不是從早到晚的學習。
引入:口而誦 心而維 朝於斯 夕於斯
告訴孩子們學習要堅持,貴在持之以恆。

4 講敘:昔仲尼 師項橐 古聖賢 尚勤學
給孩子們講孔子從師項橐的故事。

5 講敘:趙中令 讀魯論 彼既仕 學且勤

6 講敘:披蒲編 削竹簡 彼無書 且知勉
總結:沒有學習用品的情況下也能學習。

7 提問:你們學習的時候是不是需要老師、家長的督促。
講敘頭懸樑、錐刺股的故事
孩子們聽了有些怕怕,告訴他們精神可嘉、但危險動作請勿模仿。

8 講鑿壁偷光、映雪借光的故事,告訴孩子們條件艱苦的環境下也可以學習。

第一堂課結束,簡單複習第一堂課的內容,給孩子們補充些小知識,講講古人三上讀書的事

9 講敘:如負薪 如掛角 身雖勞 猶苦卓
講朱買臣休妻,覆水難收的故事;結果孩子們對這個很感興趣

10 提問,有沒有人知道蘇軾,或者聽說過他的詩詞。
引入 蘇老泉 二十七 始發奮 讀書籍
講三蘇的故事。蘇爸爸27歲才開始讀書,孩子們羨慕不已。

11 講敘:若梁灝 八十二 對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眾稱異

總結這次課所學的內容,總結在種種不利於學習的艱苦條件下,刻苦學習學有所成的案例,目的想告訴他們在現在這麼好的條件下,還有陽光志願者教授的情況下,哪怕能有一點點的刻苦學習。
留10分鐘時間開始當堂背誦,能背幾句是幾句,能背多少是多少,後來最多的能背三句。
最後5分鐘,讓孩子們從今天所學的課程中挑一句自己最喜歡的,並說明原因,為什麼,每個人都要回答(尤其是一直不說話不舉手發言的小朋友),鼓勵他們發言。
最後統計下來孩子們喜歡最多的是頭懸樑 錐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蘇老泉 二十七 始發奮 讀書籍兩句。


國學啟蒙之《三字經》——第十七講、第十八講編輯

一、授課目標
1.教育學生向古人學習,熱愛讀書。
2.擴展知識,豐富課堂內容。
3.教是為了不教,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
二、授課內容
1.基本教學內容:瑩八歲,能詠詩——戒之哉,宜勉力。
2.每一段內容配合不同的背誦形式對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背誦文章。
三、教學重點及難點
利用各種背誦方式加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
如何將道理講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在有限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
四、教學提綱
(發放學生課件)

第一課時

朗讀第一節課的全部內容(板書準備),教師強調在朗讀過程中注意生字、注音的記憶。
講授第一部分: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
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
請學生根據字面意思來解釋此四句三字經的含義。
祖瑩八歲詠詩,李泌七歲賦棋。他們的聰明伶俐,人們都覺得是非神奇。你們這些孩子從小學習就應該像祖瑩和李泌學習。
此處講述祖瑩藏火的故事。
配合演示課件讓學生理解記憶教學內容。結合以往課程,讓學生舉出一些如祖瑩和李泌一樣幼年勤學苦練的古人,引導學生像古人學習。
看圖說話背誦法:此段落採用看圖說話背誦法,即學生可根據教師出示的相關課件進行聯想記憶。

講授第二部分: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
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
請學生根據字面意思來解釋此四句三字經的含義。
蔡文姬,能夠辨別琴音。謝道韞,能夠吟詠詩詞。女子都如此聰敏好學,你們這些男孩子,更應該自我警醒,努力學習。
此處講解蔡文姬聰明的故事。
配合演示課件讓學生理解記憶教學內容。
接力賽背誦法:學生每人背三個字,上遞下接,八名同學共同完成這一段落的背誦。

講授第三部分: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
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
請學生根據字面意思來解釋此五句三字經的含義。
唐朝的劉晏,七歲的時候就非常有智慧了,皇帝賞識他的才能,就封他為校正文字的官員。雖然他年紀小,但是卻已經當了官。你們陽光在幼年的時候努力學習,勉勵自己。古代有作為的人,都是如此。
配合演示課件讓學生理解記憶教學內容。
填字記憶法(板書配合):結合上兩部分內容,將三部分內容中的比較生僻的字或重點意義的字擦掉。讓學生來上台填寫。加強學生記憶與行動能力。

