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語文-2015年春-定福小學-第八次活動-課程提綱
出自阳光百科
by 定定
第一節課:
一. 課前回顧(5min)
二. 三字經內容講解(30min)
三. 古詩講解(15min)
第二節課:
四. 德育故事講解(由助教來講,每一個講7,8分鐘左右。兩個共用十五分鐘)
五. 在助教指導下由學生分組表演兩個故事(25分鐘)
六. 評選出表演較好的小組(5分鐘)
七. 學生撰寫成長日記
109、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
【解釋】北齊有個叫祖瑩的人,八歲就能吟詩,後來當了秘書監著作郎。另外唐朝有個叫李泌的人,七歲時就能以下棋為題而作出詩賦。
110、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
【解釋】他們兩個人的聰明和才智,在當時很受人們的讚賞和稱奇,我們正值求學的開始,應該效法他們,努力用功讀書。
111、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
【解釋】在古代有許多出色的女能人。象東漢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辨琴聲好壞,晉朝的才女謝道韞則能出口成詩。
112、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
【解釋】像這樣的兩個女孩子,一個懂音樂,一個會做詩,天資如此聰慧;身為一個男子漢,更要時時警惕,充實自己才對。
113、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
【解釋】唐玄宗時,有一個名叫劉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歲,就被推舉為神童,並且做了負責刊正文字的官。
114、彼雖幼,身已仕。有為者,亦若是。
【解釋】劉晏雖然年紀這麼小,但卻已經做官來,擔當國家給他的重任,要想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只要勤奮好學,也可以和劉晏一樣名揚後世。
115、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
【解釋】狗在夜間會替人看守家門,雞在每天早晨天亮時報曉,人如果不能用心學習、迷迷糊糊過日子,有什麼資格稱為人呢。
116、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解釋】蠶吐絲以供做衣料,蜜蜂可以釀製蜂蜜,供人們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真不如小動物。
夜雨寄北1唐·李商隱
君2問歸期3未有期,
巴山4夜雨漲秋池5。
何當6共7剪西窗燭8,
卻話9巴山夜雨時。
字詞注釋
2.君:對對方的尊稱,等於現代漢語中的“您”。[2]
3.歸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陝西南部和四川東北交界處。這裡泛指巴蜀一帶。[2]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當:什麼時候。
7.共:副詞,用在謂語前,表示動作行為是由兩個或幾個施事者共同發生的。可譯為“一起”。[2]
8.剪西窗燭:剪燭,剪去燃焦的燭芯,使燈光明亮。這裡形容深夜秉燭長談。“西窗話雨”“西窗剪燭”用作成語,所指也不限於夫婦,有時也用以寫朋友間的思念之情。[2]
9.卻話:回頭說,追述。
趙孝爭死
西漢末年,有一對兄弟,哥哥叫趙孝,弟弟叫趙禮。有一年,天下飢荒,社會就動蕩不安了。有一天,兄弟兩個正在家裡玩耍的時候,強盜破門而入,在家裡亂翻。因為是災荒年月,強盜當然是希望能夠搶到一點糧食,然而趙家沒有一點的油水,沒有一點糧食。兄弟倆一看強盜衝進來了,嚇得就直往門外跑,因為弟弟趙禮跑得比較慢,強盜就一把就抓住了趙禮,抓住了以後就想把趙禮吃掉了。
哥哥本來趙孝是先跑出來的,回頭一看弟弟沒有跟上來,被強盜抓住了。自己再跑回來,然後就跪在兇惡的強盜面前,於是哀求說:“我弟弟有病,身體瘦弱,身上也沒有多少肉,而且他的肉也不好吃,只要你們把他放了,我身體好,我身體胖,你們就吃我吧。”這就是哥哥趙孝爭着去弟弟去死,當時強盜都愣住了,倆強盜面面相覷,他們哪裡見得有爭着要被人吃的弟兄阿!
趙禮就在旁邊說:“是我先被你們抓住的,我如果被你們吃了,那是我命中注定的,我哥哥已經跑了,他有什麼罪過?你們為什麼要吃我哥哥!”所以兄弟倆抱成一團痛哭。強盜很兇悍,但是也被這兄弟倆友愛之情感動了,所以就撇下兄弟倆就跑了,就沒有吃這兄弟倆。這件事情後來被皇帝知道了,就下令褒獎,就將事情昭示天下,這是兄友弟恭的最好的典範了。
閔損蘆衣
周朝時期,孔子門生之中,德行出眾。以孝行著稱的閔子騫,在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為了更好的照顧閔損,父親續娶了一位妻子。後來,繼母生了兩個孩子,
這年冬天,閔損父親要外出了。對閔損說:“有你娘在家照顧你,我也就放心了。記住,在家要聽娘的話。”閔損說:“放心吧”。然後父親就走了。
父親外出以後,閔損的生活就在砍柴挑水之間飛快度過。家裡所有的重活,幾乎都落在他一個人肩上。但是閔損對此沒有一點怨言。
繼母的兩個孩子在放風箏,繼母對閔損說:“閔損,還不趕緊幹活兒!劈完柴禾,再把水缸里的水填滿。”閔損說:“是的,母親。”這時候,他的兩個弟弟在爭着吃飯,不讓閔損和他們一起圍着桌子吃飯。當閔損看到繼母為兄弟夾菜時,不僅想起生母對自己的教誨。
生母教導閔損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到了冬天,後母讓他穿着蘆花填的“棉衣”,而讓兩個親生兒子穿用棉花填做的棉衣。閔損被凍得直哆嗦。閔損的父親看見長子穿着“棉衣”還哆嗦,追問下知道了實情,十分生氣,要趕走後妻。閔損便對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求父親不要這樣做。”繼母得知後,非常受感動,悔改了自己的行為,從此以後對三個兒子一樣看待。