第二課時

朗讀第二節課的全部內容(板書準備),教師強調在朗讀過程中注意生字、注音的記憶。

講授第一部分: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請學生根據字面意思來解釋此四句三字經的含義。
狗為主人守夜,雞每天清晨鳴叫,如果不學習的話,我們怎麼能稱為人呢?蠶吐絲為人類提供絲綢衣物,蜜蜂辛勤地采蜜,這些動物尚且知道自己的職責,人如果不學習,就連這些動物都不如了。
配合演示課件讓學生理解記憶教學內容。(以下為擴展內容)
此處講解雞為什麼清晨鳴叫,雞在什麼情況下會鳴叫?
講解動物界對人類有益的動物,引導學生聯想,開拓學生思維。(演示)
講解動物界像蜜蜂一樣具有高超建築能力的動物。讓學生們產生興趣。(演示)
由上述內容延伸出人學習的重要性。
關鍵詞聯想記憶法:總結出此段內容的關鍵詞,讓學生根據關鍵詞記憶背誦整段內容。

講授第二部分:

幼兒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
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
人遺子,金滿盈。我教子,惟一經。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請學生根據字面意思來解釋此八句三字經的含義。
小時候勤奮學習,長大了才能夠獨立,上能輔佐君王,下能夠恩澤百姓。名聲遠揚,能夠讓父母驕傲,讓祖先光耀,也為後世子孫做了榜樣。別人留給孩子的,是成箱的金銀珠寶,而我教育我的孩子,只用這一本《三字經》。勤奮學習就會有所成就,玩耍則毫無益處。要戒除不好的習慣,經常勉勵自己才好。
由上述內容延伸出人學習的重要性。
抽籤背誦法(此處內容較多,並難於理解,不要求當堂背會):每個同學在教師事件準備好的紙條中選擇一個來背誦,每張紙條上有以上段落的其中一句。看誰背得又快又好。

寫作小練習:根據學生的領悟能力,請學生用三字經的形式敘述一件小事,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

通告下節課的學習內容(整體回顧與背誦),讓學生將以前發的三字經全文下節課帶來。


國學啟蒙之《三字經》——第十九講、第二十講編輯

一、授課目標
1.複習三字經整體教學內容。
2.讓學生回憶並背誦下來三字經的內容和相關故事
二、授課基本內容
1.基本教學內容:三字經全篇
2.帶領學生回憶以前的授課內容,回顧三字經故事
3.運用即興表演、趣味背誦等形式來引導學生記憶故事和三字經內容。
三、教學重點及難點
利用各種背誦方式加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
如何將道理講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在有限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
四、授課提綱
(學生課件為之前發過的三字經全篇)
第一課時
朗讀三字經全篇(利用FLASH課件領讀)
配合演示課件讓學生分段回憶教學內容。讓學生一一舉出此段內容中的故事。
並邀請兩到三名同學對某些故事進行表演。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記憶。
複習過程中繼續穿插上節課效果良好的眾多趣味背誦法。讓學生在整體上對三字經有一個記憶。
趣味背誦法如下:
看圖說話背誦法:此段落採用看圖說話背誦法,即學生可根據教師出示的相關課件進行聯想記憶。
接力賽背誦法:學生每人背三個字,上遞下接,八名同學共同完成這一段落的背誦。
填字記憶法(板書配合):結合上兩部分內容,將三部分內容中的比較生僻的字或重點意義的字擦掉。讓學生來上台填寫。加強學生記憶與行動能力。
關鍵詞聯想記憶法:總結出此段內容的關鍵詞,讓學生根據關鍵詞記憶背誦整段內容。
抽籤背誦法(此處內容較多,並難於理解,不要求當堂背會):每個同學在教師事件準備好的紙條中選擇一個來背誦,每張紙條上有以上段落的其中一句。看誰背得又快又好。

第二課時

繼續上節課的內容,將全部三字經內容複習完畢。結束之後可進行寫作小練習讓學生放鬆一下。
寫作小練習:根據學生的領悟能力,請學生用三字經的形式敘述一件小事,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

頒發證書:
為孩子們頒發本學期結業證書



參考頁面編輯

最後修訂於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